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金魚巷
柳州人知道最多的就是那裡的美食
然而,關於金魚巷的故事
現在很少有人知道了
以前住在這裡的老街坊
就算說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金魚巷位於解放碑北路
後來巷子裡有人在家中起水池養起金魚
金魚繁殖多了
鄰舍想養時就分一些小金魚給他們
最後金魚巷的金魚發展到用臉盆和水桶
裝了擺在門口賣一分錢、兩分錢一條
想養金魚的人都慕名而來
這樣,金魚巷代替了原來的老門牌
金魚巷老照片
住在金魚巷的人
房子雖然不是寬敞豪華的
但他們卻是很快樂的
最快樂的當然是孩子們
大孩子可以在巷子裡奔跑玩耍
小孩子則被抱著走家串巷
老人則多坐在巷口聊家常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金魚巷裡的生活簡單而快樂
然而,不知什麼時候開始
金魚巷的街坊鄰居漸漸少了
大家都搬到了不同的地方
開始新的生活
雖然街坊們搬走了
但大家的心還是在這裡的
他們一起經歷過大洪水
有些人在這裡住了大半輩子
有些人的童年記憶都是關於這裡的
即使大家搬到了不同的地方
但是街坊鄰居的情誼還是在的
他們一直在等相聚的那一天
老街坊重聚
他們終於盼來了這一天
金魚巷老街坊鄰裡情歡聚一堂
這樣的畫面
在柳州真是難得一見
我們只聽說過老同學聚會
卻沒聽說過有老街坊聚會哦
看來感情是真的好才這樣
時光匆匆
當年的小孩長成了大人
大人變成了老人
大家見面的那一刻是感慨吧
還認得誰是誰嗎?
小編是在網上看到的這組照片
被金魚巷的老街坊們感動了
不少網友也參與了圍觀
@泡泡船:金魚巷口對面,就是現在的震億大廈那裡,原來有一個門市部,賣的貴州酸,超級好吃,念念不忘,再也買不到了
@didida2018:小時候很喜歡到金魚巷附近玩,曾經那裡感覺很繁華,因為裡面很多家庭開的遊戲室,租遊戲卡等等。現在已經不是它的年代了,現在好玩的是新興的河東萬達萬象 五角星圈已經落寞
@chinaman0771:公廁對面上坡處有戶人家有個水泥池。。養了好多條肥肥的大金魚。。每次放學路過都要看好久。現在變成賣鴨脖的了。不知那家搬哪去了。
@那城哪事:一些人家已搬到河西小區、啤酒廠、康城等處。
@愛大寶1234:懷念以前五一加油站旁邊的燙粉
今天,就來說一說金魚巷的故事吧
金魚巷位於柳州城中區,解放前曾有座「二聖廟」建在這裡。1950年,金魚巷仍叫解放北路東一巷,但因為買賣金魚出名,1969年市政府正式命名為「金魚巷」。
金魚買賣要從一位簡氏老人說起。據說那簡氏原本住在公園路,從一位梧州人那得來幾條金魚,後因搬至金魚巷,就把金魚一併帶過來養。
照片左邊的建築是當時的市郵電局(90年代後已被拆去),汽車所處位置是步行街路中噴泉,右邊馬路邊的水站位置為今金魚巷的西邊入口。
舊時養家餬口已不易,養起金魚也不見得簡單,換水、餵飼料,樣樣都得精心擺弄,偏這簡氏生得心細,幾條金魚很快就養得兒孫滿堂,引得周邊街坊都來圍觀,久而久之,便有人向他要金魚,有拿錢買的,有用其它魚蟲換的,大家一看金魚生意如此火爆,便也學著賣起金魚來。
當時的金魚巷,除了簡家,剩下的周、王、貝三家亦是金魚買賣界的幾把好手。一條街上滿是賣金魚的攤子,熱鬧的時候能一直擺到街口朝西的斜坡處(照片最右第一棵樹的位置)。
這就是過去柳州稱為「北門」的地方,照片最右是家專在背心球衣上印字的油印作坊,作坊左邊的小土坡便是金魚巷口。
魚販們晨起擺攤,傍晚又踏著柔柔的晚霞歸家。四季交替,金魚賣了一批又一批,人卻總像不會老似的。
買一條魚不需要什麼理由。舊時網絡尚未普及,電子娛樂產物還不像如今繁盛,一塊石頭、一根木頭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們的玩物,更何況是美麗靈動的水中魚。
人畢竟只能在驕陽下行走,生而為太陽照耀,對美而脆弱的生命總有種不自知的憐憫與欣賞。那紅的、白的、花的金魚在水中無限靈動地遊走,惹得看魚的孩子們把眼睛睜得老大,好像一不留神小魚就會消失一樣。
