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曾笑稱
「肝膽相照,我把膽留在武漢了」
的張伯禮院士嗎?
5月22日,天津代表團
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參加會議
當他走進會場時
全場用熱烈的掌聲歡迎致敬
會議過程中
張伯禮院士回憶起武漢抗疫歷程
忍不住哽咽落淚…
在此前的一次訪談中
張伯禮曾談到馳援武漢的經歷
也被觸到淚點
被問到為何回憶起抗疫過程這樣激動
張伯禮說,「覺得很悲壯
因為當時武漢情況是很嚴重的
並且我們對冠狀病毒的了解
遠遠不像現在了解那麼多
所以中央讓我去
我這個歲數本身在這擺著
說明疫情很重才讓我來負責
否則不會讓我這個老頭來」
「把膽留在武漢
更與武漢人民肝膽相照」
2003年,張伯禮曾組建中醫醫療隊抗擊非典。17年後,已年逾古稀的他臨危受命,抗擊新冠疫情。他提出了在西醫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對集中隔離的疑似患者實行中醫治療,被中央指導組採納。
在全部方艙醫院的治療中,中藥使用率超過90%。那段時間,指導臨床、進入隔離病區察看患者、親自擬方、巡查醫院等等,張伯禮不分晝夜高負荷工作。
2月15日凌晨,張伯禮膽囊炎發作,腹痛難忍,中央指導組的領導強令他住院治療。19日凌晨,張伯禮接受微創膽囊摘除手術。
手術之前,張伯禮讓醫院不用徵求家屬意見,自己籤字。手術很成功,但手術之後,張伯禮的雙腿又出現血栓,必須臥床。醫生說要至少休息兩個星期。張伯禮急了,他說自己儘量聽話,多給點藥,最後住院一個星期。
在張伯禮手術後的第三天,他的兒子、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執行院長張磊,帶領天津市第十二批援漢醫療隊來到了武漢。按照張伯禮的要求,張磊沒有去探望父親,而是直接去了江夏方艙醫院駐地。
按照統一部署,3月17日張磊與援漢醫療隊返回了天津,但張伯禮依然堅守武漢。他說:「這回我把膽留在了武漢,更加與武漢市民肝膽相照了!」
張伯禮在江夏中醫院進行指導調研
當了13年全國人大代表
提案大多跟人民健康有關
張伯禮說,自己當全國人大代表13年了,不算今年一共提了60多個議案,大多是跟人民健康相關,同時也包括醫療改革、醫藥產業、醫學人才培養、基層醫療機構建設等。
張伯禮(前排左四)與支援湖北醫療隊合影
提到抗疫,張伯禮強調要打準備充足之戰。
張伯禮:「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我們應該如何去進行補充、完善和修訂?所以這次我帶來了一個議案,建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進行修訂。
我認為應該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中西醫並重,給中醫參與救治急性傳染病一個機會,讓我們能夠第一時間成建制地組隊前往一線,『承包』定點醫院、『承包』定點病房。用中醫藥的辦法救治傳染病,可以很快地總結出中醫的經驗,然後推廣應用。
另外,我還提了一個關於疫苗的議案。我一直在關注陳薇院士的腺病毒疫苗。II期臨床試驗很快會有結果,就要上III期了。上III期的時候,我建議擴大試驗,兼顧對藥物的評價和提高防控能力。開展大樣本臨床試驗,在今年冬天的時候讓一部分肯定要接觸患者的人員產生免疫。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貫徹執行過程中,各地區發展並不平衡,在中醫醫療機構建設方面,個別地區甚至出現倒退現象。我建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開展執法檢查,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貫徹實施力度,完善中醫藥制度體系。」
武漢志願者接種重組新冠病毒疫苗Ⅱ期臨床實驗
中醫強行「走出去」行不通
張伯禮說,中醫藥走向世界,不是一廂情願的。中醫藥能走向世界,一定是世界有需求。
張伯禮:「我願意給,他願意要,這樣才行得通,強行『出國』是不行的。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代表之一,具有濃厚的東方哲學色彩。我們自己弄懂了,很多西方人卻搞不懂。我們說上火,老外說人怎麼會有火呢。但是通過這一次疫情,很多西方人知道了中醫管用。我大概做了幾十場海外視頻連線,介紹中醫藥的經驗。老外非常感興趣,不斷地問,有的還找我們要中藥,我們把藥也寄出去了。我想這是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
中醫藥不單治病,它還能防病。只要是好東西,我們就願意分享。現在西方人不理解中醫藥,以後慢慢會理解,等他們理解了我們再走出去,現在不要著急。先練好內功,到了合適的時候就可以走向世界。」
張伯禮在與海外視頻連線中介紹中醫藥抗疫經驗
網友紛紛向張伯禮院士「致敬」:
「感同身受,太不容易了」
「致敬英雄」
「我們萬眾一心,會好的」
……
向英雄致敬!
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