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典,教你如何尋找蘇格拉底

2020-12-11 網易旅遊

蘇格拉底長得如此醜陋,卻絲毫不影響全世界人民對他的讚揚——那個旅遊紀念品小雕像銷售得還不錯。

(原標題:在雅典,尋找蘇格拉底)

在雅典街頭,到處都可以看到1-3歐的蘇格拉底頭像,對,就是那個凸眼、獅鼻、厚唇的旅遊品小雕像,用英文單詞ugly表達很貼切。甚至還有人加上了寬臉、禿頂、矮小的身體,走起路來像笨鴨子般昂首闊步。蘇格拉底長得如此醜陋,卻絲毫不影響全世界人民對他的讚揚——那個旅遊紀念品小雕像銷售得還不錯。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找人辯論的地方

在雅典我住在朋友瑪利婭家,從她家的窗臺可以看得到帕特農神廟。從博物館一頭買門票上衛城山頂俯視雅典,靜坐遠望整個城市,微風習習,一會兒想像自己和眾神並肩在高處巡望大地,一會兒想像幾位古哲學家走過,那種感覺很奇妙。

從山上下來,瑪利婭帶我走過城中挖出的狹長的古城廢墟,穿過樹林,來到一片寬闊地。

瑪利婭介紹說,這裡是普尼克斯山,離衛城西面不到一公裡,是古代雅典城邦公民議會聚會的地點,也是蘇格拉底經常找人辯論的地方。

普尼克斯山上,蘇格拉底經常找人辯論的地方

小山上面擺放著一塊巨石平臺,稱為bema,是演說者所站的平臺。2017年9月,法國總統馬克龍上任後首次國事訪問出訪希臘,選在普尼克斯山上發表演講,強調他重建歐洲的雄心和計劃。

當年雅典盛行辯論,而蘇格拉底簡直就是「辯論狂」,總是上街找人辯論。辯論中他通過問答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並幫助人產生新思想。

這種問答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他認為這是使人變得聰明的一個必要的步驟,因為除非一個人很謙遜「自知其無知」,否則他不可能學到真知。第二步叫定義,在問答中經過反覆詰難和歸納,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第三步叫助產術,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論,正如蘇格拉底自己所說,他雖無知,卻能幫助別人獲得知識,好像他的助產士母親,幫助新的生命誕生。

據說,為了得到真理,當他思考難題時,他可以不聲不響地在同一個地方連續站立24個小時。

普尼克斯山

關押蘇格拉底的山洞

瑪利婭帶我走的路一路上幾乎不見中國遊客,傍晚時分,樹林很安靜,讓我聯想起古詩「曲徑通幽處」。瑪利婭說她讀書時每天晨跑就是這條路,順便看看蘇格拉底。

七轉八轉,一會兒我們來到費洛帕波斯山(Filopappou Hill),她指了指一道石壁,告訴我那個是曾經關押到蘇格拉底的地方。

不是她指的話,有點暗下來的天色真的會讓我完全忽視這個地方。比起雄偉的神廟、劇場、參天圓立柱,它是多麼渺小。這道石壁不是很寬,有三扇鐵柵門,裡面是三個石室,其實就是石洞,是公元前4世紀蘇格拉底被關押的遺址。瑪利婭說她小時候看到的是木柵欄,現在更換了。

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進新神論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

儘管蘇格拉底曾獲得逃亡的機會,但他仍選擇飲下毒槿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控告他的有三個人。主謀安尼託是辯論得罪的:有一次,蘇格拉底同美諾討論美德是不是知識的時候,正巧碰見安尼託,於是便拉他過來提問,結果提問不僅讓安尼託陷入了自相矛盾,還損及了安尼託崇拜的政治家,使他失了面子。安尼託當時拂袖而去撂下狠話:「我覺得你這個人很容易說別人壞,我奉勸你慎重些!」

蘇格拉底為找尋真理不斷找人辯論,其辯論方法被黑格爾稱為「蘇格拉底的諷刺」。斯東說過:「蘇格拉底問答模式最令人生氣的地方是,就在他們感到自稱無知是裝出來給人看的時候,卻暴露出其真實的無知。」這種詰問式的辯論方法,最終使他得罪了不少人。

雖然雅典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城市,但愛辯論、愛較真的蘇格拉底有些話還是不合時宜,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釘」。看看蘇格拉底被關押的地方,山野的破敗之處,真的有些難過。 

