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國減貧故事)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

  中新社大同7月29日電 題: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

  作者 楊佩佩

  時值七月,山西大同黃花進入採摘季。有著600年種植史的大同黃花成為當地脫貧故事裡的「致富花」和走向小康生活路上的希望之花。

圖為7月中旬,不少遊客慕名來這裡遊覽花海。

中新社

記者 張雲 攝

  小黃花變身「致富花」

  63歲的閆映山是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瓜園鄉瓜園村的貧困戶。2017年,他將家中的16畝土地流轉給當地合作社種植黃花,一年後,就摘掉了「貧困帽」。

  皮膚黝黑,不善言談,這是閆映山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他說,「沒想到,16畝黃花地改變了我的一生。這小黃花不僅讓我脫貧摘帽,生活也越過越好。」

  閆映山一家四口,妻子身患殘疾,腿腳行動不便,還有一對兒女。「過去,家中16畝土地全部種植玉米,一年到頭,收入不到1萬元(人民幣,下同)。」2017年,隨著瓜園村成立黃花專業合作社,閆映山將家中所有土地流轉種植黃花,一年可得6400元土地流轉費。

  「如今,生活靠這小黃花富裕起來,一年能掙3萬元。兒女都已成家立業,我這日子是越過越紅火。」閆映山的臉上始終掛著笑容,錢袋子鼓起來的他,思路也逐漸活了起來,這兩年,養了20餘只羊和10餘只雞,希望通過發展養殖賺到更多的錢。

  目前,大同黃花種植面積已達26萬畝,進入盛產期約10萬畝,畝均增收5000元,產值達9億元,涉及全市61個鄉鎮176個村3.62萬農戶,其中貧困戶3.25萬戶,佔比達90%。

  小黃花種出大產業

  近年來,大同從種植技術、田間管理、市場銷售等各環節,相繼出臺扶持政策,幫助農民解決難題,擴大種植面積。作為大同黃花主產地,雲州區採取「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等模式,推動其向規模化種植、集約化加工、品牌化銷售的現代農業發展。

圖為7月中旬,一黃花加工車間裡,多名工人站在傳輸帶兩旁,把剛從地裡摘下的黃花清洗、篩選、擺盤、裝車推入烘乾房,一氣呵成實現黃花不落地出成品。

中新社

記者 張雲 攝

  雲州區西坪鎮下榆澗村村民楊旗於2011年帶領50多戶貧困戶流轉土地500多畝,成立合作社。「由於黃花品質獨特,銷售價格每斤比普通加工的黃花高出4元,僅這一項就帶動農戶增收100多萬元。」

  此外,該區湧現出一批黃花龍頭加工企業,開發出黃花餅、黃花飲料、黃花醬等系列黃花產品,提升其產品附加值。在大同市三利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寬敞的加工車間裡,穿著統一工作服的50多名工人站在傳輸帶兩旁,把剛從地裡摘下的黃花清洗、篩選、擺盤、裝車推入烘乾房,一氣呵成實現黃花不落地出成品。

  該公司負責人龐乃東介紹,企業與雲州區10個鄉鎮的2.1萬戶農民籤訂種植、收購合同。同時,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幫扶農戶提供生產工具、培訓種植加工技術引領農戶致富增收。

  據介紹,雲州區過去黃花可採摘面積不足萬畝,如今,該區種植面積已達17萬畝,建成十餘家龍頭加工企業,成立百餘家黃花菜專業合作社。

  小黃花成為新名片

  隨著黃花產業的發展以及其悠久的種植歷史,大同於今年增選黃花為大同市市花。該市便以黃花為媒,充分挖掘利用區位、歷史、旅遊、交通等優勢,採取「黃花+文化」「黃花+火山」「黃花+體育」等模式,助推當地文化旅遊發展,讓黃花成為大同的一張新名片。

  唐家堡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已成為遊客的首選打卡地。自進入黃花採摘季以來,前來賞黃花的遊客絡繹不絕。「聽說黃花新增選為市花,我們一家人便來賞花拍照,還能體驗採摘黃花,很有意義。」大同市民李澤說。

