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咖啡: 咖啡中珍貴的「少數派」

2021-02-17 微海南

提到海南,你會想起什麼?陽光沙灘,椰風海韻?有多少人知道海南也盛產咖啡,而且品質不遜於世界聞名的南美咖啡?海南是羅伯斯塔種咖啡生長的天堂,這種「少數派」咖啡味道濃而不苦,香而不烈,且略帶一點果味,堪稱咖啡中的上品。

 咖啡中的「少數派」

全世界每年有50多個國家生產出3000多種咖啡豆,大體分為阿拉比卡(ARABICA)和羅伯斯塔(ROBUSTA)兩大類。從產量上來說,俗稱「中粒種」的羅伯斯塔種咖啡屬於「少數派」。從種植環境上講,雖然南北緯25度之間被稱為「咖啡帶」,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咖啡,但因為羅伯斯塔種咖啡更不耐寒,所以只能種植在最溫暖、最潮溼的低緯度、低海拔地區。而年均溫度在22℃至26℃之間,年均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的海南則成了羅伯斯塔種咖啡生長的天堂。

羅伯斯塔種咖啡在海南「落戶」,有著一段曲折的故事。據史料記載,1884年咖啡在臺灣首次種植成功,揭開了咖啡在中國發展的序幕。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裡,認為海南從1908年開始引種咖啡,這個「1908年」,指的是僑商曾汪源那時從馬來西亞引進15萬株咖啡,但是8年後,這些咖啡因為霜害而大部分死亡。直到1935年,印尼華僑陳顯彰認為福山一帶「泉甘土肥」,於是創辦了福民農場,海南才開啟了大規模種植咖啡的歷史。

海南處於「咖啡帶」的黃金地點上,再加上很多地方覆蓋著排水良好、富含火山灰質的肥沃土壤,咖啡發達的根系可以盡情舒展。如今,澄邁的福山、萬寧的興隆等地,都是羅伯斯塔種的「天堂」。在溫暖溼潤的海南島,從播下種子,經過兩年培育的咖啡樹會開出一種嬌弱的白色小花,其香味仿若茉莉,這些小花會經過葉子柄開放,潔白雅致,遠遠望去猶如一片白色的花海,沒過多久,小小的果子成堆出現,從青綠色變成黃色,再變成紅色褐紅色,咖啡樹一年四季裡結好幾次果,所以經常能看到白花、綠果、紅果滿山的景象。每年11月到次年4月都可以大量採果。所以,你常會看到白花、青果、紅果同時存在的景象。

如今,中國有三大咖啡產地:雲南、海南和臺灣,雖說這三地的咖啡都是「外來移民」,但從馬尼拉引入臺灣的咖啡和傳教士引入雲南的咖啡一樣,都屬於阿拉比卡種,只有海南咖啡才是珍貴而獨特的羅伯斯塔種。

海南咖啡中的「男人味」

海南咖啡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魔力」,被稱為咖啡中的上品?最近,我有幸在一位對咖啡有著強烈愛好和研究的朋友家裡品嘗到了海南咖啡。剛剛烘焙出來、還帶有熱氣的羅伯斯塔種咖啡豆被放進研磨機裡研磨,一股濃鬱的香味立即充滿了整個房間,沁人肺腑。這是一種類似於糖漿、熱巧克力、炒堅果相混合的濃鬱味道,同時又隱含著某種花果的香氣,這種獨特濃香又不同於上述任何一種香味。品嘗之後,我更是愛上了這種馥鬱芬芳的苦味。朋友介紹,海南咖啡沒有焦味和酸味,苦味偏重,咖啡因含量略高。打個比方,海南咖啡就像男人,味道比較醇厚,而雲南等地產的阿拉比卡種咖啡則像女人,比較淡雅,口味清淡一些,咖啡因含量也低一些。

但是朋友又說,咖啡無所謂好壞,喜歡才是最好的。海南咖啡回味悠長,但香味略顯不足,雲南咖啡酸味和香味還行,但是後味比較薄,二者搭配才是上乘之選。此外,同一種咖啡豆如果烘焙火候和程度不同,咖啡味道也會千差萬別:輕度烘焙的咖啡酸味、果味較重,隨著烘焙時間變長,酸味會越來越小,咖啡特有的焦味、苦味會更加濃鬱。

周總理讓興隆咖啡揚名

就在興隆農場的古村連隊旁,立有一塊石碑,這是為了紀念當年周總理視察過的咖啡園。碑還在,故事還在,但咖啡已經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橡膠林。

