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佔有巴蜀之地統一天下,劉備不可以,二者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2020-12-12 回眸歷史的星空

古人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巴蜀這個地方,沃野千裡,天府之國。秦國因為拿下了巴蜀,將這裡作為他們的糧倉,為日後統一天下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因為巴蜀之地自然環境優越,而且土地肥沃,遠離戰火,因此也受到許多統治者的青睞。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就佔據巴蜀這塊根據地。從而一統天下,開創了大漢四百多年的歷史。

劉邦

但是也有一些政權佔據了巴蜀這塊土地,卻沒有實現統一天下的理想。今天我們先來說說劉邦的後代劉備,為何無法像自己的祖先那樣統一天下呢?

除了大家所知道的最基本條件(人才數量,兵力,武器的強勢)以外,其實還有四個因素:

一、戰略要地

我們先看看形勢,我們都知道統一天下的政權,都有一個特點,首先他們先擁有了中原的戰略要地,然後再擁有巴蜀,進而實現統一天下的目標。我們先看看統一六國的秦國,他們起初並不是先佔有了巴蜀,而是先佔有了關中這地方。在關中的基礎之上,然後再佔領巴蜀這塊肥沃的土地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輸出地,然後實現目標。

虎狼之師

二、經濟因素

我們都知道先秦時期,就算是東漢末年,南方與北方的經濟實力就不對等,天下諸侯都逐鹿中原,連年戰爭讓北方人民流離失所,使得大批的北方人口湧入南方,使得南方的經濟得到了提高,而且也注入了一些人才,但是與北方相比還是有差距,這就是為什麼各路諸侯要先取得中原,因為中原地區是政治中心,人才,經濟,人口都在這裡。

我們看看三國時期為什麼曹魏政權能夠消滅蜀漢(雖然後來政權被西晉篡奪),就是因為北方人才多,經濟重心,商業也比蜀漢發達,而且古代還是農業文明,百姓以此為生。所以得到了中原政治經濟的支持,再加人口的支持,再得到巴蜀之地的戰略支持,所以劉邦才能敢於與項羽分庭抗禮,如果沒有這些基礎,想和項羽奪天下無異於痴人說夢。

劉備

三、楚漢爭霸與三國鼎立形勢不同

第一,楚漢爭霸的時候項羽在彭城,劉邦與他距離很遠。

第二,劉邦底下人才眾多有,有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武將也眾多。而反觀劉備呢?後期人才凋零,只能以廖化做先鋒。

第三,劉備剛剛把兵家必爭之地的荊州,已經從根本上無法實現隆中對中的待天下有變,兵分兩路北伐,一路從荊州,一路從祁山。,但是隨著荊州的丟失,戰略發生了重大變化,只能出祁山,而曹魏可以以逸待勞憑藉祁山的險峻等待蜀軍的疲憊之師。

第四,因為蜀道難,後勤保障成了一個問題,再加上人口與經濟大不如魏國,連年徵戰又不能迅速結束戰爭,所以只能活生生的被魏國拖垮,而在楚漢爭霸的那個時代,巴蜀之地還是很富饒的,經濟實力與項羽對比還是有很大的優勢。

第五三國時期曹魏已經統一了北方,站穩了腳跟,實力很強大,蜀國的實力是遠遠沒有曹魏強的。而劉邦楚漢爭霸時項羽方面總是後方出叛亂,每次在項羽就快滅了劉邦的時候總是後院起火,導致了項羽不得不收兵放劉邦一馬,讓項羽疲於奔命,實力消耗很大。

西楚霸王

四、爭霸對象

大家都知道,楚漢爭霸主要人是項羽與劉邦,然後劉備主要是和曹操,大家都知道雖然曹操是一代奸雄,性格多疑。一句『寧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更是流傳了上千年。但是他懂得禮賢下士,就說官渡之戰的時候,赤腳迎許攸足以看出他的胸懷與志向,因而打敗袁紹奠定了一統北方的基礎.而項羽呢?在定都的時候放棄了關中這個戰略要地,而是選擇離家鄉比較近的彭城,為了光宗耀祖由此可見一斑,而且優柔寡斷,不識別人才,比如劉邦底下的韓信起初是項羽帳下的,沒有得到項羽的重視於是他就轉投劉邦,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

