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司在通道業務是否完全免責?上海金融法院:不是

2021-01-0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21說案|信託公司在通道業務是否完全免責?上海金融法院:不是

  對於信託公司在通道業務中的責任邊界,是否能完全免責,一直是信託業界爭論較多的問題。近日,上海金融法院二審審結一起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對該問題首次作出回應。

  12月18日,上海金融法院披露,審結一起信託公司通道業務承擔民事侵權責任案,該案系全國首例判決信託公司在通道類業務中對投資者承擔民事侵權責任的案件。

  該案起於一例集資詐騙罪,被判決集資詐騙罪的陳某、王某二人要求華澳信託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該案歷程具體是:陳某是浙江聯眾建設有限公司(簡稱聯眾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通過王某成立並控制了上海寅潯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簡稱「上海寅潯」)等7家有限合夥企業。

  2013年初,陳某、王某等人偽造虛假財務報告與保障房項目資料,合謀確定集資方案。2013年6月,上海寅潯與華澳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簡稱「華澳信託」)籤訂《單一資金信託合同》,委託人上海寅潯指定將信託資金由受託人華澳信託管理,用於向聯眾公司發放貸款。信託資金金額為2.8億元。2013年6月至8月期間,上海寅潯以「浙江聯眾杭州保障房投資基金項目」為名、以年化利率9.5-12.5%的高額利息為誘,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募集文件中載明產品類型為「華澳信託聯眾單一資金信託貸款有限合夥基金」。吳某認購100萬元,約定每半年分配投資收益,項目結束返還本金。

  在信託項目期間,有投資者曾向華澳信託相關業務人員致電諮詢項目情況;華澳信託內部曾出具過《項目風險排查報告》,載明聯眾公司財務狀況良好,項目保障營收穩定,項目風險可控,檢查未發現重大風險事項。基金到期後,上海寅潯未向吳某返還本金。經調查,吳某的投資款100萬元被上海寅潯執行事務合伙人委派代表陳某等人用於歸還案外人遼陽紅美置業有限公司。

  2018年6月29日,陳某、王某等被判決犯集資詐騙罪。

  2018年,吳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要求華澳信託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一審法院經審理後判決華澳信託應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對吳某根據刑事判決通過追贓程序追索不成的損失在20萬元的範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吳某與華澳信託均不服一審判決,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上訴。

  上訴人吳某認為,信託公司對信託資金的監管負有全面責任。華澳信託明知投資者是基於對華澳信託的信賴而進行投資。在信託存續期間,華澳信託曾出具內容虛假的中期報告誤導投資者,沒有對信託項目進行有效監管,應全額承擔賠償責任。

  上訴人華澳信託認為,通道業務屬於被動管理型信託,信託公司依照委託人指令發放貸款,不對項目做實質性盡職調查,沒有義務對信託資金進行監管,更不保證全部收回信託貸款或剛性兌付。投資者損失是犯罪分子集資詐騙,並將吸收的存款肆意揮霍造成,與華澳信託無關,華澳信託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上海金融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訴爭信託業務屬於通道類信託業務,委託人和受託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應當依據信託文件的約定加以確定。

  根據《信託合同》,信託公司應委託人指令發放信託貸款,不承擔信託貸款無法收回的風險。信託公司在通道類信託業務中雖僅負責事務性管理,但仍應秉持審慎原則開展經營,在其以自身名義獨立從事信託管理事務時,需盡到必要合理的注意義務。

  本案中,華澳信託有關項目負責人員已經了解到委託資金來源於社會募集,並明知委託人系借用華澳信託金融機構背景進行資金募集,但未向致詢的投資者作相應提示,也未採取必要警示防控措施。信託存續期間內,華澳信託應委託人要求,對於實際並不存在的投資項目在未經任何調查的情況下,出具內容明顯虛假、足以誤導投資者的《項目風險排查報告》,上述行為客觀上也促成了犯罪分子的集資詐騙行為,對吳某的投資被騙受損負有一定責任。

  綜上,上海金融法院認為,犯罪分子的集資詐騙行為是吳某投資損失的根本原因。華澳信託在管理涉案信託業務過程中的過錯行為一定程度造成了吳某損失,吳某自身對其損害發生亦具有過錯。原審法院酌情認定華澳信託應就投資者刑事追贓程序追索不成的損失在其投資本金損失20%的範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該責任認定主次分明,比例合理,且屬明確可行。

