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洲之地吐魯番——看了這麼多年《西遊記》,怎能不來趟火焰山?

2020-12-12 西域遊xyy

相信《西遊記》這部電視劇一定是所有人的童年,

其中孫悟空三借芭蕉扇

撲滅火焰山的故事你一定不陌生。

充滿奇幻色彩的火焰山,

就藏匿於火洲之地吐魯番之中。

(孫悟空三借芭蕉扇)

吐魯番的景點多且雜,如果只有一天時間的小夥伴一定要提前確定一下想去景點,規劃好行程。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條全是經典景點的線路:

柏孜克裡千佛洞-火焰山-葡萄溝-坎兒井

以下是我的推薦理由!

劫後餘生下的文化瑰寶-柏孜克裡千佛洞

柏孜克裡克千佛洞,位於新疆吐魯番市東45公裡火焰山上,木頭溝西岸的懸崖上。

目前現存壁畫有40多個,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是吐魯番現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畫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也是新疆境內較大的佛教石窟寺遺址之一。

柏孜克裡克千佛洞,始鑿於南北朝後期,經歷了唐、五代、宋、元長達7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這裡一直是高昌地區的佛教中心。

在歷經了麴氏高昌王國的發展之後,柏致克裡克在唐西州時期名叫「寧戎寺」,是新疆地區重要的佛寺中心,久負勝名。

北庭大都護楊襲古曾重修寺院,從這一事實說明,柏孜克裡克石窟在當時已發展成為西庭地區的一處佛教聖地。

屬於這時期的洞窟有16、17、25、27、31、42、69號窟,以上洞窟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十一世紀以後重新修繪的,這一時期壁畫題材主要是發源於中原地區的大型經變畫。

盛唐的新畫風進入了高昌石窟,將用線造型的藝術技巧推向高峰,畫面線條簡潔流暢,剛勁有力,寥寥數筆,形神兼備。

回鶻高昌是石窟群最繁華的時期,公元13世紀末,高昌王室東遷甘肅永昌,加之伊斯蘭教傳入吐魯番後,佛教漸衰,柏孜克裡克千佛洞隨之衰落。

20世紀初期這裡屢遭俄、德、英、日等列強的盜劫破壞,壁畫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柏孜克裡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

雖遭嚴重破壞,但劫後餘生的佛座華麗精緻,殘餘的壁畫內容豐富,顏色鮮豔奪目,柏孜克裡克千佛洞仍不失為一座規模宏大的文化藝術寶庫,1982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果趕得巧,在洞窟旁,還能遇到一位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維吾爾族的老人彈奏著熱瓦普。

也許弦樂就是有這樣的功效,每次弦跟弦共鳴的時候,那種帶著悽涼的調子會讓人潸然淚下。就連最歡快的曲調,用弦樂表達出來時,也是樂中帶著悲的。

「中國熱極」——火焰山

離柏孜克裡克千佛洞13公裡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火焰山。

這裡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赤紅色砂、礫巖和泥巖組成。

火焰山在維吾爾語裡被稱作「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山長100多公裡,最寬處達10公裡,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火焰山童山禿嶺,寸草不生,飛鳥匿蹤。

每當盛夏,紅日當空,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砂巖灼灼閃光,熾熱的氣流翻滾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

火焰山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高達攝氏47.8度,地表最高溫度高達攝氏89℃,沙窩裡可烤熟雞蛋。

(沙窩烤雞蛋,別懷疑,一定可以烤熟!

多年測得的絕對最高氣溫為49.6℃(1975年7月13日),而地表溫度能達到89℃,是名符其實的「中國熱極」。

(去這裡玩的時候,不要摸,會被燙到!

