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微風習習,溫暖的陽光灑在江頭公園內。太極拳、舞蹈隊專注地練習著,「好厝邊」閩南文化角的孩子們歡快地朗誦著童謠,身著紅色馬甲的志願者和居民打成一片、忙碌著,「清風浴德」石雕前晨跑的人們留下矯健身影……這一幕幕都是廈門市湖裡區江頭街道呂厝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小區、樓宇治理,共建「和、樂、美」幸福家園的縮影。
江頭街道呂厝社區面積約0.6平方公裡,位於廈門本島的幾何中心,東起臺灣街、西至江頭西路、北臨仙嶽路、南至呂嶺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島內交通最為便捷的生活區。
走進江頭街道呂厝社區,你會被這裡熱情飽滿、幹勁十足的黨員幹部所打動,在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核心引領下,他們像蜜蜂一樣,積極發揮業委會自治和物業服務作用,調動小區能人和熱心人士的積極性,共建共治打造了新景天湖、國寶新城、新景雅苑等一個又一個小區治理「名片」。黨建引領,呂厝社區通過組織築「蜂巢」,黨員做「蜜蜂」,為居民釀製「甜蜜」生活,構建小區治理的新模式。
黨建引領幸福路,小區治理新生活。呂厝社區黨委、居委會領導、推進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支部建在小區」已實現全覆蓋,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強化多方融合、強化發展共贏,促進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三方融合共治,擰成小區治理合力。
新景天湖小區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呂厝社區供圖
「2017年6月咱們小區黨支部成立以來,小區大小事務有了『主心骨』。」新景天湖小區的居民小張親眼見證了小區的變化,之前就在小區大門附近原本有一片綠化帶由於長期放垃圾桶,草深老鼠多;中庭停車秩序混亂、周邊商家和住戶在花壇內種菜等等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居民。
小區黨支部書記徐滿萍、業委會主任廖慶煌現場指導小區充電樁改造。呂厝社區供圖
在街道、社區的幫助下,小區黨支部成立以後,小區黨員幹部站出來了,業委會、物業作用發揮起來了,發掘了一大批各行各業的能人,為小區治理提出專業意見,讓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內外兼修」的小區讓居民的幸福感不斷攀升。呂厝社區供圖
現在,再次走進新景天湖小區,撲面而來是居民的笑臉和清新整潔的環境,大門上的兩隻小蜜蜂則是天湖人「善拼」的最好象徵。「傍晚下班了就相約在樓下打打羽毛球,鄰裡感情嘛,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居民王先生很開心,環境提升後,鄰裡感情也更「甜蜜」了。
還有個小區不得不說——國寶新城,如今在小區居民眼裡,真成了換不走的寶貝。小區治理工作推進以來,在這裡,小區上下齊心協力,開啟了美好幸福生活,成了呂厝社區小區治理的模範標杆。
國寶新城小區於2001年8月建成,小區內有25梯,商品房565戶,戶籍人口1184人,店面118家,在冊黨員人數23人。小區治理工作推進以來,按照要求,以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為主要任務。在黨支部核心引領下,發揮業委會的自治和物業服務作用,調動小區能人和轄區力量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到小區建設,堅持「紅心」黨建引領,開啟「五愛」國寶新城。
國寶新城小區開展青少年愛國教育活動。呂厝社區供圖
在支部、業委會和物業治理主體通力合作下,帶領廣大居民參與環境改造,汙水管道整改、引進充電樁等項目,制定《小區居民公約》,小區家園變美了。支部、業委會、物業、老人協會每年組織老人外出、長者生日宴、元宵遊園、中秋博餅等,每次參與人數都超百人以上,這些活動漸漸形成與居民約定好的「節日」,崇尚文化活動,成為小區居民熱愛生活最樸實的縮影。
吸引「蜂群」挖掘能人 提升治理能力
小區治理是系統性工作,涉及各個方面,推動小區治理有『質』的提升,就需要一大批能人站出來,必須要吸引「蜂群」。呂厝社區善用社區大黨委資源,傳承「黨員三帶、社區好八聯」做法,整合優勢,下沉共建,為小區建立「最強外腦」。
新景天湖「紅船」智囊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第一批小區能人裡有退休的教師、在職的律師、熱心的公益人等專業人士,這些年來,他們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為小區提了很多建設性意見,也為小區建設做了許多工作。特別是新景天湖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成立以來,在小區能人的積極參與下,該小區在規劃設置停車秩序、解決電梯故障問題等方面推出許多措施,讓小區大變樣。
「我們將儘自己所能為小區做一點事,讓我們自己,也讓所有小區居民生活得更舒心。」智囊團帶頭人、退休大學教授楊行健說。根據大家達成的共識,智囊團的小區能人將在黨支部引領下,定期開展團隊活動,共同議事並協助小區治理,為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的「三方」共同治理建言獻策。
國寶新城小區支部則以「我是黨員一面旗」為目標,在小區治理中實行黨員「三帶」,即「一人帶一家」、「一家帶一片」、「一片帶一區」行動,打造「愛家庭、愛樓道、愛鄰裡、愛小區、愛生活」「五愛」國寶新城。
很關鍵的一點是,呂厝社區下派小區秘書,搭建起了溝通橋梁。堅持黨建引領,優先下派8名共產黨員身份的小區秘書,採用「五個一」工作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建立一個微信群、每天一次走家入戶、向居民送一張聯繫卡、寫好一本工作筆記、定期一次溝通聯繫。小區秘書定期參與支部、業委會、物業三方召開的聯席會議,協助配合開展各項小區服務,為小區治理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聚合「蜂源」增強凝聚力 提升服務能力
讓小區更有活力,自然離不開資源的整合和治理外力。呂厝社區轄區內各類商戶聚集,非公企業多,是較為富裕的商圈,社區黨委積極推動小區支部與非公支部的聯建,作為小區治理的外部力量,還將活動「搬進」小區、引進公益項目落地小區等,一起為小區治理新生活而努力。
同時,呂厝社區探索「三味」黨建模式,在服務臺胞、臺企上也狠下功夫,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助推小區和樓宇融合發展。在江頭街道的推動下,臺商會館強化「源」的認同,邀請臺胞與社區群眾一同參與各類文化、節慶活動。共同開展「粽情好厝邊·情系兩岸心」端午節包粽子比賽、「扎染」小朋友夏令營活動等,「豐富的活動推動了文化融合、凝聚人心,讓臺胞感受到家庭般的溫馨。」一位臺胞如是說。
小區治理以來,國寶新城漸漸成為社區中的標杆模範,通過小區治理,國寶新城支部、業委會、物業和社會組織配合默契,形成了「愛家庭、愛樓道、愛鄰裡、愛小區、愛生活」的「五愛」制度共識。
特別是由物業公司從收取的物業管理費中劃拔1%的資金設立國寶新城愛心基金會,用於扶者愛幼、救困助學,由業委會委員和物業公司相關人員組成愛心基金會管理委員會,負責愛心基金的管理使用,這一創新舉措讓小區更有溫度,很實用受到居民的好評。「五愛」寓意我愛,這又是推進小區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為打造和諧、友善、互助、美麗和品質國寶新城而努力。
為民、惠民是所有呂厝「蜜蜂」的初心,黨員「小蜜蜂」,拼創意、拼學習,黨支部間「拼服務」、黨員隊伍「拼活動」。如今,在社區黨委、小區支部的引領下,業委會、物業及職能部門、小區居民等共同努力下,社區黨建工作迸發新的生命力,小區更和諧美麗,新的美好生活已全面開啟。(陳財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