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南非開普敦的第一個周末就去了好望角,圓了我兒時想看好望角燈塔的一個夢想。第二個周末,我和其他四位同事一起去攀登開普敦最著名的景點——桌山(Table Mountain)。不到開普敦不知南非之美,不到桌山則不知開普敦之秀。桌山的奇特美景,足以讓慕名而來的遊客流連忘返。桌山的英文名字叫(Table Mountain),桌山二字是從英文原名意譯而來,也有人把它音譯成特布爾山。之所以擁有這樣一個名字,完全是由於它獨特的地形特點。桌山在早期當地土著黑人那裡叫什麼名字已無從考證,直到15世紀末,隨著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洋航路的發現,大批葡萄牙人來到這座山的腳下,閒暇之時便有人登山消遣,或進行地理考察。其中有位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安東尼奧·德·薩爾達尼亞也曾於1503年攀上山頂,他發現山頂開闊平坦,無峰無巔,「猶如一張特大的桌面」,於是便給這座本來應該有名字的山起名為「桌山」, 被稱為「上帝的餐桌」從此,桌山的名字流傳下來,成為了沿用至今的正式的名稱。桌山位於大西洋、印度洋兩大洋的分水線上,是開普敦半島上最高的山峰,來自大西洋的強風和而來自印度洋的暖氣流時常在山頂相會,迅速升騰形成厚厚的雲層,如同煙繚霧繞,將整個桌山籠罩起來,等閒難得一露真容;同時,桌山又是一位好客的慈祥老人,對於專程來此拜訪的客人又往往笑臉相迎。因此,在開普敦一呆幾天,肯定不可能天天看到桌山;同樣的,只要在開普敦呆上幾天,也總會有機會看到桌山。
開普敦實際上是一座依山傍海而建的山城,桌山位於開普敦南側,東面相連魔鬼峰,西側伸出獅子頭山和信號山,猶如一位滄桑老人伸出雙臂,慈祥地擁抱著年輕的開普敦小城。作為開普敦半島俯瞰兩大洋海拔最高的山峰,註定了桌山不僅在地理上引人注目,對當地的文明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桌山主峰海拔高度為1082米,無論從照片上看或者是從山下面看並不高,但還是要比深圳的大梧桐山要高出一截,大梧桐山的高度只有944米。一般人爬大梧桐山也要用三個半小時,但桌山要比大梧桐山高而且陡一些。由於桌山地處兩洋交匯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地中海型的奇特氣候環境,山頂終年雲霧繚繞,充滿神奇莫測的氣氛,但等雲霧偶然散去才能露出其嬌豔的全貌,然而一年之中這樣的日子屈指可數。群山的獅子頭、信號山、魔鬼峰等,千姿百態,氣勢磅礴,鬱鬱蔥蔥。在開普敦,無論站在什麼地方,放眼望去,桌山就在你的眼前,但如果開車到山腳下也要有幾十分鐘到一個小時的車程,桌山群峰綿延,景色壯觀。尤其是夕陽西墜之時,群山籠罩著白絲條般的雲彩,塗上一層晚霞,宛如鮮豔奪目的彩緞,裝飾著碧藍的天空,映襯出這座城市青山綠水的自然風光。
山頂平面長3000米左右,寬300多米,恰似平灘,開闊無比。淡淡的白雲覆蓋在山頂上,頭頂著蔚藍色的天空,人在山上走,物在雲中遊,猶如遨遊在太空。山上怪石林立,形狀各異,有的像挺胸的巨人,有的像翩翩起舞的仙女,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寶劍……這些大自然的天才傑作構成了一座天然奇石博物館。中國有句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桌山不算很高,但有著許多獨特之處。山頂部分峻崖峭壁巍峨壯觀,山腰一帶熱帶林木蒼翠欲滴,山腳地區車水馬龍,港灣貨輪穿梭,有機地構成一幅天然美景。人們既可以搭乘空中纜車,也可以徒步登山,不論以何種方式上山,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色絕對能夠讓旅遊者產生不虛此行的感受。身處山頂,感覺到身邊亂雲飛渡,好似身處瑤池鳳閣。
自從15世紀末葡萄牙航海者發現了繞過好望角通往印度洋、通往世界東方的航路後,這條航線日益繁忙。遠從歐洲而來在大西洋的風浪中顛簸得頭昏腦脹的商人和海員們,桌山腳下的天然良港無疑是他們心靈上的航標,旅程上的客棧,因此,遠遠地看到桌山,就等於是看到了希望。到了17世紀中葉,荷蘭東印度公司決定在桌山腳下建立一個為來往船口提供食品和淡水的永久落腳點,從此揭開了開普敦近現代史的扉頁。可以說,桌山是開普敦乃至整個南非近四百年近現代史的見證者,沒有桌山和桌灣,就沒有開普敦,因此,人們將開普敦稱為南非「母親之城」的同時,又將常常是雲遮霧罩、風雨變幻的桌山稱之為開普敦「頭髮灰白的老父親」。
