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地理》|手藝人與守藝人——竹中釀酒 酒竹相融

2020-12-08 天眼新聞

釀酒、榨油、曬醋、炒茶、種米、做面、制香、做陶、制傘、刻硯。

你有多久沒有見過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手藝了?因時代的發展,凝聚著手藝人心血的器具、產品漸漸退出普通人的生活。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

本刊記者探訪十位手藝人,通過鏡頭和筆,記錄下一個個真實的手藝人形象,展示他們的生活,勾勒出中國人的鄉愁,講述他們堅守、傳承、創新的故事。

期望通過我們的關注,給予他們更多堅持的力量,讓老手藝傳承下去。

竹中釀酒酒竹相融

種酒手藝人:石成柱

中國人愛竹。古今文人墨客,嗜竹詠竹者眾多。不僅如此,中國還是世界上研究利用竹子最早的國家。正如大詩人蘇東坡所言:「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除了以上種種,人們殊不知,在貴州黔東南榕江縣八開鎮的深山竹林裡,還生長著一種生態美酒——竹酒。生長在大自然裡,接受山間清風吹拂,涓涓細流浸潤, 這該是怎樣一種風味的酒啊?

竹林 朱進 攝

在和順源酒業的生產車間裡,我見到了正在同工人們一起忙碌工作的石成柱。炎熱的天氣下,工人們正在將砍下的竹筒酒進行清洗、雕刻、包裝、密封等操作。

「我們的每一隻竹筒酒,都是採用民間古法釀酒工藝、以甘蔗為原料釀出的優質酒漿,配以榕江月亮山上的純天然山泉水,再運用獨創技術將酒漿注入精挑細選的優質竹子內,與竹子共同生長一至兩年而形成的。」今年 40歲的石成柱,皮膚黝黑,性格豪爽,自小就對酒有著很深的感情,學習竹酒製作技藝已經有十幾年了。

敲打竹子判斷酒所在的竹筒 王炳真 攝

首先要挑選粗細合適、長勢旺盛的嫩竹。清明前後是挑選竹子的好時節,但並不是每根嫩竹都適合做竹酒,竹子的年限和直徑都是有講究的;其次是竹子生長的朝向,向陽的位置接受陽光暴曬,酒精容易揮發進而影響竹子的生長;朝陰的位置,因溫度較低導致酒發酵時間過長,也會對竹子的生長造成影響;最後,選取竹子的間隔也有依據,最好是間隔一米左右的距離選擇一根竹子,太近的話也會影響竹子的正常生長。選擇竹子合適與否,全憑種酒人多年的經驗。

在竹林裡鑽孔取酒 王炳真 攝

接下來就要進行灌酒了,這個環節十分關鍵,要用工具在竹子節附近鑽一個小孔,分多次少量把準備好的酒灌進去,一定要避免一次就把一節竹子注滿。「竹子和人一樣,是會醉的,所以一根竹子最多只能選擇 2-3節進行注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整根竹子裡都是酒」。石成柱笑著說道。隨著竹子的生長,小孔會慢慢變小閉合,酒就會被密封在竹子中,這樣參與竹子生命循環和光合作用而發酵出來的酒,吸收了竹液和竹瀝,喝起來伴著竹子的清香,別有一番滋味。

每一筒竹酒都是大自然獨一無二的恩賜,酒竹相融,同生共長,飽吸了日月天地之精華。待1至2年後,就是取酒的最佳時間了,注入一斤二兩的酒,取出時只有一斤左右。剛取出的竹酒酒色如琥珀、晶瑩剔透,撲鼻的酒香會讓你迫不及待的想一飲而盡,有種酒未入口人已醉的感覺。

砍竹取酒 王炳真 攝

取酒時一是將整根竹子砍下來後鑽竹取酒直接飲用,二是將有酒的竹子砍下來經過加工,採用現代化生產技術及設備製作成單支竹酒,飾刻文字圖案後包裝出貨。一筒筒精美的竹酒是種酒人雙手演繹與時間陳釀的結果。

