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人士,歡迎來到「光明影院」

2020-12-26 海外網

「用聲音傳遞色彩、用聆聽感知藝術,歡迎來到『光明影院』。」

剛剛過去的5月19日是第29個全國助殘日,在北京市朝陽劇場,一場特殊的公益放映正在舉行,而上面這句話正是活動的開場白。這天,來自全國的200餘名視障人士一起欣賞了由「光明影院」項目團隊製作的無障礙電影《流浪地球》。伴隨著志願者的釋讀,視障朋友們進入到一個色彩斑斕的電影世界。影院的光,打在他們興奮地揚起的臉上。

「光明影院」是由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與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東方嘉影電視院線傳媒股份公司共同推出的一個項目,旨在為視障人群釋讀經典影片。成立一年來,團隊製作了104部無障礙電影作品並贈送給全國10個省市的盲人協會,構築起一條彰顯人文關懷、傳播文化成果的「文化盲道」。

「我有了人生中第一張電影票!」

「參與這個項目,我個人感受特別強烈的一次是今年北影節的公益放映,尤其是看到孩子們進電影院特別興奮的狀態。我還記得,一個孩子說:『我有了一張電影票,是21排!』」當談起「光明影院」,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秦瑜明又一次紅了眼眶。

據統計,目前中國共有1700多萬視障人群,相當於每80多人中就有1位視障人士。幫助視障人士「看電影」,這是許多人難以想像的體驗,而「光明影院」項目的師生志願者們卻深有體會、感觸良多。

4月14日,該團隊組織北京市社區和北京盲校的160餘位視障人士,走進首都電影院(西單店)觀看電影《西虹市首富》,這也是「光明影院」首次參與北京國際電影節這樣的文化盛事。中國傳媒大學2018級碩士陳紅負責觀影團從盲校到電影院的往返,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人一大早就起來了,穿戴整齊,翹首以盼,一路上大家在大巴車裡說說笑笑,「就像小時候去春遊一樣」。陳紅感覺到:「和我們一樣,對於他們而言,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

為了呵護好這份儀式感,120餘位志願者們操碎了心。提前確認場地細節、準備午餐和資料、時刻注意臺階、下車後組成人牆全程護送、進到放映廳幫助找座位、還要考慮對方心理感受避免旁人有可能的非議……但當大家靜下來欣賞電影時,又是另一番景象。有的老爺爺老奶奶偶爾竊竊私語,女孩子和閨蜜之間會常常交流劇情,有趣的場景大家會仰頭大笑,溫情的時候則有小朋友緊緊抓住志願者姐姐的手。

看到這一幕幕,站在一旁的志願者們感動得熱淚盈眶。「我看到他們每個人身體都是前傾的,頭微微向上抬起,那種姿態是努力去理解、去感受,仿佛這樣就能讓電影畫面朝他們撲面而來。」中國傳媒大學2018級碩士生李超鵬說,即使後來回去整理現場照片,依然會被這些鏡頭打動。

一年間,「光明影院」在全國範圍內舉行了10次公益放映活動,每次都會發放「光明影院」特製的觀影券。對於很多視障朋友們來說,這是他們拿到的第一張電影票,是人生看過的第一場電影。這不僅是一張小紙條,更是灑向人生的一道光,讓他們終於有機會平等地參與文化生活、享受文化成果。

「『西紅柿』都快『剪』成番茄醬了」

一旦有光灑進來,更大的世界就會被打開。

每次觀影結束後,團隊都會做調查問卷收集反饋。志願者們發現,總有人問下次能不能播放武打片、科幻片或者動畫片,還有人關心4D電影是怎樣的體驗。5G時代、視聽時代,信息鴻溝越來越大,當有人給視障人群呈現出一點世界的面貌時,他們對於這個世界會有更多渴求。而這,也激勵團隊的「追光者」們去製作更多更好的無障礙電影。

2個小時的電影,2萬字的文稿,列印出來30多頁紙,寫作需要1周,修改又得1周,進棚錄音和後期製作至少四五次。從選片、寫稿、審稿、修改到錄音、剪輯、混音、導出,中國傳媒大學2018級碩士生李怡瀅製作無障礙版本《西虹市首富》花費了近1個月時間,用她自己的話說,「『西紅柿』都快『剪』成番茄醬了」。

無障礙電影,是在電影對白和音響的間隙插入聲音講述,描述畫面信息及其背後的情感和意義,來幫助視障人群更好地理解電影。如何簡潔描述、精準傳達,腳本的撰寫非常關鍵。對於志願者們而言,一部電影看30遍以上、一個鏡頭看100遍以上完全不誇張,一個5分鐘的片段寫稿可能得花費2個小時。於是,暫停和後退成了他們最常使用的按鍵,影評成了他們瀏覽最多的文章,「自身語言蒼白無力」成了他們最高頻的感慨。