信號山(Signal Hill),位於桌山北側,海拔350米,是桌山老人擁抱開普敦小城的左膀。歷史上這裡是開普敦發布時間信號的地方,每天中午都會在這裡鳴炮報時,因此得名。時至今日,除星期天外,這裡仍然會在每天中午舉行鳴炮儀式,信號山上數炮齊鳴,據說時間非常準確,開普敦人甚至用它來對鐘錶。魔鬼峰(Devil’s Peak)。魔鬼峰位於桌山東側,海拔1007米,略低於桌山最高點,是桌山老人擁抱開普敦小城的右臂。關於魔鬼峰有著太多的傳說,據說不知何年何月有一個名叫範漢克斯的海盜在在這裡和一個魔鬼相遇,兩個傢伙為了爭奪一個洞穴而打賭比賽吸菸鬥,比賽一直未分勝負,吸菸比賽也一直延續至今,因此桌山上從此總是雲霧繚繞。另外一個說法是,魔鬼峰本名風山,這裡的風颳起來特別強烈,早年荷蘭人曾在這裡開採錫礦,後來又有英國人在這裡構築要塞,都覺得這裡的氣候「惡劣難忍」,簡直就是魔鬼,遂以「魔鬼」名之。到底有沒有魔鬼另當別論,但這裡經常出怪事倒是出名的。就是在這裡,幾年前莫名其妙地發生了一場大火,把桌山燒了個一塌糊塗,火災的後果到目前都清晰可見,可能就是這裡魔鬼打噴嚏惹下的禍。
攀登桌山有兩種方式,一是徒步,桌山上據說有360條登山小道,條條可達山頂——只是需要消耗體力,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一般人走三個半小時就可以登上山頂。二是可以在山腳下坐纜車直接上去。桌山的纜車索道長1220米,始建於1929年,重修於1997年。纜車挺特別,整個車廂呈圓形,每車乘座65人,一邊提升一邊360度旋轉,方便遊客在登山過程中全方位瀏覽周邊風景。如果坐纜車上山,隨著纜車一邊旋轉一邊步步登高,桌山北側陡立的峭壁,豪特灣湛藍的海水,開普敦密密麻麻的現代化建築,傳奇的信號山、獅頭峰、魔鬼峰,還有大西洋上關押過曼德拉的羅賓島,水墨光影,斑斑斕斕,盡收眼底,一種空間感、閒逸感油然而生。英語裡有個詞組look around,還有一個類似的 look round,意思是轉轉看看,我們有時把它翻譯成「觀光」,呵呵,用在這裡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我們登山的那天上午,開始上山的時候天還灰濛濛的,在桌山底下根本看不到山頂,所以當天我們在一路上拍的照片都是近距離的,看不到遠處的景色,但在我們下到山底的時候,漫天烏雲居然飄散得無影無蹤,真是天高氣爽,晴空萬裡,桌山的真容完全露了出來,那麼清澈、那麼真切地橫陳在藍天白雲之下,真是太美了!由於我們在登山時不停的照相,與當地的登山愛好者打招呼,還要查看我們沒有見過的的各種植物花草,所以影響了正常的爬山速度,我們用近四個多一點的時間爬到了桌山頂部。
早就聽說桌山是座平頂山,但一到山頂,感覺還是有些出乎意外——到處都平不拉沓,除了稀稀拉拉的各種各樣的灌木,看不到高大的樹木,看不到制高點,長3公裡、寬300多米的整個山頂一覽無餘,果然就是一塊巨大平整的桌面,壓根兒就沒有站在山頂上那種危然孑立的感覺。整個桌面上出奇的乾淨,無論巖石間還是草叢裡,看不到灰塵,看不到雜物,甚至連落葉枯草都看不到。這一方面當然是由於景區成熟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這兒的奇特環境,來自大西洋的強勁西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連桌山的風化巖石層都吹掉了,打掃衛生、清理雜物的效率自然也足夠高。如果趕上機會,還可好好欣賞桌山的「桌布」。每年10月到次年3月,大量水汽遇桌山後上升至山頂,在冷空氣作用下,形成雲團將整個桌山覆蓋起來,宛如置身於仙境。每當這個時候,當地人便說是上帝鋪好了「桌布」開始用餐了!遊客若是累了,可坐進山頂古色古香的餐廳,一邊遠眺開普敦美景,一邊品嘗當地飲品,體驗一下在「上帝的餐桌」就餐的感覺。
