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故裡訪嶽廟——豫鄂自助遊(03)

2020-10-19 三愛先生之館

湯陰是嶽飛故裡,到湯陰那是一定要拜訪嶽飛廟的。從扁鵲廟出來,再乘9路公交車,到倒數第二站下,向南行就可直通嶽廟街。

01  你看,前面就是嶽廟街。

02  嶽飛廟在左側,售票處在對過。老伴半票20元,我免票。

03  從售票處出來,就可以看到馬路對過的嶽飛廟。

04  走近牌坊大門拍一張。

這座建造精美的木結構牌樓,叫精忠坊,又名,建於正德七年(1521),是一座卯榫結構的木製牌樓。它飛簷尖聳,形如群雁比翼,建造精美,氣勢雄偉壯觀。雖然通體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卻歷經近500年的震災水患,仍巍然屹立。嶽飛廟又稱「宋嶽忠武王廟」,是因為時,嶽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這塊「宋嶽忠武王廟」匾額由朱佑樘賜題。精忠坊兩側壁間,分別嵌有「忠」、「孝」石刻大字,字高1.80米,遒勁端正,為明萬曆年間(即今安陽市)推官張應登題寫。

05  進嶽飛廟,就感受到嶽飛精忠報國的浩然之氣,他提出的「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的理想,至今深深地感染著我,不由得伸出大拇指過頭,高高地點讚!

06  給嶽飛廟恭恭敬敬地拍照正面照。

這座建築稱山門,山門是嶽飛廟的正門,坐北朝南,三開間式建築,山門後的正殿是嶽飛廟的主體建築,始建於明景泰元年。明柱上嵌有當代文學家撰書的楹聯:「存巍然正氣,壯故鄉山河。」

07  近前仔細看。

山門簷下一排巨匾,上書「」、「浩然正氣」、「廟食千秋」,是當代書法家舒同、、肖勞的手跡。大門上懸掛一副楹聯:「孤憤書兩表墨跡猶在,報國秉一心浩氣長存。」系開國少將魏傳統所提,「書」對「秉」,「兩表」對「一心」,老將軍的這幅楹聯很有水平。

08  站在山門的臺階上,回頭看,是施全祠。

施全可能大家不熟悉,作個介紹。是浙江杭州人,曾任殿司軍校,他對秦檜主張議和,謀害嶽飛十分痛恨,紹興二十年(1150年)正月,也就是嶽飛遇害八年整,施全隱藏在上朝必經的眾安橋下,行刺秦檜,不料僅砍斷一根轎柱。施全被捕後,秦檜審問他:「為什麼要刺殺我?」施全大義凜然地答道:「天下人都在抗金,只有你倒行逆施,所以我要殺你!」秦檜大怒,將施全處以磔刑。人們崇敬施全嫉惡如仇,不畏權勢的精神,於明萬曆十四年(1586)增建了施全祠。

09  近看施全祠。

祠堂上有塊匾,上書「宋義烈將軍施全祠」。後壁上四個大字「盡忠報國」為明成化二年(1466),雲南道監察御史孫珂所書。施全祠下的五跪像分別為秦檜、秦、、張俊、王俊,此五人因殘害嶽飛而成為世人唾棄的。兩側楹聯書:「蓬頭垢面跪階下想想當年宰相,端冕垂旒臨座上看看今日將軍。」

10  老伴看碑文。

第一塊碑文:「王曰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不患天下不太平」,道出了嶽飛心中的理想與抱負。

11  此樹為有名的精忠柏,植於建廟初期,已有500多歲。

12  走近正殿,欣賞匾額與楹聯。

是嶽飛廟的主體建築,高十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為單簷硬山式建築。門額上從東到西的四方匾額「百戰神威」、「故鄉俎豆」、「忠靈未泯」、「乾坤正氣」,分別由、以及和司鐸李振元題寫。正門上的楹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第一功名不愛錢,橫批:乃武乃文,由同治年間的榜眼何金壽題寫。我特別欣賞下聯「第一功名不愛錢」,把「不愛錢」與「第一功名」掛鈎,很有創意。

13   殿內嶽飛端坐其間。

匾額「還我河山」為嶽飛手跡。兩側楹聯「朱仙鎮血戰喪敵膽,風波亭長恨遺千秋」為原部長張愛萍將軍書寫。壁畫表現了民族英雄嶽飛的「文武忠孝」。

14  步出正殿,前面就是二殿,現在闢為書法碑刻展室。

15  走近二殿,欣賞匾額和楹聯。

正門上方為「光昭日月」大匾,楹聯是「南渡君臣輕社稷長城自毀,北徵將帥竭忠貞青史遐傳」。這副楹聯擬得好,深刻地反映了歷史的判決。南渡君臣偏安一隅,進貢求和自取滅亡;北徵將帥舍家衛國,浴血奮戰萬代敬仰。

