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沿和神話

2021-02-16 淄江晨話

改革開放,讓我們,或從大山,或從田園,或從漁村走出來,

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網際網路時代,讓我們從坐井觀天的時代走出來。

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可是,網際網路世界,也讓很多大眾體味那一句「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本來,飛機高鐵時代「千裡江陵一日還」了;

本來,不僅歲月靜好,「煙臺的蘋果萊陽的梨---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已經都觸手可及了,

曾經,屬於士大夫的「出有車,食有魚」,

現在所有的人幾乎都有了

 

據說,有人依然感覺到無奈的存在

不甘心於當「百姓」的,據說大有人在;在扎堆的逃離「普通人」,據說,有一類人群努力嚮往「高貴」的地方,據說,那叫階層---

 

例證就是流行這個會那個會的「貴族圈」「貴婦圈了」了,流行坐擁多少套「別墅一套過億」了,流行非年份茅臺、年份拉菲不喝了----

時代下,神話不少,神奇不少--

 

人,相對於我們腳下的土地,不過就是一茬莊稼,

春華過,秋實過,

即使春風一度、再度、三度,誰也無法「吹又生」;

 

據說,有人在提升「階層」的道路上,用力過猛了;

失信的不少,判刑的很多,不乏精英

讓我不自禁想到一個詞,叫「井沿」

「井沿」一詞,出自非著名作家的著名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世上的事,許多怪哉。

郭沫若曾經是著名作家,名滿天下。

郭沫若的作品一點也不著名。

 

莫言也是著名作家,你讀過的他的那篇文章配的上著名?

好像沒有。著名是源於他名字和諾貝爾聯繫到一快了…

 

《遙遠的救世主》是一本著名小說。

她的作者一點也不著名。

 

作者以筆名豆豆,寫了三本小說,都著名。

但豆豆的本人姓名、年齡、甚至性別,許多年痴心讀者儘管「眾人尋他千百度…」,依然糊裡糊塗…

後來有一篇難以證實真偽的報導,告訴我們一些線索。

她是一個中國石化公司中原油田的女職工

如此說來,我們還算同事過…

 

《遙遠的救世主》在大學校園裡外,挺火。

有人這樣評價《國際歌》的偉大影響---

在歐洲,你只要唱起《國際歌》,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志和朋友。

據說,在大學校園裡有個長相有點那個,甚至歪瓜裂棗的男生,痴迷並熟讀《遙遠的救世主》,好幾個學習好的嫋嫋婷婷的女生,都哭著鬧著要嫁給他。

 

《遙遠的救世主》讓出版社掙錢了,也讓盜版商掙錢了;

《遙遠的救世主》在城市白領那邊,挺火,讓影視界掙錢了,也讓演員掙錢了---

 

《遙遠的救世主》還讓本就有錢的百度多掙了一些錢---

你查詢「丁元英」---

百度也告訴你,是來自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的虛構人物----

你查詢「文化屬性」---

百度也告訴你,是來自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的創新詞條。

郭沫若也好,莫言也罷----很多很多的著名作家,百度為了自己的掙錢為了自己的名聲,沒有給他們這個面子。

 

今天我們要說一嘴的,是豆豆小說《遙遠的救世主》裡,多次提過一個詞「井沿」。

關於這個井沿的論述,多次出現在《遙遠的救世主》主人翁的對話裡。

可以說,豆豆在她的書裡,借丁元英、韓楚風、芮小丹之口,闡述了自己覺悟裡的「井沿學說」。

在油田女職工豆豆娓娓道來蜿蜒曲折又直白淺顯的「井沿學說」裡,「井沿」是和「階層」「神話」「真理」乃至天道自然糅合在一起的,渾然天成---

 

豆豆告訴我們----

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神話,所謂的神話不過是因為待在井底的人沒見過世面而已。

 

豆豆以小說人物的對話,漫話「井沿」----

 

丁元英說「什麼神話?不過是強力作用的殺富濟貧,扒著井沿看一眼而已,不解決造血問題,誰敢拿著一個村子的農民去證明扒井沿兒看一眼的結果?那就不是錯了,是罪。如果真理是人做出來的,那也不叫真理了,叫主義。

 

韓楚風「這盤菜不是人人都能吃的,如果扒著井沿兒看一眼再掉下去,那就真是飽了眼福,苦了貪心,又往地獄裡陷了一截子。」

丁元英說「讓井底的人扒著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下去是不是讓他患上精神絕症?」

 

豆豆,以丁元英、韓楚風的話,讓我們知道了

丁元英講的「井沿」,是很多人無法逾越的階層,想要跨越階層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沒有人生來就能夠成為像丁元英一樣的牛人。

歷史上跨越階層是需要幾代人共同的努力。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國的南海邊劃了一個圈;

那位老人,還說了一句話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老人說的是「一部分人」

豆豆理解了,不是誰都是那一部分人,

那裡有個「井沿」

 

起碼,我不是,不是那個「一部分人」。

有的人,有些人,不人那壺酒錢,弄差乎了----

「飽了眼福,苦了貪心,又往地獄裡陷了一截子」

 

