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語中,「車頭」為什麼不是火車頭?

2020-12-14 小琳琳作家

臺語有許多詞彙的說法不能單純用華語思考、直翻,如果單純直翻,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截然不同的意思。

小琳琳作家最近被某音裡面一首閩南語的《浪子回頭》洗腦了,所以開始對臺語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譬如現在應該最常被舉的例子有:「颱風、母雞、乩童、尺寸、熱鬧、且慢…」以上這些詞回,若是單純照字順序以臺語讀音直翻,那肯定是錯的,這些詞都必須倒過來唸才是對的。又有另一種情況是,照字面上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漢字,但真正意思是截然不同的。

譬如說「僥倖」,華語的「僥倖」是憑藉機運而意外有所獲得或倖免於難的意思,而臺語「僥倖」(hiau-hīng)則有可憐、惋惜、遺憾的意思,譬如說:「僥倖喔!竟然做這款歹代志。」也有行事不義,有負其他人的意思,譬如說:「你做這款僥倖代,攏袂良心不安?」這可以說是兩種「僥倖」卻有截然不同的意思,要用臺語來描述華語「僥倖」之意的說法,一般而言會說「萬幸」(bān-hīng)或「存萬幸」,是不是差很多呢?這也有點像是日語或粵語有許多漢字,我們不能單純依字面解讀,是同樣道理的。

前陣子利用假期,臨時起意搭了火車到鬥六做一個簡單的火車散步之旅,鬥六車站出去散步即可到達太平老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之間,聊到了一個有趣的話題,臺語的「火車站」,除了現代人已經習慣照字面直譯「車站」之外,它最原汁原味的說法,是「車頭」。所以如果跟人家用臺語說:「麻煩載我來去車頭。」意思是到火車站,而非字面上列車最前排的「火車頭」。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們要用臺語指稱「火車的車頭」又該怎麼說呢?呈如上面提到的,「車頭」是臺語火車站的意思,所以不能直接照字面直翻;或許有人會說「火車頭」,不過最原汁原味的臺語說法是「車母」(tshia-bú),車母就是牽引列車車廂的領頭,所以又有句話說:「車母拖車囝。」像是母雞帶小雞、車母牽引著許多列車的生動畫面。

小時候就很喜歡搭火車,直到長大還是很喜歡這種搭乘火車旅行,可能是到某一個車站、走出去在附近逛逛走走,吃點在地的小吃或是隨意散步。又或者是延著這條南北縱貫鐵路,一路數著熟悉或不熟悉的車站,仔細觀察每一個站名的在地特色,很早之前便發現有許多車站名稱的臺語讀法,事實上跟漢字有著微妙的差異。譬如「拔林」叫 Pat-á-n,「隆田」是 Ling-tin,後面的「田」字唸 tin 而非 tshn,諸如此類的地名特色,透過鐵道譜出了精彩細緻的文化線索。

巧合的是,在進行鬥六火車散步之旅的期間,正在看西川滿的《臺灣縱貫鐵道》,心中對於透過鐵路連通整個臺灣南北的路線,腦中除了湧現鐵道路線圖之外,不知道為什麼、小琳琳作家非常喜歡看鐵道路線圖,那些在地圖上出現的車站站點,搭配著《臺灣縱貫鐵道》一書的內容,縱橫交錯出宛如電影畫面的想像。

西川滿是臺灣日治時期的作家,兒時因父親被派至臺灣而隨著來臺,所以一直到二戰後為止,西川滿就在臺灣渡過三十年的歲月,是以他筆下許多作品都是描寫臺灣歷史與風土。不過這本《臺灣縱貫鐵道》嚴格來講,跟縱貫鐵道只有一點關係,西川滿當時是將此書做為二部曲的構想,這本書為首部曲〈白鷺之章〉,續篇〈連霧之章〉才是正式要寫建設縱貫鐵路的內容,只可惜續篇最終未能成書,也只能從首部曲一窺當時 1895 年日軍抵達基隆開始,由北至南、所到達的地方沿途人文民情及發生故事,做為小說的內容。

