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之地成就了劉邦,但也讓諸葛亮大敗於此,原因其實很簡單

2020-12-12 大歷史大人物

巴蜀之地,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此地地勢兇險,易守難攻,李白《蜀道難》中也曾對巴蜀之地地勢險要進行了描述,當年劉邦也是因為佔據了這裡才成就了帝業,可是為什麼後來的諸葛亮沒有成功呢?

其實原因非常的多,其一便是當時的局勢不同,劉邦成就帝業的時候是在秦朝的殘暴統治之下,百姓民不聊生,勢力也不多,所以劉邦揭竿而起,有很多人響應。而諸葛亮時期,當時天下形勢已經基本成型,諸葛亮除了自身實力很難拉攏別的勢力。

劉邦當時和項羽還有著一定的合作,也有著幫助。而諸葛亮所代表的蜀國和孫權代表的吳國雖然有著合作的名義,但是只是貌合神離,甚至可能藉機給你一刀。

其二就是劉邦將關中佔據的非常穩定,可以作為穩定的大後方,不管是多少次失敗,但是依舊在關中紮根,而且有著蕭何這樣的人才供應糧草。

而諸葛亮就不一樣了,他在巴蜀根本就沒有穩定的落腳,也沒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更多的時候更是根本沒有糧草的後備供給,兩相對比之下,根本就不在一個等級之上。

巴蜀雖然易守難攻,但同樣是非常的不容易走出去,一旦外面有人阻攔就會被堵在裡面,很難出去,所以才會六出祁山,而沒有劉邦那樣暗度陳倉的能力,所以優點也成了缺點。

最後便是兩個人的性格不一樣,劉邦稱得上是梟雄,善於用人,能把別人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而自己只需要把他們掌控在手裡。而諸葛亮是凡事親力親為,終有支撐不住的時候。綜上所述,這些種種造成了不一樣的結果,雖然地利一樣,但是天時不同,人和不一,所以註定結果也不一樣。

