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加拿大中文報
微信ID丨cadaily
對於經常飛北美的"中國太空人"來說,12個小時左右的長途旅行簡直就是一種煎熬!
然而,這種情況馬上就要改變了!因為BOOM就要商用了~
也就是說,一餐下午茶就能從倫敦到紐約、兩場歌劇就能從澳大利亞到洛杉磯、兩輪頭腦風暴就能從舊金山到東京…
Boom Supersonic將於2018年底前首飛
自從超音速客機協和號(Concorde)在2003年退役後,超音速空中旅行雖停滯了一段時間,但許多人仍未放棄夢想。
一批航空新創業者為了亞洲地區的需求,讓超音速客機可望捲土重來,業者宣稱,屆時上海、北京到加拿大航程將從現在的12小時縮短到只需5小時。
其實,早在去年,維珍航空的總裁Richard Branson就展示了他們即將商用的新飛機——Boom!
「Boom Supersonic」是美國一家創業公司的項目,新飛機的原型機的首飛已經被列入了計劃,如果該工業項目進展順利的話,首飛將於2018年開始,在2023年可能開通航線。
BOOM超音速CEO——Blake Scholl
「Boom Supersonic」的創始人oBlake Scholl,一名經驗豐富的軟體工程師,同時也是一名航空極客。2014年,他在丹佛創立了一家名為Boom的公司。截至2023年,他承諾將提供一種高成本效益的超音速飛機,它將飛行4000多海裡而不停止。
該公司的演示機——一個被稱為「Baby Boom」的實物縮小版——應該會在明年的某個時間點起飛。
圖為超音速客機Boom(媒體暱稱為baby boom)
據Black Schll稱,該原型飛機,「Baby Boom」XB-1將會很快飛往科羅拉多州的丹佛。然後,將會進行型號生產,並被用於首次的馬赫2.2的試驗測試飛行。他們的飛機將會成為未來幾年的超音速飛行的標準。
而對於什麼時候能見到第一架真正的飛機,而不是演示飛機的問題,Scholl稱:
我們的目標是在2020年擁有第一架預生產飛機,於2023年投入使用。它在時間上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那樣接近,但也不是無限遠的未來。原因是這是一個工程項目,而不是一個科學項目。飛機的所有關鍵技術已經存在。這是一個通過認證和服務來完成開發的問題。
據了解,超音速客機協和號(Concorde)最後一次飛行是在14年前,在2000年7月25日的戲劇性的造成113人死亡的事故之後,逐漸勸說並停止了其所有航班的飛行。這是對整個航空業的一個嚴重的打擊,但航空界並沒有放棄重返超音速飛行的計劃。
隨後,協和號於2003年退役。
Branson
由英國的億萬富翁Branson支持(他同時忙於維珍航空以及亞軌道太空飛行)的「Boom」,是目前進展最快的項目。"我們一直致力於航空航天業的創新,關注高速商用飛機的發展"總裁Branson說。
而「Boom」只是眾多進展中的項目之一:其他的還有Aerion,Spike Aerospace,HyperMach Aerospace,Gulfstream,所有各家公司都在搜索妙方,來打造一架既安全,方便,而且尤其是能為航空公司帶來盈利的,願意採用它的超音速飛機。
超音速飛機Boom跟協和號相比,好在哪裡?