而鐵路建設在這裡,以現在說法則是成為一個「梗」、是為〈連霧之章〉做為一個引子,例如出現清代的臺灣巡撫劉銘傳開始著手計劃建設鐵路時的第一個名為「騰雲」的火車頭,至於為何續篇會有命名為〈連霧之章〉的構想,那是因為西川滿認為蓮霧是個很美的水果名字,宛如遠望卻群生的「粉紅色之霧」,對照續篇構思建設臺灣縱貫鐵道內容的架構來看,「粉紅色之霧」仿彿像是蔓延在臺灣平原之間,隨著之後的全島通車式雲霧散開來。我想,若是西川滿真有完成〈連霧之章〉,或許會在該書再次讓首部曲開頭沒多久便登場的臺灣第一臺火車頭「騰雲」情景,做為「粉紅色之霧」的完美對應吧?

正如上述,〈連霧之章〉才會是《臺灣縱貫鐵道》開始描述臺灣縱貫鐵道完工、通車的故事內容,所以根據西川滿在書的後記提到,〈連霧之章〉所構思的情節,包含了許多臺灣鐵道史上重要的歷史人物,這其中便包含了臺灣鐵道之父—長谷川謹介。

1899 年,長谷川謹介受後藤新平的邀請來臺,依臺灣地理重新設計、並著手建設完畢臺灣縱貫鐵道,稱之為「臺灣鐵道之父」一點也不為過。在日治時期,臺北車站前還曾豎立著他的雕像。一直到了 1908 年,縱貫線鐵路於中部接軌,全線通車營運。臺灣總督府在同年 10 月 24 日,於臺中公園舉行「縱貫鐵道全通式」。

綜貫鐵路對臺灣有多大的影響?或許在今天來看,就是交通上的需求吧?但以當時交通不便的地理環境來看,某程度等同於連通臺灣南北、讓全臺灣人有著彼此互通有於的一體感及歸屬感,這種「車母拖車囝」的一體感,或許直到今天,更值得我們思考吧?