「興隆咖啡是世界一流的,我喝過許多外國咖啡,還是我們自己種的咖啡好喝。」1960年2月7日,周恩來總理到興隆農場視察,喝過興隆咖啡後大為讚賞。

 一杯香味濃鬱的咖啡,一位和藹可親的總理,為興隆咖啡寫下了一段美名。

在會議室,服務員給總理送上興隆咖啡,總理喝了後說:「興隆咖啡是世界一流的,我喝過許多外國咖啡,還是我們自己種的咖啡好喝。」就這樣,總理一連喝了三杯,當打算喝第四杯的時候,被夫人鄧穎超勸阻。在此之後,有關部門還特意派上海咖啡生產廠的一位科長到興隆來學習炒制咖啡的技術。

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劉少奇、鄧小平、董必武、彭真、葉劍英等也先後來過興隆,漸漸地,興隆咖啡成了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品。

除了中央首長,許多國外專家對興隆咖啡也讚譽有加。1959年初,一位民主德國的專家到興隆訪問,他在品嘗了興隆咖啡後說:「你們的咖啡味道比我們以前喝過的都要好,希望你們能大量的種植。但願在不久的將來,在德國能買到印有『興隆牌』的咖啡。」遺憾的是,直到今天,這位德國專家的美好願望也未能實現。

除了興隆,澄邁縣福山鎮也是海南最早種植咖啡的地方之一,據海南史料記載,1933年愛國華僑陳顯彰先生在實業救國思想的感召下,懷著「振興實業、實業救國」的抱負,從印度尼西亞回到海南考察。經考察他認定福山地區「平蕪綿邈,泉甘土肥,四季常綠,交通方便」,是發展熱帶種植業極為理想的天然場所。

1935年夏天,陳顯彰從印度尼西亞帶回約200公斤羅伯斯塔咖啡種子,在福山大吉村創辦福民農場種植咖啡取得成功,咖啡產品遠銷廣州、香港、上海、天津等地。上世紀中葉福山咖啡遠銷國內許多大城市和東南亞一帶,陳顯彰的名字從此與味香色美、獨樹一幟的「福山咖啡」聯繫在一起,並飲譽島內外,福山咖啡也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讚賞。

「老爸茶」似的咖啡

上個世紀30年代,歸國華僑將種咖啡的方法和種苗引進來後,也將咖啡文化與本土文化巧妙的融合,帶給了家鄉父老。海南普通百姓不僅認識了咖啡,還培植了自己的咖啡,並將之納入自己的生活習慣,成為海南獨有的文化現象。

 在上世紀在80年代,大部分中國人剛開始接觸咖啡這種優雅、高貴又奢侈的東西時,海南島的農民、漁民們喝咖啡就像喝茶一樣大眾。在海南民間有一句順口溜:潮州粉條福建面,海南咖啡人人傳。來到興隆或福山鎮,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是清晨徜徉在小巷,還是夜晚漫步街頭,都能感覺到濃濃的咖啡香。

數百年來,咖啡以一種最靜謐、最溫婉的美麗,閃亮於人類飲料的歷史長河。跟咖啡有關的故事,大多也都是浪漫多情,但在海南,一種樸實融入一杯杯咖啡裡,咖啡有了另外一種味道,變得更加隨性快意。

 從在家自煮到上茶店——「吃咖啡」是海南人由來已久的生活方式,每到下午,許多集市上的茶館座無虛席,人聲沸揚,工作勞累了一上午的人們,悠閒地圍坐在一起,天南地北聊天,桌上擺放的杯碟中染著黑濃的咖啡痕跡。而且在海南,大部分茶館喝咖啡是無限續杯的,這讓來自大陸其他地方的遊客感慨不已,羨慕起海南人擁有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其實,海南咖啡除了香味獨特,炒制技術也讓它的味道變得更加濃鬱芬芳。興隆咖啡炒制技術沿襲和超越了東南亞的方法,在炒制過程中不但恰當掌握了火候,而且還適時地加上白糖、食鹽和牛油,以「色味俱佳、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的特點揚名。採用傳統工藝精心焙炒的咖啡一經衝出,咖啡的原香原味、醇厚濃鬱滿屋飄香,且回味悠長,乃色香味俱佳的上品。

海南咖啡發展之惑

很多人來到海南,總要購買一些咖啡回去當做土特產贈送親朋好友,但有業內人士稱,目前遊客在海南買到的興隆咖啡或福山咖啡,大部分產自越南和雲南。

儘管海南咖啡佔據天時地利,卻因為各種原因而產量低迷,作為「海南特產」,咖啡為何勢衰至此?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海南本地咖啡豆的品質很好,但產量低,成本高,所以很多企業會購買價格低廉的雲南或越南咖啡加工當做「興隆咖啡」出售,此外,中國消費者沒有養成喝咖啡的習慣,大多數人喝不出咖啡的好壞,也助長了部分企業以次充優。