楚漢爭霸

總結

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假設。劉邦能夠最終取得天下,不是沒有道理的。劉邦這個人雖不會帶兵打仗,但是很會識人。而且爭霸的對手差別太大,如果二者的對手對調,劉邦對手換成曹操,相信劉邦估計在鴻門宴就被殺了,也就沒有後面的楚漢爭霸,而劉備的對手是項羽的話,即使曹魏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但是事在人為,恐怕項羽又是一個袁紹,重演官渡之戰的悲劇。劉備都依然能在東漢末的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最終還是有一定可能奪取天下的。各位看官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劉邦得到巴蜀後建立了西漢王朝,而劉備卻沒能統一天下?
    歡迎來到小人物歷史,在三國時代,劉備佔據了巴蜀,和東吳、曹魏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劉備雖然志在恢復漢室,但他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依然沒有統一天下。而且,在三國中,蜀漢還是最早滅亡的。和劉備相對應的是,劉備之前的漢高祖劉邦同樣擁有了巴蜀,卻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等人,建立了西漢王朝。
  • 同樣佔據巴蜀之地,為什麼劉邦能得天下,劉備卻不能呢?
    與此相對應的是,劉備之前的劉邦同樣握有巴蜀之地,後者卻擊敗項羽等諸侯,從而建立了西漢王朝。那麼,問題來了,同樣佔據巴蜀之地,為什麼劉邦能得天下,劉備卻不能呢?一首先,對於劉邦和劉備來說,不僅佔據了巴蜀之地,而且都擁有漢中這一巴蜀的門戶之地。但是,不一樣的是,在三國時期,漢中人口已經給曹操遷空。
  • 秦國得到巴蜀便統一了天下,蜀漢已有巴蜀,為何卻不能統一天下
    如果一個政權只擁有中原地區,或者只擁有巴蜀地區,這樣的政權,通常可以建立一個割據性的國家,但是卻很難統一全國。也就是說,必須要中原和巴蜀強強聯手,以中原為主,統一全國才可能成為現實。不過都沒有一個能實現全國的統一。擁有中原,同時還擁有巴蜀地區,最後實現了全國統一的政權也非常多。比如戰國時期的秦國,以關中之地為基礎,又佔領了巴蜀,這讓秦國最終實現全國統一。宋太祖趙匡胤,也是以中原地區為基礎,拿下巴蜀,最後實現統一。三國時期的魏國,如果後來沒有拿下巴蜀,要實現全國統一,也很難。
  • 劉備與劉邦都佔據了巴蜀與漢中,那蜀漢到底弱在哪?
    劉備稱帝之時,蜀漢的地盤(漢中、巴、蜀)。基本上與劉邦被項羽分封到漢中時,佔據的地盤差不多。那為何劉邦能得天下,而同樣人才濟濟的蜀漢,卻始終沒有在疆域上有突破呢?劉備集團與劉邦集團相比,到底弱在哪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外部的政治形勢不同。
  • 同樣佔據巴蜀之地,為何劉邦定都漢中,劉備卻定都成都呢?
    又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等地,都城為南鄭(今陝西南鄭)。在此基礎上,劉邦自然不會滿意,於是和項羽展開了楚漢之爭。楚漢之,是指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 同樣佔據蜀地和漢中,為何劉邦能夠奪取天下,劉備卻最終失敗
    不知為何,大家似乎都喜歡將劉邦和劉備拿來對比,雖說兩人都曾佔據蜀地和漢中,且可能有那麼一絲血緣關係,但因天下局勢、自身實力、戰略決策和敵人的不同,劉邦的成功對於劉備來說根本無法複製,我們不妨具體分析一番。
  • 秦始皇和劉邦通過巴蜀得到天下,為什麼諸葛亮不行?