火洲之下的「桃花源」——葡萄溝

葡萄溝,位於新疆吐魯番市區東北11公裡處,溝內有布依魯克河流過,主要水源為高山融雪,因盛產葡萄而得名。

這裡也是火焰山山谷中最大的一個溝谷,它像一條綠色的絲帶,飄逸在盆地中央。

很難想像這麼嚴酷高溫乾旱的地區有這樣的綠洲,一進入葡萄溝景區溫度立刻下降了至少10°C。

這裡的葡萄園連成一片,到處鬱鬱蔥蔥,猶如綠色的海洋。在這綠色的海洋中,點綴著桃、杏、梨、桑、蘋果、石榴、無花果等各種果樹,一幢幢花窗飛簷的農舍掩映在濃鬱的林蔭之中。

在這裡還能看到像蟈蟈籠似的房子——晾房,在吐魯番這種房子隨處可見,人們在長期的葡萄生產勞動實踐過程中形成了晾房文化。

它既不同於其他國家利用陽光暴曬,也不是利用人工加溼烘乾的,而完全是憑藉吐魯番乾燥溫暖的氣候自然風乾的。

晾房的建築結構主要分為土木結構和磚木結構,各地區的區域文化不同,其建築圖案也不盡相同。在吐魯番晾房主要以伊斯蘭教建築圖案為主。

葡萄成熟季節,菜農們把一串串新鮮葡萄掛到木桿十字架或鐵絲上,大約經過兩個月的自然陰乾,然後下架、打杈、裝袋完成整個晾制過程。

來葡萄溝,除了來體驗採摘的樂趣外,最重要的當然就是來這裡吃葡萄。

(看景重要,吃葡萄更重要!)

這裡所有品種的葡萄都特別甜,糖分含量特別高,這是由於吐魯番的獨特氣候所導致的。

尤其是這裡生產的無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營養豐富,素有「珍珠」美稱,其含糖量高達20-24%,超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

坎兒井——解密吐魯番的生命水之源

坎兒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而新疆維吾爾語則稱之為「坎兒孜」。

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普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與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坎兒井是一種結構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統,它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四部分組成。

總的說來,坎兒井的構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潛流處,尋其水源,在一定間隔打一深淺不等的豎井,然後再依地勢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溝通各井,引水下流。

地下渠道的出水口與地面渠道相連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清代蕭雄《西疆雜述詩》云:「道出行回火焰山,高昌城郭勝連環。疏泉穴地分澆灌,禾黍盈盈萬頃間。」它說出了「疏泉穴地」這吐魯番盆地獨特的水利工程最大特點。

正是因為有了這獨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把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數十萬畝良田,才孕育了吐魯番各族人民,使沙漠變成了綠洲。

(沙漠中的綠洲)

