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現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之母,當她去世,全美國為她降半旗

2020-12-24 浩涯羲和

1944 年,也就是羅莎·帕克斯在蒙哥馬利公交車上做出重大決定的 11 年前,她正在調查一起惡性犯罪。作為全國有色人種促進會的使者,她曾前往阿拉巴馬州的鄉村與蕾西·泰勒會面,後者是一名年輕女性,曾遭到六名白人男性的性侵犯。

要讓阿拉巴馬州的法庭相信其中一人有罪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羅莎並沒有被嚇倒。她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在法庭上為雷茜辯護,她的證詞充斥著媒體,在整個南方引發了抗議。當陪審團未能起訴襲擊者時,帕克斯要求州長組建一個新的大陪審團。她寫道:「我知道,你們一定會讓阿拉巴馬州的人民知道,我們所有的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正義。」

在她的一生中,帕克斯不斷挑戰種族暴力與為保護罪犯的偏見制度。但這項工作冒著巨大的風險——帶來了她個人的代價。羅莎出生於 1913 年,在阿拉巴馬州的農村,由母親和外祖父母撫養長大。但在這個充滿愛的家庭之外,對種族暴力的恐懼給她留下不小的陰影。三 K 黨經常開車經過他們的家,而吉姆克勞法隔離了公共場所。吉姆克勞法泛指1876年至1965年間美國南部各州以及邊境各州對有色人種(主要針對非洲裔美國人,但同時也包含其他族群)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法律。

19 歲時,她在蒙哥馬利定居,嫁給了雷蒙德·帕克斯,帕克斯是一名理髮師,和她一樣,對種族不公感到越來越憤怒。他參與了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的地方分會,很多人因為害怕被迫害而避諱的組織。起初,雷蒙德急於保護羅莎免受激進主義的潛在危險。但隨著她對強加給非裔美國人的限制越來越憤怒,她再也不能袖手旁觀了。

1943 年她正式加入 NAACP時,帕克斯和約翰尼·麗貝卡·卡爾是蒙哥馬利分會中僅有的兩名女性。她開始為他們的會議做記錄,很快就被選為分會的秘書——正式開始了她秘密的雙重生活。白天,羅莎做裁縫來支持她的母親和丈夫。晚上,她研究和記錄大量民權案件,從地方政策爭端到備受關注的謀殺案件和仇恨犯罪。

作為秘書,她代表蒙哥馬利分會準備了公眾針對非裔美國人的嚴厲判決、誣告和誹謗作鬥爭。除了她的法律工作,帕克斯還是當地一位傑出的戰略家。作為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青年組織理事會的顧問,她幫助年輕人了解種族隔離制度,包括選民登記和白人專用圖書館。藉助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帕克斯努力使秘密的民權活動公開化。她倡導公民不服從訓練,公開反對種族暴力,尤其是埃米特·蒂爾謀殺案。

1955 年,她拒絕在一輛種族隔離的公交車上坐在後排,這點燃了她所期待已久的民間運動。帕克斯因女性抗議活動而被捕入獄,當地活動人士還到那裡看望了她。他們一起策劃了一場 24 小時的公共汽車抵制運動。其持續了 381 天。帕克斯的行為將新生的民權運動變成了一場全國性的運動。

1956 年,最高法院裁定取消公共運輸隔離,抵制運動隨之結束。但是這場運動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羅莎在整個抵制運動過程中一直受到惡毒的死亡威脅,由於她的政治聲譽,她無法在蒙哥馬利找到工作。

1957 年,她搬到底特律繼續做裁縫,直到被國會議員約翰·科尼爾斯僱傭,幫助支持他蓬勃發展的民權運動。帕克斯在反對種族不平等的鬥爭中始終保持警惕,在接下來的 40 年裡一直保持活躍。她寫了幾本書,並在全國各地發表演講支持其他活動人士,並建立了一個年輕人教育研究所,以紀念她已故的丈夫。

2005年10月24日,帕克斯以92歲高齡辭世。30日遺體就被運到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安放在大廳中供全美民眾瞻仰。包括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在內的美國政治領袖與數千民眾一起參加了安放儀式。

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遺體被安放在國會供民眾瞻仰的殊榮的女性。總統並下令,帕克斯葬禮11月2日在底特律舉行,屆時全美國所有公共建築都降半旗。

