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僑鄉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熱銷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包裝好的紙筒裝豆沙月餅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8月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熱銷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每年距離中秋節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候,中國許多地方的餅家、酒樓就開始著手製作各款各式月餅,各種口味的冰皮、酥皮、流心、炭燒、烘焙等餅式層出不窮。在廣東臺山,堅持手工製作的傳統豆沙月餅與當地獨有的冬蓉月餅同樣受歡迎。

陳立新與陳超雄父子在製作傳統豆沙月餅 李曉春 攝

據了解,豆沙月餅是甜餡廣式月餅中最經典的味道之一,在臺山又被稱為「牛屎餡月餅」,因豆沙的顏色、質感和牛屎有幾分相似故得名,叫法雖不大雅但很形象,同時也是臺山傳統嫁女餅之一。

剛出爐的豆沙月餅 李曉春 攝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作為著名僑鄉的廣東臺山,多數當地人有給身在異國他鄉的親朋戚友寄月餅的習慣,以致每年中秋前一個月左右,臺山當地郵政部門都會特設中秋快遞專櫃,承接寄往海內外的月餅快遞業務。據臺城一郵政網點的負責人透露,當地人寄出的月餅多數是富具臺山特色的冬蓉月餅和傳統豆沙月餅。

剛脫模、碼好的豆沙月餅 李曉春 攝

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時了解到,傳統豆沙月餅在當地以北陡鎮沙頭衝廣源祥餅店、深井鎮新華酒店、海宴鎮利民酒樓、端芬鎮美源餅家等老字號餅家或酒樓的出品較為熱銷,因堅持人工製作且每天限量供應,這些老店每逢中秋都供不應求。與毗鄰臺山的新會睦州東園、珠海鬥門蓮溪、陽東合山合商餅家等出品的傳統豆沙月餅有諸多共同之處,因味道、口感、個頭和包裝皆較為傳統,在當地都極具盛名。

剛用柴火煮好的豆沙 李曉春 攝

「我們酒樓從1983年就開始用柴火燒的大鍋煮豆沙,選用質量好的竹豆和本地花生油,堅持手工製作豆沙月餅如今已有35年,從我爺爺陳進晃開始到父親陳立新,現在輪到我已是第三代。」據深井鎮新華酒樓28歲的負責人陳超雄介紹。在該酒樓牆壁上的宣傳展板中,可以清晰看到其製作豆沙月餅的過程,從精心選料、挑選次料、洗豆、浸豆、煮豆、攪拌成漿、3次過濾、壓榨、炒制4小時、回油3天、煮糖漿、糖漿靜止7天、稱餡、手工包餡、木格打餅、抹蛋液、烘焙、攤涼、包裝成品等工序和要求十分講究,全靠人工選料、煮餡、打餅、包裝。

李曉春 攝

「我們從每年農曆六月底開始接訂單,目前每天的訂單量為1000筒(4個一筒)左右,最多時單日訂單為2000至2500筒。除了供應給臺山本市的客戶之外,還有要求快遞到珠三角地區及浙江、上海、重慶、西安等省市,多數是熟客介紹或固定的老客戶。」陳超雄透露,「剛做好的豆沙月餅吃起來豆沙香、滑、甜、糯,但餅皮稍微有點發硬,等放置一兩天,豆沙回油後餅皮就會軟化,吃起來口感更好。」

員工在進行豆沙分餡處理 郭軍 攝

正在手工紙筒包裝的豆沙月餅 李曉春 攝

「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中國烹飪無比神秘,難以複製。從深山到鬧市,廚藝的傳授仍然遵循口耳相傳,心領神會的傳統方式。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師徒的心訣,食客的領悟,美味的每一個瞬間,無不用心創造。」中國中央電視臺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Ⅱ》第二集《心傳》演繹了烹飪技藝的傳承與創新,與新華酒樓陳家爺孫三代手藝相傳不吻而合,他們堅持用最好的食材、最傳統的手藝製作皮薄餡靚的豆沙月餅,雖看上去樣子平平無奇,用材不貴且包裝樸素,卻能以最接地氣的傳統味道和最熟悉的口感來打動每一位食客,以致傳統的味道在一代又一代臺山人的傳承中得以延續。(完)