李怡瀅還記得,就電影裡出現的一捆錢,團隊就反覆討論了很長時間。是說半米高的錢,還是一捆小臂那麼長的錢、10塊磚頭摞起來那麼多的錢,又或者直接換算過來變為大約20多萬元的錢?為了讓觀眾更好地理解電影,這樣的「摳細節」數不勝數。

曾經,中國傳媒大學2018級博士生王海龍在手記裡寫道:特別希望有一種語言能夠跨越黑暗的障礙,瞬間帶給觀眾光明,然而這種語言或者技法現在沒有,創造它就是我們的使命。如今,他已經成為團隊裡的大師哥,歸納出語言要簡練、要構建情節、塑造空間感,不要有長句、不使用同音字等諸多經驗法寶。

《西虹市首富》放映當天,李怡瀅一直很忐忑,看到觀眾跟著電影情節一起笑一起哭,她深受感動,也特別感激:「那天,我聽到他們對志願者說了很多聲『謝謝』,但其實我想感謝他們。謝謝他們願意來,謝謝他們願意聽,讓我們做的這一切都有了意義。」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青年教師趙希婧、付海鉦也是「光明影院」的「光明使者」,他們說,在為視障朋友提供欣賞無障礙電影的過程中,自己也會產生一種快樂和幸福感,這個項目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的關注,也讓他們更強烈地意識到新時代青年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所有人坐在一起體會電影的魅力」

如今,在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寬敞明亮、設備齊全的混錄棚裡,一些成員還會想起當年那個悶熱狹窄、僅能容納五六人的簡陋錄音棚。正是在那個「小黑屋」裡,他們體驗了盲人的生活,製作了「光明影院」的第一部作品。

提到「光明影院」的初衷,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趙淑萍說:「學校門口的盲道我們天天經過,其實沒什麼盲人在上面走,利用無障礙電影,我們可以構築一條文化上的盲道。『光明影院』的寓意就是幫助視障人士尋找光明、給他們希望。」

從最初5位發起人到新加入的志願者要經過嚴格考核篩選 ,「光明影院」逐漸形成了專業的團隊,也探索出了一整套無障礙電影製作的流程。一年來,團隊製作完成104部無障礙電影作品,撰寫300餘萬字講述稿,服務時長8萬餘小時,舉行10次全國範圍的公益放映,向全國19所盲校、68所高校圖書館贈送了無障礙電影作品,共有103名師生志願者參與無障礙電影講解,1300餘人次參與視障人士觀影志願服務。

與此同時,「光明影院」也走出了一條「盲校——圖書館——社區——院線」的公益推廣之路,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未來,「光明影院」還將每年製作104部無障礙電影,全年52個星期,這意味著,中國的視障朋友擁有每周欣賞2部電影的機會,達到甚至超過明眼人的平均觀影頻次。

放眼全球,無障礙傳播已成為世界潮流,體現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文明程度。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著名導演賈樟柯受「光明影院」項目啟發,建議國家為無障礙電影立法、建設無障礙電影標準、減少對於無障礙電影的版權限制、完善電影院的無障礙觀影設施,號召社會各界支持無障礙電影,通過豐富殘疾人的文化生活,提高社會發展的文明程度。這也是「光明影院」項目的長期目標。

「其實,我們做的是文化領域的精準扶貧。」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教授陳欣鋼表示,從剛開始的觀念突圍、技術突圍到現在的影響力突圍,「光明影院」的發展速度很快,他希望未來所有電影都設置無障礙聲道,希望有公益心的電影院加入「光明工程」,希望版權方、製片方從源頭開始將視障人士的需求納入考慮。

作為「光明影院」的創始人,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高曉虹教授有著更高期待:「我們特別希望『光明影院』能夠改變中國電影的技術標準,以後中國的電影推出時,會有一個聲道專門為盲人開設,真正使視障群體融入社會,融入文化和生活,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今年的全國助殘日,王海龍在微信朋友圈寫道:「相信在未來,所有人都會坐在一起體會電影的魅力。」當視障人群也能無差別地走進影院欣賞電影,哪家影院不是一個座「光明影院」?

