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總編輯:讀者需求是網站核心

2020-12-15 donews

「一份報紙希望在全球暢銷最快捷的辦法,就是把中國放在頭版」,這是新聞集團CEO默多克2009年10月9日在道瓊公司北京新辦公室開啟儀式致辭中的點睛之語。聽到這話,中國人當然很高興,不過更令人關心的是什麼樣的「中國內容」會被放在頭版。本刊記者就《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及該報本身對中國報導的趨勢和視角等話題專訪了中文網總編輯袁莉。

袁莉曾在新華社國際部工作。2002年赴美留學,先後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並分別獲得了新聞碩士和國際關係碩士學位。2004年在美國加入《華爾街日報》,主要從事美國電信業的報導,並撰寫一個中英文雙語專欄。

記者第一次見到袁莉的名字是在《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以下簡稱中文網)的「來來往往」專欄。一次不經意的點擊,但立刻留住了視線。一口氣讀了七八篇文章,如《中美解讀「信任」差幾何?》《美國人的商務午餐》、《美國人為何熱衷慈善?》、《美國人的誇獎文化》、《美國辦公室裡怎樣著裝》、《這就是紐約》等,接著幾天陸續讀完了該欄目的所有文章。袁莉主筆的「來來往往」專欄,介紹的是美國的商務文化,但讀者卻能從中了解到很多非常有用的知識,不但系統全面,而且生動鮮活。

第一次見到袁莉本人是2008年12月10日在中文網改版慶典上,袁莉作為中文網總編輯向到場嘉賓和傳媒界朋友熱情洋溢地介紹了中文網改版後的頁面和欄目。同時,她還向大家講述了她在《華爾街日報》紐約總部的工作和生活。那裡的編輯在審稿時的嚴格給記者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據袁莉介紹,每次的頭版文章不改得接近崩潰是通不過的,但最終結果都讓她無比欣慰,也使她真正理解了《華爾街日報》編輯們常說的一句話:「沒有流過眼淚的頭版不是好頭版」。

《網絡傳播》:10月9日參觀了你們寬敞明亮的新辦公室之後,中國同行有一種感覺,你們在擴大規模,準備加強對中國報導的力度,能否透漏一點你們未來的打算?

袁莉:我們的新辦公室把道瓊各部分集中到了一個辦公地點,主要目標之一是把公司的資源更好地整合在一起。包括道瓊通訊社、《華爾街日報》以及我負責的中文網可以實現採編資源的互補和整和,並且能夠加強與銷售、市場、指數和支持部門更好的聯繫和溝通。

你看到的這間news room就容納了《華爾街日報》、道瓊通訊社和我們中文網的記者和編輯團隊。四位團隊負責人圍坐在位於news room中央的圓形工作檯,除了我之外,還坐著道瓊及《華爾街日報》中國總編輯Andrew Brown、《華爾街日報》中國新聞編輯Jason Dean和道瓊通訊社北京分社社長J.R. Wu。憑藉這種安排,我們把通訊社和報紙的運作整合在了一起。紐約總部在這之前已經實現了整合,道瓊和《華爾街日報》的編輯、記者坐在一起辦公,互通信息,密切協作,為讀者提供最優質的新聞。

比如今天 (12月11日)早上,中國政府發布了CPI數據,在道瓊通訊社發出消息,我們中文網馬上就用突發新聞的形式用套紅標題把它放在了首頁。

中文網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既有《華爾街日報》著名的深度長篇分析與特寫,也有來自道瓊通訊社的實時新聞報導,每天100多條即時新聞,綜合信息量很大。另外,還有好幾十條關於全球及中國的經濟、金融、個人理財、生活休閒及其他話題的報導。以前我們在兩處辦公,溝通不大方便,現在協調起來就容易多了。

《網絡傳播》:你們剛剛推出「中國實時報」,目前各方面反響如何?