  上海金融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353)

相關焦點

  • 21說案|信託公司在通道業務是否完全免責?上海金融法院:不是
    對於信託公司在通道業務中的責任邊界,是否能完全免責,一直是信託業界爭論較多的問題。近日,上海金融法院二審審結一起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對該問題首次作出回應。12月18日,上海金融法院披露,審結一起信託公司通道業務承擔民事侵權責任案,該案系全國首例判決信託公司在通道類業務中對投資者承擔民事侵權責任的案件。該案起於一例集資詐騙罪,被判決集資詐騙罪的陳某、王某二人要求華澳信託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 首例通道業務被判賠償,打破信託公司免責「常規」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首例通道業務被判賠償,打破信託公司免責「常規」在過去,當信託通道業務出現風險時,信託公司往往會被「網開一面」,不會深究信託公司在其中的責任。不過,這一局面將被打破,信託公司也要承擔部分賠償責任。
  • 通道業務不免責!華澳信託被判承擔20%賠償責任,究竟怎麼回事?
    原創 吳林璞 天下銀保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則民事判決書顯示,華澳信託因其通道業務在一起經濟糾紛案件中被判賠償20%。這也是首個信託公司因通道業務承擔賠償責任的案例。信託通道業務完全免責?答案是「不完全」!
  • 通道業務不免責!華澳信託捲入非法集資案 判賠償20%
    來源:大河報·大河財立方作者:陳玉靜近日,華澳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澳信託)的一項通道業務判決引發熱議。在此案件中,上海金融法院以華澳信託在開展信託業務時,對委託資金來源的審核未盡必要注意義務以及對出具虛假調查報告的行為客觀上起到了矇騙投資者的作用,最終判令華澳信託對投資者顧某承擔20%的補充賠償責任。
  • 信託公司參與消費金融的五大業務模式
    信託公司作為消費金融行業的後來者,應著眼於自身放貸牌照及資金優勢,圍繞消費金融產業鏈找準定位,找到適合自身的角色,採取由易到難、由簡入繁的漸進模式,逐步拓展消費金融這類長期、可持續業務。 信託公司進入消費金融領域的角度有兩種,第一種為信託資產來源、資金運用分類角度,第二種為消費金融產業鏈角度。
  • 南川法院||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說明的免責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法院...
    南川法院||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說明的免責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法院判了!在本案中,涉案保險是通過手機APP投保,投保時的投保單(含特別約定)、個人醫療保險條款(B)款都屬于格式條款,在投保人鄭某投保時保險公司應盡到提醒注意義務,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當庭作證,說明在投保時並沒有向鄭某特別說明特殊職業免責條款
  • 上海金融法院建院建院以來最大標的額
    今天(1月6日)下午,上海金融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標的額為人民幣47億餘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該案是上海金融法院建院以來受理的最大標的額案件。原告四川信託有限公司訴稱,原告與泰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禾集團)於2017年12月20日籤訂《信託貸款合同》,以信託資金向泰禾集團發放貸款人民幣40億元。
  • 信託公司風險處置手段的比較與選擇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作者:李亞男近年來,信託產品違約風險事件頻繁發生。實踐中,以信託公司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債權人往往會在項目風險暴露後採取司法訴訟、賦強公證執行、商事仲裁等手段。司法訴訟制度:審判標準統一但耗時長司法訴訟制度的優勢包括三點:能儘早實現債務人資產的控制,為風險處置奠定基礎;對管轄法院的選擇更加靈活,信託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同的籤訂地、履行地、合同任意一方住所地法院作為發生爭議後的管轄法院
  • 上海金融法院適用《民法典》首案今宣判:貸款機構有義務向金融消費...
    1月4日(今天),上海金融法院首次適用《民法典》二審審結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判決貸款機構在貸款合同中負有明確披露實際利率的義務,因貸款機構未披露實際利率而收取的超過合同約定利率的部分利息應予返還。該案例切實保護了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於促進金融機構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具有積極作用。
  • 銀保監會:支持投資實體的信託通道業務
    【財新網】(記者 董兢)近日,銀保監會信託監督管理部下發《關於加強規範資產管理業務過渡期內信託監管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指出「支持信託公司開展符合監管要求、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的事務管理類信託業務」。  事務管理類業務一般指業內所稱的「通道業務」。
  • 旅遊金融融合 凱撒旅遊與中信信託戰略合作