相關焦點

  • 「洋娃娃」的臺語怎麼說?
    無論是網路或日常生活中,常可聽見各式名詞的臺語怎麼講的疑問,譬如長頸鹿的臺語怎麼講?海鷗的臺語怎麼講?諸如此類的問題,似乎已經成為某一個時段就會循環出現的題目。之前曾想過,是否該將這些問題的解答乾脆製作在網站中,未來能夠在每一次的疑惑底下迅速解答,省得落落長的討論。不過後來才發現,其實落落長的討論,正是這類疑惑的可貴之處啊!
  • 「贅詞」的臺語要怎麼說?
    不過,臺語形容起這個「屎」呢,則要腦筋轉一轉才能明白,從字面到其衍生的意思,保證會有「原來是這樣!」茅塞頓開的暢快。譬如「目屎」,這應該是最基本的,也就是指眼淚;「火屎」,照字面是火的殘留物,猜出來了嗎?是指燃燒木炭過後所留下的灰燼;「薰屎」(hun-sái)照前推論,沒錯!
  • 跳舞常用到的「踮腳尖」動作,臺語怎麼說?
    臺語的「走揣」(tsáu-tshuē)很傳神,雖然意思跟尋找差不多,但那感覺就宛如在茫茫人海中,邊跑邊喊、焦急的表情,似乎全在這字面上呈現出來。所以小琳琳作家自己常有這種感覺,這幾年都在「走揣」臺語詞,而且就像大海撈針一樣。
  • 「明信片」的臺語怎麼說?
    明信片的臺語該怎麼說?說書小女孩覺得現代人或許多半會以「明信片」三字直翻,但其實明信片的臺語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光批」(kng-phue)。正如同現在我們對於不需要特別包裝的商品,用「裸裝」的「裸」來形容。
  • 年底到了大餐好多,「打牙祭」的臺語怎麼說呢?
    「今仔來食好料,來拜咱的牙槽王。」家人這樣說。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聽到「拜牙槽王」(pài gê-ts-ng)時,一頭霧水,應該說這幾個音節分別拆開來都懂,「拜」、「牙槽」、「王」,但全部組合在一起時,就完全沒頭緒。我想有不少詞彙都是這樣,也不只限於臺語吧?
  • (臺語原來是這樣)撲克牌的臺語怎麼說?
    阿公說:「以前至少攏會做夥耍『刮之枋』。」什麼是「刮之枋」呢?「刮之枋」(khe-tsi-pang),是臺語諧音字,撲克牌的意思。這個詞若以華語表示,也是用諧音字湊合英文顯示為「K擊邦」,語源自日語的「揭示板」(Keijiban),中文是「佈告欄」的意思。
  • 小時候常玩的「扮家家酒」遊戲臺語該怎麼說?
    扮家家酒的臺語是「扮公夥仔」(pān-kong-hué-á),又或者說「扮傢伙仔」(pān-ke-hué-á),「傢伙」在臺語裡有財產的意思,而「一傢伙仔」(tsit-ke-hué-á)則是全家人的意思,所以「扮傢伙仔」無論是從「傢伙」或「一傢伙仔」來思考,都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孩子透過玩具的扮演角色行為,會稱為「扮公夥仔」或「扮傢伙仔」了。
  • 汽車·增程式技術特點解析:以「火車頭」為分析基礎
    提到火車也許更多人會聯想到一些老電影,在黑色火車頭裡總有人一鍬鍬地往爐子裡鏟煤,之後拉動把手「嗚嗚」的就能讓火車加速。然而這是最原始的蒸汽輪機的火車,是最古老的火車驅動技術;煤炭燃燒加熱水,通過水蒸氣推動活塞運轉而驅動列車,這種機器的發明者(完善者)是瓦特。而本篇討論的火車最低標準也是柴油動力,不過這些車頭只有極少數採用柴油機直接驅動哦。
  • 首部純臺語劇登上Netflix,導演:作品好語言不是問題
    臺語精緻劇《若是一個人》,不但登上了Netflix,成為該頻道第1部全臺語發音的影集,並同時在2家電視臺、4個串流平臺上同步播出。《若是一個人》製作人陳秀卿說,這不是偶像劇,也不是臺語劇,這是「臺語精緻劇集」。
  • 破臺語受邀唱臺語歌 李懿驚呼:膽子很大
    記者蕭雅玲/臺北報導有「最美女丑」之稱的李懿,上山下海、主持都難不倒她,對她來說,難度最高的事情就是唱歌和講臺語,日前受邀到臺南工研院代表各行各業代表演唱公益歌曲《伸手》,還直言:「我唱歌很難聽,臺語又很爛,他們(工研院)真的膽子很大。」李懿日前進棚錄音唱臺語歌。
  • 泰國採購中國火車頭首批到貨 淘汰美國車頭
    去年從中國採購的火車頭1月4日到達泰國,以淘汰美國原產的柴油火車頭。泰國近日與中國在鐵路方面討論熱烈,泰國總理巴育就在去年年底訪華期間親自體驗了一把高鐵,並催促加強兩國鐵路合作。 據泰國星暹傳媒5日報導,4日,泰國鐵道機構向中國採購的2列火車頭通過水運的方式,順利抵達泰國。這是鐵道機構向中國採購20列中的其中兩列,將主要用於牽引運貨列車。