16  二殿東面牆壁上陳列的碑刻。

有嶽飛手書「還我河山」、「盡忠報國」,以及嶽飛致潭州通判的三封書札的石碣,這三方石碣是目前國內學術界公認的嶽飛手跡。

17  二殿後壁上陳列的是嶽飛手書的前後碑刻。

據跋文記載:紹興八年(1138)秋天,嶽飛路經南陽,適逢大雨避進武侯祠內。深夜,他秉燭觀看祠內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以及後人頌揚諸葛亮的詩詞文賦,不由得感概萬千。道士獻茶後向嶽飛求字,嶽飛揮淚走筆,一氣呵成這篇傳世佳作。後人稱讚這幅前後《》碑刻是「三絕」碑,所謂「三絕」:一為文章絕,《出師表》為千古名篇:二為書法絕,嶽飛的書法可謂筆走龍蛇,蒼勁峭拔,浩然之氣透於字裡行間;三為刻工絕,生動傳神,宛如手書。

18  二殿西牆壁上「純正不屈,書如其人」八個大字是所題。

19  二殿正中是主席手書嶽飛的《》詞碑。

拜訪湯陰嶽飛廟,覺得與眾不同的是,嶽飛廟裡還有嶽飛部將及子女祠。有張憲祠,張憲為嶽飛愛將,屢立戰功,與嶽飛父子一同被害。有嶽雲祠,嶽飛長子,自幼隨父殺敵立功,與父一同被害。有孝娥祠,嶽銀瓶,嶽飛小女,聞父遇害,投井殉難。後人尊稱「孝娥」。 有四子祠,祠內置嶽飛次子嶽雷、三子嶽霖、四子嶽震、五子嶽霆塑像,壁間有四子生平介紹,以及嶽霖為父辨誣的奏章節錄。有嶽珂祠,嶽珂為嶽飛之孫,嶽霖之子,官至嘉興府知府等,曾上書朝庭,為祖父嶽飛申冤。還有三代祠、賢母祠、祠,以及嶽飛的老師周同祠,同時代的英雄宗澤、韓世忠和梁紅玉的祠堂。給人感覺嶽飛有血有肉,有家庭有朋友,是生活在我們中間頂天立地的英雄,能文能武,他的滿江紅詞豪氣沖天、千古傳唱,他提出的「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的理想,是對南宋社會治理的美好寄託。