據統計,這些年來,因缺乏財政投入和政策方面的扶持,尤其是一些老百姓採用家庭式、作坊式經營,種植成本過高,再加上咖啡產業發展周期長,從而導致咖啡種植面積從上世紀80年代出的20多萬畝萎縮到目前的幾千畝。

 

相比之下,小粒種咖啡可以粗放式管理而且畝產量高,加上雲南土地便宜、政府扶持政策多,所以如今雲南種植咖啡面積達到了100多萬畝,是海南的100多倍,產量則可達六七萬噸。

此外,由於缺乏品牌價值的保護意識,也導致了海南咖啡一直走不出狹窄的市場圈子,跨不出瓊州海峽。

海南咖啡糕

咖啡種類介紹:

    牙買加咖啡

    有一定的酸、苦、甜味,香味亦佳。其中以「藍山」的風味、香味、濃度、酸味都很平均,號稱咖啡中的極品。

    巴西山多士咖啡

    產於南美洲巴西,產量佔世界第一,屬於阿拉比卡種。由山多士港輸出之山多士咖啡量最多,品質亦最好,並按每千克中所含不良豆的數目編為1-5號。是調配咖啡時所不可或缺的,味屬中性而帶有苦味及少許酸性。

    哥倫比亞咖啡

    產於南美洲哥倫比亞,種植於1500-2200米的高山上,屬於阿拉比卡種;哥倫比亞產的曼德林區生產的咖啡聞名全球,味道香醇甘滑而帶有酸性,不論調配或單獨飲用都受歡迎。

    藍山咖啡

    產於加勒比海牙買加島的藍山上,但是需採自1500米以上者始能稱為藍山咖啡,屬於阿拉比卡種,味道甘美柔和而滑口,堪稱咖啡中的極品,其味道被視為品評之基準。

    爪哇羅巴斯達咖啡

    產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屬於耐旱耐蟲害、易於在平地生長的羅巴斯達種,味道苦,但苦中帶香,尤其是冷卻後更具獨特的香甘味道,故極適於調配冷咖啡用。曼特林咖啡產於蘇門答臘島。

