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槓精——蘇格拉底之死

2021-01-20 啊寧觀世界

在西方文明史上,只有兩個人的死被所有西方人嘆息。

一個是為耶路撒冷哭泣的耶穌;另一個,不是阿基琉斯,不是凱撒,而是蘇格拉底。

而他們兩人的死,為西方文明打下了兩個基本色調。

蘇格拉底的死是西方哲學的核心事件。哪怕到今日,人們也難以想明白:為什麼雅典這樣一個文明的民主城邦,要把最愛它的兒子——這個最智慧的雅典人蘇格拉底給處死?

讓我們走進這場讓人為之心碎的審判吧。

蘇格拉底的審判

雅典議會

時間:公元前399年

原告者:莫勒圖斯

被告者:蘇格拉底

罪狀:1.敗壞青年 2.不信神明

絕對沒有人會相信,一個從未與蘇格拉底蒙面的年輕人,竟然會要求法庭處死蘇格拉底。真正想要控訴蘇格拉底的,一定是這位幕後指使者——雅典民主派重要人物阿奴圖斯。

眾所周知,蘇格拉底從來就不喜歡民主(「那就是一群沒有牧羊人的羊群」,實行多數人的暴政)。加之蘇格拉底與雅典民主派的敵人阿爾西比亞德、克裡提亞、卡爾米德等人都有過密切的關係。正是擔心蘇格拉底對於民主的破壞,阿奴圖斯才想通過審判將他逐出雅典。

蘇格拉底被帶到了500名法官面前,他要為自己的污衊作出最有力的回擊。

針對壞名聲的辯護

《蘇格拉底的申辯》吳飛編

蘇格拉底首先澄清了「自己的知識與智者的智者不一樣」,因為智者教給人們的,只是到法庭上贏得勝利的辯論術;而他雖然也愛辯論,但他想讓人們學會的是德行。

接著他告訴大家自己的真正的智慧是「無知之知」。

他說,他到處找人反駁,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雅典人——他通過不斷的反駁來實現自己的智慧,同時也以不斷的對話幫助處在缺陷中的雅典人學會愛智。這是神的給以他的使命。(偉大而高尚的使命,卻也是那些政治家想要殺掉他的原因——哲學與政治不可調和的矛盾)

最後他指出了污衊形成的原因,雅典人不能容忍「越來越多的有閒青年加入進來,和他一起,或學著他審察他們」。

我們對蘇格拉底這一段的辯護不禁感到驚訝。他根本就沒有把贏得官司當成自己的目標!

他是在堅守立場。

他好像一直在說:「你們這些雅典人呀,別想讓我停下,乖乖地等著我來拆穿你們的偽善吧。」

恭喜蘇格拉底,他成功激怒了雅典人,全場譁然。他們不僅為蘇格拉底這與眾不同的申辯方式瞠目結舌,而且因為蘇格拉底所講的哲學立場而愈加憤怒......

針對控訴的辯護關於敗壞青年

關於自己「敗壞青年」罪狀的辯護,蘇格拉底對莫勒圖斯說了這番耐人琢磨的話:

「那怎樣,莫勒圖斯?難道你小小年紀,比我這麼大把年紀更有智慧......難道我反而那麼無知,根本不知道,如果我要給身邊的人帶來痛苦,我就會冒著被他傷害的危險,所以我還是像你所說的,有意做了這些壞事?我可不信你這一套,莫勒圖斯,我認為沒有一個別人相信。而我要麼沒有敗壞他們,要麼敗壞他們,但是無意的......如果我無意敗壞了他們,法律就不該因為這種(無意的)過錯,讓人帶我來這裡,而應該讓人私下教育和警告我。顯然,如果我得到了教誨,我就會停止我無意做的事。而你卻迴避,不願意與我交往,不願意教育我,反而把我帶到這裡來,而法律只要求把需要懲罰的人帶到這裡,不是需要教育的人。」

