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裁員81人,疫情暴露運營問題

2021-01-09 澎湃新聞

據《紐約時報》報導,面對1.5億美元的潛在虧損,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簡稱「大都會」)宣布解僱81名員工,此外,大都會原本希望在7月重新開館,這一計劃可能會推遲。疫情危機暴露了博物館在運營上的脆弱性。

目前,大都會管理人員正在準備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這一情況可能比最初預計的更糟。下一個財政年度的資金短缺可能會上升到1.5億美元的潛在缺口,這比博物館3月份所預測的要多50%。面對這樣的局面,當地時間本周三,博物館在一封寫給員工的信中宣布裁員81名員工,並削減博物館高管的工資。大都會館長馬克思·霍萊恩(Max Hollein)與執行長丹尼爾·魏斯(Daniel H. Weiss)自願縮減20%的工資,還有11位高層員工將降低10%的工資。

左:馬克思·霍萊恩 右:丹尼爾·魏斯

「雖然我們無法從這次疫情的影響中倖免,但是大都會依然是一個強大而堅韌的機構,並將始終如此,」丹尼爾·魏斯在一份聲明中說道。「我們的兩大首要目標將仍然是盡一切所能,為我們社群的健康與安全提供支持,並且保證博物館長期的金融健康。」

這是大都會自疫情以來的首次裁員,而博物館的聲明釋放出裁員還將繼續的信號。博物館的一位發言人稱,由於在一段時間內,參觀人數預計將持續下降,預計裁員將減少博物館遊客服務與零售部門26%的員工。受到波及的員工工資將支付到六月的第一周為止。官方稱,職員工資與福利在大都會每年3.2億美元預算中佔了超過65%的比例。此外,博物館原本計劃在7月重新開館,但如今不得不調整計劃,此前,博物館150周年的夏季慶祝活動已經被迫取消。

閉館後的大都會

如今,大都會也加入了紐約其他大型博物館裁員的行列。早前,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宣布解僱76名員工,並稱博物館預計損失7百萬美元;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終止了與自由公教人員的合同。與此同時,古根海姆博物館和新當代藝術博物館進行了大規模裁員,而MoMA PS1當代藝術中心目前僅有17名全職員工堅守崗位,其館長稱正面臨歷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面對疫情結束後能夠迅速復甦的前景慘澹,許多博物館如今都在篩選秋季的活動日程,並預計閉館時間會延長。

本周二,受疫情影響,位于波士頓的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取消了到今年9月中旬為止的全部展覽項目和活動。「當下的情況迫使我們採取現實的態度,」博物館館長佩吉·福格爾曼(Peggy Fogelman)在一封公開信中寫道,「這是一個痛苦的決定,但是我們知道這對於我們的參觀者利益與安全而言是最佳決定。」

在皇后區藝術博物館(Queens Museum),館長兼執行長莎莉·塔蘭特(Sally Tallant)正在一次次制定重新開館的新時間表。該博物館位於美國疫情最嚴重的社區之一,「我們誰也不想重新開館後人們便感染了病毒,即使我們認為文化場所應該在城市恢復的過程中扮演重要重色,」塔蘭特說道,她預計自己的機構到7月為止將面臨90萬美元的資金短缺。

皇后區藝術博物館

曼哈頓的猶太博物館(Jewish Museum)在隔離期間面臨每季度60萬美元的虧損,目前尚無開館日期的計劃。為了進一步減少開支,年薪六位數的員工將減少20%以上的收入。與此同時,該博物館通過薪水保障計劃(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獲得了210萬美元的政府貸款,用於支付每月110萬美元的工資、福利、公用事業和債務利息。薪水保障計劃是一項3490億美元的商業貸款項目,基於美國新冠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發起,旨在幫助小型企業、個體員工、獨自企業以及一些非營利組織。

不過,更多的藝術機構在希望能夠藉助政府支持來度過新冠危機難關上吃了閉門羹,他們無法獲得資助。

「我沒有一個同事從薪水保障計劃中拿到錢,」紐約皇后區的野口勇博物館(Noguchi Museum)館長布雷特·李特曼(Brett Littman)說道。該博物館此前請求獲得45萬美元的貸款來支付工資與水電費用。

今年3月,大都會曾在網上發起倡議,呼籲美國國會援助非營利的機構,為遭受危機的博物館提供總共達40億美元的援助金。而在最終美國政府所批准的援助計劃中,文化機構總共獲得的補助金僅為2億多美元。

曼哈頓的伊莉莎白藝術基金會(Elizabeth Foundation for The Arts)也很難獲得援助。該基金會主辦各種展覽,並資助藝術家工作室。「我們還沒來得及申請,所有的資金就被用完了,」基金會執行董事簡·史蒂芬森(Jane Stephenson)說道。