這個幾乎沒有留下任何著作的辯士,能獲得西方哲學史上最重要的地位,與他為維護真理而從容赴死不無關係。在歐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聖人,幾乎與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所佔的地位相同。

關押蘇格拉底的山洞在費洛帕波斯山

認識你自己

我小時候喜歡摘抄名人名言,其中有一句我最喜歡的,就是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

離開雅典去了希臘中部的德爾菲。因為從百度上看到德爾菲有三句箴言,其中就有據說鐫刻在德爾菲神廟門楣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特別愛用這句話來教育他的學生。

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無論嚴寒酷暑,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只專心做學問。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記錄。

蘇格拉底教學方法自始至終是以師生問答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又叫「問答法」。蘇格拉底在教學生獲得某種概念時,不是把這種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錯了,他也不直接糾正,而是提出另外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確的結論。它為啟發式教學奠定了基礎,對後世影響很大。

詢問了一旁的導遊,都說沒有看到這條箴言,我有點失望,是不是被毀了?但導遊告訴我,別人問蘇格拉底為什麼這麼智慧、知道得比別人多?蘇格拉底這樣回答:「我之所以比別人知道的多,是因為我知道自己的無知。」

關押蘇格拉底的地方

關於這句話的翻譯和解釋,我在國內看到過不同的版本,我認為原意就是上面寫的這句。

蘇格拉底寧可死,也不肯違背自己的信仰。他在審判的最後,對陪審員和法官說:「現在各走各自路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活,這兩條路哪一條比較好,誰也不清楚,只有神知道。」

關押蘇格拉底的監獄前,如今豎立的講解牌。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方圓_NAB7873