袁莉:「中國實時報」是10月23日在《華爾街日報》英文網上線的,中文版隨後於11月初推出。這個欄目主要旨在報導中國方方面面的情況,包括經濟、法律、環境、市場以及社會文化等。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整個大中華區的道瓊和《華爾街日報》編輯、記者都為這個欄目供稿。

我非常喜歡這個產品。雖然我們是翻譯英文版的稿件,但它的很多報導都是中國讀者關心的。比如我們對歐巴馬訪華的報導就受到了讀者的廣泛歡迎。10月23號以,來我們報導過《直面房奴生活 電視劇《蝸居》走紅》、《歐巴馬自撐雨傘 引中國人注目》、《<朱鎔基答記者問>中國熱銷》、《杜拜危機重創溫州炒房團》、《若哥本哈根峰會無果 中國損失巨大》等文章,都引來了熱評。

這個欄目非常及時地反映目前中國社會的各種現象。我們的讀者其實很想了解一家外國媒體是如何看待這些事的。我可以感受到,我們的讀者抱著一種開放的心態來審視這些報導。歐巴馬訪華期間,「中國實時報」做了大量報導,包括歐巴馬訪華的圖片報導,在上海和中國青年對話等內容都特別受歡迎。歐巴馬訪華那一周我們的十大熱門新聞差不多一半都來自「中國實時報」。

這個欄目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是它與中國讀者的生活貼近。比如「歐巴馬自撐雨傘」是一個很細微的舉動,在外國可能不會引起多大注意,可是在中國引來了很多讀者的關心和討論。

《網絡傳播》:你是2008年8月開始擔任中文網總編輯工作的,這裡肯定有一個思維方式轉換的過程,不過你的知識結構和工作經歷均屬於中西合璧的,適應起來會更容易一些,未來你們的網站該如何走,請談談你們的編輯理念。

袁莉:以前我們是一個以翻譯內容為主的網站,現在慢慢在向一個成熟的財經新聞網站發展,我們不僅要把《華爾街日報》的一些稿件翻譯過來,還要考慮我們讀者的需求,去提供他們最關注的中國財經與金融新聞與信息。

在過去一年,我花了很多時間發展原創內容,事實證明這個努力是值得的。我們的原創文章很受讀者歡迎。我們自己有三個專欄作家,他們的文章是平均點擊量最高的。我們還有一個正在成長的客座專欄作家的隊伍。例如,在「專家論壇」這個欄目裡,讀者能夠看到大投資銀行的經濟學家們對中國經濟的看法。今天我們就刊登了瑞銀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寫的《中國房地產還會火到什麼程度?》,這篇文章及時地回答了當前我們讀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同時,因為我們的讀者層次很高,具有全球視角,他們不會只滿足於美國和中國的新聞故事,他們對世界各地的事情都感興趣,因此他們很喜歡讀我們翻譯的《華爾街日報》的深度分析與報導,比如冰島危機,杜拜泡沫以及美國對衝基金之王受衝擊等頭版文章。例如,不久前我們刊登了印度一家醫院的報導,很受歡迎,這家治療心臟病的醫院用一個相當於流水線的經營模式來經營醫院,從而把費用降到最低,但治療的質量很高,這是《華爾街日報》的頭版文章。我們的讀者很喜歡讀,而且認為對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網絡傳播》:你們打算下一步加強哪一部分?

袁莉:前面提到,我們的原創內容很受歡迎。我們的客座專欄作家裡有寫房地產的、寫職場的、寫商務英語的,還有哈佛、耶魯的學子寫的博客,這都是我們的讀者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也是我們未來要繼續加強的地方。

我們也會加強多媒體方面的內容。比如上周末我們發了一個視頻, 在接受Jason Dean的專訪時,王石提醒警惕中國房地產泡沫擴散。這個視頻進入了《華爾街日報》英文網的十大視頻榜 -- 當然流量大都是中文網貢獻的。一個外文的視頻前十,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這也說明中文網的讀者對高質量的中文視頻有很大的需求。

「圖片報導」也是我們要加強的。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圖片編輯,你看到的美國歷屆總統訪華的圖片回顧就是她做的。總地來說未來我們準備重點加強原創報導內容,在翻譯方面我們會更有選擇性,整體內容會更貼近中國讀者的需求。

《網絡傳播》:中文網的讀者都是些什麼人?你們有沒有做過比較精細的調查?