在吐魯番,

與漫天繁星的夜空作伴是常有的事。

你不必多想,

只需要靜靜地躺在草地上,

讓溫柔在你的歲月中留下輕撫的痕跡。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葡萄溝風景區位於火焰山中,西遊記的火焰山,鐵扇公主居住之地!
    吐魯番市葡萄溝風景區位於火焰山中,位於新疆吐魯番市區東北11公裡處,南北長約8公裡、東西寬約2公裡,是火焰山下的一處峽谷,人口8972人。溝內有布依魯克河流過,主要水源為高山融雪,因盛產葡萄而得名,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的旅遊勝地。
  • 西遊記之火洲——高昌古城
    ,大家都知道吐魯番聞名於世,有《葡萄之鄉》,《 火洲之城 》等稱號。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有四千多年的文化積澱,曾經是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被稱為「火洲」。每逢夏季,火焰山上炙日炎炎、寸草不生,葡萄溝內卻流水潺潺、綠樹如蔭、涼爽怡人,平均氣溫比市區內低三至五度,是「火洲」吐魯番的清涼世界。
  • 神奇的新疆吐魯番火焰山
    神奇的新疆吐魯番火焰山新疆火焰山是吐魯番最著名的景點。其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赤紅色砂、礫巖和泥巖組成。當地人稱它為「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
  • 新疆吐魯番二堡鄉撤鄉設鎮,《西遊記》中的火焰山成為其鎮名
    《西遊記》中的火焰山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高昌區二堡鄉撤鄉設鎮後的鎮名。吐魯番市政府網站資料介紹,吐魯番是我國氣溫最高的地方,歷史上就有「火洲」之稱。據觀測,這裡的最高氣溫達到過攝氏49.6度,地表溫度也曾達到攝氏89.2度,當地民間有沙窩裡蒸熟雞蛋、石頭上烤熟麵餅的說法。吐魯番日最高氣溫高於攝氏35度的炎熱日年均100天以上,高於攝氏40度的酷熱日年均35—40天。
  • 吐魯番的火焰山和《西遊記》裡的「火焰山」是一回事兒嗎?
    火焰山下面節選自蔡鐵鷹的《西遊記的前世今生》《西遊記》有一個著名的故事:火焰山。與它相關的牛魔王、鐵扇公主、芭蕉扇、紅孩兒也隨之家喻戶曉。在寫到火焰山時,借一位老者的口說道:敝地喚作火焰山,無春無秋。果然這火後來被假的芭蕉扇煽的騰騰火光沖天,有千丈之高,讓悟空也束手無策,師徒四人為此費盡周折。大家都認為火焰山在新疆吐魯番,吐魯番有座火焰山。但這也許只對了一半。
  • 火焰山這裡是吐魯番最著名的景點,也是《西遊記》的取景地之一
    火焰山,西遊記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用來煽火的地方,確實夠熱。因為先是去了交河故城,再來火焰山就沒什麼特殊的感覺了。景區性價比並不高,天空很藍,大地很空蕩,不知是因為氣候還是地質,幾乎寸草不生,交河故城至少還有點兒遺蹟可以拍拍,這裡也只能舉目遠望天與地的交接地,感慨一番歷史的蒼涼與大地的荒蕪。那些人工的西遊四徒、牛魔王諸人的雕像,看著很讓人膩味,就是那種故意為之畫蛇添足的感覺。很多兒童遊樂園門口都不缺這個好吧,除了博物館跟通天河,站在路邊上就可以把景區大部分看個差不多。
  •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路過的火焰山,現在在哪裡?
    《西遊記》第五十九回,唐僧師徒五人(包括白龍馬)一路西行,來到了八百裡火焰山,繞也繞不過去。還是孫悟空去找鐵扇公主借能滅火的芭蕉扇,結果惹出一場麻煩。86版《西遊記》,用了幾年的時間才拍攝完成,這其間經歷了無數艱辛。不過要說起最辛苦的一集,可能就是拍《火焰山》這集了。因為劇組的取景地,就是現實中真實的火焰山。
  • 遊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體驗《西遊記》神話故事
    不過,大家還是忍耐著,硬是頂著熱浪走了個遍、遊了個遍,就是為了看那種稀奇、獨特的景象,就是為了圓自己的「火焰山體驗夢」。很早以前,看過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遊記》,就記住了那個地方,一直想去看看;看完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之後,就更加認定了那個地方
  • 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升級」為國家地質公園
    新華網烏魯木齊12月30日電(記者 趙春暉)火焰山本是《西遊記》中孫悟空同牛魔王、鐵扇公主鬥法之地,而從本月起,這一神怪小說中的奇山,已正式成為國家地質公園,讓中外遊客領略大自然的神奇。
