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駐曼谷記者 付志剛
8月14日是泰國立法院第二期漢語培訓班開學的日子。記者前往泰國最高立法機關,跟隨授課老師、泰國農業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高惠敏,親身體驗了一堂特殊的漢語教學課。
還沒出發,記者就感受到了立法院對此次教學的重視。立法院專門派秘書處工作人員,用專車來孔子學院迎接高老師前往授課。進入戒備森嚴的立法院,從院門到辦公樓門,不僅登記免了,連安檢程序也省了。新學期第一課被安排在立法院大樓301會議室。這是一座能容納六七十人的中型會議室,最頭上是主持人席,兩側是呈長條狀排列的發言席,每個位置前都有麥克風,顯然這是立法院日常商議國是的地方。秘書處的幾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布置教室,他們像對待立法院會議一樣在悉心做著上課準備。
離上課時間還有20分鐘,已經有學員陸續過來報到。一位頭髮花白的議員到得最早,他認真地在籤到本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禮貌地用漢語「你好」問候了老師,坐到了離主持人席最近的位置,打開筆記本認真複習,等待上課。到了上課時間,會議室的中間一圈已經坐滿了。秘書處外國語言處中文組組長素汪尼·虎塔亞納女士告訴記者,這些學員大部分是立法院議員,也有少部分是他們的助手。
泰國立法院第一副議長素拉猜·力布叻差出席開班儀式並作動員講話。他講話用的是泰語,但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講話中他專門用漢語問了一句「高老師在哪裡」,並致意感謝。似乎是為了鼓勵和感謝大家來學習漢語,他還特意給每位學員送了一份禮物。
泰國立法院漢語培訓班課堂一瞥。付志剛攝/光明圖片
簡短的開班儀式結束後,記者本想在會場外採訪素拉猜先生,但他卻盛情邀請記者到辦公室採訪。記者特意將名片翻到泰語一面遞上,沒想到素拉猜直接翻到漢語一面並照著讀出來:「光明日報。」在簡單了解光明日報的概況後,他用漢語說了聲「請坐」,開始通過立法院漢語高翻張博文先生講起自己學習漢語並在立法院推動漢語學習的故事。
根據泰國立法院和中國全國政協之間的協議,2011年,素拉猜先生和另外一名立法院同事曾前往北京外國語大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漢語學習,從此和漢語結下不解之緣。「語言是溝通的工具,它可以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使兩國關係更加親密,而且可以學習和了解到對方國家文化藝術等更多領域的知識。」素拉猜先生認為學習漢語很重要,笑著用漢語強調說:「我常常自己學習呀。」
泰國立法院一直有學習漢語的傳統。擔任副議長後,素拉猜進一步推動立法院裡的漢語學習併力求取得實效。在他的努力下,立法院請來孔子學院老師授課,舉辦了漢語培訓班。第一期報名非常踴躍,議員們普遍能做到上課有始有終。「在立法院,學習班學員之間見面的問候語已經改為漢語『你好』了,可見大家的學習熱情之高。」為了讓大家學以致用,素拉猜還親自帶隊於7月初到福建廈門華僑大學考察。「我給大家布置了一道作業:給每人發50元人民幣,要求必須去購物,必須去砍價,回來後在課堂上用漢語分享自己買到了什麼,花了多少錢。」言談間,素拉猜對自己的這個創意充滿了自豪。下一步,素拉猜還計劃在立法院推動成立漢語俱樂部,給議員們創造更多說漢語的機會。
在另一邊的課堂上,原本肅穆的立法院會議室充滿了歡聲笑語。原來,高老師正在向議員們講授「乘飛機」這一課,並讓大家角色扮演模仿。「你飛哪裡?」「我飛曼谷。」當有同學人生中第一次把熟悉的「曼谷」用漢語成功拼讀出來時,大家都禁不住笑了。
課堂間隙,記者採訪了漢語課堅持最好的學生、泰國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主席扎雷薩·阿奴帕中將。記者的問題是:「作為立法委員,您工作這麼忙,為什麼還堅持學習漢語呢?」
扎雷薩先生不假思索鄭重地回答說:「我在交通部任職時,曾和時任中國交通部部長李盛霖先生等有很多交往,成為很好的朋友。當時我就想,如果能用漢語和他們直接交流,親口把『中泰一家親』這樣的話說給他們聽,該有多好!現在孔子課堂走進立法院,高老師把複雜的漢語用簡單風趣的方式傳授給我們,我怎麼能不喜歡學呢?」
兩堂課下來,已是晚上六點一刻,除了這間會議室外,樓內已經沒有什麼人。記者從一直忙前忙後的素汪尼女士處了解到,立法院的下班時間其實是下午四點半,為了學漢語,大家相當於晚下班了兩個小時。但從議員們的臉上卻看不出絲毫倦意,從工作人員那裡聽不到絲毫怨言,而同樣的漢語課今年已經開辦了21次。
走出立法院大樓,外面已是華燈初上。短短一個下午,記者體會到泰國立法院學習漢語的濃濃熱情,更深切感受到這些泰國政治家們迫切想走近中國的真摯情感。
(光明日報曼谷8月17日電)
《光明日報》( 2018年08月18日 08版)
[責任編輯:李伯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