袁莉:我們每年都會做讀者調查。最新的調查結果是,我們的讀者個人平均年收入是37萬元人民幣,97%受過本科以上的教育,這個我印象很深,83%是男性,這是我要改變的,80%擔任中高層管理職務,95%購買投資理財產品,這也是他們要來我們網站一個原因。因為他們要做投資,就需要獲得儘可能全面的、專業的信息。而作為決策者,無論是商業還是政策,他最需要的是準確的信息。

中文網的讀者群這麼高端,一方面與我們報導的內容有關,另一個方面是因為這些人對信息可信度的要求要高於一般讀者群。《華爾街日報》最好的資源是它的品牌,而這個品牌是建立在讀者對我們提供的內容的高度信任之上的。不誇張地說,這種信任是一代又一代的記者編輯兢兢業業、追求完美的結果。我自己在紐約做過記者,深有體會。我們對每一篇稿件要求都很高,對事實和數字總是核對再核對。這是因為我們要對讀者負責,要對我們報導的對象負責。我們不能允許自己的疏忽而給這家報紙抹黑。我想,讀者都是聰明的,對這一點是深有體會的。

《網絡傳播》:除了你剛才講到的「中國實時報」之外,還有哪些欄目最受中國讀者青睞?

袁莉:「中國」和「美國股市」,還有我們的一些原創內容,自己的專欄作家和外聘的專家寫的文章。「圖片報導」也很受歡迎。還有一個更奇特的現象,中國人對巴菲特的興趣讓簡直讓我門吃驚,而且是永遠有興趣。這很奇怪,巴菲特遵循的是價值投資的理念,而中國股市裡注重價值投資的人很少,但大家仍然很感興趣。我想這也許反應了大家內心一種潛在的願望。

《網絡傳播》:「來來往往」好久都沒有更新了,是很忙還是不準備再寫了?

袁莉:這個專欄我只寫了8個月。這是一個用中、英文寫同一個話題的專欄。但兩種語言的角度要稍微變化一下。回國後一直忙網站的工作沒空再寫了,等有空我還是會接著寫的。

《網絡傳播》:在擔任總編輯的這一年多裡,你有沒有碰到過比較鬱悶的事?

袁莉:版權是我遇到的最頭痛的事。因為我們僱一名好記者,派他出去採訪,培養消息來源是一件很昂貴的事情,但我們的內容常常被國內的網站盜版,有些甚至不註明出處,還署上自己編輯的名字,這和偷沒什麼兩樣。例如,有一次我們一位記者冒著生命危險到阿富汗花了很長時間寫出來了一篇很好的頭版文章,裡面有關於中國公司在阿富汗經營的情況。我們剛翻譯完發出來,就被國內一些網站全文複製了。我真覺得很憤怒。

最近我們對王石的專訪也是被有些網站立刻貼了上去,連出自《華爾街日報》都不寫,這是一件很令人遺憾的事。我們專欄作家的文章也是被人隨意轉載,連招呼都不打。當然,現在有一些大的網站已經開始規範了,希望以後這種情況會逐步向正規化發展。

(道瓊公司公關部經理楊展在本次採訪的運作當中給予了諸多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相關焦點