相關焦點

  • 「小南夜讀」井沿頭
    粗樸的麻石圍起一圈六邊形的井口,圓弧形的井臺起初用小石子和碎瓦片鋪成,到後來變成了水泥地,井邊有洗衣臺子,長方形的厚石板,粗糙,米白色,橫在樹蔭底下。開門,一溜小跑,我就從家裡跑到了井邊。上學前,爺爺嚴禁我私自越「井」池一步。貪睡的我卻總是在鄰居打水和寒暄的聲音中醒來,眯著眼睛,我能猜到剛剛擔水而走的是誰、現在正掂桶取水的又是誰。
  • 為什麼古人在打好井之後選擇放一隻烏龜,是神話還是習俗?
    但是這並不能影響,這一風俗習慣的流傳,在許多的偏遠地區或者是山區裡面,他們在挖好井之後,還是會選擇放入一隻烏龜進入井中,而會有這種情況的原因完全是來自之前古人們傳下來的習俗。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神話傳說中,有四隻神獸是分別鎮守華夏的四方,而其中便有玄武,這一種神獸是以治水為出名的。
  • 王志文《天道》:同樣是發燒友,為何只有馮世傑爬出了井沿?
    在《天道》這部電視劇中,丁元英從設計之初就是打算拿三個股東做實驗,用他們的行為來讓世人思考,讓他們扒著井沿望一望,誰能夠頂得住壓力,誰能夠爬上去都是自己的造化。同樣是發燒友,同樣是股東,為何就馮世傑爬出了井沿,馮世傑究竟有何不同呢?
  • 《印度教萬神殿藝術》:井外有井,天外有天
    井外有井,天外有天  《印度教萬神殿藝術》是世界上第一本用中文寫的關於印度藝術考古方面的著作。它以印度王后井考古為切入點,融匯了作者在印度進行考古研究近二十年所積累的豐富知識和經驗。  作者朱新天女士是巴黎國立索邦大學(SORBONNE)遠東藝術與考古學博士,1990年成為印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在印度進行實地考古調查和長期生活的法籍華裔印度學專家。她又是中國深圳大學特約教授、浙江工程學院客座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顧問協會成員;她同時還是一位著名畫家、書法家、攝影家和攝影學教授。
  • 中國的鎖龍井究竟是神話還是事實,井裡到底有沒有龍?
    古人們留下來的一些古蹟其實在中國人自己看來有時候也覺得十分神奇,但今天要說的並不是長城或者秦始皇兵馬俑那種大型工程,而是一口井,這口井並不簡單,它的神奇之處在於井中有條鐵鏈,而無論你怎麼拉都拉不完,有人說裡面鎖著龍,曾經把日本鬼子嚇壞了,就連修地鐵時到了此處都得繞路。
  • 故鄉的井,映著鄉村日月
    所以,在故鄉,每個自然村裡都鑿有幾眼井,大大小小,深深淺淺,或方或圓,清清亮亮,家家戶戶用水就到井裡去打、去挑,甘美的井水養育了一代代村人;井水是藤,一戶戶人家就是藤上結的瓜。  故鄉的井大都不深,用不規則的山石砌成,井口用磚和混凝土圍起來,樸實得就像喝那水長大的人;井壁上圈生著羽狀的綠藻,葉尖掛著一滴滴晶瑩的水珠兒,從上面看去,就像一汪汪清澈幽深的眼睛。
  • 神話時代Mod Vortex v1.08
    .修正了吸血伯爵無法攻擊英雄和農民的bug  5.新神話兵種解鎖的升級時間從 60 秒減為 10 秒  6.增加了對墓穴中飛行單位的升級  ==================================================================  1.07  ======================
  • 光山地名故事:文殊鄉東嶽村「四方井」的由來
    "四方井"位於光山縣文殊鄉東嶽村方店組門口大塘東南角,緊挨著視察過的東嶽村文化中心,歷史悠久,遠近聞名,關於她的由來還有著一段悽美動人的神話愛情故事。    據傳,秦漢時龍泉附近就設有驛站,明太祖頒布"移民就寬鄉"政令後,四面八方人聚住而成方店壪,並形成一條自閘上店、方店、七裡鎮、宋埠至漢口的古商路,歷史上李自成、張宗禹等起義軍首領,都曾沿此商道攻城略地。
  • 遊故宮--珍妃井
    珍妃井位於北京故宮寧壽宮北端的貞順門內,原為宮中普通水井。珍妃井井眼上置井口石,石兩側鑿小洞,用以穿入鐵棍上鎖。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京城,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倉惶西逃。臨行之前,慈禧太后將幽禁在景祺閣北小院的珍妃召至頤和軒,命太監崔玉貴等人將她推入貞順門內井中溺死,此井因而得名「珍妃井」。 珍妃井淚滴成泉, 訴說千古奇冤。 歲月剝蝕了井沿, 往日悽悽慘慘。
  • 《青州井塘古村》
    井塘古村處山東省青州市區西南15公裡,雖500餘年風雨,依存完好明代建築風貌。村始建明景泰七年(1456年),東南紗帽山下一清泉,經年不涸,成一塘,村民將塘砌石築高為井,故名。村為古城牆所圍,城牆青石砌成,間30餘米修一城堡(炮樓),示明代古村自衛防禦功能。