參觀完畢,一時心情還難以平復,仍然感受到嶽飛浩然之氣的激蕩,這就是嶽飛廟的魅力。

相關焦點

  • 湯陰嶽飛故裡
    一下火車,湯陰站一站臺屹立著一座"嶽忠武王故裡"碑,告示著過往旅客——著名抗金英雄嶽飛的故裡在此。"碑,並在接見湯陰縣領導時,詢問了嶽飛廟的情況,指出"群眾既很關心嶽廟,就要保護。
  • 愚公故裡登王屋山——豫鄂自助遊(11)
    為什麼說濟源是愚公故裡?很久很久以前,濟源王屋山區一直流傳「呂三太搬山故事」,呂家住在王屋山的一個山坳裡,吃水要翻過大山梁,費力又費時,決定挖出一條通往山泉的通道。這個故事流傳到二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列子聽到呂三太的故事,深受感動,並以此為素材寫出《愚公移山》這篇精彩的寓言故事。據說王屋山景區還有愚公故居,還有挖山的遺蹟。
  • 重慶關嶽廟嶽飛銅像在臺灣佛光山安座
    嶽飛像(圖片來源:中新網) 應臺灣佛光山星雲大師之邀,重慶關嶽廟贈臺的一尊嶽飛青銅造像已抵臺。該造像將落座於佛光山,供信眾祀奉。2014年8月,在臺灣舉行「嶽飛文化周」期間,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會見大陸參訪團一行,得知重慶渝中區正在修繕關嶽廟,重塑被毀的嶽飛造像消息後,向參訪團提出製作一尊嶽飛造像送往佛光山。爾後,重慶關嶽廟按照星雲大師要求,參照杭州嶽廟的造像風格,聘請雕塑大師設計,同時製作兩尊嶽飛造像,一尊留在新遷建的重慶關嶽廟,一尊送往臺灣。
  • 嶽飛銅像重回嶽湖廣場 嶽廟陳設升級更有看頭
    嶽飛銅像按歷史原樣,被請回到了對面的嶽湖廣場,與碧血丹心牌坊、大殿嶽飛像處同一中軸線上。 杭州網訊 春光很好,西湖很美,嶽飛爺爺也要趁著春光,看看這片自己打下的江山。    今天凌晨四點,嶽廟陳設改造工程完工。這座近3米高的嶽飛銅像也按照歷史原樣,從嶽飛紀念堂被請回到了對面的嶽湖廣場,站在嶽廟門樓與「碧血丹心」牌坊中間,三者貫穿一線,並與嶽廟大殿的嶽飛像處在同一中軸線上。
  • 嶽氏後裔齊聚杭州嶽廟紀念嶽飛誕辰912周年
    嶽氏後裔齊聚杭州嶽廟紀念嶽飛誕辰912周年  【解說】2015年4月3日是中國農曆二月十五,也是民族英雄嶽飛912周年誕辰日,杭州嶽廟景區內舉辦了一場大型祭祀活動,來自海內外的近百位嶽飛後裔們齊聚一堂,共同來為祖先嶽飛紀念誕辰。
  • 冒中雨遊函谷關——豫鄂自助遊(19)
    從洛陽到函谷關蠻遠的,大概有180公裡,對於自助遊的我來說,最經濟的辦法是乘火車到靈寶。從百度地圖查知,靈寶火車站離函谷關景區相距16公裡,路程很近,交通問題容易解決。說幹就幹,起個大早,9月14日從洛陽火車站坐K911次,04:21分開,到靈寶07:17分。天公不作美,中雨,出靈寶火車站一打聽,可乘1路公交車,到終點站再倒一次車就成。
  •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嶽飛故裡湯陰拜謁嶽飛廟
    嶽飛是我國著名的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在我國,共有三大紀念嶽飛的廟廟宇,分別在河南的湯陰、朱仙鎮和浙江的抗州。湯陰嶽飛廟紀念其「生」,杭州嶽飛廟紀念其「逝」, 朱仙鎮嶽飛廟則是紀念其「功」。前些日子,報團參加了華東五市遊,在杭州西湖畔棲霞嶺下拜謁了紀念嶽武穆將軍的忠烈祠,和清潔幽森的嶽飛墓,再一次被他精忠報國的精神所深深打動。行走在西子湖畔,讓我不由聯想起數年前赴嶽飛故裡湯陰,拜謁嶽飛廟的經歷。
  • 嶽廟排水溝挖出10段石柱 是嶽飛墓前消失的華表?
    邵先生說,上周二(1月8日)9點多,他路過嶽廟,剛好碰到好多工作人員在挖排水溝,說挖出了文物。  湊過去一看,好多段小柱子,有圓的,也有方的,仔細看看,有些小柱子上頭還雕刻了龍。  邵先生是一位歷史愛好者,他說,自己一看就曉得了,這東西蠻有價值。  按照邵先生的推斷,這些小柱子組起來,應該是嶽廟的一對華表。
  • 鄂豫紅色旅遊
    去年此時,初秋暑去,自駕豫鄂,走紅色路,找老區情。新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將軍縣,1955年有43人被授予將軍銜。(我和講解員交流(我和講解員交流。)>許世友將軍故裡在新縣田鋪鄉許家窪(1991年,李德生到焦作考察,我隨行採訪,臨別和將軍合影。)
  • 鄂城寺塔與張衡墓——豫鄂自助遊(24)
    03  大門的上方掛了二塊匾額,門柱上有二幅楹聯。博物館為漢代建築風格,厚重的大門上方高懸「張衡博物館」大匾,下方匾額小一點,上書「名炳星月」。沿著圍牆向左拐,發現古塔位於南陽市十一中(原張衡高中)校園內,跟門衛說明來意,得到友善的回答,讓我們登記一下,就可自行參觀遊覽。謝謝!
