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設計者當年不到20歲,明朝的天才,幾乎毫無設計缺陷和誤差

2022-02-05 今日話談史傳

天安門設計者當年不到20歲,明朝的天才,設計誤差之小讓人汗顏!

在今天,天安門早已經成為了我們國家的象徵,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的驕傲。海內外的遊客們,到北京去旅遊,天安門是必去的景點。有人說,這裡凝聚著幾千年以來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沒錯,天安門就是這麼偉大。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它的設計者呢?

人人都知道天安門,但是對它的設計者並不熟悉。它的設計者就是明代的建築師蒯祥。此人是江蘇人,木匠水平很高。在他三十歲左右時,已經享譽中外。據說,在永樂十五年,明成祖朱棣,想在北京修建一座宮殿,便將世界各地的能工巧匠走招進宮來。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為皇帝修建宮殿,經過了一層層篩選,最終不到二十歲的蒯祥靠著精湛的技術徵服了考官,成為這一次宮殿工程的總設計師,被譽為明朝的天才設計師了。當年蒯祥的設計水平確實驚人天人,據記載,蒯祥繪製的宮殿圖紙非常精確,完工後的建築與圖紙幾乎絲毫不差,讓人汗顏。

當時,朱棣想要的宮殿就是承天門,也是天安門的前身。在蒯祥的負責下,宮殿出具規模。但是在明朝的天順元年,承天門遇到了重大火災,不得不進行重建。重建之後,將原有牌坊式的設計,改為宮殿式設計。這個時候,承天門已經有了天安門的風採,十分壯觀。

到了1744年,順治皇帝進入中原,導致承天門遭到了嚴重的損害。第二年,順治皇帝下令重新建造承天門,耗時六年,令承天門有了全新的模樣。從此開始,正式改名為天安門!

不管什麼時候,大家都應該感謝蒯祥。沒有他的巧妙設計,就沒有氣勢如虹的天安門。這位設計師的技術十分了得,可以用巧奪天工來形容,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有人說,蒯祥就是魯班的傳人,不然怎麼可能有那麼高超的技藝。當時,在北京有這樣一句話,凡是像點樣子的建築,都有蒯祥的參與。

