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岐黃妙手 濟世育人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2020全國教書育人楷模②

疫情期間

年逾古稀的他

率領中醫「國家隊」

進駐江夏中醫方艙醫院

中醫藥憑藉出色表現

實力「圈粉」

成為新冠肺炎治療

「中國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就是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

張伯禮

跟教育小微一起走近

他的教育故事

↓↓↓

岐黃妙手 濟世育人

——記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

「中華民族是個英雄的民族,是在磨難中成長起來的,有幾千年的抗疫歷史。在與各種疫病作鬥爭的過程中,我們總結出了大量的抗疫經驗……」

9月1日,由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門聯合錄製的《開學第一課》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在這堂課上,曾奮戰在武漢一線的「抗疫天團」給學生們帶來了感人的故事。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就是其中一員,他為學生們講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抗疫歷史。

張伯禮可謂榮譽等身。何梁何利基金獎、吳階平醫學獎、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樹蘭醫學獎、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最近,他又當選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面對諸多榮譽,張伯禮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醫藥教育工作者,是黨和國家培養出來的,有責任繼承和發展好中醫藥學。」

「最大的心願是培養出一批超過我的學生」

張伯禮是天津中醫學院(天津中醫藥大學前身)的首屆碩士研究生。那時學習條件非常艱苦,但教師們不講條件,不計報酬,兢兢業業地為培養學生付出心血與汗水。

正是在這種潛移默化的薰陶下,1982年畢業後,張伯禮決心留校,成為一名傳承中醫藥學的教師。從被人稱為「老師」的那天起,教師的使命便在他的心中刻下烙印。

郭利平博士至今仍記得,有一年,學校買了一臺用全血檢測血小板聚集性的新儀器,為摸索實驗條件,建立基礎資料庫,需要新鮮血液進行反覆測試。當時,張伯禮主持這項測試,先後8次抽取自己的血用來測試,讓學生們感動不已。耳濡目染之下,他的研究生都成為有志於中醫藥研究的人。他培養的3位博士撰寫的論文先後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而全國中醫藥領域也僅有8篇論文獲此殊榮。學生們說:「獲獎看得見,但張老師付出的心血又有誰知道。」他卻說:「看到學生獲獎,比我自己獲獎都高興。培養出一批超過我的學生,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張伯禮經常告訴學生,不僅要學習精湛的醫術,還要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宗旨。一次,他帶著學生王保和、姚遠去西安參加學術會議。原打算會議結束後坐第二天一早的航班返津,不耽誤當天的門診,沒想到機票沒訂上。「老師,咱晚一天回去行不行?」「咱晚一天,那麼多病人豈不是白來一趟?」張伯禮當機立斷決定乘當天下午的火車趕回天津。那天火車硬座車廂異常擁擠,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水喝不上,廁所去不了。20多個小時,兩個小夥子都有些堅持不住。這時他們發現,張伯禮額頭上布滿虛汗,臉色蒼白。看到他們緊張的神情,張伯禮淡淡一笑:「沒大礙,過一會兒就好了。」火車終於駛進天津站,趕回醫院後,他一分鐘也沒休息,直接走進診室,對病人說:「對不起,讓大家久等了……」王保和說,那一刻他的眼睛溼潤了,從此他知道了醫生該怎樣對待病人,也懂得了什麼樣的醫生才能得到患者的信賴。

有人說,張伯禮很「神」,帶出的學生個個有出息。他先後培養了博士後、博士、碩士280餘名,多數已成為中醫藥界的骨幹力量。有人問他其中的奧秘,他說:「培養中醫生,一要敬業;二要有醫德,大醫精誠,服務病人;三要學會中醫的辨證思維方式,辨證論治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四要加強臨床實踐,倡導問疑精神……」

