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吾雨茶課堂原創,首發於百家號
很多茶友會跟我說:「為什麼福建人賣茶的這麼多?」
我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其實主要有兩個層面:
一、福建人種茶賣茶的歷史太久,「十個賣茶人,八個出福建」這句話不是吹的;
二、福建茶多,一個小小的省份居然有6款茶類風靡茶歷史:
鐵觀音
主要產區:安溪
白茶:
主要產區:福鼎、政和、建陽、松溪
巖茶:
主要產區:武夷山
茉莉花茶:
主要產區:福州
綠茶:
主要產區:三明、古田
紅茶:
主要產區:福安、武夷山、政和
在六大茶類的發展過程中,有三大茶類(紅茶、烏龍茶、白茶)起源於福建。那福建人到底有多愛茶呢?基本可以達到「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的地步。
福建人為何如此愛茶?我講幾個人講幾件事,大家就懂啦。
1 宋朝這個人,將福建茶提到皇家的高度!
唐朝的時候大家喝茶已經是很風行了,宋朝,更是掀起了一起全民運動——「鬥茶」,加上有一個特別喜歡研究喝茶的皇帝,不僅出了著作《大觀茶論》,還大改前朝的喝茶方式,喝茶在宋朝就更講究了:
宋代點茶用的是團餅茶,先將茶餅碾碎成粉末,再用茶籮篩過,茶粉越細越好。接著候湯(燒水),用沸水衝洗盞後,將適量的茶粉放入茶盞,先少倒點開水,將茶粉調勻,稱調膏。再從四邊注入沸水點茶,邊注水邊用茶筅擊拂成懸浮液,湯花色白,在盞邊無水痕為佳品。然後將有茶末的茶湯一起喝下。
其實就是比誰弄出來的茶沫沫更加白皙細膩豐富,這種用點茶的方式來比賽茶和茶湯的質量,稱為「鬥茶」,又稱為「茗戰」。說起這個喝茶方式是怎麼流行起來的,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了——蔡襄!
蔡襄當時在福建建安當官,當地盛產研膏茶,即一種把茶青蒸軟,然後碾碎壓成茶餅的茶。蔡本身就是很喜歡茶的人,他到了建安後覺得陸羽在《茶經》中記載的茶都不如建安出的茶好,於是他就開始研究並改進研膏茶的制茶技術,這大大提升了研膏茶的品質和口感,還起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小龍鳳團茶。」
上面這張圖是後人仿製出來的龍鳳團餅,但是看到這個名字是不是很熟悉呢?因為這個餅就產自於我們福建省一個白茶歷史傳統產區——建陽。
在蔡襄的極力努力推薦下,「採之時,制之精」的小龍鳳團茶就被作為貢茶連年上供,後來稱之為「北苑貢茶」。這茶珍貴到連皇帝都捨不得喝,只在祭祀的盛大節日上,給大臣們每人分一小團。但當時的「北苑貢茶」就不僅僅建陽上貢了,還記得政和嗎?在宋代,政和是重要的北苑貢茶主產區,生產的銀針茶備受推崇,被文人譽為「北苑靈芽天下精」。北宋徽宗政和五年,當時的關隸縣進獻銀針貢茶,喜動龍顏,遂賜年號「政和」為縣名,政和的茶在這裡一戰成名!
不過蔡襄太愛喝茶了,花了數十年時間將自己畢生所得的鬥茶習俗進行總結推廣,撰寫了一部在茶藝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茶錄》,將鬥茶文化大肆宣揚了一波。並且在書中極力宣揚了建盞的好處:因為茶沫沫是白色的,為了鬥茶的時候能勝出,所以最好是黑色的建盞更好觀察茶沫,然後建盞就火了!一時間,建陽出產的建盞成為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尋的寶物,北宋有個叫周絳[jiàng]的在《補茶經》記載:「天下之茶建為最,建之北苑又為最」,可見當時建盞的出名程度。
2 福建人的「茶道」自古風靡
閩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於酒,故同安一帶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除了泡茶講究,斟茶、品茶、添茶都有講究,「高衝低斟」、「韓信點兵」、「關公巡城」我們在衝泡過程中都會注意,在幾千年的飲茶歷史中,我們甚至還形成了一些專屬於福建人的茶暗語。
一、「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因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其實這就是故意給人難堪了,想讓對方知難而退。
二、「先尊后卑,先老後少」
到人家跟前說聲「請喝茶」,對方回以「莫拘禮」、「莫客氣」、「謝謝」。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後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
對方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
喝茶是長輩的,用食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
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三、「喝茶皺眉,表示棄嫌」
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不尊重動作,主人發現客人皺眉,就會認為人家嫌棄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就像出去旅遊,人家獻上了自家最珍貴的食材,就算不合口你也得有禮貌。
四、「頭衝腳惜(音同),二衝茶葉」
主人衝茶時,頭衝必須衝後倒掉不可喝。因為裡面有雜質不宜喝飲,本地有「頭衝腳惜(音同),二衝茶葉」之稱,要是讓客人喝頭衝茶就是欺侮人家。
「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後的二衝茶要客人先飲,客人就不要再推辭了,這樣顯得不尊重。
五、「暗下逐客令」
主人熱情好客,每以濃茶待人,但有時因自己工作關係飲茶時間長會誤工作或是客人的話不投機,客人夜訪影響睡眠,主人故意不換茶葉,客人就要察覺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辭,否則會惹主人沒趣。
3 十個賣茶人 八個出福建
福建人種茶、飲茶已有千餘年歷史。宋代始,武夷山茶即已蜚聲域內。宋代,武夷山建立御茶園。從明代開始,泉州府所產烏龍茶也成為貢茶。明正德年間,僅南靖一地,年貢茶葉76斤。清代以來,隨著茶葉轉輸入歐,福建茶葉更名揚海外,英國人尤嗜閩茶,還記得英國女皇都喜歡加兩三根銀針到下午茶裡以示身份貴重!
除卻之前還是冷門的白茶,紅茶早在1610年就流入歐洲。1662年,當葡萄牙凱薩琳公主嫁給英皇查理二世時,她的嫁妝裡面有幾箱中國的正山小種紅茶。從此,紅茶被帶入英國宮廷,喝紅茶迅速成為英國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後來紅茶傳到斯裡蘭卡、印度,奶茶就開始全世界流行了......
4 在我們的骨子裡,對茶的認可是世代相傳的!
在福鼎老一輩的記憶中,有很多人家孩子出生的時候,便會留一箱白茶作為紀念,等孩子長大了,這些茶也成了很珍貴的藥,這風俗有點像紹興的女兒紅酒,孩子大了,茶味也由原料的清甜變為醇厚,在感慨歲月變遷的同時,又收穫另一種喜悅。
政和也有很多風俗與茶相關,例如插茶、新娘茶、醒眠茶、茶燈戲、畲族擂茶,這些風俗依然世代相傳,成為一段段佳話!
原創聲明:本文由吾雨茶葉生活館原創,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轉發分享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