相關焦點

  • 廣東僑鄉臺山端午粽香情濃
    廣東僑鄉臺山端午粽香情濃 2019-06-05 20:58:28  作者 李曉春 郭軍臺城嬋姨靚粽提供多種口味的粽子 李曉春 攝  臨近端午,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了解到,比起到超市購買速凍粽子過端午,當地人更喜歡新鮮製作的粽子。
  • 廣東傳統手工製作臺山粽受追捧
    剛煲熟的臺山梘水粽 李曉春 攝中新網廣州6月3日電 題:端午臨近 堅持傳統手工製作的臺山粽倍受追捧作者 李曉春 郭軍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在廣東臺山,堅持傳統手工製作的臺山粽不僅是端午節祭祀供品,同時也是深受當地百姓青睞的特色傳統糕點之一。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時了解到,每年端午前一兩個星期臺山粽訂粽量都會大增,有些珠三角地區遊客也會慕名而來買粽,甚至買些回去做手信。部分攤檔的臺山粽甚至通過快遞銷往江浙一帶。
  • 芋頭包: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傳統糕點
    芋頭包: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傳統糕點
  • 廣東僑鄉臺山七夕應節食品熱銷
    白沙鎮一家庭舉行的慕仙儀式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7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七夕應節食品熱銷作者 李曉春 郭軍「菱角每公斤16元,這些是大江鎮沙衝基頭村出產的,別以為那種外殼全黑的才是最靚的記者近日在廣東僑鄉臺山採訪時聽到臺城富城市場外一菜販跟顧客交流時說。據介紹,菱角是臺山七夕必備的應節食品,每年農曆七月初一至初六俏銷。七夕是中國傳統神話中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在臺山民間有七夕前一晚「慕仙」拜七姐(七仙女)的習俗。據清光緒十九年編纂的《新寧縣誌》記載:諸女子於廣廳設鵲橋,陳瓜果,焚檀香,蒸巨燭。向空叩禮,曰迎仙。自三更至五更,凡禮拜七次。
  • 僑鄉美食:傳統嫁女餅,臺山人的舌尖好禮
    傳統嫁女餅 郭軍 攝 中國僑網江門1月20日電 題:僑鄉美食:傳統嫁女餅,臺山人的舌尖好禮作者 李曉春派嫁女餅,是廣東婚嫁的傳統習俗,女方派餅給親朋戚友就等於正式宣告家中有女兒將要出嫁在廣東臺山,傳統的嫁女餅仍然堅持手工製作,以保持傳統的老廣味道。據了解,廣東地區最常見的嫁女餅叫綾酥,有黃、白、紅、橙四色之分:黃綾以豆蓉做餡,喻意貴族和皇氣;白綾以爽糖或五仁做餡,代表了女方的貞潔;紅綾最講究也最貴,以蓮蓉或冬蓉做餡,喻意喜慶的氣氛;橙綾則有豆沙或椰絲做餡,喻意小兩口今後生活金燦燦。有些綾酥中還可加入蛋黃,彰顯高貴。
  • 廣東僑鄉臺山人用「鹹鰢」烹製美食
    中新社江門7月20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用「鹹鰢」烹製美食作者 李曉春 郭軍中國中央電視臺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四集《時間的味道》,對香港大澳經歷四代人的百年老店鄭祥興蝦鋪堅持手工製作蝦膏蝦醬的披露
  • 端午節臨近,傳統手工製作的臺山粽,你吃過嗎?
    在廣東江門臺山,堅持傳統手工製作的臺山粽,不僅是端午節祭祀供品,同時也是深受當地百姓青睞的特色傳統糕點之一。臺山人每逢端午節前一個星期左右,就開始準備做粽子的食材和物料製作臺山粽,「裹粽」在臺山地區歷史悠久,所有臺山人都吃過這種應節食物。幾片粽葉一杯米,承載了濃厚的親情與鄉情。端午時節,滿屋飄香的粽子味,不僅是舌尖上的味道,更是臺山海內外鄉親們所熟悉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 雞仔餅:讓臺山人記住鄉愁的味道!
    如今廣州部分老字號酒樓仍堅持手工製作雞仔餅,並將其製作成盒裝或罐裝的特色手信進行銷售。在廣東臺山,當地雞仔餅的味道則讓眾多遊子記得住鄉愁。作為僑鄉之中的僑鄉,臺山的飲食文化伴隨華僑回鄉的腳步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據了解,雞仔餅以甘香鬆化、鹹中帶甜、異香惹味著稱,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
  • 【快來】皮薄餡靚、包裝精美、質量保證...買月餅就選臺山這家酒店!
    口口從心回味35年用心打造傳承臺山老味道品質源自1982選用優質上乘餡料,以傳統工藝匠心製作雙黃白蓮蓉(餅頭)、蛋黃白蓮蓉蛋黃冬蓉、蛋黃椰皇蛋黃純豆沙、傳統五仁月餅蛋黃哈密瓜、蛋黃鳳梨各1個以雙黃白蓮蓉月餅為尊,純蓮蓉手工製作,色澤金黃圓潤,皮薄而不失飽滿,甄選清爽可口的冬蓉月、甜蜜香滑的純紅豆,再配以多種配料組合而成的傳統五仁月等7味傳統月餅為佐,精心烘焙而成,口味老少鹹宜!