    瓜地馬拉咖啡

    產於中南美洲的瓜地馬拉國,種植於300-1670米的山地,豆子略呈長形,表面青色似打蠟而有光澤,酸性高,為芳香高雅,適於調配其他咖啡。

    衣索比亞哈拉利摩卡咖啡

    產於非洲的衣索比亞國,屬於阿拉比卡種,豆子呈青綠色,豆子瘦小具有特殊的高貴香味與甘酸,調配或單品飲用都佳。

    克裡曼加羅咖啡

    產於非洲東岸坦尚尼亞國境內的第一高山上,屬於阿拉比卡種,豆子大而均勻,酸性高。

    葉門咖啡

    微酸而後勁強,亦有甜味。與巴西、哥倫比亞所產的咖啡同是被選用來做為混合式咖啡的三劍客。

    印尼咖啡

    苦而濃鬱、亦有甜味。

    來自東洋的豐富醇厚,如蜂蜜般潤滑的口感,使它在藍山未出現前,曾被視為極品,獨特的風味至今仍受許多人的喜愛。

    肯亞咖啡

    強酸而香,德國人的最愛。在味道上以「肯亞AA」尤其深受好評。

相關焦點

  • 海南羅布斯塔咖啡:南國佳果寄僑情
    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攝咖啡中的「少數派」在咖啡界有一個說法,地球上種植咖啡的最佳區域是南北緯回歸線之間,這個區域也被稱為咖啡帶。咖啡帶終年陽光直射,有著豐沛熱量和充足雨水,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十分適宜咖啡的生長。巴西、哥倫比亞、印度尼西亞等咖啡主產國都坐落於咖啡帶內。海南正好位於這一黃金區位。
  • 慢讀丨海南的咖啡為啥這麼好喝?背後「玄機」大了……
    正因相對較高的生長環境要求,相對於更為普及的小粒種阿拉比卡咖啡而言,從產量上可算得上是少數派。恰好,終年溫暖溼潤的海南正是它們生長的天堂。風景如畫的澄邁福豐咖啡山莊。海南日報記者蘇曉傑 通訊員王家專攝咖啡中的「少數派」在咖啡界有一個說法,地球上種植咖啡的最佳區域是南北緯回歸線之間,這個區域也被稱為咖啡帶。咖啡帶終年陽光直射,有著豐沛熱量和充足雨水,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十分適宜咖啡的生長。巴西、哥倫比亞、印度尼西亞等咖啡主產國都坐落於咖啡帶內。
  • 海南咖啡,中國本土咖啡文化的縮影
    其中首批來自中國27個省(市、區)的100個地理標誌中,海南的萬寧興隆咖啡成功入選(排列51位),成為海南唯一入選產品。在建設海南自貿港的大背景下,以興隆咖啡為代表的海南咖啡文化與咖啡產業又引起人們的關注。
  • 海南咖啡,香醇背後的苦澀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萬寧興隆、澄邁福山兩個以咖啡聞名的小鎮上擠滿了天南海北的遊客。他們坐在頗具南洋風情的咖啡館裡,怡然品嘗著慕名已久的海南咖啡,喝完後還不忘大包小包塞進行李箱裡,作為特產禮品帶回家鄉,讓親朋好友分享「海南的味道」。海南咖啡產業的繁榮和咖啡文化的興盛,給遊客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中國種植咖啡最早的地區,海南咖啡早就享譽全國。
  • 探索海南精品咖啡之路
    隨著國人對咖啡這一悠久歷史飲品越來越多的關注與喜愛,中國的咖啡產業也迎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雖然我們咖啡種植面積不能和雲南相比,但將咖啡文化與休閒旅遊相結合之後,通過打造品牌,海南咖啡必將走出島外,走向世界。」今天,省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符長明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試圖給海南咖啡探索一條前進的道路。
  • 2018海南國際咖啡大會暨咖啡及飲品展覽會即將拉開帷幕
    海南處於「咖啡種植帶」的黃金緯度上,加上很多地方覆蓋著排水良好、富含火山灰質的肥沃土壤,咖啡生長得天獨厚。海南省是我國咖啡主要產區之一,而且品質媲美世界聞名的南美咖啡。海南是「羅布斯塔」品種咖啡生長的天堂,這種咖啡味道濃而不苦,香而不烈,且略帶一點果香,堪稱咖啡中的精品。
  • 2018海南國際咖啡大會暨咖啡及飲品展覽會,即將拉開帷幕
    海南是「羅布斯塔」品種咖啡生長的天堂,這種咖啡味道濃而不苦,香而不烈,且略帶一點果香,堪稱咖啡中的精品。 二、上屆海南國際咖啡展回顧 去年,由海南省商務廳和中國機械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了2017海南咖啡大會暨咖啡及飲品展覽會。2017海南國際咖啡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使越來越多的境內外客商關注海南國際咖啡展,關注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咖啡是如何來到海南的
    咖啡是如何來到的海南的?據《海南島志》,最早把咖啡引入海南島的,是海外的海南華僑。海南華僑當時經濟實力相對薄弱,大都在東南亞從事服務業和重體力勞動,但他們幾乎壟斷了東南亞咖啡行業的市場,學人何啟拔先生歸結為三點原因:一是資本要求低;二是海南僑民講文明、愛衛生;三是海南華僑炒制和衝泡咖啡的技藝高超(研究出咖啡豆與牛油及糖在炭火上拌炒的特殊咖啡烘焙方式,完成品色澤十分油亮,散發獨有的濃鬱風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近年來,隨著政府部門扶持力度持續加大,科研機構不斷發力,企業探索市場步履堅定,海南咖啡產業探索精深化的發展道路。「尋找和鍛造海南咖啡真正的味道」這一觀念在業內人士中廣為流傳並被認可。  產業探索仍曲折  海南是我國最早種植咖啡,也是最早推出咖啡加工的地區之一。自20世紀50年代,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
  • 海南咖啡出新品:「凍」咖啡3秒溶於礦泉水
    首席記者康景林 攝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興隆4月9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把咖啡粉「凍」一下,3秒即溶於礦泉水,化身一杯純咖啡。日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下稱香飲所)研發的凍幹咖啡粉在試驗室成功出品,這是對咖啡飲用方式顛覆性的改變,隨時隨地喝咖啡正在成為可能。