這段話初看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有著深刻的哲學意義。

它諷刺了莫勒圖斯只從政治法律角度思考:凡是犯了錯誤的,就應該受到懲罰,不管其原因如何。而不去注重教育。

更重要的是,蘇格拉底講出了他的哲學主張:沒有人是自願做不義之事的——因此對於無意作惡的人,應該教育而不是懲罰。

這不禁讓人想到另一位同時代的東方思想家孔子,同樣和他主張要以對德行的教育來平衡政治法律。

關於「不敬神明」

對於雅典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無神論」,莫勒圖斯也以此控告他。

但機智的蘇格拉底用一系列辯論便讓莫勒圖斯的控告自相矛盾:「一個信精靈之事又信神之事的人,卻不信精靈、神、英雄。」

蘇格拉底嘲笑他:「你同意我相信精靈,卻說我相信精靈的父母神。」

到此,莫勒圖斯已經被蘇格拉底辯駁得狼狽不堪。

讀者們大多都是無神論者,可能會覺得這些辯論莫名其妙。

但其實這涉及到了蘇格拉底的善與宗教本質的對立。

蘇格拉底究竟信不信神呢?答案是明顯的,並且他比一般雅典人還要虔誠。(監獄中本來沒有死刑犯向神祭祀的儀式,蘇格拉底在喝下毒藥之前,卻要向神行禮;甚至在臨死的時候,他都不忘囑咐克裡同,要向醫神阿斯克勒庇厄斯獻祭一隻雞。)

但他信的是自己美好哲學生活上不朽的神,而不信世人所說的會打仗的諸神,他不會相信宙斯真的會奪自己父親諾洛斯的王位。他把神與自己單獨聯繫起來了,神是他的道德指南針。

這當然不能被雅典人的宗教所接受。但宗教信的哪是真正的神呢?(「宗教是政治化的知識,也就是一種意識形態。意識形態關心的不是真理,甚至不是政治生活的真理,而是對政治現實的功用和利益......對神的知識一旦變成了宗教和意識形態,就不再謙卑,就不再堅持人與神之間的絕對距離。」——《生的根據死的理由》吳飛)。

一群對神不虔誠的人準備判決這個最虔誠的人了。

高貴的聲明

蘇格拉底面對眾人

蘇格拉底難得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引來殺身之禍嗎?他知道。蘇格拉底不看重死嗎?他看重。

那他為什麼會愚笨的做著這些把自己推向死亡深淵的事呢?

他告訴了我們原因:「這位,如果你認為有點人格的人應該計較生死的危險,而不是在做事時僅僅關心這個:做的究竟時正義還是不義,是好人做的還是壞人做的,那你說得真不美。」

此時的蘇格拉底是那麼高大。他就像《荷馬史詩》裡的那位神一樣的阿基琉斯,高傲地面對他的女神母親發來的死亡警告,說出震耳發聵的宣言:「那就馬上死吧,我讓那行不義者得到懲罰後,不必留在這弓船旁邊讓人嘲笑,成為大地上的負擔。」

蘇格拉底不願意死,但他更不願意不正義的活。哲學生活戰勝了死亡。

雅典人發來了最後的通牒:「蘇格拉底,現在我們不聽阿奴圖斯的話,而是放了你,但有一個條件,即,你不要再花時間研究了,不要再愛知了。而如果我們逮著你還在做這些,你就要死。」

蘇格拉底為了自己的哲學立場繼續拒絕:「雅典的人們,我向你們致敬,愛你們,但是我更要聽神的話,而不是你們的。」

看到這,你們是否想到那句名言,「我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它就出自於柏拉圖的弟子——亞里斯多德之口。對於真理的堅持,成了後來西方人尊崇的美德。

蘇格拉底已經預感到自己的結果,他繼續高傲地申明著。

他完全可以和那些討厭他的固執雅典人做法一樣,假裝承認自己有罪,再配上一場精彩的表演,得到生存的恩賜。(「淚流滿面地向法官們懇求,還帶孩子上來,以便能得到最大的同情,還帶上來很多別的親戚朋友」——《蘇格拉底的申辯》柏拉圖)