    12月18日,凱撒旅遊與中信信託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促進旅遊與金融業態的融合,創新消費理念,為市場提供獨特的消費信託服務。凱撒旅遊總裁陳小兵表示:「為消費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始終是凱撒旅遊的核心價值觀,我們非常願意與中信信託聯手共同為中國旅遊行業提供一種全新的服務,也希望雙方合作能為旅遊與金融業態結合帶來新的發展局面。」
  • 信託公司被迫轉型路漫漫:業務整改如何落實 對政策有什麼訴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對於落實2020年的業務壓降和整改方面,部分公司表示壓降壓力不大,距離監管提出的業務額度比例尚有一定空間。2020年雖然全球都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之下,為了維持社會穩定支持經濟復甦,中國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出臺了很多支持政策。但是,對於信託行業而言,2020年仍然是監管持續高壓的一年,雷霆動作不斷,各類監管政策指導層出不窮。
  • 信託研究所邢成:基礎設施REITs的業務機遇與信託模式
    來源:當代金融家作者: 邢 成 尤浩然 邢成 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信託公司多年來在基礎設施行業的不斷深耕,使其形成了成熟的運作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創造了獨特的業務優勢,通過實施專業管理
  • 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胡軍:發展金融科技...
    胡軍  ⊙記者 陳玥 ○編輯 張亦文   9月15日,由上海證券報主辦的「2020年上海證券報資產管理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胡軍出席信託分論壇,並以「發展金融科技,助力信託業轉型升級」為主題發表演講。   「大資管時代,金融科技能夠讓信託公司提高兩大核心能力,一是資產管理能力,二是財富管理能力。作為一家信託公司,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建設,從人才到機制、再到文化,多方位推進金融科技的發展。」胡軍表示。
  • 新光集團債務危機連累5家信託公司
    其中,牽扯北方信託的2億元貸款本金能否收回尚不得而知。「這是幾年前的通道業務,因合同保密條款約定,有關資金方及資產方的相關信息不便透露。」相關知情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另據記者了解,受到新光集團債務牽累的不止北方信託一家,中信信託、光大信託、雲南信託、華鑫信託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 順生大酒店拍賣還債 法院說服信託公司優先支付職工款項
    02酒店被拍賣,職工遭清退,「順生」無力支付「遣散費」溫州順生大酒店為什麼會欠職工這麼多錢?溫州中院執行法官說,去年3月15日,溫州中院立案執行湖北一信託公司與溫州順生大酒店、法定代表人陳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因相關債務到期未履行,法院依法司法拍賣了該酒店和陳某的房產以及機器設備等資產,拍賣所得款項約1.67億元。
  • ...光大信託董事長閆桂軍:資金信託業務轉型發展要留足時間和空間
    回過頭來想,資金信託為何能做到這麼大規模?這跟經濟周期密切相關,過去幾十年國內經濟處於上升期,為享受經濟發展紅利,金融機構普遍採取加槓桿的展業模式,而信貸模式是最快速、最直接的加槓桿方式,商業銀行是其中主流,而信託公司也有貸款功能,雖然本身不是主流業務,但在業績考核壓力的驅使下,卻逐漸成為了主流業務。
  • 2012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審判系列白皮書
    2013年6月6日,上海高院向社會公布2012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審判系列白皮書和金融審判十大案例。金融審判系列白皮書包括:《2012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刑事審判情況通報》、《2012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情況通報》、《2012年度上海法院涉信用卡犯罪刑事審判情況通報》、《2012年度上海法院保險糾紛案件審判情況通報》、《2012年度上海法院涉銀行糾紛案件審判情況通報》、《2012年度上海法院涉銀行卡糾紛案件審判情況通報》等。
  •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爭議猶存 金融機構呼籲明確是否適用
    來自中國銀行業協會、小額貸款公司、北京市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的專家以及來自於銀行、信託、小貸公司等金融從業人士及法律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帶來的影響。與會人士認為,司法解釋初衷在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具有很好的指引。不過多名金融從業者也呼籲,司法審判實務中,應進一步明確該利率上限是否適用於持牌金融機構。
  • 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談信託業務發展方向
    4月14日,《中國銀保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今年2月,《信託公司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出爐,這些制度安排都會對行業產生影響。信託行業面臨著怎樣的發展環境,信託業務發展方向如何,為此,《金融時報》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