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自淺情自深,朋友樂在相知心。
光陰如梭,自1982年10月30日長沙市與日本鹿兒島市正式締結友好城市以來,兩座城市已牽手「結緣」整整35年。
在長沙的曉園公園,矗立著鹿兒島市贈送的「友好和平」青銅群像。在鹿兒島市的天保山公園,有著長沙仿照愛晚亭捐建的「共月亭」。無聲卻有情,它們成為兩市友好交往、市民淳厚友誼的深刻見證。
而在位於長沙的省植物園,來自鹿兒島市的3000多株櫻花在開園時就已種下,構成櫻花節的主要景觀。每年盛放時,花團錦簇、櫻雪繽紛,靜靜抒寫著鹿市人民對長沙人民的熱情和友好。
緣起
百年淵源,黃興開啟兩城交好序幕
故友新知,歲久路長。
長沙市是湖南省省會,有著美麗山水洲城、東亞文化之都、「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等響亮名片。鹿兒島市是鹿兒島縣(相當於我國的省)的縣廳所在地,也是鹿兒島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日本九州南端。兩市的淵源可追溯到百年前,長沙人黃興等辛亥革命先驅開啟了鹿兒島市與長沙友好往來的序幕。
作為一座歷史之城,鹿兒島市誕生了「明治維新三傑」之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偉人,市內留存許多明治維新的遺蹟。1909年,留學日本的黃興在孫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宮崎滔天的陪同下,到鹿兒島市尋訪西鄉隆盛的足跡,從西鄉隆盛參與維新改革的經歷中收穫良多。
位於鹿兒島市的鹿兒島縣歷史資料中心黎明館,為紀念明治維新100年而設立。黎明館建設在江戶時代鶴丸城的本城遺址上,目前。對其遺蹟的維護整修工作正在推進中。據工作人員介紹,整修過程將更換老化石材、保存歷史遺蹟,並對彈孔進行保存處理等。
據鹿兒島的史料記載,黃興被稱為「中國人的西鄉」。在南洲神社,還立有黃興紀念碑。
緣定
締結友誼,友城市民互相走訪參觀
百年前埋下的友誼種子,終於在35年前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1982年10月30日,時任長沙市市長熊清泉、鹿兒島市市長山之口安秀在鹿兒島市共同籤署締結友好城市協議書,結成湖南省第一對日本友好城市關係。如今,前往鹿兒島市的中國遊客逐年增多。長沙和鹿兒島,更成為友城市民彼此喜愛的旅遊勝地,走訪參觀人數逐年增多。
鹿兒島距離市區4公裡處有一座號稱鹿兒島「富士山」的櫻島,至今仍持續火山活動。噴發時,鹿兒島市上空會飄落大量火山灰,天上漂浮朵朵火山雲,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蘊含悠久歷史的仙嚴園,是島津家族第19代藩主島津光久建造的別墅庭園,已成鹿兒島代表性景點。
「到指宿泡溫泉、去櫻島看火山、到仙嚴園看世界遺產、去城山展望臺眺望城區,品嘗鹿兒島茶、白熊刨冰等美食……」今年4月,長沙遊客李嘉嘉去鹿兒島市旅遊,發現天文館商店街中穿插著中國商店,隨處可見中國人在行走攀談,宛如走在國內街頭。「在街上偶遇5個長沙老鄉,我們結伴而遊,不亦快哉!」
而在星城,多次舉辦的「小原良節在長沙」活動,將鹿兒島市傳統節日「小原良節」的濃鬱風韻帶到長沙人民面前。伴隨著歡快的節奏,長沙和鹿兒島市朋友圍成大圓圈,拍著手兒哼著歌兒踢著腿兒,跳起「小原良節」舞蹈。日本藝術家演奏當地傳統樂器心境太鼓、三味線,濃鬱的地方特色讓長沙市民大開眼界。
「小原良節在長沙」活動的舉辦,離不開美麗溫婉的天達美代子女士的付出。作為鹿兒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她曾先後八次率團訪問長沙,成為長沙市民熟悉的好朋友。「長沙很美,人很好,希望我們的友誼長長久久。」天達美代子淺笑嫣然。
「結好35年來,兩市政府聯繫密切,鹿兒島市共有近180批3200餘人次訪問長沙市,長沙市共派出訪問團組120餘批近1100人次。」市外僑辦主要負責人介紹,雙方在人才培養、經貿、文化、教育、體育、觀光旅遊等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
緣續
交流頻繁,友好交往結下累累碩果
今年2月,鹿兒島市「青少年之翼交流團」之書法代表團來到長沙,兩地青少年共寫福字,翰墨傳情;4月底,鹿兒島市少年足球隊再次參加在長沙舉辦的第十屆「德馨杯」國際少兒足球邀請賽;8月初,鹿兒島市少年桌球代表團與長沙長郡中學組隊赴北京,參加第六屆中日友好交流城市初中生桌球友誼比賽……撲鼻的青春氣息為兩市的友好交往增添無窮活力。今年7月長沙遭受洪災時,鹿兒島市市長森博幸第一時間發來慰問信,表達關切。
這只是長鹿兩市友好往來的一個縮影。截至8月,長沙已陸續與五大洲27個國家的45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或締結友好合作關係。其中,鹿兒島市是長沙市國際友城中交往最為頻繁、最富有成效的典範。
兩市政府交往密切,每五年籤署交流合作協議,2008年起,雙方每年互派10人的友好代表團訪問,極大地促進了友誼發展。
兩市旅遊資源豐富,就充分挖掘旅遊資源、推介旅遊線路等方面合作進行過多次探討,相互為對方開拓海外旅遊市場提供便利。長沙曾組團到鹿兒島市舉辦長沙旅遊推介會、鹿兒島海外旅博會,鹿兒島市也曾連續3年組織百餘人規模的市民包機團來長觀光旅遊。
兩市積極開展經貿技術對口交流。35年來,長沙派出10餘次經濟考察團赴鹿兒島市訪問,多次在鹿兒島市舉辦商品展,舉辦多種投資座談會或說明會,促進經濟領域合作。自1984年起,長沙每年向鹿兒島市派遣2名研修生和2名農業實習生,至今已派遣100餘人。
兩市以青少年和文化交流為紐帶,開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動。近年來,鹿兒島市每年組織由高中生組成的「青少年之翼交流團」訪問長沙,入住中學生家庭,體驗長沙中學生的學習生活等。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乘著長鹿締結友好城市35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的東風,兩市人民將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把友誼之花澆灌得更加嬌豔、把友誼之樹栽培得鬱鬱蔥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