  • 世界咖啡學:海南咖啡不容小覷(上)
    或許這無法完整概括海南咖啡產業,但也不算有失偏頗。在世界的咖啡種植版圖中,作為一個產地,海南幾乎沒有對外輸出咖啡(生豆),而在本地的消費市場,海南人民習慣於自己的「歌碧歐」。  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讓海南咖啡從業者陷入矛盾,這種矛盾往往也很折磨人,頭腦中會經常有兩種聲音在拉鋸戰:「海南咖啡很好」,「海南咖啡不好」。為什麼會這樣呢?
  • 2017海南國際咖啡大會暨咖啡及飲品展覽會開幕
    本報海口12月1日訊(記者楊藝華)今天上午,「2017海南國際咖啡大會暨咖啡及飲品展覽會」在海口開幕,坦尚尼亞駐華大使姆貝爾瓦・凱魯基,剛果(布)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大使達尼埃爾・奧瓦薩,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洪斌,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原主席賈成炳出席開幕式。副省長李國梁宣布大會開幕。
  • 海南興隆咖啡:傳承正宗「南洋味道」
    海南興隆咖啡:傳承正宗「南洋味道」
  • 海南海墾母山咖啡牽手雲南農墾咖啡拓展市場
    摘要:11月26日,海南農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赴國內知名咖啡企業雲南農墾咖啡有限公司(原雲南咖啡廠)學習考察,洽談合作,受到雲南農墾咖啡有限公司的熱情接待。
  • 關於提升海南咖啡市場競爭力的建議
    代表建議第0286號提案的答覆      致公黨海南省委:    貴委提出的「關於提升海南咖啡市場競爭力的建議」提案,現答覆如下:    一、地理條件優越,市場機遇逢時。海南發展咖啡產業的地理條件和基礎優勢明顯。咖啡屬熱帶植物,海南各地均適合種植,尤其是萬寧興隆、澄邁福山兩地區是目前國內種植咖啡的首選地。海南是中國種植咖啡最早的地區,「興隆咖啡」、「福山咖啡」等品牌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享譽全國,並分別於2007年12月和2010年1月份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咖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並成為一種時尚消費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讓海南咖啡從地域化走向國際化
    」為主題的2018第二屆海南國際咖啡大會暨咖啡及飲品展覽會(以下簡稱2018海南國際咖啡展)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吸引了28個國家的280多家企業參展。  2018海南國際咖啡展展出面積為13200平方米,共分7大展區,包括國際品牌咖啡展示區、國內品牌咖啡展示區、咖啡設備及相關產品展示區、高端飲品展示區、咖啡文化展示區、咖啡活動比賽專區、產品發布專區。來自28個國家的155家境外咖啡企業和130家國內企業參展,行業領域涵蓋了整個咖啡產業鏈,包括咖啡種植園、咖啡生產企業、咖啡貿易商、咖啡館、咖啡設備生產商以及咖啡培訓機構等。
  • 關於加快海南咖啡產業發展的建議
    致公黨海南省委員會:你們提出的「關於加快海南咖啡產業發展的建議」提案,現答覆如下:海南興隆咖啡、福山咖啡享有盛名。「建議」確切的指出海南咖啡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咖啡原料嚴重不足,政府主管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發展咖啡產業。「建議」對發展海南咖啡提出了許多合理建議和措施,為確保咖啡產業發展,省政府應制定和執行統一的咖啡質量標準。
  • 徵服中國食物馬來西亞包括海南雞肉飯和海南咖啡
    在大馬中,咖啡幾乎是最常見的飲料,這裡的咖啡有一個熟悉的名字:海南coffee。為什麼不改名呢?大馬以前是英國殖民地,這裡中國人最多的是福建人,為什麼不叫英國咖啡或福建咖啡?在過去,檳城咖啡店和茶館幾乎都是由海南人建立的,在有海南人的地方,有海南家咖啡店,咖啡店都是些小生意,除了咖啡飲料,他們還賣麵包和蛋糕,這也把英國人喝咖啡的吃麵包習慣帶入了馬來西亞的生活。
  • 2020海南虹吸壺咖啡師冠軍邀請賽圓滿收官 海墾母山咖啡入選咖啡...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10日消息(記者 杜倬荷)近日,2020海南虹吸壺咖啡師冠軍邀請賽在澄邁縣福山鎮圓滿收官,參賽選手任意選擇產於海南地區的羅布斯塔(中粒種)咖啡用作比賽用豆。其中,海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旗下母山咖啡豆,憑藉其咖啡濃鬱香醇、回甘持久的獨特品質成為咖啡賽事用豆,廣受選手和評委的喜愛。2020海南虹吸壺咖啡師冠軍邀請賽在澄邁縣福山鎮圓滿收官。海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 供圖據了解,本次比賽分為初賽和決賽,共有來自省內各市縣的24名咖啡師參加。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咖啡要向洋品牌學什麼?
    畢竟,隨著國人消費能力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咖啡消費已然成為不少人追求生活品質的潮流之一。  作為我國種植咖啡較早的地區,海南雖然老早就在咖啡產業上興隆昌盛,打出了「興隆咖啡」的牌子,而且還在近年來積極引進新的品種,讓澄邁福山這座小鎮也因咖啡福積如山,吸引了天南地北的咖啡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