與此同時, 這些資源可能還會繼續縮水。上周,紐約市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對行政預算提案進行了修改,其中文化事務支出將縮減1060萬美元,這讓野口勇博物館開始計劃如何應對政府資助下降後的情況。李特曼預計,如果這些削減計劃通過的話,其博物館的資助金獎下降約30%,即10萬美元。

在美國,無論是大小藝術機構,其資金的流動性非常有限。而且相較於羅浮宮等法國文化機構,美國的博物館缺乏政府支持。例如,大都會所列出的資產大約有40億美元,這些資產主要來自於捐助基金,流動性很低,而他們的現金持有量只有700萬美元。來自門票、零售店、餐廳的收入對於美國博物館而言至關重要,如今,這些收入均受到疫情影響而大幅縮水。

「這場危機暴露了博物館在運營上的脆弱性,」李特曼說道,「

很少有博物館有能夠維持運營所需的現錢

。」一些從業人員希望危機能夠喚起人們對於文化機構及其員工的關注和支持,例如,被MoMA解聘的公教人員梅達·羅森斯坦(Maida Rosenstein)就表示,「像MomA這樣的機構為紐約做了許多,如果我們珍視這些地方的話,我們也應該表現出對那些構成了博物館的低收入職員們的重視。」

(本文編譯自《紐約時報》與《ARTNews》相關報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裁員81人 疫情暴露運營問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裁員81人,疫情暴露運營問題據《紐約時報》報導,面對1.5億美元的潛在虧損,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簡稱「大都會」)宣布解僱81名員工,此外,大都會原本希望在7月重新開館,這一計劃可能會推遲。疫情危機暴露了博物館在運營上的脆弱性。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二度裁員,8月底重開「有點懸」
    澎湃新聞獲悉,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簡稱「大都會」)於本周三再度裁員了79名員工,此外93人自願離職,181
  • 博物館動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8月底開放,結束長達五個月休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徐靜8月29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將結束長達5個月的疫情休館,恢復開放。率先開放的是第五大道主館,為慶祝大都會建館150周年而策劃的「創造大都會博物館:1870—2020」同步開放。修道院博物館將於9月開放,布勞耶分館暫不開放。
  • 大都會重開「不掙錢」 紐約博物館驚魂夜未央
    在閉門謝客熄燈的近170天裡,Met度過了幾乎是最暗淡而孤獨的150歲生日,而博物館方面之前為其慶賀活動已準備了超過兩年的時間。 在10點正式重開前,排隊等待的人流已綿延出整整兩個街口。疫情前,Met日均接待客流約達2萬人次,目前限流在25%,且門票需提前購買並實施分時預約。即便如此,也絲毫無法打消紐約人奔向藝術的熱情,幾乎所有特展門口都大排長龍。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擬向非紐約居民收門票
    4月26日,美國紐約市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籤署了一項計劃提案,該計劃支持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大都會博物館」)向非紐約居民收取門票。如果計劃最終得以實施,將改變一個世紀以來大都會博物館幾乎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傳統。
  • 唯觀紐約|大都會重開「不掙錢」 紐約博物館驚魂夜未央
    為應對財務挑戰,Met理事會等方面雖已籌措捐助3000萬美元,但大幅削減運營支出並進行裁員仍在所難免。目前,裁員和停薪留職的員工人數達到430人,佔總員工數的20%。好在,館內2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和開闊空間,輕而易舉地滿足紐約州政府對室內文娛活動重啟的社交距離要求。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正考慮向遊客收取門票
    日前,美國紐約市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籤署了一項計劃提案,該計劃支持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大都會博物館」)向非紐約居民收取門票。如果計劃最終得以實施,將改變一個世紀以來大都會博物館幾乎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傳統。1878年,紐約市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達成協定,博物館無需向政府繳納租金,前提是博物館必須對公眾免費開放。
  • 疫情紐約:博物館關閉,他們失去重要的公共教育資源
    另一方面來說,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的代表,博物館閉館也是對民眾信心影響重大的社會事件。當博物館因疫情對民眾緊閉大門,是不是意味著整個社會秩序都陷入了動蕩? 病毒是一個看不見的敵人,不但攻擊著人類的身體,也攻擊著人與人、人與機構之間的信任。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開館推遲至八月,線上延續150年故事
    作為疫情期間紐約博物館的風向標,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簡稱大都會博物館)日前宣布將推遲重新開館的時間,大都會博物館於3月12日起閉館,原定於7月1日起重新開放,目前,這一計劃推遲至8月中旬,或者更晚。令人欣慰的是,大都會以一系列線上導覽與活動讓博物館保持與公眾的連接,並鼓勵人們在社交平臺的話題中分享自己的博物館故事。3月12日,作為對美國持續發展的新冠疫情的回應,紐約大都會宣布閉館,大批當地博物館緊隨其後紛紛閉館。
  • 因疫情損失1.5億美元,大都會博物館擬裁員約20%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29日消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因新冠疫情被迫關閉5個月後,周六重新對外開放。這家紐約市的標誌性博物館今年將迎來150周年紀念,預計到明年6月,因疫情造成的收入損失將達1.5億美元,不得不通過裁員、休假和提前退休方案等組合方式,將員工人數減少20%。和世界各地的許多博物館一樣,大都會博物館也面臨著不確定的前路。