蒯祥不僅全權負責了承天門的建造,還參與了乾清宮與坤寧宮等宮殿的建築,實在很了不起。但是,到了今天,大家都見識到了天安門的恢弘和壯觀,卻忘記了它的設計者。不過蒯祥為人很低調,再加上生活的時間距離現在有了幾百年,被人遺忘也是很正常的。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蒯祥就是天安門的設計者吧,是不是再去天安門遊覽時,會看的更仔細?經過清朝的重建,有了今天的天安門。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天安門穩如泰山屹立600年,它的設計師是誰?不到19歲的天才少年
    而它的城門天安門亦是修建得雄偉大氣,被譽為「中華神州第一門」。 天安門坐落在故宮的南端,始建於1417年,即明朝永樂年間。它最初叫「承天門」,1651年才由清順治帝改名為天安門,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在中間的券門出入。直到1925年,天安門才開始正式向民眾開放,並在建國後被設計入國徽,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 天安門穩如泰山屹立600年,它的設計師竟是不到19歲的天才少年
    而且天安門的天安門建造得氣勢磅礴,被譽為「中華神州第一門」。天安門位於故宮南端,1417年即明朝永樂年間開始修建。原來叫承天門,1651年由清順治帝改為天安門,在過去只有皇帝可以出入其中一道券門。天安門直到1925年才正式對公眾開放,建國後又被設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
  • 天安門穩如泰山屹立600年,它的設計師是誰?不到19歲的天才少年
    而它的城門天安門亦是修建得雄偉大氣,被譽為「中華神州第一門」。天安門坐落在故宮的南端,始建於1417年,即明朝永樂年間。它最初叫「承天門」,1651年才由清順治帝改名為天安門,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在中間的券門出入。直到1925年,天安門才開始正式向民眾開放,並在建國後被設計入國徽,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 明朝18歲天才少年,設計天安門未用一釘一鉚,卻屹立百年不倒
    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宏偉神聖的天安門到底是什麼人設計的呢?
  • 天安門巍峨矗立600年,每天無數人參觀,你知道設計者是誰嗎?
    說到北京,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天安門,坐落在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北端的城樓,已然是北京和偉大祖國的象徵 。這座讓世人矚目的建築景觀,已經在此屹立600餘年,每天吸引無數遊客前來參觀。但你知道是誰設計的這座城樓嗎?
  • 天安門建於600年前?而且是個毛頭小子設計建造的,你信嗎?
    600年前的建築設計到如今仍然是氣勢恢宏,瑰麗壯觀!天安門城樓始建於明朝,在明朝永樂年間,它最初的名字叫做「承天門」,長有66米,寬有37米,高度達到34.7米,公元1417年,建在京城的中軸線上,正門只有皇帝才可以通過。公元1651年,清朝順治年間,被更名為「天安門」,從此一直在使用這個名字。
  • 天安門是誰設計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完成時年紀只有18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天安門成為了北京的地標。就算在遠遠的地方看過去,天安門依然十分恢弘,儘管已經修葺過,但是還是能夠從上面看到歷史的痕跡。不過很多人雖然看過天安門,卻應該不知道它的設計者是誰。說出來可能大家都不信,這個人在設計天安門的時候
  • 「天安門總工程師」蒯祥:生於木匠世家,設計「天安門」時才18歲
    它從設計建造出來直到今天,已經經歷了六百多年的風吹雨打,見證了我國的興衰榮辱。去北京旅遊的人如果沒有去過天安門,那就相當於白去一回。很多人都知道天安門屹立在北京的城市中央最繁華的地方,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過天安門的設計建造過程,究竟是哪個工程師、何時設計建造的。
  • 他是明代著名建築師,18歲設計的天安門,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說起中國的天安門,這棟建築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被設計建造,後來幾經風雨,幾經波折,又經過很多次的修修補,如今依舊屹立在我們的眼前。眾所周知,天安門的磅礴大氣,卻不知它背後的設計者,它的設計者就是明朝的,這個姓這個名,大家都會覺得咋一聽極其陌生,而且有點兒拗口。
  • 天安門是國家的象徵,但是你知道它的設計者是誰嗎?
    天安門是國家的象徵,但是對於天安門的設計者是誰,也許知道的人沒有多少。受家庭的影響,蒯祥自小對木工活就有濃厚興趣,少年時隨父親至南京參加了明首城的營建,蒯祥承襲父業,精通木工與計算,他善於繪畫,特別是能夠左右兩手同時握筆,畫出兩條龍,而且幾乎完全一樣。其父告老還鄉時,蒯祥已是一流的木工高手。
  • 天安門是我國皇家門樓的典範,你知道它的設計者是誰嗎?
    而它的城門——天安門亦是修建得雄偉大氣,被譽為「中華神州第一門」,雖然歷經幾百年風霜,至今仍巍然屹立,為世人所矚目。它的設計者,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工匠,姓蒯名祥,人稱蒯魯班。明朝的蘇州地區的商業經濟已經相當發達,許多人出外從事手工業,香山一帶專門從事營造業的農村工匠有著名的香山幫。在明清兩代綿延五百餘年的時間裡,這個行幫世代相襲,在皇家建築和江南的世俗和宗教建築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蒯祥就是他們中的佼佼者和頭領之一。
  • 他是明代著名建築師,18歲設計的天安門,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說起中國的天安門,這棟建築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被設計建造,後來幾經風雨,幾經波折,又經過很多次的修修補,如今依舊屹立在我們的眼前。眾所周知,天安門的磅礴大氣,卻不知它背後的設計者,它的設計者就是明朝的,這個姓這個名,大家都會覺得咋一聽極其陌生,而且有點兒拗口。
  • 每個人都是他自己命運的設計者和建築師
    然而,洛克菲勒卻用行動——周密的設計和果斷地出擊,建立了一個令人豔羨的石油王國。在別人眼裡他是個命運逆襲的傳奇,但洛克菲勒卻認為這是自己用奮鬥改變命運的結果。「每個人都是他自己命運的設計者和建築師」。要當好自己命運的設計者和建築師。「東京設計所」是日本一流的設計研究所。創始人中田修曾經到處求職,不斷碰壁,萬念俱灰,想一死了之。  他想讓車軋死,車即將軋到他的時候及時地剎住了,司機朝他吼了一句:「站起來,到一邊兒去。」
  • 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是誰?不是設計師,當年獎金500元
    美輪美奐的五星紅旗,紅黃交相輝映的顏色,哪怕設計大師見到,也很難不為之驚嘆。可誰又知道,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根本不是設計師,五星紅旗也是他此生唯一的設計作品。默默無聞的設計師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
  • 明朝奇才,18歲設計北京天安門,無需一釘一鉚卻能屹立幾百年!
    《扈從登封途中作》:扈從良可賦,終乏掞天才。
  • 北京天安門是誰設計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是他
    蒯祥生活在明朝時期,他的父親是大明皇宮的巧匠,從小他就對工匠活十分感興趣,用尺子粗略一量便能夠知道建築的大體面積。做到心中有數;再加上又識字,年紀輕輕對於建築行業已然有自己想法,作為一名建築師被稱為建築行業的天才。正是因為如此,蒯祥深受帝王賞識。
  • 天安門的升旗臺下,為什麼有個空調外機?這是設計者的智慧結晶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北京旅遊你必去的地點之一是不是天安門?是不是特別渴望親眼目睹鮮豔的五星紅旗隨著朝陽一起緩緩升起?但是不知道大家在關注天安門升國旗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天安門的升旗臺下,為什麼會有個空調外機?難道這是給旗杆防暑降溫的嗎?當然不是,這其實這是設計者的智慧結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現在天安門的國旗杆其實已經是第二根了,第一根國旗杆是1949年開國大典時升旗所用的旗杆,該旗杆總高度為22米。
  • 明朝才華橫溢的建築師蒯祥:設計天安門不到20歲,屹立600年
    皇城剛開始是由蔡信在明朝建造的,然而由於地理位置不當,這座有三年歷史的皇城只存在了9個月,結果,蒯祥出現了,故宮從此建成,宮殿的位置被移到了南方,宮殿的布局具有清晰的軸距和有序的位置,顯示出皇室的威嚴。在「凡百營造,祥無不與。"《憲宗實錄》。
  • 天安門原名叫什麼?設計師是誰?
    如今我們看到的天安門,是幾經戰火洗禮,多次重建起來的。天安門始建於永樂十五年,三年後落成。在當時,這座黃瓦三層五間式木質結構牌樓,並不叫「天安門」,而是叫作「承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