  隨著張大高鐵開通運營,大西動車全線貫通,山西第二大高鐵站大同南站正式開門迎客,自此晉北全面步入高鐵時代,讓黃花出山有了新時速,同時,也吸引更多遊客。

  此外,近兩年,「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發起人、國際電影藝術家成龍及「星光隊員」為大同黃花代言,也為其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力。(完)

相關焦點

  • 有故事的小黃花.
    小黃花生長在臺灣·花蓮·池上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究竟是朵什麼花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究竟是朵什麼花 2020-07-11 2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講好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
    近日,一條同樣講述咖啡故事的短片《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在海內外社交媒體刷屏。短短3分34秒,觀眾了解了百年前的法國傳教士如何把咖啡種子帶到雲南;時至今日,來自西方的咖啡豆如何讓雲南咖農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故事清新動人,畫面乾淨流暢,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趙立堅,中國駐南非大使陳曉東,中國駐美大使館官方帳號都紛紛轉發。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安鄉:桃園結「翼」,生活起飛
    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桃園裡,村民正忙。桃子掛滿枝頭。資料圖紅網時刻記者 文建美 通訊員 張炯 李歡 安鄉報導芬芳四月,春花夏果。在常德市安鄉縣安康鄉佔地約200畝果園裡鬱鬱蔥蔥的桃樹葉下掛滿了鴿子蛋大小的青色桃子。村民正在勞作,搶抓農時,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豐收的希望。安康鄉是遠近聞名的「黃桃村」,黃桃質地柔軟,細膩脆嫩,肉質厚實,水分又多,味道被描述為錦繡黃桃、黃蟠桃、錦園黃桃不同的品種,這三種品種很受顧客歡迎。每到豐收季節,果園裡忙著採摘、裝箱、鋤草的村民們喜笑顏開。
  • 一杯雲南咖啡裡的脫貧故事
    一杯雲南咖啡裡的脫貧故事 2020-11-28 16:0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看畫展裡河南「脫貧攻堅」的故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廣袤的中原大地湧現了太多動人的故事。這幾年,河南畫家們深入扶貧脫貧一線,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下脫貧攻堅濃墨重彩的一筆。展覽展出了各地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創作的200餘幅作品,生動再現了河南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成果。「河南省各地市美協主席團成員的作品匯聚一堂,集中展出,這在河南省還是首次,具有重要意義。此次展覽,不但全面展示了主席團成員們的藝術水準,創作動向,還為觀眾呈現了大美河南的精彩,群眾生活的豐富,與此同時,也給主席團成員們提供了學習、切磋、提高的平臺,十分難得。」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常德武陵:火龍果掛滿枝 滿眼都是豐收景
    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綠色果子掛滿枝頭。紅網時刻記者 文建美 通訊員 謝宛君 攝影 常暢 姜沛 武陵報導六月時節,在常德市武陵區河洑鎮三星壋社區昌龍紅肉火龍果採摘基地,綠色的果子已經掛滿枝頭。
  • 這個展覽裡,攝影家用鏡頭講述湟中脫貧故事
    近日,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脫貧故事》主題攝影展在西寧市市民中心開展,此次展出了江蘇省老年攝影學會副主席、湟中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攝影家鍾晨的37幅作品,從37個脫貧故事展現了湟中區的脫貧成果。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為見證這一重要歷史時刻,講好脫貧攻堅故事,講好湟中故事。鍾晨拿起相機,從2017年開始,持續4年10餘次親往湟中區拍攝自然風光、鄉土風情、脫貧攻堅等題材。
  • 講述獨龍族脫貧故事
    2020年11月14日,雲南省全省9個「直過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迎來了新的歷史性跨越。近日在愛奇藝獨家上線的影片《春來怒江》,深情描繪了雲南獨龍族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現實。編劇昃文江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確立了扶貧幹部幫助返貧戶重新脫貧的切入角度。他以細膩的筆觸,講述了三代扶貧幹部紮根基層,揮灑汗水與青春的奮鬥故事。