    巴蜀之地基本就是現在的四川省和重慶,四川省可是擁有八千萬人人口的大省,重慶也是四個直轄市之一。在這裡水土比較的豐富,而且土壤也比較肥沃,氣候也比較的優越,地理環境,還有地勢,各方麵條件,巴蜀自古以來都是個糧倉,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 漢史拾遺-劉邦據蜀得天下,劉備據蜀失天下,何解?
    廣袤的四川大地,鍾靈毓秀,物產豐饒,自古便被稱為天府之土。加上地形特殊,易守難攻,北上可取陝甘,向東可得兩湖,可以說重要的戰略要地。漢朝的開創者漢高祖便是憑藉蜀中、漢中作為自己的根據地,才一步一步逐鹿天下,定鼎中原。但是,時隔400年後,作為漢高祖後裔的劉備也取得了蜀中與漢中。
  • 秦據關中而統一六國,漢據關中而統一天下,為何到三國卻失效了
    關中戰國時期的秦國佔據了整個關中,並以此為基礎,奪取了南邊的漢中及巴、蜀之地,然後以關中、漢中和巴蜀為基地,東出函谷關,打敗並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秦朝建立僅僅15年後,天下大亂,反秦義軍蜂擁而起,項羽在巨鹿消滅了秦軍主力,劉邦則第一個攻進了秦國腹地關中,滅亡了秦朝,秦朝雖然滅亡,但當時的天下並沒有統一,戰爭仍然沒有停止,被封到漢中的漢王劉邦,利用漢中和巴蜀之地為後方,首先還定三秦,越過了八百裡秦嶺,攻佔了關中。
  • 佔據巴蜀優勢,蜀漢為何沒有奪得天下,和秦朝的差距就在這裡!
    巴蜀之地,天府之國。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司馬錯伐蜀滅巴,秦國自此一舉開拓大片領土。史料中對於取得巴蜀的意義大都如此記載「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史記》)「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戰國策·秦策—》),「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華陽國志·蜀志》 。
  • 劉邦的封地有巴蜀和漢中,為何都城選漢中而非成都?
    對於項羽最忌憚的對手劉邦,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巴蜀,同時封秦降將章邯等三人統治關中,企圖封死劉邦的北歸之路。當時的巴蜀地勢險要,交通不便,是人皆畏之的「險遠之地」。劉邦本人聽說自己封到巴蜀,大怒,要與項羽決戰,幸好被蕭何等人勸住。 劉邦承認現實之後,又託張良贈項伯一大筆金銀財寶,最終勸項羽把漢中郡也封給自己。
  • 巴蜀之地成就了劉邦,但也讓諸葛亮大敗於此,原因其實很簡單
    巴蜀之地,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此地地勢兇險,易守難攻,李白《蜀道難》中也曾對巴蜀之地地勢險要進行了描述,當年劉邦也是因為佔據了這裡才成就了帝業,可是為什麼後來的諸葛亮沒有成功呢?其實原因非常的多,其一便是當時的局勢不同,劉邦成就帝業的時候是在秦朝的殘暴統治之下,百姓民不聊生,勢力也不多,所以劉邦揭竿而起,有很多人響應。而諸葛亮時期,當時天下形勢已經基本成型,諸葛亮除了自身實力很難拉攏別的勢力。劉邦當時和項羽還有著一定的合作,也有著幫助。
  • 劉邦和劉秀建立「兩漢」,劉備建立「蜀漢」,其中區別如何?
    劉邦在魏集團明顯的好混多了,孫承爺業當個豐大夫也是不錯,算是光復門楣。劉邦卻先投景駒再投項梁並一步一步的成為楚集團的重要成員,劉邦在西徵之前是碭郡長武安候並且麾下有三萬人。其次,劉備差在時運,劉邦,劉秀都是順天而為,只有劉備是逆天而為,劉邦時,天下苦秦久已,劉秀時,天下哭新久已,天下人無不懷念劉漢,劉備時,天下苦漢家天子久已,對應來說,劉備早生了,劉備是秦王子嬰,西漢劉崇。
  • 秋日逛古城,老牌5A古城,浪裡個浪閬中古城,巴蜀文化是啥滋味