  • 遊嵩陽書院逛中嶽廟——豫鄂自助遊(16)
    嵩陽書院初建於太和八年(484),名為嵩陽寺,為佛教活動場所,僧待多達數百人。五代後周時(公元951-960年),改為太乙書院。宋景祐二年(1035),名為嵩陽書院,此後一直是歷代名人講授經典的教育場所。嵩陽書院大門楹聯是: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衡恆,四塞關河拱神嶽;歷九朝,為都會,包伊瀍洛澗,三颱風雨作高山。楹聯很有氣勢,先說中嶽,後表洛陽,好地方。
  • 先遊土司城後逛女兒城——豫鄂自助遊(31)
    2018年5月俄渝鄂團自混合遊時,從莫斯科返重慶乘船遊三峽及小三峽、小小三峽,然後上岸遊過宜昌、遊過荊州。這次豫鄂自助遊決定離開襄陽,一路不停直接去恩施。9月21日一早乘特快T49次,6:28分開,到宜昌東不出站,接著轉乘10:28分開的動車組D625次,中午時分到達恩施火車站。嘿!在襄陽享受到的些許秋涼,在恩施一掃而光,炎炎夏日當空照,感覺到整個人都被熱浪裹挾著。
  • 比杭州嶽廟早91年,江蘇這座才是全國最早的嶽飛廟
    嶽飛是人人皆知的大英雄,不管是史書還是影視作品中都對其有著詳細的描述。嶽飛是抗金名將,但結局卻讓人感慨,為了紀念這位英雄,許多地方建起了嶽飛廟,比較有名的有杭州和河南湯陰。河南湯陰是嶽飛的出生地,杭州是嶽飛離世的地方,但還有一個地方也建了一座嶽飛廟,卻比杭州和河南的嶽飛廟更早,這就是江蘇的靖江。靖江是一座小城,緊鄰長江,據說當年宋帝趙構連發12道金牌催嶽飛退回臨安,許多中原百姓跟隨嶽飛一同南下,到了長江邊而無法渡江,嶽飛就把他們安置在了靖江,並預言道:此後800年無兵災無水災無旱災。
  • 參觀世界遺存最早的國家監獄——豫鄂自助遊(04)
    從湯陰嶽飛廟出來,乘6路公交車,可到羑裡城,票價1元。羑裡城遺址又稱,,。咱們略過,步上臺階過山門就是羑裡城遺址,文王廟建在羑裡城遺址之上,座北朝南,現存建築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重建的。《周文王裡城》碑立於明成化四年(1468),原為指路碑,1978年為保護文物移至此處。
  • 西湖邊的英靈——精忠嶽飛
    劉琦、韓世忠、嶽飛、吳璘等南宋將領在各地領軍奮戰。劉琦在順昌(安徽阜陽)大敗金兀朮,吳璘在川陝西線戰場也擊敗金軍。中原戰場的嶽飛則從湖北鄂州(武昌)進軍,連戰連捷,克潁昌(許昌)、陳州(淮陽)、鄭州、洛陽等地,又在郾城兩次大敗金兀朮,扭轉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嶽飛甚至已經上書南宋朝廷要求「速賜指揮,令諸路之兵火速並進,庶幾早見成功」,準備收復開封,兵指幽燕。
  • 記憶裡的老家(湯陰印象之四)
    回湯陰老家一定得從嶽廟街路過。第一次去嶽飛廟應該是在1974年上初中的時候,那是跟母親去的,走的是文化街,進的是嶽廟的東門。 嶽廟的東門沒有大的變化。從外圍看廟宇內的古樹,顯得更加鬱郁。嶽廟向東50米是嶽飛紀念館(舒同題字),因紀念館沒有開館便於此無緣。如果有機會能在湯陰古城舉辦影展,我想把影展放在紀念館。
  • 穿越疊彩洞賞雲臺山一絕——豫鄂自助遊(09)
    疊彩洞是連接豫晉兩省的公路隧洞,是修武人民戰天鬥地的傑作。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前後歷時八年開築而成。大小二十三條公路隧道,首尾相連,總長4800多米,在峭壁間重疊直上,洞洞之間,可遠觀平川,近觀懸崖,上觀奇石,下觀溝谷,精彩與驚險共生,絕佳和美景紛呈,聽鳥語泉聲似琴鳴,聞花香嵐氣沁心扉。
  • 神遊明堂與天堂——豫鄂自助遊(18)
    歷史發展的脈絡是這樣的:公元605年隋煬帝開始經營東都(洛陽),建造紫微宮,總設計師宇文愷揣摩聖意,加上自己的巧思絕倫,建成的紫微宮壯麗輝煌,隋書記載「製造頗窮奢麗,前代都邑莫之比焉」。接著隋煬帝在紫微宮的乾陽殿接受萬國朝賀,設九賓之禮,開創我國歷史上首次。公元687年春,武則天力排眾議,拆除,即隋朝的,就地創建明堂,而後又下令建造天堂。
  • 仰視朱仙鎮,嶽廟祭英烈
    金完顏兀朮斷然廢除兩朝和約,親率大軍兵臨順昌城下,眼看敵人就要打到都城臨安(杭州)門口了,被嚇破膽的宋高宗卻不準強烈要求抗敵的大將嶽飛出擊,直到順昌快要失守,才同意命嶽飛北去救援。當嶽家軍剛剛打退金軍,解除順昌危機,欲繼續北上收復南宋失地時,卻迎來了宋高宗讓其班師的御旨。
  • 遊黃河小浪底——豫鄂自助遊(10)
    03  拉近來看,紫色大壩上「小浪底」三個字特別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