  • 長沙火車頭公園|「懷舊」是永不過時的主題……
    長沙火車頭公園由老「 長沙火車南站」改建而成,免費開放。公園橫亙著老舊的蒸汽機黑火車頭及幾節長長的鐵皮車廂,以懷舊情調佇立在湘江風光帶邊。2004年併入火車北站(現「 長沙站」)管理,2007年正式停運,結束了它73年的歷史使命。公園內的標誌性景觀——蒸汽機火車頭。刷過紅漆和黑漆的車頭翹首矗立,是長沙城內一處獨特的城市記憶。
  • 如何用臺語形容一個人很窮?
    形容窮有好多種講法,譬如其中一句耳熟能詳知的便是「窮到脫褲」,那麼為什麼窮要脫褲子呢?大意是指,窮到必須連身上最後一件捍衛尊嚴的褲子都得典當換錢,可見處境有多艱鉅。還有很誇張的「窮到快要被鬼抓去」、「窮到被鬼抓」,意思也是指身家處境困頓,生活都過不下去了、只能等鬼差來到,有瀕臨死亡邊緣的誇飾意味。上面提到的,都是很直接了當的說法。不過臺語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相對比較委婉的,那就是「無錢剪布」。
  • 副教授叫成「虎狗獸」超糗 楊小黎苦練臺語進步神速
    記者許逸群/臺北報導藝人楊小黎主持公視臺語臺兒童才藝節目《光榮島轉來》後,臺語大躍進,從一開始連用臺語講自己的名字都講得七零八落,連自己都大嘆:「我常在節目中說大家都聽不懂的臺語。」但是她憑著自身的努力,臺語程度進步神速,不只可以念出臺語順口溜,還能3秒念完臺語繞口令,讓搭檔邵大倫嘖嘖稱奇。《光榮島轉來》主持人邵大倫與楊小黎。(圖/公視提供)在邵大倫的帶領下,楊小黎主持時常有神來一筆的表現,例如她詢問小朋友衣服是誰製作的,只見小朋友猶豫地回答:「衣服是租來的。」
  • 回首臺語片的黃金歲月,天才童星們閃亮登場
    另外,臺灣傳統歌仔戲班所培養的「囡仔生」制度,也養成了臺灣觀眾熟悉兒童演員的演出。囡仔生即是童伶,只要看到小孩假裝大人演著談情說愛的戲碼,不自覺就感到痴呆可愛;白話的說法,就是「萌」。讓我們來認識其中幾位重要的臺語片童星。 「小燕」,是陳秋燕女士在童星時期的藝名,其父親是鐘聲劇團團長、並跨足臺語片演出製作的田清先生,母親是演員陳蘭女士。
  • 臺語不是閩南話?
    歡迎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知臺分子」。 最近在臺灣媒體上看到一則小消息,說是一個臺灣人到臺南某餐館用餐,因為嫌店員臺語不夠流利,臨走的時候故意跑去拍人家肩膀嗆聲:這裡不是臺北! 近年很多大陸朋友到臺灣遊玩,聽到臺灣同胞說「臺語」,感覺有趣。不過,臺灣有臺客,有颱風,有邰正宵,但不見得也有臺語。
  • 青藏鐵路用的是美國火車頭?14年前鐵路通車,咋不用自己火車頭
    美國火車頭奔跑在中國鐵路線上 直到如今,奔跑在青藏鐵路線上的列車使用的火車頭,依然是從美國引進的。我國既然已經在火車技術和高鐵技術上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那麼就會有不少國人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還要從美國進口火車頭?
  • 青藏鐵路用的是美國火車頭?14年前鐵路通車,咋不用自己火車頭
    美國火車頭奔跑在中國鐵路線上直到如今,奔跑在青藏鐵路線上的列車使用的火車頭,依然是從美國引進的。我國既然已經在火車技術和高鐵技術上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那麼就會有不少國人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還要從美國進口火車頭?
  • 我的世界:用礦車當車頭?綠皮車可換成其它顏色,高鐵最有現代感
    這就是今天的第一個火車頭了,不過看這個火車頭為什麼會有一種託馬斯小火車的感覺呢,有了它以後玩家們就能快速的來回兩個目的地了,正好還給玩家們省去了搬家的步驟,最重要的是玩家們還能把礦車箱子給連接到火車頭後面,如果玩家們的背包裡裝不下了就可以把東西放在後面的礦車裡了。
  • 為什麼我國如此多的火車,卻唯獨青藏鐵路的火車頭需要從國外引進?
    使用美國通用的NJ2火車頭實屬無奈,這裡要從青藏鐵路塔爾木之後的路說起。青藏鐵路的二期東起格爾木市,西至拉薩市,於2001年6月29日開工,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