    巴蜀是指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區,大致範圍包括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區,即今四川省中東部和及陝南、鄂西等地,從秦統一六國之後,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領巴蜀和漢中,其實漢中是劉邦行賄得來的,項羽的本意是封劉邦到巴蜀之地,這個地方屬於蠻夷之地,還沒有開化,由此可見,當時巴蜀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還不太重要。畢竟當時的歷史是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
  • 為何古代皇帝落難,都愛往巴蜀之地跑
    那麼為何古代皇帝落難,都愛往巴蜀之地跑?首先,蜀地是快「風水寶地」。秦朝末年,劉邦夥同項羽一起推翻了秦國的暴政,並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這個結果大家都是知道的。在鴻門宴上,作為帶頭大哥的項羽並沒有遵守諾言,而是偷換了概念,認為漢中也屬秦地,將劉邦封為漢王,領地為巴蜀、漢中一帶。
  • 曹操一生最大的失誤,錯失了統一天下的機會,還變成了一個成語
    關於東漢末年天下三分的原因,可能很多人說是因為赤壁之戰而形成的。其實,赤壁之戰並不能夠成為天下三圍的主導原因,因為赤壁之戰後劉備所佔有的地盤也不過是荊襄一帶,他的西邊還有益州劉璋,劉璋的東北還有漢中的張魯,所以當時天下三分的局勢還不明朗。那麼是什麼造成天下三分的局面呢?
  • 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為什麼曹操對他的評價...
    這等跨度的角色轉換,劉備劉皇叔確實有過人之處,不然也不會成為蜀漢的開國君主,佔有三分天下,旗下文臣武將如雲。 劉備的個人能力和個人品行,而且擁有遠大的志向,可謂是志存高遠。 劉備雖是劉氏子弟,但經過多年,且與當今皇帝血緣關係較遠,算不得貴族了,不然劉皇叔也不會以織席販履為業。
  • 為何劉邦出蜀得天下,諸葛亮北伐總失敗,魏延一眼看出其中原因
    經過長期徵戰,最終形成相遇,劉邦兩大勢力,楚漢之爭為大家所熟知,鴻門宴未能將劉邦殺死,眼看他日益做大,相遇擔心會對他造成威脅,於是封其為漢王,地盤為巴蜀之地,但是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最終拿下關中,與項羽對峙,最終奪取天下。
  • 劉邦開國建立漢朝,劉秀完成中興,為何劉備卻不能再興大漢呢?
    漢朝持續了407年,首先秦末大亂由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在漢朝漸衰之時遭逢王莽作亂,再由光武帝劉秀中興大漢,可是到了再次天下大亂之時,劉備雖然建立了蜀漢政權,卻沒能將漢朝繼續維持下去,劉備也是一代雄主,為何他卻不能做到祖先們做到的事情呢?下面給大家從自身和對手兩個方面來分析。
  • 劉備擁有臥龍鳳雛,為何還是不能統一天下?龐統之死說明問題
    但是,戲劇化的是,這兩位都讓勢力最弱的劉備得到了,可是,有了這兩位驚天動地的人才,劉備卻還是沒能得到天下,最終只能偏居益州,與曹操、孫吳鼎足而立。那擁有這麼強力的人才資源的劉備,為何還是不能統一天下?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好好講一講。其實,在劉備這一派中,龐統的軍事能力是比諸葛亮要強的,他特別善於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出謀劃策,並以慣出奇謀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