事實上它們最終也消失了。那些在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人,或許有些還能記得金魚巷的舊日景象,而越來越多的人將不再知曉,他們被斷絕於這條街的歷史關係,生活在一個嶄新的、重新開始的老街中,它比從前更為乾淨體面,卻與過去的種種一刀兩斷。
有人曾說金魚巷的門店應更注重招牌設計,或棄舊翻新、或統一返古,以特色街巷的經濟發展帶動柳州的城市商業。其實不然,迅速地推倒、笨拙地重建、低劣的復古,老舊街的文化變了味,舊人嚼不慣、新人品不出,彌散在新都市的街頭巷尾,著實一道突兀的傷口,缺乏傳統歷史與精神的養分。
商者之地亦有市井之態。「處商必就市井。」這句出自《管子·小匡》的句子,足以詮釋金魚巷中多年來濃鬱的市井文化。
這種產生於街頭小巷,反映百姓生活形態的自然文化,真實且瑣碎,帶有一定的商業傾向,煙火氣息極濃。
曾在金魚巷居住與謀生的老柳州,生活大抵是自由閒散的。富商少見,小販濟濟,這在清雅居士眼中不免流於平庸,但於老柳州自己而言倒沒什麼——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偶爾也會做「大富大貴」之夢,但轉頭來還是賣自己的金魚,今天簡家賣得好,向他多討兩支煙抽抽;明天王家生意不景氣,回頭從家裡多帶瓶酒給他。
人生的起落和艱難被擱置在旁,生活的希望雖仍時有褪色,但並未殘缺,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著市井百態。
金魚巷,也許不夠體面,也不顯富貴,卻映照出生活原本的模樣——瑣碎的、世俗的、穩固的,於外,它只像個平常人早起時睡眼惺忪的樣子,於內,它由無數波瀾起伏的生命組成,持有長久而沉重的時空感,佔據著柳州人文格局的一部分。
如今,沿街的金魚小攤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成排的餐飲與服飾門店,以及零碎的流動小販攤。
過去來這買金魚,走馬觀花也有番風月心情,如今時代發展迅猛,怕是只有天真的小孩和年輕姑娘才會迷戀金魚在水中寂寞遊走的姿態。
好在這的生活依舊和政治、宗教、自然沒有太大關聯。生意人有生意人的算盤,消費者有消費者的情懷。買賣目的明確,所以快樂與無情也顯得極其純粹。
夏夜與燈火給這座城市帶來無盡的浪漫氣息,金魚巷的小店裡酒杯碰撞的喧譁好不熱鬧。有穿戴講究的老人牽著一條狗從家中出來,純白的小狗看起來尚為年幼,直直地看著我們,眼神無辜。
老人見我們真心喜歡,走過來問我們是否願意領養,她今夜本就要拿這小狗去附近的狗市裡送人,說是它太兇,家裡待不下。
但那小狗見到我們後始終沒叫過一聲,許是隱約發覺被遺棄之感,心中亦有失落恐慌,它望著我們,漆黑明亮的眼睛映出金魚巷通明的燈火,像淚光閃閃,像眼眶溼潤。
老人不再多說更詳盡的遺棄之由,只問,你們能否妥善領養它。
過去這條街裡賣金魚,現在這裡的老人送走寵物。曾經在溫厚手心裡呼吸過的生命稍縱即逝,人到底是為了什麼,才能一次次接受這樣的分別,和寵物,和愛過的人。
有句話說,世間的相遇總是久別重逢。緣盡後,是金魚先離開的人,還是人先離開的金魚?金魚是交易的商品,沒有選擇的餘地,每次融入一個新家,就像一次遠行。事實上,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金魚巷這條街和許多巷子不一樣,它地處繁華市區,至今卻仍然存著老柳州舊時那不散的風月心情與市井氣息。說它小資也好,說它落後也罷,人與老街的應該是一種古老的關係,像生者與生者的關係,而不是生者與古建築的關係。
老街是有生命的河流,它生生不息,它靜默深沉,歲月給它留下的所有傷痕都會在夜色中隱匿。
夜深了,沉鬱的黑暗包裹住一切小巷裡無人知曉的淚水與心碎,還有生存的謙卑和尊嚴。
金魚巷從來就沒有過什麼風花雪月,它原本就是柳州人生命的底色。//
如今的金魚巷
變成了美食一條街
各種美食店吸引了大批吃貨
尋覓這新街舊巷裡的小吃
讓老巷子換發了新的生機
因為這些美食
金魚巷才有了新的故事
編輯:閱亮
來源:柳州播報綜合 紅豆社區 微信公眾號雅片館 網絡等
看完點個「在看」,小編工資漲兩毛哦!
拜託,拜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