山上設有商店、酒吧、飯館、工藝品店、旅遊商品店等,為遊客考慮得很仔細,安排得很周到。我們到山頂的咖啡廳喝了一杯咖啡,味道相當正宗,價格是16蘭特一杯,應該說是很便宜的了,咖啡廳室內的爐子生著火,相當暖和。山上還有一處吸引每一位遊客駐足觀賞的景點,有標明世界各國及大城市的方位盤,遊人可以在這裡尋找自己祖國的方向和距離。我們站在盤前仔細察看,發現桌山距離北京12946公裡,頓時覺得異常親切,祖國時刻在我心裡。(好望角與北京的直線距離是12933公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看桌山要在遠處看,真正爬到山頂上了,桌山本身也就無景可觀了。不過山頂周邊到處都是刀削斧劈般的懸崖峭壁,沿著懸崖的邊緣修建了一圈平整的觀光小道,沿著小道走上一圈,桌山周邊萬千氣象便可盡收眼底。桌山風景區可能是所見過的最牛的風景區——任何人都可徒步免費登山遊覽,同樣的,任何人坐纜車上山都必須掏腰包買票,導遊也不例外,因此導遊把旅客送上纜車後就再也不見蹤影。實際上有時候身邊沒有導遊倒也不錯,盡可以看自己喜歡看的,做自己喜歡做的,或目不轉睛地盯著大西洋岸邊雪白的海岸線出神,或盯著開普敦城中火柴盒大小的建築物發呆,用不著時時盯著導遊手中的小旗子忙不迭趕路,也用不著顧及導遊的臉面故作認真去聽那些絮絮叨叨的故事,落得自由自在。
桌山地處大西洋印度洋交會處,基本上屬於極地性海洋氣候,雨水豐沛,年降雨量可達1500多毫米,同時桌山上又常年易遭狂風襲擊,因此山頂的植物一方面生長旺盛,另一方面又很難長得高大。各種矛盾平衡的結果,山頂上的植物都長的矮矮胖胖,粗粗壯壯,十分有趣,可惜的是,都是未曾見過的品種,沒有幾種植物能夠叫得上名字來。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山上植被且種類繁多,據說達1470種之多。在南非嚴寒的冬季,還有好多種鮮花在開放,顏色也各不相同。如此低矮的植物叢中,居然有小鳥在那裡生存,而且看起來生活得挺自在,對人類的造訪並不十分在意。尤其是一隻蜂鳥,照相機距離只有1米左右了,幾乎是伸手可及,仍然毫不在乎,繼續忙活它自己的事。山上還有豚鼠、巖兔之類的可愛小動物在遊人身邊跑來跑去,有的甚至頑皮地蹲在巖石上讓遊人觀賞、拍照。這種動物長得像老鼠,個頭賽兔子,英文名叫Dassie,有人稱之為巖鼠,有人叫它巖兔。回來查了一下,也可叫做巖狸。咳,反正都對,管他呢。小巖兔見多識廣,每天遊人如織,見得多了,很是淡定,我們湊近端詳,它一動不動足有1分鐘,以至於我懷疑是個標本,沒想到它眨了一下眼睛,之後還是一動不動。這種動物在南非還是挺多的,我在好望角和其它海邊都見到它的蹤跡了。
桌山一遊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再一次強調一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桌山無仙,卻照樣名傳全球,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除了它優美的風光和日益淡化的殖民地歷史的因素以外,是原汁原味的生態環境,是細緻入微的服務設施,還有不乏剛性的人性化管理。在桌山上呆了幾個小時,沒看到一個景區工作人員,沒有一處嚴禁、不準、罰款之類的警示,沒有一處垃圾雜物,沒有一處亂刻亂畫,也沒有一株被遊客攀折的綠色植物,看到的是乾淨整潔和井然有序,看到的是遊客的悠閒與從容。
親愛的朋友,當你看完有關開普敦桌山的介紹後,你有什麼感想呢?
桌山五兄弟——左起:陳凱、李晶、袁桂平、劉茂奇和老廉,永遠年輕
遠望桌山——海天一色,海闊天空
(看起來只有100米高,實際高度1082米)
桌山下的開普敦城區——風景如畫,生機勃勃
傍晚時分看桌山——分外安靜,分外豔麗
可以坐65人的可旋轉360度的纜車——別具一格,環視四周
從山底下準備出發上山——輕裝上陣,健步如飛
登桌山路上,與南非登山愛好者在一起合影——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友好相待
我登上了桌山山頂——天氣很冷,氣溫很低,但滿頭大汗
注意——腳底下就是千米懸崖!安全第一
我身後是山頂唯一的建築——咖啡廳和紀念用品店就在裡面
咖啡廳各種飲品的報價——價廉物美,一目了然咖啡廳的留言板上也有中國漢字——專用留言板,到此一遊
放在山頂的桌山模型(最高點海撥1082米)——桌山山脈
我們看到的桌山照片都是從模型的左側看過來的——這個方向
南非國花——帝王花(Protea cynaroides),又名普蒂亞花,
其花朵碩大、花形奇特、瑰麗多彩、高貴優雅,號稱「花中之王」
這些是什麼植物?——以前都沒有見過,品種多樣
介紹山上有什麼動植物的宣傳牌——種類繁多
山頂上野生鴿子自由散步——海拔1080米
比兔子還大的老鼠——巖狸
從1082米的桌山頂部向下看——風景獨好!
開普敦桌山全景圖——美得讓人想哭!你到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