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為氣或者以道為理,北宋時代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一個區別

2020-12-12 遛貓的狗

中國從周代到鴉片戰爭以前約二千六百年間的哲學,相對於近代而言,都可以稱為古代哲學。所謂古代,當然可以說包括上古、中古、近古。中國古代哲學在基本方向上是與世界別的國家的哲學一致的,都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交互鬥爭交互影響為主要內容。然而,在具體表現上,卻不能不有其特殊的形式。中國古代哲學有自己的一套獨特的範疇、自己的一套獨特的基本概念。而且這些基本概念的意義,又是隨時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假如想正確地了解中國古代哲學的內容,就必須先了解中國古代哲學中基本概念或主要範疇的意義。在中國古代哲學中,許多基本概念都是唯物主義者與唯心主義者共同使用的;但是唯物主義者與唯心主義者卻對之有不同的理解,對之採取了不同的看法。這也是應該注意的。本文試圖對於中國古代哲學的宇宙觀中一些重要概念的起源與演變,作簡單概括的說明。

自從老子以道為天地萬物之最初根源,於是,逐漸地,道成為最高存在的名稱。到了北宋,道的概念成為一個空格式了,即成為一個形式上的範疇了,而哲學家們可以隨自己的意思裝上唯物主義的或者唯心主義的內容。

《易·繫辭上傳》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兩句話,其意義本來不十分明確。宋代以後的哲學家們也隨自己的意思給以不同的解釋。

張載以道為氣,他給道立了一個解說道:「由氣化,有道之名。」道就是氣的變化運行的過程。這是明顯的唯物主義的見解。張載認為,氣是沒有固定形體的,所以氣的運行變化應該說是「形而上」的。他說:「運於無形之謂道。形而下者不足以言之。」「氣化」的過程就是形而上的。

程顥、程頤以道為理。程顥說:「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 」。道就是無聲無臭之理。程頤認為道是陰陽的「所以」。他說:「道非陰陽也,所以一陰一陽道也」,「所以陰陽者是道也。陰陽,氣也。氣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他認定氣是形而下的。這樣,在程頤的學說中,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區別即是理與氣的區別。這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見解。

以道為氣或者以道為理,這也是北宋時代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一個重要區別。

相關焦點

  • 老子和莊子的「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老莊說的「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這個問題一直爭議很大。有人說,老莊的「道」是唯物主義,因為「道」是自然界的一種看不見的物質能量,是一種極精細的物質,所以是唯物主義。莊子說過:「道」有粗精,宇宙本源的「道」是一種極精細物質。
  • 範縝的唯物主義「神滅論」與佛教唯心主義「神不滅論」的鬥爭
    善者,他生可以為人,可以為富貴的人,甚至可以上天堂;而惡者則轉生為低賤窮苦之人,或者轉為禽畜,甚至打入地獄。這種因果報應的思想,特別為統治階級所歡迎,因為它正好用來麻痺人民的鬥志,使人民甘於忍受壓迫剝削的痛苦,努力去幹封建統治階級認為是「善」的事情,以期取得所謂來世的幸福。當時反映了若干人民利益的,則反對宣揚佛教。如《報應問》作者何承天等,都發表過反佛的言論。
  • 唯物主義的寫實手法表現唯心主義的想像張力——肖育新疆寫生油畫
    他的油畫寫生是用唯物主義的寫實手法表現唯心主義的想像張力。肖育作畫從不討巧,也從不去敷衍自己的內心,用筆肯定有力,使彩潔豔純美,對畫面細節的處理也極為鮮活靈動,他每每完成的寫生畫面就是一個上蒼賦予他的藝術活體,你觀畫時必然會感受到畫面的呼吸與脈跳。同時也能想像到肖育帶著寫生的收穫走回住所時的那種享受和喜悅。
  • 康德是唯心主義的哲學家嗎?
    唯心主義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同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世界的本原到底是什麼之唯物主義的派別
    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自人類社會出現以來,人們就一直在尋找一個答案,世界是怎麼來的,人類又是如何出現的?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告訴了我們人類的起源,然而至今對於世界的本原卻仍在爭議不休。恩格斯曾提出一個問題,這個世界到底是思維創造的,還是本身就存在著?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上到底先有思維(精神),還是先有存在(物質)?其實自古以來人們的探究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派別,一個是唯物主義,一個是唯心主義。唯物主義主張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主張意識是世界的本原,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
  • 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與老子的道哪個更強?看完這篇自見分曉
    他的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那些因看到自由主義在承認個人需求、體現人的基本價值方面的無能為力,而對覺得自由主義正面臨挑戰的人來說,他的哲學無疑是為自由主義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老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 唯心主義哲學大師柏拉圖,《理想國》中烏託邦概念對現實的作用
    哲學的兩大體系分別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歷史上最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唯心主義哲學鼻祖柏拉圖曾提出過關於「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的觀念。我們後來經過了成百上千你按的研究基本知曉了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這兩大概念。
  • 唯心和唯物主義本質上要解決什麼問題?意識形態科學文化藝術誦
    所謂唯心主義,其本質是信神信主,修佛修道,解決的是永久生命的靈魂去向問題。沒有一個物質的基礎,就不可能達到由精神的不斷修心,在到更高物質世界的展現。當然寺廟裡的僧妮可能是化緣,也可能是自食其力在保障身體健康下,不斷精進,以達到從低境界到高境界物質的同化。從信的精神世界到身心高境界的物質天國世界。
  • 此人提出:道與理的區別,並論證理存乎欲,人生而後有欲情知三者
    自然觀上,區分了「道」與「理」,認為「道,猶行也;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謂之道」,「陰陽五行,道之實體也」(《孟子字義疏證》卷中);「理」不同於「道」,「理者,察之而幾微必區以別之名也。是故謂之『分理』;……得其「分』,則有條而不紊,謂之『條理」;「見於必然之為理」(《疏證)卷上),「道」與「理」的區別在於「道主統,理主分」,進而論證了「理存乎欲」,「血氣心知,性之實體也」,「人生而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氣心知之自然也」,今以情之不爽失為理,是理者存乎欲者也」(同上)。
  • 答網友問:「天人合一」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因為「雙唯論」只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個工具。工具嘛,好用就用,不好用就不用,人不能被工具困住了。況且,「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包括了認識論、方法論、也有操做方法。2,天人關係是中華文化中最核心的內容。因為中華文化是獨有的「以天地為依的天道文化」。華夏先聖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天地而總結出運行規律,用於管理部落,指導百姓生活。比如,二十四節氣是最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