  • 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丨在桃源,一枚梨改變了一個村
    紅網時刻為您推出《花果山裡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四月的陽光正好,常德市桃源縣熱市鎮龍家嘴村的玉露脆梨園裡,30餘名村民在果園裡疏果,這片果園承載著全村老少的小康夢想。在湖南龍家嘴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龍家嘴村掛牌,公司流轉土地650畝,帶動村民一起發展水果種植1500餘畝,建設以桃源玉露脆梨為主的現代化的水果產業示範園,通過黨建引領,產業帶動,打造脫貧攻堅雙「引擎」。
  • 五峰脫貧攻堅中的愛情故事
    五峰脫貧攻堅中的愛情故事 2020-11-14 1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故事的小黃花
    春天的第一波爛漫,少不了迎春花,燦爛的明黃色,是春日裡的一道靚麗風景。稍後開放的連翹,也是一串串小黃花,不過,連翹一般是四片花瓣,枝條為褐色,比迎春花高大。迎春花多是六片花瓣,枝條綠色四稜,常常在路邊開成一蓬蓬的花牆。
  • 勤勞成就致富夢——嘎瑪頓珠的脫貧故事
    圖/文 記者 溫凱 洛桑旦增 達珍 扎西羅布  開欄的話: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特殊關懷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和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經過四年多的艱苦努力,到2019年底,全區74個貧困縣區實現摘帽,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 舞臺留下壯闊記憶(脫貧故事)——全國脫貧攻堅題材優秀舞臺藝術...
    原標題:舞臺留下壯闊記憶(脫貧故事)——全國脫貧攻堅題材優秀舞臺藝術劇目展演觀察《縣委書記廖俊波》劇照《村裡來了花喜鵲》劇照《重渡溝》劇照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地方戲,以一方曲種演繹一方故事。在地域文化資源的開掘中尋找差異,在觀念意識的更新中表現新生,成為不少創作者的藝術選擇。淮劇《村裡來了花喜鵲》重視文化的力量,讓當地特有的非遺項目成為扶貧產業的突破口。黃梅戲《鴨兒嫂》從「扶貧先扶志」的角度出發,重新發掘誠實守信、勞動致富等傳統美德,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觀念轉變。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呂林連:夫妻種菜脫了貧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呂林連:夫妻種菜脫了貧 2020-12-14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下山入社區 搬進幸福裡(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河南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下山入社區 搬進幸福裡(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核心閱讀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後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距離縣城4公裡,盧氏縣建設一個萬人安置社區——興賢裡社區,共83棟樓房,一次性安置18個鄉鎮、268個行政村的2757戶11227名貧困戶。劉娟全家5口人,符合搬遷條件,且願意搬到縣城附近,在興賢裡分到125平方米安置房。父母就近就醫,享受低保;孩子就近上學,每學期拿到400元餐補。
  • 壽縣板橋鎮:老陶的脫貧故事
    壽縣板橋鎮:老陶的脫貧故事 陶善全一家三口人,住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板橋鎮鄒祠村上郢組
  • 嘎瑪頓珠的脫貧故事:勤勞成就致富夢
    原標題:勤勞成就致富夢—嘎瑪頓珠的脫貧故事   曾經,嘎瑪頓珠一家擠在帳篷裡依靠傳統的畜牧方式生活,年收入不過幾千元,沒水沒電,溫飽都難以解決。隨著近幾年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村黨支部書記次仁白姆的幫助下,嘎瑪頓珠考取了駕照,利用國家貼息貸款政策購買了一輛拖拉機,在工地上跑起了運輸,收入一下增長了不少。   之後的幾年裡,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富了起來,現在已經擁有了兩輛大車、一輛越野車,成為村裡的富裕戶。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田習姣:辦好家庭農場 助力脫貧攻堅 2020-12-22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她與脫貧攻堅故事】脫貧攻堅勇擔當 甘做路上一粒沙
    【她與脫貧攻堅故事】脫貧攻堅勇擔當 甘做路上一粒沙 2020-11-24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