用小木槌擊穿竹節蓋即可飲用

開啟竹酒時,用配送的小木錘擊穿竹節蓋就可以了,要是不慎有少許竹屑落入竹筒內,也不影響飲用和口感。

「喝了多年的酒,我一直認為酒是奇妙的東西,它是維繫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更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而選擇做竹酒,是我對這種自然加工方式的敬畏和尊重,更是我對這門手藝的傳承」,石成柱希望他的三個兒子也能學會做竹酒,「他們不一定要幹這一行,但一定要學會這門手藝,因為這都是生活智慧的積累,是經過時間沉澱下來的東西,我有責任把它傳給我的下一代」。

榕江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為當地竹酒產業發展提供了最佳原材料,石成柱就是地地道道的榕江人,在他的竹酒裡蘊藏著他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嚮往。現在竹酒已發展成為榕江縣的特色旅遊商品,受到遊客的青睞,就連平常不怎么喝酒的人來到榕江都想一品竹酒的味道。這種古法種酒與現代化工藝結合,讓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把鄉愁帶回了家。

如今,石成柱的竹筒酒廠每年產量超過一萬多筒,產值有六七十萬元。石成柱也在不斷摸索著怎樣才能把企業做得更強更大,「現在主要是要在製作工藝上下足功夫,怎樣讓竹筒的外觀更精美,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 事業上的成功讓他歡喜,不僅讓家人過上了殷實的日子,同時也發揚了竹酒這一傳統製作技藝,「做自己熱愛的事業,累並快樂著。」

