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臭氣燻天,道路上糞汙亂排,這是農村常見的場景,也是文山市人居環境提升工作的硬骨頭,今年以來,文山市立足本地實際,綜合考慮村莊地理環境、水源條件等因素,堅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的原則,科學編制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改建實施方案,一座座現代化的廁所走進千家萬戶,為群眾帶去全新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環境。
一體化三格化糞池讓空氣變清新
在東山鄉前進岔路壩村村民陳李美家記者看到,63歲的陳李美正在打掃廁所,衝水器的水將白色便盆裡的糞便全部衝進一體化三格化糞池裡,聞不到一丁點臭味。「以前不乾淨,是老式的那種,很不衛生,很臭,不清秀,現在政府給安這種廁所,乾乾淨淨的。」她告訴記者,今年九月,鄉黨委政府不僅免費提供了一體化三格化糞池、便盆和衝水器,還請來了施工隊進行安裝,讓她家的糞便有了去處,空氣也變的清新了。
記者了解到,無害化衛生戶廁改建分為沼氣聯通式和一體化三格化糞池兩種方案。一體化三格化糞池主要解決了沒有沼氣池的農戶家裡糞汙亂排的問題,讓糞便得到無害化處理,並且最終化糞出來液體可以用做施肥。
東山鄉完成廁所改造521座
據了解,為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大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東山鄉黨委政府積極開展宣傳動員工作,並組織施工方統一由施工,東山鄉農村廁所革命廁所任務數581座,完成了521座,其中沼氣聯通式220座,一體化三格化糞池299座。「下一步我們督促化糞池做起來廁所沒有做的、環境衛生達不到標準的、自來水還沒有入廁的,督促他們完成,改造糞汙亂排亂放現象,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給我們的群眾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東山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嚴子鳳說。
沼氣聯通式廁改讓生活更便利
「以前那種是空的,不安全,特別是小孩還小。現在好得太多了,上完廁所衝衝就好了,不像以前那種一大股臭味。」追慄街鎮塘子邊村村民侯紹梅告訴記者,多年前因為建了沼氣池,沼氣池的入糞口便成了廁所,不僅臭味很大,還很不安全。今年八月份實施農村廁所革命後,她家進行了沼氣聯通式的戶廁改造,沼氣池繼續當化糞池,廁所安上了便盆和衝水器,用起來衛生又安全。
同村村民李正祥家也是沼氣聯通式戶廁改造的農戶,記者剛來到他家,正在餵牛的李正祥就迫不及待地說起了廁所革命的好,儘管以前他家在2009年就安裝了便盆,但沒有衝水器,每次上完廁所都要提水來衝,很不方便,現在只要輕輕一按即可。「現在只要一按,太陽能上面有水,就比較方便,覺得國家政策比較好,雖然是比較小的一件事情,但是還是比較關鍵。」李正祥說。
追慄街完成「沼氣改廁」419座
據了解,自「廁所革命」開展以來,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面貌,追慄街鎮黨委、政府結合全鎮實際,精心統籌,通過「堅持一個原則、摸清兩個底數、抓實三項培訓、強化四個保障」的「1234」工作法,積極探索「建管用並重」的農村沼氣改廁模式,截至目前,追慄街鎮已完成「沼氣改廁」419座,任務達標率為116.39%,
文山市戶廁建設17783座
據了解,按照《文山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精神,文山市立足本地實際,綜合考慮村莊地理環境、水源條件等因素,堅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的原則,根據改造任務,科學編制《文山市2020年農村「一體化三格化糞池」無害化衛生戶廁改建實施方案》和《文山市2020年「沼氣聯通式」無害化衛生戶廁改建工作實施方案》,即改建一座「沼氣聯通式」無害化廁所補助400元,改建一座「一體化三格化糞池」無害化廁所補助1290元。2020年文山市戶廁建設任務19481座,行政村村委會所在地農村公廁提升改造41座,截止到10月20日,戶廁建設完成17783座,佔計劃的87.96%;行政村村委會所在地農村公廁提升改造已完成開工建設41座,完工31座。
雲南網記者 黃鵬 通訊員 馬東蘋 攝影報導
責任編輯:李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