  • 聊城:中秋節月餅飄香 傳統手工月餅走俏市場
    手工月餅(網絡圖)  齊魯網聊城9月15日訊(高唐臺 李娜)中秋將至,市場上月餅熱銷。近日,記者走進位於銀座超市內部的一家烘焙店,體驗傳統手工月餅的製作工藝。  伴隨著中秋節的臨近,眼下店裡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走進店裡的烘焙房間,一股糕點的香味撲鼻而來,工人師傅都在為中秋月餅生產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近一個月來,配料師傅每天一大早就開始加班加點地配料,店裡每天生產400多斤蘇式和廣式月餅,餡心品種有芝麻、白果、火腿、椒鹽、蛋黃、豆沙、綠豆等。
  • 微信朋友圈手工月餅熱銷 業內人士:請謹慎
    中秋節快到了,月餅漸入銷售高峰。記者發現,除實體店的傳統月餅外,朋友圈裡私房個性化月餅也賣得火熱。工商部門建議,消費者最好不要通過微商購買手工自製月餅,如果購買,也要確認月餅的保質期、寄送時間,以防過期。此外,還應要求商家出具相關有效票據,便於日後維權。
  • 紫蘇炒田螺: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一道傳統美食
    &nbsp&nbsp&nbsp&nbsp紫蘇炒田螺李曉春攝&nbsp&nbsp&nbsp&nbsp中國僑網江門10月2日電 題:紫蘇炒田螺:僑鄉廣東臺山人中秋夜的一道傳統美食
  • 推動旅遊業發展 僑鄉廣東臺山評選「臺山新八景」
    推動旅遊業發展 僑鄉廣東臺山評選「臺山新八景」  」之美稱的臺山市,為更好地實施「旅遊旺市」的發展戰略,加快推動全市旅遊業發展,決定於今年十二月開始評選「臺山新八景」。
  • 傳統嫁女餅,臺山人的舌尖好禮!
    據了解,廣東地區最常見的嫁女餅叫綾酥,有黃、白、紅、橙四色之分:黃綾以豆蓉做餡,喻意貴族和皇氣;白綾以爽糖或五仁做餡,代表了女方的貞潔;紅綾最講究也最貴,以蓮蓉或冬蓉做餡,喻意喜慶的氣氛;橙綾則有豆沙或椰絲做餡,喻意小兩口今後生活金燦燦。有些綾酥中還可加入蛋黃,彰顯高貴。四色綾酥的出現,代表了老百姓對新人新生活的寄託,也從另一角度看到了對老人家的尊敬。
  • 經久不衰的傳統經典餡料月餅:豆沙蛋黃月餅
    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始於元代,也有人說始於唐朝。月餅外型呈圓形,又是合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象徵團圓的外形到現代,月餅也與時俱進,在外型和口味上標新立異,中西方飲食文化結合產生了新式月餅,將月餅非為兩大類:傳統月餅和非傳統月餅。傳統月餅種類繁多:豆沙月餅、蓮蓉月餅、五仁月餅、火腿月餅、椒鹽月餅等,數不勝數。
  • 金山的手工傳統月餅,有一抹「舌尖上的鄉愁」!
    加林糕餅店 近日,在楓涇古鎮內的加林糕餅店生產間內,員工正在製作傳統手工月餅。中秋未到,這裡的傳統手工月餅銷售火熱。據了解,加林糕餅店已有百年歷史,由于堅持純手工製作,生產的月餅香甜、鬆軟,加上包裝簡單,價格實惠,在當地具有良好口碑,更是有松江、嘉善等毗鄰地區的食客前來採購。
  • 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
    番薯糖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3日電 題: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作者 李曉春 郭軍進入酷熱季節的廣東,民間有「大暑小暑,有米懶煮」的說法,天氣炎熱使汗流浹背成為廣東人夏季戶外作業的常態在廣東臺山,當地人夏日有吃糖水解暑的「蜜」技,傳統風味和創新搭配都很受青睞。剛上鍋的甜葛粉 李曉春 攝據了解,糖水是廣東人飲食習慣一大特色,多數以清潤或清熱為主。
  • 廣東僑鄉臺山人將龍吐魚烹出家鄉味
    廣東僑鄉臺山人將龍吐魚烹出家鄉味 2019-04-11 21: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卞磊     用龍吐魚製作的龍吐羹
  • 堅持20年的純手工月餅
    堅持20年的純手工月餅     今秋月餅主打安全、健康牌    中秋臨近,又到了月餅唱主角的時候。
  • 櫃桶粉: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古早味」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5月13日電 題:櫃桶粉:廣東僑鄉臺山人的「古早味」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素有「小廣州」之稱的廣東臺山臺城,每天凌晨三四點,街頭巷尾的大小早餐店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精心製作當地人早餐桌上的粥、粉、面、餈、粽、糕、包等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