文章內容有刪減 全文請見《鄉村地理》2020年夏季刊或掃描二維碼閱讀全本

策劃|黃莎莎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倩

刊頭海報李若瑩

編輯|陳景雄 孫晉楠

編審張齊

出品《鄉村地理》雜誌

相關焦點

  • 《鄉村地理》|手藝人與守藝人——條條銀龍 面香撲鼻
    釀酒、榨油、曬醋、炒茶、種米、做面、制香、做陶、制傘、刻硯。你有多久沒有見過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手藝了?因時代的發展,凝聚著手藝人心血的器具、產品漸漸退出普通人的生活。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本刊記者探訪十位手藝人,通過鏡頭和筆,記錄下一個個真實的手藝人形象,展示他們的生活,勾勒出中國人的鄉愁,講述他們堅守、傳承、創新的故事。期望通過我們的關注,給予他們更多堅持的力量,讓老手藝傳承下去。
  • 《鄉村地理》|手藝人與守藝人——道法自然 草木故央
    釀酒、榨油、曬醋、炒茶、種米、做面、制香、做陶、制傘、刻硯。你有多久沒有見過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手藝了?因時代的發展,凝聚著手藝人心血的器具、產品漸漸退出普通人的生活。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
  • 《鄉村地理》|手藝人與守藝人——深山好米 一份鄉愁
    釀酒、榨油、曬醋、炒茶、種米、做面、制香、做陶、制傘、刻硯。你有多久沒有見過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手藝了?因時代的發展,凝聚著手藝人心血的器具、產品漸漸退出普通人的生活。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
  • 《鄉村地理》|手藝人與守藝人——湄潭好茶 翻炒揉捻
    釀酒、榨油、曬醋、炒茶、種米、做面、制香、做陶、制傘、刻硯。你有多久沒有見過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手藝了?因時代的發展,凝聚著手藝人心血的器具、產品漸漸退出普通人的生活。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
  • 《鄉村地理》|手藝人與守藝人——火泥共舞 心手配合
    釀酒、榨油、曬醋、炒茶、種米、做面、制香、做陶、制傘、刻硯。你有多久沒有見過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手藝了?因時代的發展,凝聚著手藝人心血的器具、產品漸漸退出普通人的生活。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
  • 傣香活竹酒-來自德宏瑞麗
    到了現代後經過無數代釀酒師改良,將白酒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態工程技術的融合,是人文與自然的融合,他們開創了「融活型」白酒的先河,他們綠色健康的釀造理念、獨一無二的自然醇香,正是現代人類苦苦追尋的理想佳釀。
  • 發現指尖技藝守護傳統文化,「百村百匠」《守藝人》來了!
    12月11日,由貴州廣播電視臺大眾生活頻道、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促進會等聯合策劃推出的「看見手藝 守護匠心『百村百匠』《守藝人》——貴州鄉村手藝人影像記憶」啟動儀式在貴陽舉行。「欄目組將以貴州100個古村落的100位鄉村手藝人為主題內容,深入挖掘貴州傳統手工藝文化資源,以全新的視野和呈現方式來解讀貴州100位鄉村手藝人與100個古村落的文化密碼,探尋根植在鄉土空間裡中華文化的『根、魂、夢』。」
  • 【非遺傳承】洛邑古城: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什麼?是「守」藝人!
    【非遺傳承】洛邑古城: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什麼?是「守」藝人!「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守」藝人。」 古城「守」藝人擇一藝 終一生精通一門手藝不易,堅守一門手藝更難。在古城中,有這麼一群「守」藝人,擇一藝,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追尋著歷史的烙印,守護著文化的魂。
  • 匠人匠心:興國手藝人鍾玉生,堅守手工竹蒸籠40年
    匠人匠心:興國手藝人鍾玉生,堅守手工竹蒸籠40年 2018-03-30 13: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竹蒸籠手藝人鍾玉生:電商讓老工藝成「新寵」
    剃竹、盤制腰箍、編織底座……在江西省興國縣瀲江鎮羅廖村的一幢三層樓房門口,60歲的鐘玉生正忙著趕製竹蒸籠。與此同時,屋子裡的兒子鍾恩海正通過手機翻看這兩天收到的竹蒸籠訂單,並仔細核對快遞單上的客戶信息。 羅廖村自古就有手工編織的傳統,曾經有一大批技藝精湛的編織藝人,產品聞名遐邇。
  • 匠人匠心 漸行漸遠的鄉村手藝人