但他不會。因為這是對德行的拋棄,對尊嚴的喪失,這才是對法律最大的侮辱。

「諸位,我認為,哀求法官也是不對的,靠乞求逃脫更是不該的,而應該教育和說服。因為法官佔據那席位,不是為了施捨正義,而是要裁判正義。他們發誓並不是按照自己的喜歡施捨,而是根據法律裁判。所以,我們不能讓你們習慣於發假誓,你們也不應該習慣於此。否則我們雙方都不虔誠了。」

頑固的蘇格拉底呀!那就等著被判決吧。

審判法官們要進行兩輪投票。第一輪是判處蘇格拉底是否有罪,如果有罪在進行第二輪投票,決定給予蘇格拉底什麼罪。

第一輪審判

第一輪審判結果下來了:280比220,蘇格拉底被判有罪。

這票數讓蘇格拉底自己都沒想到:「因為我覺得反對票不會只多一點,而要多出更多。但現在看起來,只要有三十個石子不這麼投,我就會給放了。」

他繼續揭露著民主的脆弱性:「要只有莫勒圖斯,看來我現在就已經被放了。」

雅典人大都知道蘇格拉底是個公正勇敢的人,他的辯詞雖然令人生氣但也是事實。可他們實在不會相信名望極大的阿奴圖斯會錯怪蘇格拉底,這其實才是大多人投他有罪的真正原因。

莫勒圖斯繼續提出希望判處蘇格拉底死刑的請求,誰都清楚,這只是虛晃一槍——審判就像市場上的討價還價,原告提出一個稍重的懲罰,然後等著審時度勢的被告提出另一個輕一點的懲罰。

蘇格拉底當然明白,此時他該做的,應該去恭維法官們,然後提出一個稍重的處罰逃避死刑。(他們希望,能將蘇格拉底趕出雅典)。可他不能不為自己的原則辯護,他為自己的哲學立場鬥爭至了最後一刻。

他認真回顧自己的一生:沒有不敬神明,沒有敗壞青年,而且真正為雅典帶來了大的好處。於是他荒謬地說出他應該得到的懲罰:「如果按照正義,根據我的品行提出,我就要提出這個:在政府大廳用膳。」

唉,蘇格拉底,你是天大的智慧,還是極度的愚蠢呢?

一切都完了,就算蘇格拉底的弟子願意出30米納來保釋他,也不可能了。

第二輪審判

300:200,這是判處蘇格拉底死刑的票數。

事情發展到這地步,是阿奴圖斯和莫勒圖斯都沒料到的。阿奴圖斯沒想要他死,只是想讓他離開呀。都怪他太倔強。

法官們明顯怒了,以至於本來不認為他有罪的法官,卻投了他死刑。

蘇格拉底笑著看著這一切,民主的弊端,法律的濫情。

他能夠滿意了,這死刑結果就是對這真理喪失的雅典最尖銳的批判。

他最後教育了一遍雅典公民,不管是反對他的,或者是支持他的。因為遵守了自己內心的公正,他昂著頭面對這個審判。(我很難贏得,不是因為缺少語言,而是因為缺乏勇氣和無恥,我不願對你們說那些你們最喜歡聽的話,我不哀悼,不悲慟,不做也不說別的很多我認為不合我的品行、而你們習慣從別人那裡聽到的那些。我認為,我不該因為危險而做自由人不該做的事,而且我現在也不後悔做了這樣的申辯,我寧願選擇這樣申辯而死,也不選擇那樣活著。——《蘇格拉底的申辯》柏拉圖)。

