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文化——茶三酒四

2020-12-18 李居會館

吃茶咯

茶三酒四,其表示的意思是品茶時,人不宜多,以二三人為宜;而喝酒則不然,與品茶相比,人可以多一些。

這是因為品茶追求的是幽雅清靜,注重細細品啜,慢慢體會,很多人都說,茶如人生:在慢下來的時間裡感受,茶的文化和茶裡的人生。而喝酒追求的是豪放熱烈的氣氛,提倡大口吞下,一醉方休。這也是茶文化與酒文化的重要區別之一。

七八個人在一起飲茶,環境繁雜,人心渙散,要做到靜心品味,談何容易。

喝茶,其意不僅在止渴和養生,還可以自省自悟,品出茶的真性,體會人生百味。

其次,茶與酒兩者的屬性不一樣,因為茶性不宜廣,能溶解於水的浸出物有限,即使按茶與水正常比例衝泡的茶水,通常續水多次後茶味就淡了。

所謂「茶三酒四」是說一起品茶的人不宜多,二三人足矣,以保持一種優雅清淨、細細品 的氛圍,真如明人所說:「飲茶以客少為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真正的好茶經得起沸騰熱水的考驗,真正有品質的人同樣也要能承受塵世的侵蝕,眼明心清,始終保持著天賦本色。