(作者為本報記者 葉 子  本文照片由「光明影院」團隊提供)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5月23日   第 05 版)

責編:刁世峰

31562014,.視障人士,歡迎來到「光明影院」,.2019-05-23 04:57:56,.204411,.刁世峰

相關焦點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光明影院」公益放映 「講」電影給視障人士「看」
    記者 李昊 攝  「聽電影就像身臨其境」  視障人士體驗「觀」影  對於視障人士,看電影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光明影院」的出現給他們帶來了希望。「過去看電影,只能聽到音樂和對話,基本上不知道演的內容。」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光明影院」關注視障人群
    海南文明網訊 12月9日上午,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光明影院」公益放映單元在海棠灣萬達影城開啟。30餘名視障人士在家屬的陪同下,體驗了一場無障礙的觀影。據介紹,「光明影院」是由中國傳媒大學聯合北京歌華有線、東方嘉影共同推出的公益項目,旨在為視障人群講解優秀影片,通過覆蓋全國的公益推廣,讓視障人群共享電影這一文化成果,傳播新時代的新思想、新氣象,為國家公益事業與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光明影院」公益放映
    12月9日,「光明影院」公益放映單元影片《山丹丹花兒開》在三亞海棠灣萬達影院放映,視障人士通過對話和音樂以外的旁白講述,了解電影表達的故事。李昊 攝「聽電影就像身臨其境」視障人士體驗「觀」影對於視障人士,看電影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光明影院」的出現給他們帶來了希望。「過去看電影,只能聽到音樂和對話,基本上不知道演的內容。」三亞市盲人協會主席黎紹雲因意外後天失明,這已經是他第三次觀看無障礙電影。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光明影院」暖心展映 給盲人一場可以聽的...
    在今天(9日)上午的特別展映環節——「光明影院」的現場,主辦方為視障人士帶來了一場可以聽的「視覺盛宴」。在電影《山丹丹花兒開》的放映現場,製作團隊們結合電影的畫面和故事情節,正繪聲繪色地通過語言旁白講解的方式,帶領著看不到畫面的視障朋友們,走進了電影《山丹丹花兒開》的光影世界裡。
  • 3年製作出300部無障礙口述電影 「光明影院」讓愛被看見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張亞雲) 12月18日,伴隨著「光明影院」三周年紀念展示活動和「決勝脫貧攻堅:無障礙信息傳播與文化扶貧」論壇系列活動精彩亮相,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智庫大家庭喜添新成員——中國傳媒大學無障礙信息傳播研究院成立。來自業界、學界、行業組織和相關部委領導與各界代表相約而至,共同見證這一閃光時刻。
  • 視障人士「聽電影」
    對於正常人來說,看電影是件再普通不過的事,不過對於盲人來說,卻只能夠聽電影,但光是聽,達不到影視作品想要的效果,這時候如果有人能夠在旁口述該多好啊,近日,40多名視力障礙人士就享受到了一場現場版的口述電影。
  • 淄博首家視障閱覽室開放 給盲人讀者「裝上」明亮眼睛
    淄博齊魯網3月18日訊(淄博臺記者 汪強 張銘)3月15日,市圖書館低幼閱覽室、視障閱覽室、24小時自助借還區等在內6個新增閱覽室窗口正式對外開放,其中,為特殊人群考慮設計的視障閱覽室在淄博尚屬首家
  • 深圳視障人士走進博物館欣賞書畫名作
    原標題:深圳城市「無障礙」文化服務不斷提升視障人士走進博物館欣賞書畫名作深圳特區報2019年10月17日訊 視障人士也能走進博物館參觀展覽,與普通參觀者一樣感受到書畫作品的創造力和感染力?
  • 廣州視障人士在口述匯演的聲音中迎接新年
    4年前,還是初中生的她加入了星辰社,專門在廣州圖書館幫助視障人士欣賞電影。星辰社目前已有20多個成員,大多是來自廣州的中學生。在當天的迎新會上,李宛潞和小夥伴們向廣州圖書館捐贈了10多本有聲書。「《聽見顏色的女孩》是我花了4天半錄的,270多頁呢。」她開心地說。志願者李宛潞所屬的星辰社向廣州圖書館捐贈有聲書。
  • 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記者體驗科技之光如何點亮視障人士的心燈
    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傳遞希望的勵志書籍,也讓不少人第一次對視障人士有了了解。但假如給您一小時黑暗,您的體驗會是什麼樣的?
  • 香港昂坪360首辦慈善蒙眼纜車體驗 為視障人士募款