  • 《南華早報》網站原主編王豐任FT中文網總編輯
    《南華早報》網站原主編王豐任FT中文網總編輯 澎湃新聞記者 盧夢君 綜合報導 2015-02-25 12:51 來源:
  • 【納斯達克市場IPO規模超過紐交所】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導,新冠...
    2020-06-09 10:19:04來源:FX168 【納斯達克市場IPO規模超過紐交所】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導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援引Dealogic的數據,2020年初至今,納斯達克市場的IPO規模達到122億美元,紐交所為109億美元。今年大部分時間,納斯達克都落後於紐交所,但上周包括華納音樂在內的幾宗大規模IPO完成後,納斯達克實現反超。
  •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奢華人生」頻道正式上線
    北京2012年9月19日電 /美通社/ --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網站正式推出全新奢侈品頻道「奢華人生」,以契合中國讀者以及廣告主對國內奢侈品市場持續上升的關注。
  • 華爾街日報發布了一條「定向假新聞」
    1月22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爆出的一條消息讓人嚇了一跳,該報導的標題赫然寫到「中國政府免除喀麥隆52億美元的債務」。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的新聞截圖 筆者看到條消息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如果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內容為真,就意味著中國一夜之間免除了喀麥隆欠中國債務總額的95%。根據以往中國對非貸款的政策執行先例,這種情況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然而,華爾街日報發布的新聞卻「有鼻子有眼」,稱消息來源是喀麥隆總統府於上周六(1月19日)發布的一份聲明。
  • 關於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失實報導的聲明
    8月24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刊載了題為   一、該報導來源為國家統計局網站「地方統計動態」欄目刊載的《上海調查總隊開展房地產企業統計執法檢查抽查》的消息,反映了上海調查總隊按照統計執法檢查要求對企業進行抽查的情況
  • 七一特別策劃:中國日報總編輯英文讀經典
    七一特別策劃:中國日報總編輯英文讀經典 chinadaily.com.cn 2018-07-01 07:57
  • 華爾街日報:百度App從搜尋引擎進化為超級應用
    日前,華爾街日報發文稱,百度正在重新定義搜索價值。與此同時,百度App也由原來的通用搜尋引擎進化為超級應用。  該文認為,百度重新定義搜索價值的一個明顯標誌,是從提供信息和知識擴展到提供服務和交易。在華爾街日報看來,百度的變化其實折射的是用戶需求的變化,即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越來越需要能夠提供一站式服務的超級應用。
  • 文學網站推金錢遊戲 讀者「打賞」作者出手大方
    花人民幣購買各家網站的讀書幣(100讀書幣相當於1元),進入網絡文學作品閱覽頁面,點擊打賞圖標,打賞就輕鬆完成了。看起來簡單的操作,背後卻潛藏著嚴格的等級制度,而為了獲得高高在上的等級,唯一做法就是多砸錢。
  • 2012磨鐵中文網戰略、產品、內容推介會在京召開
    2012年2月8日下午,「2012磨鐵中文網戰略、產品、內容推介會」在北京三裡屯VILLAGE召開。邀請到了騰訊閱讀業務部、Nokia閱讀業務部、京東商城電子書項目、鳳凰網閱讀業務部負責人等各位業界精英,重點介紹了磨鐵中文網的核心產品微博、作品發布系統、小站、小組及重點作家、作品。
  •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中文網各版塊聯繫方式1、 中文國際 「中文國際」部門負責國際新聞、國際博覽、財經、以及WorldNow特稿業務。聯繫方式:電話:0086-(0)10-84883502郵箱:fashion@chinadaily.com.cn4、 互動中心 「互動中心」負責中國日報中文網社區、論壇、博客的運營維護。聯繫方式:電話:0086-(0)10-84883646郵箱:guanliyuan@chinadaily.com.cn5、多媒體部 負責中國日報所有視頻相關業務。
  • 路透中文網全新改版 多角度彰顯新聞實力
    北京2015年1月26日電 /美通社/ -- 1月23日,路透中文網全新改版上線,蘋果和安卓新版移動應用同時全新面世。此次改版是路透中文網上線以來首次全新改版,備受矚目。 路透中文網新版版面美觀亮眼 路透中文網是湯森路透集團專為大中華地區推出的中文網站, 以全球化視野、獨特視角深度解讀中國和國際財經市場,