茶在杯中,上下漂浮,香氣四溢,乍看上去平淡無奇,若想分辨其優劣,還得需用心去品。

也許由於每個人的忙,努力奮鬥在自己激情當中,但你是否會回想自己當時的初心,不防暫

時停一下,約上三五好友,喝一杯茶,找回自己的初心

文/整理編輯 by 不語;圖片 by 李居會館,侵權聯繫刪

相關焦點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阿波番茶
    據說制茶歷史長達800年,在當地是頗受喜愛的日常茶飲,與一般番茶不同,使用第一批茶製作是特色之一,不過,不是在新芽期間摘取,而是等到夏天茶葉成熟後再割下。因此,有時會用「晚茶」稱呼這種茶。制茶法也很獨特。摘取的茶蒸過或燙過後進行揉搓,變軟的茶葉置於木桶中發酵一到兩個星期,再經暴曬乾燥完成。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宇治茶
    現在的宇治茶,以生產碾茶和玉露為主,且市外的山間地區也生產煎茶。其中極為知名的,是以碾茶為原料的抹茶,當地一直堅持「品質至上」的原則,因此用來製造高級碾茶或玉露的原料,全都使用手工採摘第一批茶。紫云:創立於日本江戶時代中期的丸久小山園,曾在日本全國茶品評會榮獲第一名,品質出眾。玉露使用甘甜味豐富的新芽製成,有濃鬱的覆香與熟成的甘甜味。
  • 中國的茶文化是茶之道,而日本則是與法緊密相連的茶道
    中國的茶文化是茶之道,而日本則是與法緊密相連的茶道日本「茶道」定型於明清時期,具有濃鬱的日本民族特色,也體現著日本民族心理和價值觀、世界觀,它的絕大部分文化內涵和中國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也是有區別的。
  •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藝與茶道
    茶文化的核心是有形的茶藝與無形的茶道相結合而構成。茶藝有形看得見,說得清,它包括了採茶,制茶,泡茶,敬茶,飲茶一系列茶事活動中的技術,技巧,技藝。茶藝是茶文化的形骸,是茶道的載體,無藝則難以示道,茶道無形,它看不見,摸不著,也說不清,茶道是茶文化的靈魂,無道則茶藝無精神,無靈氣。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則,本源,本質,雖看不見摸不著,但你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感受去體會。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90年代初,隨著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作為一門獨立之學的地位逐步顯現和被認識,一批學者呼籲建立「中國茶文化學」[-]並將其作為獨立學科來建設,同時也逐步形成了茶文化學(屬茶的人文科學,如茶藝、茶史)、茶學(屬茶的自然科學,如茶葉種植、茶葉育種)、茶業學(屬茶的社會科學,如茶葉生產、茶葉貿易流通)等茶研究的三個子學科。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阿里山高山茶
    竹崎鄉、番路鄉等四個山區鄉鎮為主。 長按二維碼 加翁老師預留名額點擊查看精選茶道文章茶道商城 | 茶藝培訓 | 購買茶具茶學知識 | 陶瓷文化 | 紫砂知識醫道茶道 | 佛禪茶緣 | 古琴文化茶經書院 | 人才招聘 | 茶企入駐
  • 茶文化知識—什麼才是茶道美學?
    自唐朝茶文化的興盛,茶道美學也在宮廷貴族和文人雅士中逐漸興起,不少詩人才子亦專門為茶吟詩作賦。如元稹的七言茶詩;如詩人白居易,不好酒卻獨愛茶,每當有友人贈與新茶,便會欣喜不已,於是便會有許多佳作名詩誕生;還有蘇軾喻茶如佳人、李清照飲茶助學等等,更多歷史名人對於茶文化的愛好和貢獻,在此不一一列舉。正因如此,茶文化也成為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文化沉澱,更是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美學思想。主要體現在講究自然、淡泊、簡約、含蓄之美中。
  • 茶書精選丨茶藝與茶道 能簡要快速了解茶文化精髓的圖書。
    中國人最早發明飲茶,茶藝、茶道、茶文化皆由中國人率先創造出來。 隨著茶文化的流傳,飲茶之風傳遍全世界。從古代的絲綢之路,到今天的「一帶一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當今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茶,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億人飲茶,形成了蔚為大觀的世界茶文化。中國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之源,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 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
    場景二:美女茶藝師熟練地運用茶具泡著茶,茶盞中的茶飲了一杯再飲一杯,也不說話。茶不出 湯了,索性再換一個茶,繼續熟練地泡了出來。對面的茶客一口氣喝了三道不同的茶,終於開口 了:便宜點,我要這個茶。而獨自的「茶道」,缺少交流的「茶道」,是斷然不能稱之為「道」的。我們奉行的是茶文化。茶文化的精髓,在於一個「容」字。容不同的人,容不同的物,容不同的形,容不同的神,形為方式方法,神為觀點觀念。只要是存在的,我們都在容。
  • 在茶道中,中日茶文化有哪些差異?
    茶道,顧名思義就是品嘗茶的美感之道,也是被看做是一種烹茶喝茶的生活方式,一種茶禮儀和自己自身的修養。其實茶道源自於我國的宋代,在那時還是無茶之道,在那時人們更加注重的是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我們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最早起源於寺廟,但是非常的親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人們在那時也非常的注重茶的口味。當然在日本也有茶道,但是他們跟我們的不太一樣,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中日茶文化的差異都有哪些呢?
  • 茶書選摘丨中國茶文化|謝安|茶道|茶藝_網易訂閱
    茶,要求名山之茶,清明前茶。茶芽不僅要鮮嫩,而且根據形狀起上許多美妙的名稱,引起人美的想像。一芽為「蓮蕊」,二芽稱「旗槍」,三芽叫「雀舌」。其中既包含著自然科學的道理,又有人們對天地、山水等大自然的情感和美學的意境。水,講究泉水、江水、井水,甚至直接取天然雨露,稱「無根水」,同樣要求自然與精神的和諧一致。茶具,不僅工藝化,而且包含著許多文化含義。
  •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日本茶道又是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說起茶道,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日本,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頭,中國茶道以儒釋道三家思想為核心,而日本茶道在此基礎上又發展了宗教、文學以及倫理、道德等內容,屬於一門綜合的文化藝術
  • 茶道、茶藝、茶文化之間的關係
    身邊大多都是喜歡喝茶的朋友,都知道些皮毛的茶道茶文化以及茶藝,有幾個真正了解這裡面的含義呢?對於剛接觸茶的小萌新,其實就是知道花茶能美容養顏,綠茶清熱解毒,大紅袍貴,也許你只是知道了表面,正真含義的茶道、茶藝 、茶文化你真的了解到了嗎?
  • 覺茶道:新時代下茶文化的傳承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利用和栽培中國茶樹的國家,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而最早利用茶的,便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是中國的韻味。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是中國茶文化萌生發展的歷史。
  • 茶文化知識之茶道精神
    自從當代茶文化復興以來,茶文化界有感於日本茶道四規「和、敬、清、寂」,分別提出諸多的四字來概括中國茶道精神。但這些主張僅是現代茶人對中國茶道的理解和闡述而已,並不等於中國古代就有如此豐富、如此完備的關於茶道精神的理論。
  • 茶道茶藝茶文化
    杯茶獨酌,慰孤獨,益神思,得茶之神韻。寒夜與友對飲,促膝相淡,可得茶之趣。「茶三酒四」,品茶以三人同桌為佳,可領略茶之美味。多人聚飲,辦茶會,茶宴,以茶會友,亦可止渴,小慈,開展社交、獲取信息,茶在此處又成為人見人愛的公關飲料。飲茶方式若以人數多寡論,有獨飲,對飲,品飲和聚飲幾種。
  • 孫機: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比如與陸羽同時代的皎然,他寫的《飲茶歌》中就有「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之句。《封氏聞見記》在敘述了陸羽和常伯熊提倡飲茶之後說:「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明代陳繼儒在《白石樵真稿》中說:當時茶的蒸、採、烹、洗「悉與古法不同」,但有些人「猶持陸鴻漸之《經》、蔡君謨之《錄》而祖之,以為茶道在是」。這些「茶道」的含義相當於茶事或茶藝,有別於日本所稱「茶道」。
  • 日式茶文化交流 ASUKA SEICHA飛鳥製茶帶你感受日本茶道
    中國乃是茶的故鄉,對茶之一道研究頗深。而日本作為我國隔海相望、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以來就在多個領域與中國有著頻繁的往來與交流,茶文化方面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脫胎於中國茶文化的日式茶道,在結合了日本當地的地理環境、人文習俗等,漸漸發展出了不一樣的風貌,讓茶文化中又多了一種分支。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耶馬溪茶
    耶馬溪茶:在海拔400米、除了農務工作的車子外無其他車輛進入的綠色環境中精心栽培,覆蓋寒冷紗、溫和生長的茶,帶有溫潤的甜味。茶道商城 | 茶藝培訓 | 購買茶具茶學知識 | 陶瓷文化 | 紫砂知識醫道茶道 | 佛禪茶緣 | 古琴文化茶經書院 | 人才招聘 | 茶企入駐
  • 茶酒有何區別?茶三酒四,區區四字道出其中差異!
    茶三酒四來源於一句潮汕話,這句潮汕話源自於一句古語:茶三酒四踢桃二。踢桃在潮汕話裡就是遊玩的意思,其實我國現在的茶藝的程序也是來源於潮汕工夫茶。茶三酒四,而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背後表達了茶文化與酒文化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