伴著那句千古傳頌的名言,我們的蘇格拉底將坦然赴死——「我去死,你們去生。我們所去的哪個更好,誰也不知道——除非神。」

蘇格拉底之死

蘇格拉底之死

按照正常情況,被判處死刑的犯人會被立即移交給「十一人委員會」,在24小時內執行死刑。

但蘇格拉底的案子是個例外。因為「聖船」要去阿波羅神壇進貢,並且在它回來之前,雅典禁止任何處決。蘇格拉底得以在監獄多待了1個月。

這些天裡,每天都有國內外的哲人朋友,陪他聊上一整天。

時間飛速流逝,很快到了死刑那一天。

關於這一天的情況,我們能夠從柏拉圖的《裴多》、《克裡託》看到。

蘇格拉底的朋友們要作最後的努力,收買了看守他的人在逃跑的時候給予默許;他的特比斯的崇拜者會提供所有必需的資金。

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了,但蘇格拉底,真誠地按照他的性格拒絕了。這只會使他終生承認的原則顯得愚蠢可笑。雖然判罰是錯誤的,但他是個合法地組成的法庭的合法的裁決,因而有權強制執行;如果越獄,這是一個與公民資格精神相左的背叛行為。

(想想,同樣質疑輕視法律法規,面對判決,蘇格拉底與阿爾西比亞德卻有著不同的行為。)

蘇格拉底與哲人們最後一次探討了靈魂問題,說明真正的哲學家是不會畏懼死亡的(但哲學家主動去死卻是不道德的),正相反,他們會很開心,這意味著他們能進入一個更好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真理和實在將面對面地加以認識。

到時間了,蘇格拉底安心的喝下毒藥,不忘提醒朋友給神貢一隻雞,然後平靜地死去。

我們的哲人朋友在他最後的時光中,用行動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哲學。

正是他的死,讓世人明白,哲學並不就是對秩序的破壞;正是他的死,喚起了人們對於哲學的尊重,開啟了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一直到現在,西方人對於真理的追尋之路。