相關焦點

  • 同樣佔據巴蜀之地,為什麼劉邦能得天下,劉備卻不能呢?
    與此相對應的是,劉備之前的劉邦同樣握有巴蜀之地,後者卻擊敗項羽等諸侯,從而建立了西漢王朝。那麼,問題來了,同樣佔據巴蜀之地,為什麼劉邦能得天下,劉備卻不能呢?一首先,對於劉邦和劉備來說,不僅佔據了巴蜀之地,而且都擁有漢中這一巴蜀的門戶之地。但是,不一樣的是,在三國時期,漢中人口已經給曹操遷空。
  • 為何劉邦出蜀得天下,諸葛亮北伐總失敗,魏延一眼看出其中原因
    經過長期徵戰,最終形成相遇,劉邦兩大勢力,楚漢之爭為大家所熟知,鴻門宴未能將劉邦殺死,眼看他日益做大,相遇擔心會對他造成威脅,於是封其為漢王,地盤為巴蜀之地,但是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最終拿下關中,與項羽對峙,最終奪取天下。
  • 秦始皇和劉邦通過巴蜀得到天下,為什麼諸葛亮不行?
    巴蜀之地基本就是現在的四川省和重慶,四川省可是擁有八千萬人人口的大省,重慶也是四個直轄市之一。在這裡水土比較的豐富,而且土壤也比較肥沃,氣候也比較的優越,地理環境,還有地勢,各方麵條件,巴蜀自古以來都是個糧倉,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 為何古代皇帝落難,都愛往巴蜀之地跑
    那麼為何古代皇帝落難,都愛往巴蜀之地跑?首先,蜀地是快「風水寶地」。秦朝末年,劉邦夥同項羽一起推翻了秦國的暴政,並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這個結果大家都是知道的。古蜀道對於項羽的封賞,劉邦其實是很絕望的。在當時,巴蜀和漢中,因為自然條件極度惡劣,一直都是秦國流放犯人的地方,奈何實力所限,也只能「打碎了牙齒往肚裡咽」。
  • 同樣是巴蜀之地,為什麼大秦能一統天下,諸葛亮卻六出祁山無果
    戰國時期的大秦和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的蜀國都是佔據了巴蜀之地,大秦東出一口氣橫掃六國一統天下,而諸葛亮六出祁山而無果,這兩者之間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別呢?我覺得有三處原因。01國力深厚的原因其實大秦一統天下絕對不是嬴政一人的功勞,而是幾代秦王都有一統天下的心願。他們向著同一個目標用著不同的方法一點一點改變秦國讓秦國富強。就跟滴水穿石一樣是正好滴到嬴政手裡把石頭滴穿了。到嬴政手裡秦國國力本身就是六國之首,才讓秦國有橫掃六國的底氣。
  • 劉邦佔有巴蜀之地統一天下,劉備不可以,二者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巴蜀這個地方,沃野千裡,天府之國。秦國因為拿下了巴蜀,將這裡作為他們的糧倉,為日後統一天下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因為巴蜀之地自然環境優越,而且土地肥沃,遠離戰火,因此也受到許多統治者的青睞。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就佔據巴蜀這塊根據地。從而一統天下,開創了大漢四百多年的歷史。
  • 為什麼劉邦得到巴蜀後建立了西漢王朝,而劉備卻沒能統一天下?
    歡迎來到小人物歷史,在三國時代,劉備佔據了巴蜀,和東吳、曹魏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劉備雖然志在恢復漢室,但他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依然沒有統一天下。而且,在三國中,蜀漢還是最早滅亡的。和劉備相對應的是,劉備之前的漢高祖劉邦同樣擁有了巴蜀,卻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等人,建立了西漢王朝。
  • 秦國據關中擁巴蜀出函谷而統一天下,為何蜀漢諸葛亮北伐總是缺糧
    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定都成都,僅有益州一州之地再加漢中郡一郡之地,合計22個郡,其地盤包括今天的陝西漢中,四川省加重慶市再加雲南省和貴州省大部分地區,面積看得著是大,但人口並不多,只有不到一百萬,軍隊有10萬人。
  • 為何呂后在劉邦死後沒有殺劉恆?其實原因很簡單!
    其實不光是戚夫人被她殺死,而且戚夫人所生的孩子劉如意也被她殺死,其實有可能對劉盈的皇位有影響的皇子呂雉都想要將他們弄死,那麼劉恆作為劉邦的兒子,也有資格成為君主,為何呂后沒有殺劉恆?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為何呂后在劉邦死後沒有殺劉恆?其實原因很簡單!
  • 秦國利用蜀地糧草,滅了六國從不缺糧,為什麼諸葛亮總缺糧?
    司馬錯看中的,是蜀地擅長水戰、山地戰的人力資源,以及對楚的上遊之勢。後來,司馬錯以巴蜀為基地,攻佔了楚黔中郡,迫楚割讓上庸、漢北。蜀郡太守張若又攻取了楚的巫郡、江南等地。不過,秦伐楚,用蜀而不依賴蜀。比如:對楚的兩次決定性打擊,入郢之戰,白起是走武關進攻的,而王翦滅楚之戰,更是從淮北突破。秦從巴蜀的出徵,主要是以上遊之勢,水通於楚,自然沒有太大後勤壓力。後世由北方發起的統一戰爭,往往以巴蜀為主攻基地,也是如此。