「讓更多中醫藥人才從這裡出發」

早上6點半,天津中醫藥大學校園裡,幾百名「勇博勵志班」學生用整齊劃一的操練開始了新的一天。每天半個小時晨練和20分鐘晨讀是這個班雷打不動的「必修課」。

2009年,在張伯禮的倡導下,以「責任、堅韌、克己、奉獻」為班訓的「勇博勵志班」正式成立。這個班每年從新生中招收學員,通過學生自我組織、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自我評價的管理模式,修煉提升學生們的整體素質。2015年,該班榮獲第八屆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一等獎;2018年,獲批天津市高校「一校一品」思想政治工作品牌首批建設項目。

培養優秀的醫學生,關鍵要搞好專業教育。這也是張伯禮如今的工作重心。他常說,一流醫生應該坐下來會看病,站起來能演講,閉上眼會思考,進了實驗室能科研。「我給學生講課時經常提到,同樣的錯誤不要犯第二次,因為你犯一次錯誤,可能就會給患者帶來很多痛苦。所以醫生要善於去悟,去思考,去總結」。

為此,他堅持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要求學生從院校走出去,跟臨床名師學習經驗,培養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臨床實用型人才。他還特別注重教學中的互動,鼓勵師生間對病例進行分析討論,創建了「基於案例的討論式教學——自主式學習聯動」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評價,2009年獲評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每年畢業季,都是張伯禮最幸福也最辛苦的時刻。在畢業典禮上,他會親自給近3000名畢業生授予學位,並逐個握手合影。他說:「人生有些節點是不能忽略的,我雖然累幾天,但學生們會記住這一刻。我希望更多中醫藥人才從這裡出發,學有所成,成為讓患者滿意的好大夫。」

「期望祖國的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

張伯禮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他與他熱愛的中醫藥一道上了「熱搜」。

今年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張伯禮被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導組急召馳援武漢。在武漢,他深入定點醫院、方艙醫院、社區,給病人會診,調查疫情,制定治療方案,研究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的處方。他率領中醫「國家隊」進駐江夏中醫方艙醫院。在這裡,既有統一方案,又根據患者的病症採取個性治療,除了給所有患者統一服用中藥湯劑外,還因人施治調製中藥顆粒劑,再輔以保健操、八段錦和心理疏導。

連日的奔波勞累讓這位72歲的老人膽囊炎復發,病倒在了武漢抗疫一線。微創膽囊摘除手術後,他的兩腿出現血栓,醫生要求他臥床至少兩周。正像大家形容的那樣「雖然棄了膽,但英雄膽氣未消」,手術後第三天,張伯禮就出現在了江夏方艙醫院,所有看到他的醫護人員都熱淚盈眶。「我不能倒下啊,抗疫還沒勝利,我們還有一場場硬仗要打。」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伯禮說。

從2月14日開艙至3月10日休艙,江夏中醫方艙醫院運行26天,收治病人564人,實現了「三個零」:病人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

82天的武漢戰疫,「把膽留在武漢」的張伯禮,挺起了中醫藥人的脊梁。中醫藥以其優異表現和突出貢獻「實力圈粉」,在抗疫戰場上書寫了文化自信的絢麗篇章。

張伯禮在武漢抗疫戰場上的無私付出,是對學生最好的言傳身教。跟隨張伯禮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博士生楊豐文,提起當時的情景依然感慨不已。「在武漢的兩個多月,他從不考慮自己的身體,永遠把病人放在首位。大到提出按病情分類集中管理等抗疫原則,小到深入醫院為病人制定治療方案,他都展現出一位醫學大家的風範。張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我,讓我懂得了什麼是為人師表,什麼是對事業的熱愛。我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樣,為中醫藥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楊豐文說。

將畢生心血付杏林的張伯禮時刻惦記著中醫藥的傳承,希望祖國的中醫藥事業後繼有人、發揚光大。在「開學第一課」節目現場,他對中小學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再過10年、20年,你們就是共和國的脊梁,是國家的建設者。相信你們一定能戰勝各種各樣的疾病,保衛全國人民的健康!」