  • 華爾街英語:20載初心不改,核心價值觀一路相伴
    教學相長 共同蓄能對於華爾街英語而言,教學服務崗位就如同『魔法膠水』,只有專業知識的支持和真誠的服務,了解學員不同的需求和痛點,才能讓學員在學習旅程中克服障礙,並學有所成。而對於教師而言,則需要服務平臺的升級和蓄能,在不斷提升教研水平的同時,更深層次的次解讀課程體系才能更好得為學員服務。
  • 起點中文網與美國網站Wuxiaworld宣布合作 對外輸出網絡小說
    DoNews 12月20日消息(記者 宋巧靜)近日,起點中文網與美國一家以翻譯中國網絡小說為主的網站Wuxiaworld(武俠世界)宣布合作,籤署十年翻譯和電子出版合作協議,初步達成20部作品的合作協議,開啟了中國網絡小說對外輸出的新模式。
  •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翻譯北京地鐵站名被吐槽
    《華爾街日報》昨天可能是等不及了,該報中文版網站「中國實時報」刊文,貼出了一張「英文直譯」的站名地圖。由於這份直譯地圖實在太奇葩,中國讀者閱後紛紛表示:噴飯了……《華爾街日報》直譯北京地鐵站英文名,如果把它們再直接翻譯回中文有何感覺?
  • 華爾街日報:中國通脹上升對世界是好事
    新華社記者 陳琛 編制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的通貨膨脹正在加速。說到底,這對整個世界來說是件好事情,儘管在較短的時期內它完全可能導致某些零散的痛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22日報導,主要受到食品價格大幅上升的拉動,中國9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上升了3.1%,而上月的漲幅為2.6%。
  • 中國:《中國日報》
    ■《中國國家形象專刊》:創刊於1992年,月刊,隨《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每日電訊報》和《金融時報》等歐、美、亞主流報紙夾報發行,直接送達各界高端讀者。引領中國新媒體潮流,海量資訊全天候傳播■中國日報網(www.chinadaily.com.cn):1995年創辦,是中國最早的國家級英文網站,現已成為國家級綜合性媒體網站和中國最大的英文網站,日均頁面訪問量超過5200萬次。中國日報網開設了30餘個子網站和300餘個頻道,多渠道、全天候向全球傳播權威中國資訊。
  •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思念水餃」的?
    華爾街日報講述故事的本領,由《華爾街日報如何講故事的》在中國傳媒介和公關界的影響可見一斑。這確實是份不斷傳遞新意和不斷掘向深處的報紙。語言習慣的不同,中本版很難將其精髓毫無遺漏地拷貝給中文讀者,不過,通過對它一二則代表性文字的解讀,就能汲取不少的營養元素。    以12月28日的《水餃帶來投資良機》為例。
  • 福建日報社原總編輯梁建平同志配合審查調查
    據福建省紀委監委消息:福建日報社原總編輯、社務委員會委員,福建日報報業集團黨組原副書記梁建平同志涉嫌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在配合福建省紀委監委審查調查。  1975年6月至1978年12月,任福建省雲霄縣莆美公社林場插隊知青;  1978年12月至1984年10月,任福建日報社新聞幹部;  1984年10月至1997年8月,歷任福建日報社駐龍巖、漳州記者站副站長,福建日報社總編辦副主任,福建日報社政文編輯室副主任、主任,福建日報社總編輯助理,福建日報社機動採編部主任(其間1995年7月至1997年7月在三明永安市掛職任市委副書記
  • 這本小說火到導致網站伺服器宕機,並且拯救起點中文網,創造奇蹟
    但如果單純說對一個文學網站的影響力來說,它們比不上這本。眾所周知起點中文網是如今原創文學網站的NO.1,大多數大神級網絡作家,大多數有影響力的作品都是出自這個網站。但是曾經有一段時間它不是這樣的,因為起點中文網一直是處於一種虧損狀態,不得已當時上線了VIP收費制度,但對於習慣了免費的讀者來說這種制度沒有獲得支持,加之起點的一些規章制度也導致了很多大神級網絡作家出走,種種原因加在一起,起點中文網幾乎要被其他原創文學網站踢翻它的地位,處於一種岌岌可危,風雨飄搖的地位。
  • 領英將裁員960人 疫情削弱招聘需求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21日電 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1日報導,微軟旗下的職業社交網站領英將裁員約960人,約佔其員工總數的6%,這家職業社交網站正努力應對疫情期間不斷下降的招聘需求。根據公開報導,領英CEO賴安·羅斯蘭斯基(Ryan Roslansky)在公司網站發布了這一計劃,羅斯蘭斯基表示,此次裁員將影響其全球的銷售和招聘部門。羅斯蘭斯基稱,公司將為美國員工提供至少10周的遣散費和為期一年的醫療保險,並將從下崗員工中招聘新設立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