  • 一代雄才諸葛亮:安定巴蜀生民
    一代雄才諸葛亮:安定巴蜀生民 諸葛亮   掃描《川報觀察》,關注「專家團來了」。□本報記者 餘如波發展蜀錦,促使成都得名「錦官城」  「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入選名單」中,有一些並非生於四川、然而主要功績、成就卻在四川完成的人物,原籍山東臨沂的諸葛亮便是其中之一。  「作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公元213年帶兵進入四川,幫助劉備拿下益州,一直到公元234年帶兵攻打曹魏,不幸病死在五丈原軍中,算起來施政治蜀共計21年。」
  • 秋日逛古城,老牌5A古城,浪裡個浪閬中古城,巴蜀文化是啥滋味
    但這個線程不簡單,號稱伏羲出生在閬中。閬中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源遠流長。1979—1981年在蟠龍山麓及蟠龍山蘭家壩先後出土的石器和陶器屬於新石器晚期文物,足以證明最遲在新石器時代,閬中就有先民在這片古老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歷代王朝在此設立縣、郡、州、路、軍、府、道的各級治所。清初閬中為四川省省會,時間長達20年。
  • 品三國之曹魏為何改變策略先滅蜀後滅吳?
    看過三國的人可能都知道,曹操自從「赤壁之戰」大敗而回之後,一直想一雪前恥,很多次發兵攻打東吳,後來曹操死了兒子曹丕當了魏王還稱帝了,沒過兩年也發兵攻打東吳,可以說兩父子是老打東吳,對於蜀漢是不理會的,後來諸葛亮掌權後,諸葛亮是老打曹魏,是不是都挺奇怪的,最後曹魏調整策略先滅蜀,是不是因為被諸葛亮和姜維給打煩了
  • 劉備與劉邦都佔據了巴蜀與漢中,那蜀漢到底弱在哪?
    劉備稱帝之時,蜀漢的地盤(漢中、巴、蜀)。基本上與劉邦被項羽分封到漢中時,佔據的地盤差不多。那為何劉邦能得天下,而同樣人才濟濟的蜀漢,卻始終沒有在疆域上有突破呢?劉備集團與劉邦集團相比,到底弱在哪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外部的政治形勢不同。
  • 西安出發到太白山三日遊,張良廟,諸葛亮病死的五丈原都在這兒?
    行車線路西安-[G108.180公裡]-佛坪-[G108. 145公裡]- +漢中-[G316. 81公裡]留壩-[麟留線.151公裡]太白[高速.190公裡]-西安行程推薦01第一天從西安出發,沿G108經周至、佛坪至當天目的地漢中市,路況較好,沿途景點有天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 同樣佔據巴蜀之地,為何劉邦定都漢中,劉備卻定都成都呢?
    又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等地,都城為南鄭(今陝西南鄭)。在此基礎上,劉邦自然不會滿意,於是和項羽展開了楚漢之爭。楚漢之,是指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 揭秘:劉邦臨死前,為何要下令殺掉救命恩人樊噲?其實原因很簡單
    揭秘:劉邦臨死前,為何要下令殺掉救命恩人樊噲?其實原因很簡單劉邦誅殺樊噲的主要目的是保護戚夫人和劉如意!樊噲不僅是劉邦的髮小,還跟劉邦是連襟,因為樊噲的老婆是呂雉的親妹妹呂嬃!劉邦深知呂雉跟戚夫人水火不容,而樊噲更在公眾場合申明要把戚夫人的頭砍下來當球踢!因此劉邦為了保護心愛的女人和最像自己的孩子,他臨死前命令陳平去誅殺兄弟樊噲!戚夫人是一個典型的胸大貌美無腦的女子,她以美色侍君,還想取代呂雉的位置。劉邦雖然好色,但是對髮妻呂雉還算可以,並沒有打算廢后!
  • 劉邦機緣巧合遇薄姬,魏王豹的大不幸,成就了漢朝的文景之治
    劉邦的心很大,無論是貧賤之初,還是楚漢戰爭的關鍵時刻,史籍中都記載了他身旁的女人身影。可以說,他是個事業、生活兩不誤的人。而幾個偶然的事件巧合相遇,劉邦、魏王豹、薄姬、呂后、周勃、劉恆,一條纖細的歷史之線串起的漢朝初年的歷史,哪一個環節變化,歷史都將改寫。
  • 劉邦的封地有巴蜀和漢中,為何都城選漢中而非成都?
    對於項羽最忌憚的對手劉邦,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巴蜀,同時封秦降將章邯等三人統治關中,企圖封死劉邦的北歸之路。當時的巴蜀地勢險要,交通不便,是人皆畏之的「險遠之地」。劉邦本人聽說自己封到巴蜀,大怒,要與項羽決戰,幸好被蕭何等人勸住。 劉邦承認現實之後,又託張良贈項伯一大筆金銀財寶,最終勸項羽把漢中郡也封給自己。
  • 蕭何月下追韓信,舉薦韓信為大將,其實是在重塑劉邦的絕對權威
    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蕭何為什麼會說「顧王策安所決耳」?在劉邦成為漢王前,劉邦的最大目標,大抵是做個關中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