首先是速度。
Boom最高時速能達到2300km/h,同時還可能達到馬赫2.2的速度,即每小時2700公裡。是普通飛機的幾倍,普通飛機時速是900-1000km/h,超音速飛機啟用後將大大縮短旅客的航行時間。
不過,當年協和號飛機也能夠飛到馬赫2.2,但由這樣的高速所帶來的高溫,超出了當時的材料的承受範圍,所以當年它的航班總是保持在以馬赫2,即兩倍音速以下的速度飛行。
其次是價格。
Boom初期Boom打算先推出55人座飛機,這和過去協和號可載92至128名乘客相比,座位少了許多。座椅空間寬敞舒適,座位是兩列單排座位,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座位都是既靠窗,能看到美美的風景;又靠走廊,方便進出。
但預料票價會比協和號「親民」。
Boom估計,由於燃油效率提高,其飛機的票價將比協和飛機目前商務艙的票價低75%。
當年協和號紐約到倫敦來回票要價約1.3萬美元,Boom的相同航線票價約為5000美元,跟傳統客機商務艙票價相去不遠,性價比還算挺高的。
然後是音爆。
另外,超音速客機當年遭遇的一大問題,就是飛機突破音速時會產生音爆,這種如打雷般的巨響會干擾地面民眾。
業內人士仍在討論超音速飛機是否適合在現代城市中飛行的問題,因為飛機發出的音爆會對城市造成衝擊波。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在1973年頒布了禁止使用超音速飛機的禁令。
Boom創辦人蕭爾說,為了這個問題,他們嘗試了上千種飛機外型設計,找到了最佳機型,號稱「音爆比協和號安靜30倍」,音爆問題就此解決了。
最後,協和飛機還存在運營成本高、燃料消耗高和容量使用率低等問題。
在這些方面,「Boom」也更佔優勢。為了製造「Boom」,工程師們選擇了更輕更耐熱的複合材料;引擎將是戰鬥轟炸機F-5上所使用的通用電氣的發動機。該機型的售價應為1.8億歐元,相比之下,空客350的售價為2.8億歐元,但卻能搭載300名乘客。
當年協和號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虧損。超音速客機必須在外型、油耗、載重量之間達成妥協,當年協和號每班機載客120人已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做法,儘管票價已比一般客機貴很多,但還是賠錢。
為了減重省油,節省飛行過程中的成本,Boom用比鋁更輕的碳纖維製作機身,達到減重省油,不過,該公司還是需要克服許多難關,包括籌措數十億美元資金、試飛成本、審核批准、建廠與量產等問題。
即使如此,Boom並非唯一一家投入超音速民航機的業者。
美國太空總署最近就和洛克希德馬丁合作研發超音速X-Plane,準備在2021年發表。
波士頓的Spike公司也正在研發S-512超音速客機,總部在內華達州的Aerion公司計劃最快明年試飛AS2超音速機。
英國HyperMach的超音速機打算2020年試飛。
超音速民航機重回天際,看來只是遲早的問題。
如果該項目能在試驗階段和製造階段中倖存下來,那麼,最終定型版本的「Boom」只可能會在2023年才能開始運送乘客。仍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但這個復甦肯定會讓那些協和號的懷舊迷們躍躍欲試的。
獲得全球投資和訂單,Boom Supersonic未來一片明朗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主要超音速飛機新創業者中,Boom科技動作最快,除了已從投資人跟戰略合作夥伴如維珍航空公司募到8500萬美元資金,在亞洲也獲得支持。
這是商業航空公司投資初創公司的第一個案例。包括維珍大西洋航空公司在內的許多航空公司均已向Boom發出了訂單,它們從協和公司購買的超音速客機已經服役了14年。
因為Scholl說試飛測試之後,"Boom could work on 500 different routes"將陸續投入到500條不同的航線中,包括美國、加拿大、中國、日本、澳洲、英國等國各大城市間的互飛。所以,Boom在亞洲,也獲得了中國和日本的支持。
據報導,日本航空公司在去年12月拿出1000萬美元(約臺幣3億元),預訂了20架55人座超音速客機優先承購權,預計於2023年亮相飛行。
日本航空公司是日本第二大航空公司,兩家公司周二表示,日本航空有權採購20架Boom飛機,並將協助改進飛機設計和乘客體驗。
此外,擁有3億註冊用戶的亞洲最大旅遊服務供應商攜程,在上月底成為Boom在中國大陸首個戰略合作夥伴。
攜程商務長Victor Tseng說:「中國對航空旅行的需求非常強勁,有望成為超音速空中旅行最大市場之一。除了日益成長的中產階級及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外,中國人現在愈來愈有興趣將錢花在體驗上。旅行已成尋求幸福的一種重要形式。」
「從紐約到倫敦只需要3小時15分鐘,
從雪梨到洛杉磯只需要6小時45分鐘,
從東京到舊金山只需要5小時30分鐘。」
雖然比不上哆啦A夢的任意門,但是超音速客機著實能幫人們節約不少時間。旅行路上多出半天的時間吃吃喝喝,或許這就是未來旅行真正的意義?
國外機場打電話可能會被遣返|昨天魁省發生地震
加拿大華裔精英因裁員跳樓|咖啡居然能治這種病
海外華人回國之後尷尬了|中國富二代醉酒肇事非法滯留
名校女博士因母親一句話跳樓自殺|這支中國隊進了世界盃
外國熊孩子的超強殺傷力|最「摳」富豪IKEA創始人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