    漸行漸遠的鄉村手藝人◎ 來源:手藝門  機械化進入制香工藝後,能提高約10倍的產品,但這並不妨礙手工制香人的存在,他們依舊守著這份傳統手藝。在上個世紀,瓦盆曾是家家戶戶必備日用品,以其經濟實用,種類多等優點,曾盛極一時。但隨著瓷質、鋁製、不鏽鋼等生活用品的出現,以盆罐為主的盛儲器形產品陸續退出市場。
  • 非洲酒竹,請叫我「天然茅臺」!
    在非洲東部山區有種世界上最神奇竹子(沒有之一)因其新竹砍梢後傷口會分泌出含酒精傷流液只需收集起來無需添加任何,經2-3天自然發酵可釀成20度左右竹酒而得名酒竹酒竹稈叢生高6-10米,直徑4-9釐米適宜年平均氣溫18-31度最低氣溫不低於零下1度土壤PH值5.0-6.5
  • 福安上白石:竹酒飄醇香
    2006年,只因返鄉大學生陳清創辦「鄉村眾創空間」,追求「竹」夢山海,研發竹筒酒,而名播遠揚。步入佔西坑,樹上鳥兒啾啾,樹下芳草萋萋。真是醉了竹子,富了村子,數百畝竹筒酒生產基地,毛竹挺拔,葉片翠綠,迎風婆娑招展,酒香撲鼻,醇美爽口。
  • 遊渭南桃花源景區,觀守藝人的桃源酒坊
    圖文/陶玉和5月11日,驅車去渭南市桃花源景區一遊,饒有興趣地參觀了守藝人的桃源酒坊。據書記載,酒聖杜康是渭南白水人,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漢《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道家名人。」 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製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後世多以「杜康」借指酒。醉滿春,杜康釀,桃園結義酒飄香。古佳釀,車輪桌,古釀原漿,以酒會友,桃園義。
  • 以匠心守初心 淮陽泥泥狗手藝人邵波:匠心守護 古藝新生
    邵波喜歡探究事物的根本,除了在空閒時博覽群書,他亦喜歡走訪研究,當地人經常能看到他行走在鄉間做鄉村文化生態的田野考察,朋友都說他像一個「修行人」。廟會期間,邵波每天向泥泥狗藝人了解市場行情,到他們家中了解工藝流程、收入情況。走訪中他了解到,民間廟會本是維繫泥泥狗基本生存的文化空間,由於外來新奇事物的大量湧入,人們可看可玩的東西變多了,廟會的生態也有所改變,傳統泥泥狗手藝人的收入遠非想像中的那樣可觀,他們中的不少人都轉行謀生了。
  • 景與人相融,《刀劍亂舞》大和守安定,夕陽光真的太治癒了
    大和守安定,傳說是新選組一番隊隊長衝田總司的愛刀,而在遊戲中,作為刀劍亂舞的刀劍擬人角色登場,coser@小胖南瓜桑給我們帶來了《刀劍亂舞》大和守安定,景與人相融,夕陽光真的太治癒了!原作:刀劍亂舞角色:大和守安定 cn:南瓜攝影:東海妝面:自理後期:錯愕協力:半城,鈺兔原po微博:小胖南瓜桑想要看最精美的Cos 最專業的Cos資訊 最完美Cosplay體驗盡在二次元cosplay大全喜歡cos的話,不要忘了「小胖南瓜桑」哦~
  • 在竹子前坐了37年 芙蓉鎮手藝人:一刀一竹一世界
    小鎮手藝人:一刀一竹一世界在竹子前坐了37年,他成了芙蓉鎮竹簍編織店老闆的「師傅」瀟湘晨報記者 易思含 湘西報導4月26日,芙蓉鎮,面對竹簍與徑篾,胡廷賢說,自己一生都在與竹子打交道。胡廷賢說,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緊密的推進,每根竹子要放在什麼作品中、起到什麼作用,他看一眼,心裡就有數。「兒時睜眼看到的都是竹子製品」「兒時睜眼看到的都是竹子製品。」胡廷賢生活在永順縣萬坪鎮,當地很多人祖祖輩輩都是做竹子手藝為生,如今,手藝人的精緻,讓胡廷賢的名字傳遍芙蓉鎮街巷。
  • 納溪統一戰線做好「竹」文章助力「美麗鄉村風景線」打造
    納溪區統一戰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的指示精神,做好「竹」文章,在助力「美麗鄉村風景線」打造中貢獻力量。一、以竹為媒,搭建招引平臺。依託納溪區90多萬畝林竹,發揮統一戰線聯繫廣泛的優勢,成立竹產業招引組,成功引進以竹酒人才朱天虎和四川大學教授李濤為核心的12人竹酒科研團體,建成四川活之釀釀酒公社,專項研究鮮竹釀酒、活竹長酒、竹體液調酒等工藝,建成全國唯一以「竹酒起源」為主題的活之釀竹酒博物館,實現年產值2000多萬元。
  • 【徽州秋實·滬上獨家】走進皖南原始古村落·探訪朱昇隱居講學地·品味竹嶺天然竹酒·感受徽州陽產土樓曬秋人家休閒康養三日遊
    一、神奇的自然饋贈大自然就是釀造活竹酒的工廠。作為原材料供應的竹子,其生長基地在植被碧蔭的原始森林邊沿,屬於天然林保護區,園區內天藍地綠,竹修林茂,層巒疊嶂,城市的喧囂在此被完全的屏蔽。宜人的氣候,沃土、山風、霧氣···成為滋養竹林生長的最好平臺,也更適合釀造美酒,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成就了這處難得的釀酒聖地。
  • 百花洲的手藝人,讓傳統工藝助力鄉村——非遺也食「人間煙火」
    在這裡,很多非遺傳承人和手藝人都把傳統工藝帶去了鄉村,讓傳統手工藝也成為了扶貧的一種助力。像她一樣的手藝人,讓非遺也食「人間煙火」,而不再是一道遙遠的符號。  去新華書店查資料,去圖書館翻舊書,網絡還未普及的年代,尹崇芹在這些地方一呆就是一整天,「不少民俗都需要拜師學藝,從民間老藝人那兒學習,中國結卻不一定,只要肯琢磨就能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