(文/唐雅琴)
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一個人旅遊會寂寞,跟多人旅遊會熱鬧些,而且旅程中相互間可以照應,費用也會相應減少。那麼選擇跟團遊?犧牲個性化,窮遊?門檻太高,且頻次低,而社交旅遊也許是一個不錯選擇。天時地利,但人和,和誰去呢?和家人?和好友?約不到合適的人,這成了不少人頭痛的問題。可以網上發布信息,約起來簡單,但玩不到一起,旅行中又該聽誰的,意見不和時又該如何統一,提前定好的計劃能不能按計劃執行等,在限定時間和範圍內,碎片化的拼遊遠遠超過全程旅遊。和誰去成了比去哪兒成了更重要的問題。目前以結伴為主要功能的社交旅遊產品開始盛行起來,撿人網也相繼獲得1000萬的A輪融資,讓我們來看看「和誰去」又是怎樣的姿態進軍社交旅遊市場呢?
「和誰去」為了用戶以最低的成本去更快的找到遊伴,目前主推微信端,幫助用戶以最快最簡單最便宜的方式去實現拼遊。那到底用戶在微信該如何實現呢?用戶只需在「和誰去」微信端發布拼車、拼遊等信息,若在限制距離範圍內同樣也有關注「和誰去」的用戶就可以看到信息,基於地理位置實時推送,發帖人進行考慮選擇後,然後就可以聯絡見面,開始旅程了。在微信平臺用戶可以進行評論、點讚、回復。「和誰去」CEO楊軒表示出發地和目的地是結伴核心,他們專注做內容UGC,向用戶提供服務,而非媒體內容的推送(除了相關福利信息)。
當問到拼遊中的有關安全性問題時,楊軒是這樣回答的:我們之前在做產品時一直認為這是一個痛點,但是隨著調研等發現,其實這只是一個偽痛點,我們不做實名認證。拼遊其實是碎片化的一個過程,在發帖子時有很多人回復,但是找到一個能夠全程陪遊的人的機率及其小。用戶發帖時可以自主設定拼遊時間,在實際的旅途相處過程中用戶有自己的判斷力,考慮是否再次結伴旅遊,如果相處愉快、很談的來,ok,可以再繼續一起拼遊。
相比撿人、行者等競品來說,楊軒向獵雲網表示,他們的產品針對旅行中場景,而非行程前的拼遊,這樣相對來說「和誰去」對於活動的實現更加靠譜。因為用戶需要在限定時間和限定範圍內作出決策,「和誰去」將社交旅遊產品化,這樣在旅途中對於參與人員的篩選門檻就可以相應降低(比如顏值等)。
「和誰去」團隊目前有8人,成員都特別喜歡旅遊而聚在一起。CEO楊軒是一名大三校生,目前休學全職創業中。
目前和誰去主要針對大學生群體,校園很大,但是能夠互相認識、進一步深交的機率很小,通過社交旅遊,大家可以有機會增加彼此間的認識。楊軒表告訴獵雲網,一個院一個系裡的學生相互間是有認同歸屬感的,他們或許有著相近消費、共同話題、共同經歷、亞文化認同和社群認同,而且多個人結伴旅遊熱鬧同時,安全省錢又可以結交很多新朋友。「和誰去」在校園推廣響應很好
「和誰去」正式運營2、3個月,已經完成天使輪融資。目前主要致力於將平臺鋪展開來,讓更多人使用,未來將繼續深化產品服務,優化團隊,將傳統旅遊行業內的資源利用起來,做第三代的OTA,以用戶為核心,依據用戶個性化需求來為其匹配一套旅遊產品組合。未來期望能夠幫助全球青年實現旅遊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