相關焦點

  • 國醫濟世,德術並彰
    古稀之年,出徵武漢,身披「白甲」堅守中醫藥陣地;國醫濟世,德術並彰,無「膽」英雄寧負自己護人民。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張伯禮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白甲十萬,戰『疫』三月酣。武漢生死皆好漢,數英雄獨顏汗。」
  • 妙手仁心濟世人
    醫者救死扶傷,需要妙手,更需要仁心。從古至今,醫者之所以受人尊重,正是因為懸壺濟世,給予困苦危難中的病人以生的希望。鄭秀芸之美,正在於她既有精湛醫術,又有大愛醫德。我們相信,只要像鄭秀芸一樣德才兼備的醫生越來越多,醫患關係就能得到根本改善。
  • 北京中醫藥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大會,並成立岐黃學院!
    其次是「整合」,要形成職能部門之間、職能部門與學院之間,學院與學院之間的橫向三線聯動,充分整合育人資源。四是要固德育之本,聚焦三全育人,培育有真理想、真學識、真本領的新時代真人。培養學生具有大醫精誠、敢於擔當的奉獻精神,具有能夠紮根基層、心繫家國的奮鬥精神。
  • 潮州岐黃第一村 —— 明代御醫柯玉井故鄉【附上網友拍攝照片】
    8月27日,由全國中醫藥老字號、明代御醫柯玉井回鄉創建至今已歷15代的太安堂集團與潮州市各級政府共同創建的「五百年太安堂中醫藥文化旅遊村——岐黃第一村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井裡示範村公益項目
  • 說起那段經歷,張伯禮哽咽了……
    說起在武漢的抗疫經歷時一度哽咽落淚……看到張伯禮院士哽咽的畫面網友們紛紛留言:感同身受,致敬!疫情初期,飛赴武漢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張伯禮接到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飛赴武漢的通知。1月27日,他隨中央指導組乘機抵達武漢。在此前的採訪中,張伯禮回憶起當時馳援武漢的情形,一時哽咽難言。「因為當時已經知道武漢情況是很嚴重的,並且對冠狀病毒的了解遠遠不像現在那麼多。
  • 張伯禮哭了!為何回憶抗疫過程這樣激動
    還記得曾笑稱「肝膽相照,我把膽留在武漢了」的張伯禮院士嗎?5月22日,天津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參加會議當他走進會場時全場用熱烈的掌聲歡迎致敬
  • 揭秘| 張伯禮:兩種中藥出國「抗疫」!
    揭秘 | 張伯禮:兩種中藥出國「抗疫」!昨天(3月13日),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武漢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中國帶去藥品中有中藥連花清瘟和金花清感,目前開展的研究發現,這兩種中藥對治療輕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療效是確切的。
  • 張伯禮:這次抗疫,增強了我們對傳統醫藥信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任張伯禮走上臺,講起了他熟悉的話題——「中醫藥抗疫」。最近,張伯禮在疫情初期的一張照片感動眾人。今年2月份,張伯禮率領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方艙醫院。因為過度勞累,他膽囊炎發作,在武漢接受了微創膽囊摘除手術。術後沒幾天,因為要開疫情研討視頻會議,張伯禮怕同事擔心,拿出衣服穿在病號服外,遮住病號服開會。
  • 講岐黃故事 學中醫文化
    在千百年來的發展歷程中,中醫藥所積累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傳統,帶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印記,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中醫藥傳奇故事,龍蟠橘井、虎守杏林、神農嘗草、伏羲制針、華佗刮骨療傷、扁鵲起死回生等堪稱經典的傳說,為中醫藥的悠久與神奇增添了鮮花綠葉,形成具有獨特內涵的中醫藥文化體系和岐黃傳承。
  • 張伯禮:將中華瑰寶化作大疫良方
    率先倡議採取這種「中藥漫灌」方式控制疫情的張伯禮,因此走入公眾視野。  戴一副方形眼鏡,兩道濃眉,目光堅定,出現在鏡頭前的張伯禮總是穩健沉靜。他指導中醫藥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醫結合療法成為中國方案的亮點,為推動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也有人質疑,數萬人喝一個藥方,這還是辨證施治的中醫嗎?
