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人民日報刊文《貴州提升農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水平 精準發力 補齊短板》,全文如下:
煙雨濛濛,汽車在烏蒙山區繞了一圈又一圈。忽然,一座精緻的小村莊映入眼帘,令人眼前一亮。這裡是貴州畢節,我國唯一以開發扶貧與生態建設為主題的試驗區。納雍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赫章縣是畢節最後3個未摘帽貧困縣,當地一度有「納威赫,去不得」的說法。近年來,經過持續發力精準脫貧,三縣經濟發展水平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大為改觀。脫貧攻堅戰收官在即,「納威赫」三縣緊緊圍繞補齊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等農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短板,全力解決「最後100米」障礙,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不掉一戶。住上「安心房」 農村危房改造銷號清零51歲的陳正蘭,是納雍縣勺窩鎮務井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前些年過世後,她一直在外務工。去年,孩子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她決定回到村裡。「又漏雨了。」陳正蘭的房子是20多年前蓋的,不知什麼時候出現了裂縫。從去年底到今年初,村裡前後幫著修補了3次,漏雨問題卻一直沒能得到根治。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啟動後,納雍縣抽調202人組成26個工作組,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邊緣戶的住房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各鄉鎮、街道立行整改,縣住建局明確專人督導,確保落實到位。今年4月,專業技術人員經過現場勘查,發現陳正蘭家的樓板存在問題——埋在混凝土裡的不是鋼筋而是鐵絲,導致屋頂裂縫難以修復。更嚴重的是,牆體是用石灰代替水泥砌起來的,承重能力十分有限。房子被鑑定為危房,陳正蘭拿著2萬元補助,自己又加了些錢,拆舊房、建新房,「下雨再也不怕漏了,做夢都要笑醒呢!」務井村還有18戶老鄉的房子存在透風漏雨問題。施工隊根據不同建築特點因房施策,既達到了修復效果,又保留了傳統民居的整體風貌。通過掛牌督戰,納雍縣完成危房改造174戶,整治透風漏雨老舊住房1022戶,為715戶解決了因住房面積過小造成的廚臥不分等問題。「建立臺帳、逐一研判、逐個化解,各類問題已全面整改結束。」納雍縣委書記彭華昌說,截至5月底,全縣剩餘的28538名貧困人口、46個貧困村已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破解「看病難」 醫療保障政策落地落實威寧縣石門鄉地處貴州最西北端,是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距縣城有140公裡。63歲的汪永錢,是石門鄉泉發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老汪前些年落下了久咳不愈的病根,近一年多呼吸越來越困難,連爬層樓梯的勁都使不上。但他不敢進城看病,實在咳得受不了就吃幾片止咳藥,「沒閒錢看病。」在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中,威寧縣將補齊基本醫療短板列為重點任務,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籤約服務、大病專項救治、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等健康扶貧領域問題開展跟蹤督導,確保困難群眾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依託鄉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醫務人員,石門鄉組建了14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籤約服務。「這個病不能再耽誤了,先看病。」今年5月,石門鄉衛生院副院長張禮斌入戶走訪,立即安排老汪體檢。通過遠程醫療系統,縣醫院的專家診斷出老汪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建議留在鄉衛生院進行治療。在衛生院住了10天,老汪的病有所好轉,隨後轉回家繼續康復治療,由村裡的籤約家庭醫生督促指導規範用藥。「要不是大夫找上門來,我真會拖一天算一天。」出院時,老汪在「一站式」結算窗口完成了所有報銷手續,自己掏了900多元。「基本達到了常見病不出鄉、小病不出村的目標。」威寧縣衛健局副局長李文華介紹,全縣39個鄉鎮衛生院實現了醫聯體覆蓋,619所村衛生室配有鄉村醫生1405人,平均每所村衛生室有合格村醫2名以上,「我們還組建619個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籤約服務,達到了應籤盡籤。」喝上「放心水」 飲水安全工程整改到戶溝壑縱橫、山高水低,再加上煤礦密布,赫章縣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有水留不住。近年來,赫章縣把飲水安全作為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內容加以推進,到2019年底已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工程建完了,但要真正讓群眾「不落一村一組、不漏一戶一人」喝上放心水,仍有差距。從今年3月起,省市縣三級聯動,16個掛牌督戰組直奔赫章縣各鄉鎮和村組,從水量、水質、供水保證率等方面進行督戰。開春以後,赫章縣持續高溫少雨,南部的松林坡鄉遭遇歷史罕見旱情,8個村子的水源地日漸乾涸,1.5萬人面臨用水難題。掛牌督戰組立即建立整改臺帳,明確到6月30日前完成整改。「一邊加緊尋找新水源,一邊組織力量到各村巡迴送水,水的問題解決不了,心裡始終不踏實。」直到5月中旬,兩口百米深井成功打出,甘甜清冽的地下水沿著管道通向家家戶戶,松林坡鄉徹底「解渴」,副鄉長楊坤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 經過全面排查,赫章縣共發現農村飲水問題207個,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赫章縣水務局局長松海表示:「解決眼下問題不是終點,三級督戰結束後,縣裡仍會保留5個工作組,對供水薄弱地區和環節開展動態監測,防止問題反彈。」
來源 人民日報
記者 程煥 孟祥夫 蘇濱
編輯 劉思博
編審 王璐瑤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