蘇格拉底已然成為2500年來這些追求知識的人們的標杆與模範。

他就是哲學本身。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

正中間的是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

人類最大的幸福就在於每天能談談道德方面的事情。

無靈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價值。

—— 蘇格拉底

來源:知乎

相關焦點

  • 遇到槓精,誰怕誰?這位老師的蘇格拉底「槓上開花」大法,絕了!
    普通人抬槓對事不對人,槓精是對人不對事。就像剛才在朋友圈裡的那條評論,完全是出於個人的「羨慕嫉妒恨」。2.普通人辯駁的目的是為了釐清是非、達成共識,槓精則無視言語中的邏輯,純粹是為反對而反對。槓精則會回覆:你特麼才死呢,老子活的好好的,閉上你的烏鴉嘴好嘛。3.普通人抬槓是為了發洩自己的一點小情緒,話說出口情緒已經疏導一大半。而槓精出口就是為了打壓對方,往往嘲諷、反問沒完沒了。一家小飯店裡,顧客問老闆,你這魚香肉絲裡面怎麼沒有魚?
  • 蘇格拉底之死
    原標題:蘇格拉底之死□ 李倩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公元前399年,希臘世界的雅典進行了一場著名的審判。70歲的哲學家蘇格拉底,這位「亙古以來最有智慧的人」(蒙田),被雅典人以城邦利益的名義判處了死刑。蘇格拉底本人沒有任何文字存世,後人只能通過間接途徑。
  • 油畫《蘇格拉底之死》:雅典城邦「烏合之眾」與理性之光的碰撞
    前言《蘇格拉底之死》由法國畫家雅克·路易·大衛在1787年創作的新古典主義油畫。畫中描繪了就是蘇格拉底服毒自殺的場景,在黑暗的牢獄中,一束陽光照射在蘇格拉底身上,裸露瘦弱的身軀下是堅強的意志力,是面臨死亡的毫不畏懼。蘇格拉底在死亡時說的最後一句話:"我去死,你們去生。
  • 槓精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槓精的誕生出處介紹
    除了生活中,娛樂圈的槓精也是一大把,熱播綜藝《中國有嘻哈》裡張震嶽那句「我覺得不行/很普通!」和MC熱狗回應「我覺得ok/可以!」,可以說是槓精本精了。而《演員的誕生》中章子怡和劉燁互懟那期,也算得上是尷尬型抬槓教學。總之,他們為反對而反對,以抬槓為己任。在槓精的世界裡講道理,還不如激發他們的「鬥志」有趣。
  • 如何一招制服槓精?
    槓精,顧名思義,特指某個人很喜歡和別人抬槓。聊天的時候最尷尬不是沒話題聊,而是聊著聊著就把話說死了。經常有人特別喜歡接話,帶有抬槓的味道。雖然有時能夠成功引起別人的注意,但是卻很讓人反感。比如明明就是想表達一下今天天氣太冷了,後悔穿裙子了,那麼槓精可能就會抬槓說:冷你就別穿裙子啊,能怪誰! 在其他人看來並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但是對於本人來說,就會覺得:說這句話的人不懂得聊天;說這句話的人喜歡抬槓,讓人很反感;說這句話的人肯定沒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假如某天自己也發表一下這樣的感慨,然而你親近的人卻這樣說,自己心中又怎麼可能會歡喜…這個人就直接進了聊天的黑名單了。
  • 哲學說唱 | 一首《蘇格拉底之死》,獻給不死的哲學
    《說唱新世代——蘇格拉底之死》
  • 「朱丹卑微冷戰,郎朗不拿行李,路過司機不救人」:閉嘴吧,死槓精!
    上面這號人,我們叫他槓精。顧名思義,就是槓。不管你說什麼,他都先反駁挑刺,為了反對而反對,通過反駁別人來凸顯自己的優越感,逢槓必抬,不作不死。吵架很正常,如何解決問題才是關鍵,難道非要一吵吵個你死我活,兩個人都死鴨子嘴硬,誰先低頭誰是孫子?那還過不過了,乾脆離婚得了。最最關鍵的是,人家夫妻倆的事,一幫外人在旁邊槓來槓去,難道你是當事人,你藏在人家床底下看見了?
  • 城邦與哲學:為什麼蘇格拉底必須死?
    「蘇格拉底的問題」有三重含義:其一是蘇格拉底之死乃歷史上的一大公案,究竟誰是誰非是一個問題,這就是說,蘇格拉底本人就是一個問題;其二是蘇格拉底面臨的哲學問題促使他走上了理性主義的道路,這個問題就是知識的問題;其三是蘇格拉底把哲學要解決的問題定位在「是什麼」的問題上,從而確定了西方哲學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說到蘇格拉底,不能不說一說智者運動。
  • 蘇格拉底是神賜給雅典的禮物,被雅典親手毀滅,世上再無蘇格拉底
    所以說,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是有其可取之處,他可以啟發人的思想,使人主動的去分析思考問題,他用辯證的方法去證明真理是具體的,具有相對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轉換,這一認識論,在歐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思想意義。蘇格拉底為人也十分好爽,在服兵役期間,他打仗勇敢,從不怯徵, 敢於仗義執言。