  • 兩會現場,把「膽留在武漢」的張伯禮院士哭了……請把這位英雄的...
    那段時間,指導臨床、進入隔離病區察看患者、親自擬方、巡查醫院等等,張伯禮院士不分晝夜高負荷工作。2月15日凌晨,由於過度勞累,張伯禮膽囊炎發作,腹痛難忍,中央指導組的領導強令他住院治療。2月19日凌晨,張伯禮接受微創膽囊摘除手術。手術之前,張伯禮讓醫院不用徵求家屬意見,自己籤字。
  • 【張伯禮:今年12月和明年1月仍是較高危時段 要保持警惕】張伯禮...
    2020-11-30 18:57:42來源:FX168 【張伯禮:今年12月和明年1月仍是較高危時段 要保持警惕】張伯禮提醒,進入冬季,天氣嚴寒,今年12月及明年1月仍是較為高危的時段,我們的防控工作更加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高度警惕、高度預防。
  • 張伯禮偷拍照衝上熱搜!全場都哭了
    昨晚,央視播出的《故事裡的中國》講述了一張張伯禮照片背後的故事衝上熱搜,引發熱議這是一張學生偷拍老師的照片疫情發生後張伯禮衝到武漢抗「疫」一線湖北學生偷偷拍下張伯禮摘膽手術後藏病號服開視頻會的照片據拍攝者介紹:張伯禮做完摘膽手術後第3天一定要參加疫情研討會議但手術後特別虛弱、疲憊怕遠方同事看到後擔心就拿出一件衣服穿在病號服外面
  • 審議現場人大代表張伯禮哭了: 中醫藥強行「出國」行不通
    【導讀】廣西人事考試網同步廣西人事考試網發布:審議現場人大代表張伯禮哭了: 中醫藥強行「出國」行不通,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公職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 ,更多資訊請關注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
  • 張伯禮:明年四五月疫情或將出現拐點!
    全球攜手戰疫【張伯禮:明年四五月疫情或將出現拐點!】張伯禮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造成武漢疫情的病毒跟在歐洲流行的病毒,跟美國的病毒都不完全一樣。
  • 國家級中醫隊接管「方艙醫院」,張伯禮院士掛帥,「天中」如何?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教授,在武漢江夏「方艙醫院」說,輕症患者一般5到7天可痊癒,最多10天可以痊癒。在我等外行看來,確實神奇。2020年2月12日,我國中醫內科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率領209人的醫療團隊進駐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從2月14日開始由這支純中醫醫療隊接管這家方艙醫院,用純中藥抗擊新冠肺炎。
  • 「道醫濟世堂」第十九代傳人 痴迷創新40餘年的「專利大王」
    2020年10月3日,中國評論網貴州採編中心主任盧曉梅聯動遵義人全媒體慕名前往貴州清鎮市紅楓湖,採訪「道醫濟世堂」第九代傳人,痴迷創新40餘年的「專利大王」陳文才。陳文才捧專家證書感慨萬千陳文才正在講述錦旗背後的故事「道醫濟世堂」更名「華夏百歲堂」第十九代傳人申請獲商標註冊證書據介紹,「道醫濟世堂」始創於秦朝早期,距今已有2200年的歷史,是峨眉後山一帶久富盛名的中醫世家。
  • 張伯禮:少聚集,少出遊!
    張伯禮:少聚集,少出遊!03 1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張伯禮對春節疫情進行分析時提醒
  • 張伯禮建議
    張伯禮建議: 春節可以不回家的 暫時先不要回 進入冬季以來,國內疫情出現了多點零星散發的情況。如何看待近期疫情出現零星散發的情況?春節臨近,人們能否安心回鄉過年?
  • 張伯禮院士釋疑:雙黃連「一夜脫銷」,是這幾點沒明白
    針對雙黃連事件,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專家張伯禮院士做出回應。雙黃連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治療,不屬於超範圍用藥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印發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中,對於疫毒襲肺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症患者)建議口服: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雙黃連口服液(顆粒)、清開靈膠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