今天,羅莎·帕克斯作為反對權貴與極端政策被人們所銘記。她的行動號召仍在迴響:「知道必須做什麼可以消除恐懼。」

相關焦點

  • 美國「民權運動之母」逝世 她曾拒絕為白人讓座
    她拒絕為白人讓座掀起浩大民權運動  拒絕按照當時的戒律在公車上給白人讓座,在美國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種族歧視民權運動。作為一個象徵度過了半世紀後,美國時間24日晚,這位被譽為「美國民權運動之母」的女性———92歲的羅莎·李·帕克斯在家中小寐時安詳逝世,把一段風起雲湧的歷史留給後人紀念。  睡夢中安詳逝世  帕克斯的律師雪莉·凱格勒25日說,帕克斯24日晚在底特律家中小寐時逝世。「她睡著了,而後再沒有醒來。」當時,幾位親朋好友陪伴在她身邊。
  • 美國告別「民權運動之母」
    據新華社10月31日專電10月30日晚間和31日上午,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羅莎·帕克斯的遺體告別儀式在華盛頓國會大廈的圓形大廳舉行,包括美國總統布希等政要在內的上萬民眾為她送別。她因此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此項殊榮的女性。  美國國務卿賴斯說:「我想我可以說如果沒有帕克斯夫人,今天我可能不會作為國務卿站在這裡。」
  • 美國「民權運動之母」逝世(圖)
    50年前,身為黑人的她拒絕按照當時的戒律在公車上給白人讓座,在美國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種族歧視民權運動。作為一個象徵度過了半世紀後,美國時間10月24日晚,這位被譽為「美國民權運動之母」的女性———92歲的羅莎·李·帕克斯在家中小寐時安詳逝世,把一段風起雲湧的歷史留給後人紀念。  1955年12月1日,時年42歲、當裁縫的帕克斯在一輛公共汽車上就座時,一名白人男子走過來,要求她讓座。這無關「尊老愛幼」的美德。
  • 美國「民權運動之母」家中逝世(圖)
    點擊進入>>>   50年前,身為黑人的她拒絕按照當時的戒律在公車上給白人讓座,在美國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種族歧視民權運動。  作為一個象徵度過了半世紀後,美國時間24日晚,這位被譽為「美國民權運動之母」的女性——92歲的羅莎·李·帕克斯在底特律的家中小寐時安詳逝世。  具體死亡原因還不清楚。帕克斯自罹患痴呆症以來,近年來已很少在公眾前露面。  當年成為民權運動代表人物後,帕克斯的生活陷入困境,不僅找不到工作,還經常遭到威脅恐嚇,她和丈夫被迫搬到底特律市。
  • 羅莎·帕克斯美國「民權運動之母」
    羅莎·帕克斯,1913年2月4日出生在阿拉巴馬州的一個黑人家庭。1955年12月1日,她因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一位白人男子讓座,拉開了美國現代民權運動的序幕。  當時,阿拉巴馬州實行吉姆·克勞法,這是一部對黑人進行隔離、壓制的種族歧視性法律。
  • 美國民權運動領袖約翰·劉易斯去世
    參考消息網7月20日報導外媒稱,美國象徵性的民權鬥士、馬丁·路德·金曾經的同行者約翰·劉易斯當地時間17日因胰腺癌去世,終年80歲。據法新社華盛頓7月18日報導,這位非裔美國人鬥爭的老兵終其一生都在為消除社會歧視而頑強奮鬥。他曾遭到警察毒打,參加抗議活動時數度被捕。劉易斯是民主黨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表示:「我們很少有人能活著看到自己的遺產以如此顯著且有意義的方式得到發展。約翰·劉易斯做到了。」「他如此熱愛他為之付出生命的國家。」
  • 「民權運動之母」羅莎•帕克斯辭世
    被稱為「民權運動之母」的羅莎・帕克斯24日在美國辭世,享年92歲。1955年12月1日,42歲的黑人婦女、裁縫女工帕克斯因拒絕在公共汽車上站起來為白人讓座而被捕,理由是蔑視當地關於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規。由此引發了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風潮,開啟了一個整個種族為爭取人權而抗爭的時代。這最終導致了1964年《聯邦民權法案》的出臺,該法案禁止公共場合的種族歧視。
  • 美「民權運動之母」逝世
    50年前,身為黑人的她拒絕按照當時的戒律在公車上給白人讓座,在美國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種族歧視民權運動。美國時間24日晚,這位被譽為「美國民權運動之母」的女性——92歲的羅莎·李·帕克斯在家中小寐時安詳逝世,把一段風起雲湧的歷史留給後人紀念。
  • 美萬人送別「民權運動之母」(組圖)
    點擊進入>>>   遺體告別儀式在美國國會大廈舉行,布希和賴斯等政要出席  本報綜合報導10月30日晚間和31日上午,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羅莎·帕克斯的遺體告別儀式在華盛頓國會大廈的圓形大廳舉行,包括美國總統布希等政要在內的上萬民眾為她送別。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此項殊榮的女性,也是第二位非洲裔美國人和第二位非政府人士獲準在那裡接受瞻仰。
  •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先驅劉易斯去世 全美下半旗致哀】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先驅劉易斯去世 全美下半旗致哀】美國民權運動先驅、聯邦資深眾議員約翰·劉易斯(John Lewis)7月17日去世,享年80歲。他在去年12月宣布自己患有晚期胰腺癌。劉易斯是代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民主黨籍眾議員。他與馬丁·路德·金共同參加了美國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