  • 西遊記裡的火焰山:地表溫度達80度,絕大多數遊客都不知道原因
    還未真正走進這裡,著名的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風景區就熱浪撲面,景區「煉丹爐」裡的巨型「金箍棒」電子溫度計在高溫時段顯示的適時地表溫度高達72攝氏度。即便是在很遠之外的市區,室外溫度也接近50度,可正是因為這樣的神奇,才吸引無數遊客專程前來體驗這份來自大自然的熱情。
  • 新疆自駕隨筆-吐魯番火焰山
    我們計劃去火焰山,不去葡萄溝,因為我們的旅遊偏好還是自然風光,來新疆前偶爾聽別人介紹過,葡萄溝景色普通,另外還有人提醒不要在葡萄溝買葡萄。看來這個景點已經非常商業化了。入口處的孫悟空造型別致而生動,可親身體驗《西遊記》中所描述的火焰山之火辣。
  • 西行漫記之吐魯番火焰山
    單是路邊的野花、樹上的野果、天上的白雲、溪流邊的石頭、草叢中的蘑菇、草原上的駿馬、沙漠中的駱駝,已讓行人駐足不前。新疆的確很大很遼闊,茫茫的戈壁、無邊的沙漠、一碧千裡的草原、連綿起伏的山脈、碧波蕩漾的湖海,無不訴說著它的寬廣和豪邁,以至於很多新疆人看了很多年,看不透她的色彩,走了很多年,走不出她的懷抱。
  • 帶你遊新疆(一)丨奇景火焰山,西遊記的傳說之地
    說起火焰山,想必沒有人會不知道。《西遊記》中的熱浪滔天,火光滿山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但事實上,真的有火焰山嗎?答案是肯定的。中國的火焰山,就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書稱之為"赤石山"。由紅色砂巖構成,東起鄯善縣蘭幹流沙河,西至吐魯番桃兒溝,全長98公裡,南北寬9公裡,形成一條赤色巨龍,橫臥於吐魯番盆地中。
  • 西遊記裡永恆燃燒的火焰山真的存在,但不是現在吐魯番的這座
    看過神魔小說《西遊記》的人,都會對唐僧師徒取經路上經過的那座永遠翻騰著烈焰的火焰山留下深刻印象。傳說此山是太上老君那座煉丹爐被打倒後,墜落在凡間而形成的,它正堵在通往西天的必經之路上,只有用鐵扇公主的寶扇才能讓它短暫熄滅。從而引出了孫悟空大戰紅孩兒、智取芭蕉扇等曲折情節。
  • 今年首趟湖南旅遊包機抵達吐魯番
    9月18日下午,吐魯番機場停機坪熱鬧非凡,200餘名湖南遊客乘坐今年首趟旅遊包機抵達吐魯番,在金秋九月開啟了火洲之旅。湖南遊客粟秋月說:「這也是我第一次來吐魯番,雖然坐了這麼久的飛機,一下飛機看到他們載歌載舞,我覺得吐魯番人民特別熱情
  • 我國最熱的城市,被稱為「火州」,是《西遊記》火焰山所在地
    重慶、杭州、西安、武漢等地的氣溫紛紛進入了連續多天的35°+時代。然而我國最熱的城市並不是這些,而是位於新疆的吐魯番市,這裡高於40℃的酷熱天氣,每年平均有近30天。新疆吐魯番盆地作為我國最熱的地方,1975年在此測得的絕對最高氣溫達到了49.6攝氏度,而地表絕對最高溫度高達82.3攝氏度,可以說是真正能夠做到雞蛋放在地面上烤,分分鐘熟透了。
  • 「火洲」新疆吐魯番開啟燒烤模式 最高氣溫達47.8℃
    央廣網吐魯番7月10日消息(記者張雷 吐魯番臺記者石明安)連日來,不斷上升的氣溫讓「火洲」新疆吐魯番進入燒烤模式,尤其是9日最高氣溫達到了47.8℃,與2012年吐魯番最高氣溫極值持平。
  • 西遊記中的「火焰山」再現,就在吐魯番境內,已經「撤鄉成鎮」
    文/探客蜂旅行記(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時代依舊負重前行,而你我已凌波微步《西遊記》中的火焰山考驗著唐僧師徒四人,經過一番周旋後,終於度過這道難關。在我國也真的有兩座火焰山。一座位於內蒙古境赤峰境內,一座位於新疆吐魯番境內。
  • 吐魯番火焰山,我們真想飛越它一次——「壯闊新疆觀花賞雪」之旅
    火焰山本來就有獨特的自然地貌,再加上《西遊記》中有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撲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聞名天下。但當地土地神解釋說,當年孫大聖大鬧天宮時,被太上老君丟進八卦爐裡用真火來煉,結果孫悟空由此煉成金剛不壞之身。在他跳出八卦爐的時候,蹬掉了爐下的幾塊磚,這些磚帶著火焰掉落下界,就形成了火焰山。孫悟空不相信是自己造成的。
  • 《西遊記》裡的火焰山竟然真的存在?就在「熱極」吐魯番盆地!
    相信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對其中的火焰山印象深刻,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西天,但在火焰山的阻撓下,只有芭蕉扇可以滅火。如果你認為這是小說的虛構情節,那就錯了,現實世界中確實存在著火焰山,在盆地的北邊,在古絲綢之路的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