  • 大都會博物館向非紐約人收取門票 新政策有錯嗎?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這座著名的博物館在年初宣布將改變持續了半個世紀的門票政策,非紐約居民從3月開始需要強制性支付25美元入場費,而紐約州本地居民將延續此前自願付費參觀政策。據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官方申明,這一項舉措的目的是為維持博物館的運營成本。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改變門票政策引爭議:非紐約人得付25美元
    紐約市文化事務專員Tom Finkelpearl表示:「讓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健康運轉對於紐約市政府來說極為重要,最基礎的動機就是幫助博物館平衡預算,同時不傷害到紐約人的利益。」藝術博物館館長協會主席Judith Pineiro表示:「這是一個世界級的博物館,應該向所有人開放,而非僅限於那些付得起門票的,或是拿得出身份證明的人。這個新聞讓人傷心。」
  • TANC | 大都會博物館將向非紐約人收取門票,新政策有錯嗎?
    這座著名的博物館在年初宣布將改變持續了半個世紀的門票政策,非紐約居民從3月開始需要強制性支付25美元入場費,而紐約州本地居民將延續此前自願付費參觀政策。據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官方申明,這一項舉措的目的是為維持博物館的運營成本。強制性收費是為了維持運營成本?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重開:騎自行車來參觀「150周年展」
    因疫情而閉館五個月後,澎湃新聞獲悉,8月29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重新開放。遊客少了,進程變多了,進館將預定定時票,為了避免公共運輸,博物館將為遊客提供停放自行車的場所。同時,大都會150周年的展覽正在進行,而布魯爾分館的裡希特展覽將關閉,其重要的「比克瑙」系列的四幅畫作將從9月開始移至主樓內展出。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oMA等美國多家博物館宣布閉館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當地時間3月13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等宣布閉館。我們期待不久宣布何時能夠歡迎我們的工作人員和遊客回到博物館。」Weiss說,博物館已經準備好關閉幾周,並制定了「運營計劃」,其中包括「為受薪員工和小時工提供支持的規定」。
  • 博覽|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重開:騎自行車來參觀「150周年展」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美國最大的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再次迎客,遊客少了,進程變多了。觀眾需要預定定時票,並通過大堂的手持設備進行掃描進場。由於許多人都在避免公共運輸,博物館將是第一次為自行車提供停車場所。同時,在博物館進行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研究將不對遊客開放,因為它太小了,無法進行社交疏導。
  • 受疫情影響,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藝術機構宣布閉館
    撰文丨吳俊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各地的許多藝術機構紛紛宣布閉館,其中包括著名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羅浮宮等。同時,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紐約亞洲藝術周、「設計上海」和「北京畫廊周」等在內的多個大型藝術活動,也宣布取消或延期。上海博物館的「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展」則已經確認延期至3月下旬,何時開館尚未可知。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將實行新門票規定
    新華社紐約1月5日電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5日宣布新門票規定,將放棄已實施近半個世紀的自願付費參觀政策,從今年3月1日起,紐約州以外的大部分遊客必須購買門票才能入內參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自1970年起實施自願付費參觀政策,建議成年人、老年人和學生參觀者分別支付25美元(約合162元人民幣)、17美元(約合110元人民幣)和12美元(約合78元人民幣)參觀費用,但遊客可自行決定支付與否。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局部
    「紐約,曼哈頓,82 街,大都會博物館。」陳丹青在《局部2》裡的深情開場白,令我們對這個博物館的驚鴻一瞥突然變得清晰。然而,我們深懂,無論歷史遺骸怎樣浩瀚瑰麗,在人類文明漫長的進程中,都只是局部光芒。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 小人之澤,五世而斬。」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你的「Met story」是什麼?
    2020年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創建150周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大都會博物館處在閉館狀態,在此前的消息中,大都會宣布將閉館至7月,而「150周年特展」也將延期。然而,在閉館期間,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依舊在通過線上講述著博物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