  • 吉祥寺井之頭恩賜公園青春一日遊
    這次就要來介紹位在人氣景點「吉祥寺」和「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附近的「井之頭恩賜公園」,還可以搭乘天鵝船、順便逛動物園唷!從吉祥寺車站步行5分鐘就可抵達佔地43,000平方公尺的「井之頭恩賜公園」,於西元1917年開園,2017年已經滿100周年囉!
  • 一級建造師考試:集水明排和井點降水施工要點及高頻考點
    當開挖深度較淺時,可以採用【集水明排】降水,在軟土地區基坑開挖深度超過3m時, 一般就要用【井點降水】。02 井點降水當基坑開挖較深,基坑湧水量大,且有圍護結構時,應選擇井點降水方法。我們主要來了解3種常用的井點降水方法: 輕型井點、 噴射井點和管井。
  • 希臘神話、羅馬神話和北歐神話
    其內容有:世界的起源及世界的性質,神、英雄、神獸的生活和活動,及古希臘的宗教、傳統的發源及其重要性。當今學者們研究希臘神話以弄清古希臘宗教政治制度,並進一步了解構建神話的本質。希臘神話最早以口頭詩歌的形式於公元前18世紀由克裡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的歌手傳唱,最終有關特洛伊戰爭英雄的神話及其後續影響被寫進了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與荷馬同時代的古希臘詩人赫西奧德的兩首詩(《神譜》和《作品和白晝》)描述了世界起源、神界統治者的繼承、人類紀元的繼承、人類困境的起源、獻祭的起源。
  • 井仔腳瓦盤田 重現曬鹽歲月
    民宿業者洪慧在井仔腳瓦盤鹽田前,展示當地特產蝨目魚、蒜頭和鹽。(記者黃宣翰/攝影)      井仔腳瓦盤鹽田旁,還有小區民宿業者擺攤,介紹當地的特色、景觀,夏天賣些冷飲、茶水。民宿業者洪慧和先生洪宗志將北門鄉的特產蝨目魚乾、蒜頭和鹽,掛在木架上向遊客展示。
  • 疑是銀河墜山間——難忘駐防和生活的賀蘭山煤城石炭井
    條件是艱苦的,沒有路,就騎著毛驢騾馬駱駝沿山溝進山,修路架橋,建井挖煤,蓋樓建房,礦區,家屬區,學校,商店…… 總之,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基本生活的保障建設,在搞好煤炭生產的同時,一座沿七溝八岔而建的山城也應運而生了!
  • 王莊漢墓(十二眼井)
    我從鎮西金堤河橋沿北岸新修的342國道向西7公裡,來到位於滑浚交界的白道口鎮北王莊村。我沒有找到任何與十二眼井有關的提示文字。經村中熱心人的指點。驅車行至村南一公裡處,並未發現村人指點的龍王廟和所謂「十二眼井」的蹤跡。
  • 徒步南山之涼水井步道,蔣山黃山,遠望朝天門
    涼水井步道,下端起於蓮花社區涼水井步道廣場,上端在黃山抗戰遺址公園(博物館),全部臺階路。原來是可以直接從後門進公園的,後來要收門票了。沿公園外側有小路通往公園正門外的公路上。(右側道路進入後有小路可通往清水溪步道)涼水井步道 by 見道沿涼水井步道的臺階,徒步大約10分鐘左右
  • 古人打井時,為何會放只烏龜到井裡?不得佩服古人的智慧
    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每個文明的誕生都是傍河而起,例如我國古代的文明就是在黃河和長江流域附近興起的。但在古代,人們用水其實並不像如今這樣方便,那時候沒有自來水,全靠自己打井,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古人們在打出一口井後,往往會在水中放入一隻烏龜,這是為什麼呢?
  • 在神話傳說中,南天門是人界和仙界的入口處
    一行數人駕車來到山下,沿山路前行,一瀑布從山頂飄落而下,像神話中的仙女披著銀紗。大家精神一振,加快了腳下的步伐。沒有多久,看見瀑布似銀簾垂空,飛花碎玉,明珠四濺,太陽照射在水簾上,熠熠閃光。瀑布一旁, 「洞天福地」四個紅色大字,蒼勁有力。
  • 木冰|鄉井
    離鄉久了,常常禁不住想起家鄉的井。沿下窪鎮中心街向南三公裡,一座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古老村莊——張老莊,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村子位於一條南北貫通的高崗底部,整個村子西高東低,房屋依坡而建,-條寬約三來,長約四裡的泥土路自西向東徑直穿村而過,沿著這條泥土路,鄉親們的房子整齊劃一,歷經風雨,與此風雨相依的還有村西的一口老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