  • 黑人民權運動的中國取經史
    非暴力抵抗運動的興起現代意義上的黑人民權運動,肇始於「一戰」前後,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和美國邁入工業社會,自上世紀一零年代中期開始一直到「經濟大蕭條」爆發,大量黑人從南部腹地湧入北部工業區、從鄉村湧入城市,史稱「黑人遷移運動」。
  • 中國對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有什麼影響
    可見,在特殊的20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從非暴力直接行動轉向激進的黑人權力運動時,中國就成了重要的國際因素,尤其是毛澤東提出的關於世界革命、遊擊戰、嚴明的革命倫理道德等思想,對美國黑人領袖羅伯特•威廉和黑人激進組織「革命行動運動」、黑豹黨等都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中國緣何對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產生了這麼大的影響呢?
  • 泰特現代:尋訪一段失落的美國黑人藝術與鬥爭
    1963年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發表演說《我有一個夢想》,讓黑人民權運動到達巔峰,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的「民族之魂」展覽圍繞民權運動時期的藝術展開,呈現了黑人藝術家為美國藝術進程所做出的傑出貢獻。據悉,此次展覽是近150件作品第一次登陸英國進行展覽,逾50位美國藝術家。
  • 賺錢、民權與垃圾食品:麥當勞如何影響了美國黑人?
    快餐食品不僅在美國人的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也是現代美國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政府表示,近40%的美國人每天都吃快餐。據估計,有八分之一的美國人曾在麥當勞打工,包括主持人傑·雷諾、格萊美獲獎歌手仙妮亞·唐恩和梅西·格雷、奧運會金牌得主卡爾·劉易斯以及世界首富——亞馬遜執行長(也是《華盛頓郵報》的所有者)傑夫·貝佐斯。
  • 是否為麥凱恩去世降半旗指令搖擺不定 美國白宮國旗來回多次升降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重量級參議院、戰爭英雄約翰·麥凱恩因腦癌於8月25日(周六)下午去世,白宮方面在周日早晨降半旗以紀念麥凱恩。但在不到24小時後的周一早上,白宮就將國旗升回到旗杆頂部。而到了周一下午,白宮方面又再次降半旗。
  • 美國民權運動,你不可錯過的三部經典紀錄片
    文/凌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以馬丁·路德·金髮表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為標誌,該運動達到高潮。這場以非暴力抗爭為主要手段的運動,對美國黑人政治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美國亞特蘭大:悼念民權運動領導人劉易斯
    7月19日,在美國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市拍攝的人們為悼念民權運動領導人約翰·劉易斯所擺放的花束。美國民權運動領導人、民主黨國會眾議員約翰·劉易斯17日深夜病逝,終年80歲。劉易斯1963年8月與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等人共同組織了「向華盛頓進軍」大遊行活動。
  • 美國黑人傳奇女作家瑪雅·安吉洛去世
    去年11月,瑪雅被授予美國國家圖書獎公共服務獎,當時給她頒獎的是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黑人女作家託尼·莫裡森。瑪雅·安吉洛是20世紀美國最傳奇的黑人女性。1928年4月4日,瑪雅出生於美國南方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她早年的悲慘、動蕩歲月令人同情和悲憤,3歲父母離異、7歲遭母親男友強姦,後送給阿肯色州的祖母撫養,13歲時回歸母親身邊,16歲成為單身母親,共經歷三次婚姻,這是私人生活中的瑪雅。
  • 美國黑人平權運動百年簡史
    【編者按】在喬治·弗洛伊德(GeorgeFloyd)被明尼阿波利斯的警察殺死後,美國各地的示威者大聲疾呼,這些抗議活動的生動形象通過照片和網絡在世界各地流傳。一百多年來,黑人的平權運動都是這樣被記錄下來的。而這些照片則定義了未來幾年的反種族主義運動,並成為後人為公民自由而奮鬥的基礎。
  • 美國南部:一個獨特的現代條紋符號
    這個地區帶有相當特殊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包括了早期歐洲殖民時期留下的痕跡、對於州權原則的堅持、早期的奴隸制度、以及在聯盟國分離時於美國內戰中受到的衝擊,美國南部發展出了她獨特的傳統、文學、音樂形式、以及各種的烹飪食物。最近,位於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設計工作室70kft為美國南部打造了一個獨特的現代條紋符號。這個旗幟是「分裂」的象徵,這裡經歷了內戰、重建、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