    而「蒙眼纜車體驗」慈善捐款活動將於9月23日正式舉辦,主辦方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讓健全人關注視障人士的生活,該日全部的門票收入也將捐贈給相關慈善機構。而「蒙眼纜車體驗」慈善捐款活動將於9月23日正式舉辦,主辦方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讓健全人關注視障人士的生活,該日全部的門票收入也將捐贈給相關慈善機構。  【同期】非牟利救盲機構代表 劉慧思  希望參加者可以通過蒙眼去感受一下視障人士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困難是怎麼樣的。從而從自己出發,保護自己的眼睛,同時也推己及人,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失明人士,讓他們有一個重見光明的機會。
  • 一位視障人士給我上了一堂手機使用課
    正如文章開頭所提到,視障人士可以藉助語音提示錄入面容信息。語音,正是他們在手機使用過程中的「導盲犬」。,是視障人士使用手機的「標準姿勢」,我注意到他們的手機大多安裝了微信、支付寶、淘寶、微博等應用,與普通人沒什麼兩樣,只不過語音提示的語速多半快得驚人,對於聽力敏銳的他們來說,倍速才是正常速度。
  • 成都興起「黑暗跑團」 助視障人士走向戶外(圖)
    劉先生的驚訝是有理由的,因為大川是一名視障人士。  ■帶領大川成為跑步冠軍的是一個叫「黑暗跑團」的團體,以幫助盲人鍛鍊身體、走向戶外為目標,自今年4月成立以來已在成都組織和參與過七次跑步活動,帶動超過30名視障人士參與。
  • 「視障體驗館」蓉城人氣高 單日體驗人數上百
    記者來到位於濱江東路的「黑暗中對話」成都體驗館,一探究竟。  了解視障人士的平臺  一間咖啡室,幾張卡座,吧檯下擺放的《哈利·波特》《老人與海》《杜拉拉升職記》等盲人讀物,構成了「黑暗中對話」體驗館的休息室。  《中國發展簡報》的付濤剛從「黑暗的世界」裡走出,與帶領他的視障導遊黃丹交流著體驗後的感受。
  • 手機QQ語音版V1.1發布, 助視障人士暢聊
    如果說QQ 2010是視障人士進入網絡的第一步,那麼手機QQ(S60V3)語音版V1.1,則更進一步超越了視覺障礙,令用戶能夠隨時隨地享受無間交流。  支持朗讀高級設置,實現網絡進入的超低門檻  早期發布的舊版本, 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視障用戶的需求,但仍然存在進步的空間。
  • Skyscanner天巡One Day走近視障人士,為平等生活助力
    6月28日,Skyscanner天巡One Day中國區活動走進信息無障礙研究會,志願者們與視障人士一起參與趣味運動會,為平等生活助力。在體驗的過程中,天巡的志願者們充分感受到視障人士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不便,希望今後可以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關注這個群體,幫助他們更平等地融入這個世界。
  • 從服務視障人士到大眾「有聲」閱讀,AI如何賦能內容創作?
    尤其是對於視障人士來說,聲音是他們感受世界的最重要方式,有溫度的聲音對於他們不僅是感知世界,更是陪伴。早在十幾年前,微軟就開始與中國最大的視力障礙人群公益組織——北京市紅丹丹視障文化服務中心進行合作,為其提供技術和產品支持,共同探索用技術服務視障人群。尤其是在2014年,微軟AI語音團隊和紅丹丹一起,為視障人士在微軟Azure上搭建了雲端有聲讀書館——「心目圖書館」。
  • 職業棒球運動員加入OrCam夢之隊,與梅西一起為視障人士助力!
    職業棒球運動員加入OrCam夢之隊,與梅西一起為視障人士助力!2020年09月28日 10:2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OrCam攜手世界球星梅西,共同創立「OrCam夢之隊」,為全球的盲人以及視障人士帶來幫助和力量
  • 做主播、情感導師、說評書……這些視障人士在聲音中找到光
    除了推拿按摩,在你的印象中,視障人士還可能從事什麼職業?馬寅青已經失明二十六年了,和大多數盲人不同,從推拿專業畢業後,她並沒有從事傳統的推拿工作,而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有聲書演播。如今,馬寅青是喜馬拉雅平臺上的人氣主播,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團隊成員達到二十多人,其中75%是視障人士。
  • 盲人按摩之外的視障人士工作暢想:咖啡師逐夢新生活
    《華夏時報》記者近日了解到,廣州市合木殘障公益創新中心(下稱合木創新)孵化的一個項目,將視障人群的自主就業同咖啡結合在了一起。該項目名為「手心咖啡計劃」。但最開始,合木創新相關團隊並沒有一下就鎖定咖啡這個行業,因為他們覺得視障群體也是一群年輕人,而年輕人會希望有一些不同的就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