  • 「槓精」「死忠粉」英語怎麼說?
    stan 死忠粉 (也可作動詞)an extremely or excessively enthusiastic and devoted fan"Stansnowflake 槓精,玻璃心"Snowflake"has gotten an update.
  • 槓精是怎麼成為「網絡公害」的?
    en突然之間,槓精這種無處不在新物種成了網際網路上人人喊打的對象。你可能親身遇到過一兩隻活體槓精,看過《槓精邏輯大揭秘》、《槓精的一百種應對方法》等科普指南,觀摩過一眾短視頻繪聲繪色的「槓精演繹」,然而依然搞不懂槓精這種「網絡公害」是如何出現的——為什麼槓精成為了一種萬能標籤?
  • 明明可以活命,為什麼蘇格拉底寧死也不願出獄?
    能夠引起西方哲學研究者爭論不休的話題人物中,蘇格拉底當屬首選了。一直以來,對哲學痴迷的智者總是有著非同常人的思維體系,那麼,身為哲學聖人的蘇格拉底又做出了哪些在我們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的舉動呢?從蘇格拉底與眾人在獄中的對話,我們不難還原出蘇格拉底死前的心態與行事準則。在法庭上,蘇格拉底最終還是被判了死刑 。但幸運的是,那幾天正逢雅典的朝拜之日,雅典城內必須保持乾淨,不得執行任何死刑。蘇格拉底只好在監獄中又多呆了幾天。他的朋友和敬仰他的社會人士每天都會找機會圍著他,請他最後一次為自己解答心中的疑慮。
  • 《蘇格拉底的申辯》:並非申辯之典範,而是一名哲學家的自白
    由此,蘇格拉底展開了西方哲學史上最著名的一場申辯,但他卻未能說服陪審員,最終以121票之差落敗,被判處死刑。即「馬虻」之職,向人們播撒愛智之火種,呼喚人們去追求世間真理與社會至善。既如此,他又如何能因貪生怕死而背離自己信仰,行不義之事呢?因此,死亡不可避免。在被定罪並判處死刑之後,蘇格拉底向陪審團坦承:「我所缺的不是言辭,而是厚顏無恥,以及不願說你們愛聽的話。」他再次表達自己的心跡並告誡雅典公民:「我寧願因那樣措辭而死,不願以失節的言行而苟活。
  • 在雅典,教你如何尋找蘇格拉底
    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進新神論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儘管蘇格拉底曾獲得逃亡的機會,但他仍選擇飲下毒槿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控告他的有三個人。
  • 蘇格拉底與雅典城邦
    蘇格拉底接著說,之所以定我的罪,非因我不善辭令,而是我不善厚顏無恥,「甘願向你們說那些你們最愛聽的話」——即使我處在危險之中,也不會去「做那不配自由人做的事」,我寧願作了「那種」申辯而死,也不願作出另一種申辯而生。所以,有論者說,殺死蘇格拉底的,除了雅典公民,還有他自己。
  • 每個朝代都有「槓精」出現,使得王陽明的心學被打壓,但影響深遠
    王陽明就是所處於正德期間,心學也是在這個時期誕生,心學本來是一盞明燈,可照亮人心,進一步可照亮整個社會,只可惜出現了「槓精」。由於正德皇帝整天沉浸於聲色犬馬之中,因此朝中的權力,自然是落入奸人手中,尤其是太監劉謹等人。
  • 遇到「槓精」反應慢怎麼辦
    還有很多類似的場景,我們把這樣回話的人暫稱為」槓精「,每每遇到這一類「槓精」,輕則影響情緒,重則爭得面紅耳赤,每當對方隨意的槓我們一下時,我們可能會感覺哪裡不對,但又說不到點上,於是本能的著急。今天針對這一類情況,給大家分享一套應對策略,相信能夠對你遇到槓精時有所幫助。
  • 王思聰日本滑雪,知名槓精作家唾罵:為何不在家隔離,不及時行樂會死?
    2月20日,撕遍娛樂圈的知名槓精作家劉信達竟然槓上了王思聰,他曬出了王思聰和朋友在滑雪場玩樂的照片,並發文稱:「王思聰,你為什麼非要跑去日本?日本疫情那麼嚴重,可以說比國內都高危,王思聰為何還要帶著女友往日本跑呢?他哪來的特權不用居家隔離呢?難道他不及時行樂就會死嗎? 」
  • 波浪谷遇見蘇格拉底
    那遙遠的遠方,蘇格拉底披著床單,一動不動地坐在紅色的巖石上,仿佛永遠在思考著: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永恆?是的,蘇格拉底很忙,一直很忙。但他幾乎沒有財產,也沒有營生,就是裹著一個破床單,幾乎整天在雅典廣場向過往的路人提問各種哲學問題。他收徒弟又從不收錢,作為一代名師,他的課全是免費的,那他是靠什麼生活的?
  • 「鍵盤俠、噴子、槓精」英語怎麼說?
    「鍵盤俠、噴子、槓精」英語怎麼說? Amy Hirschi@amyhirschi/unsplash 「鍵盤俠」英語怎麼說? 與「鍵盤俠」相關聯的,同樣表示在網絡上發表不當言論的人群還有「噴子」「槓精」等等。   「噴子」英語怎麼說? 「噴子」可以用「troll」來表述。這個詞代表的人群言辭通常更加激烈,並且具有很強的挑釁意味和攻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