相關焦點

  • 蘇格拉底與雅典城邦
    第二輪投票,決定是否處死蘇格拉底,結果贊成票比同意定罪票還多了80票。第二輪投票過後,蘇格拉底發表了「最後陳述」,第一句便說,「雅典公民們,只費了那麼一點時間,你們就贏得了千古罵名」。他也說了,他無法選擇流亡的理由——他生而為雅典公民的福祉,且有神的旨意,假使雅典都無法容其身,外邦人怎麼可能任其所以呢。雅典公民第二輪投票決定處死他時,他仍有生的希望。他的朋友克力同到監獄探視,說服他逃亡,但被蘇格拉底斷然拒絕。以上便是柏拉圖《蘇格拉底的申辯》和《克力同》的主要內容。
  • 蘇格拉底是神賜給雅典的禮物,被雅典親手毀滅,世上再無蘇格拉底
    但蘇格拉底稱自己「牛虻」,是神賜給雅典的禮物,他是想用這隻牛虻來刺激這個國家,因為雅典就像一匹駿馬,但由於肥大懶變得遲鈍昏睡了,所以很需要一隻牛虻緊緊地盯著它,隨時隨地勸說它,可以使它能從昏睡中驚醒而煥發出精神。蘇格拉底把批評雅典而看作是神賜給他的神聖使命,所以他一直在心裡帶著這種強烈的使命感而冒死不辭。
  • 古代蘇格拉底-「犧牲品」的亡雅典「暴民政治」
    他教柏拉圖和聞名世界哲學家,現代人對他的理解大多來自柏拉圖,他是哲學奠基者蘇格拉底。暴政獨裁,民主崩潰與世界各國關於世界的歷史和發展一樣,古希臘也在不斷地發展和改變著體制。古希臘系統的變化與戰爭密切相關。
  • 繁盛的雅典時期,有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無知」的蘇格拉底
    眾所周知,哲學源於古希臘,而希臘哲學最繁盛的時期是雅典時期。公元前469年,一聲嘹亮的啼哭響徹雅典上空,一位經驗豐富的助產婆,看了那麼多新生命的誕生,屬於自己的卻是第一個,心裡感慨萬千,對著懷裡哇哇大哭的兒子露出欣慰的笑容,決定給他取名為蘇格拉底。
  • 油畫《蘇格拉底之死》:雅典城邦「烏合之眾」與理性之光的碰撞
    當時的雅典是全希臘文化和商業交流的中心,在濃厚的文化範圍中蘇格拉底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且結實了當時眾多在雅典的學者名流,獲得了豐富的知識。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後,已經有許多人追隨蘇格拉底了,不僅有雅典人,還有一些外邦人。蘇格拉底的後半生幾乎都是在長達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度過的。
  • 尋找雅典的「蘇格拉底情結」!
    學生:蘇格拉底,請問什麼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 蘇格拉底為何最後成為雅典政治的犧牲品?
    公元前399年,古希臘三賢之一,西方哲學奠基人蘇格拉底在由500人組成的議會中被控告腐蝕青年思想和不信仰城邦認可的神。最後被判處死刑,飲下毒酒而死。蘇格拉底自稱「助產士」,一生都在為哲學的發展而努力,試圖去喚醒全希臘人的精神世界。可這樣一位偉人卻死在自己信仰的民主制度之下,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西方思想奠基人:蘇格拉底——一個活在傳說中的人物!
    雅典社會就是這樣運作的。人們成為美德方面的專家,美德被傳授給年輕人。但後來哲學家蘇格拉底出現了。他是一個醜陋的、直言不諱的老兵,提出了一些尷尬的問題,這讓他在雅典最有權勢的公民中不受歡迎。我們還知道,當蘇格拉底到處問一些尷尬的問題時,他身後總是跟著一些富有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給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其中一個年輕人就是柏拉圖。我們知道如何對待蘇格拉底,很大程度上要感謝柏拉圖,但也正是因為柏拉圖,我們才會有如此多的疑問。
  • 黃洋:重審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的死的確是個悲劇,既是他本人和哲學的悲劇,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悲劇。從此以後雅典民主制就背上「暴民政治」的惡名和罵名。但如果說蘇格拉底被處死是冤屈的,那麼雅典民主制背上這個罵名同樣是冤屈的。因為民主制下的雅典並未想要置蘇格拉底於死地,他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或者說是出於他本人的選擇。這樣說可能讓讀者難以置信,因此我們需要回顧蘇格拉底受審的情形。
  • 雅典街頭老師——蘇格拉底!
    這個人便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柏拉圖哲學的創始人,這個人也是世人公認的道德哲學的創始人、教育家,尤其是讓世人稱讚的在任何時代都能教導人的「人類的導師」——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的三大哲人。他們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底蘇格拉學。三人當中,蘇格拉底是第一位的。
  • 哲學家的世界:街頭的蘇格拉底
    過了好一會兒,終於有個穿著長衣,身材高挑,雙眼充滿自信的男子走到蘇格拉底面前,對他說:「蘇格拉底,我聽過你。」 男子語氣聽來不甚友善,但蘇格拉底仍友善回道:「睿智的先生,以我不甚好的記憶推測,我們應該是第一次見面,如果不是,就請原諒我的愚拙與老朽了。」 男子冷冷道:「我們第一次見面。我只聽過你,從沒見過你。」
  • 雅典老城的古代市集,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在此暢所欲言
    而雅典作為古希臘核心的城邦重地,有著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更被稱為歐洲哲學的發源地。這片土地曾經誕生過無數驚才絕豔的人物,其中著名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更是在這裡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蘇格拉底究其一生,無數次地在雅典的古市集上暢談辯論自己的思想,給後人留下了影響至深的的哲學理念。
  • 史上第一槓精——蘇格拉底之死
    蘇格拉底的審判雅典議會時間:公元前399年原告者:莫勒圖斯被告者:蘇格拉底罪狀:1.敗壞青年 2.不信神明絕對沒有人會相信,一個從未與蘇格拉底蒙面的年輕人,竟然會要求法庭處死蘇格拉底。真正想要控訴蘇格拉底的,一定是這位幕後指使者——雅典民主派重要人物阿奴圖斯。
  • 蘇格拉底----西方的孔子
    他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儘管蘇格拉底曾獲得逃亡的機會,但他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同時也是因為擔心他逃亡後雅典將再沒有好的導師可以教育人們了。   蘇格拉底認為一切知識,均從疑難中產生,愈求進步疑難愈多,疑難愈多進步愈大。
  • 蘇格拉底之死
    原標題:蘇格拉底之死□ 李倩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公元前399年,希臘世界的雅典進行了一場著名的審判。70歲的哲學家蘇格拉底,這位「亙古以來最有智慧的人」(蒙田),被雅典人以城邦利益的名義判處了死刑。蘇格拉底本人沒有任何文字存世,後人只能通過間接途徑。
  • 城邦與哲學:為什麼蘇格拉底必須死?
    蘇格拉底與孔子、釋迦牟尼和耶穌等人並稱人類的導師,他雖然沒有寫過什麼哲學著作,但卻以他的言行對西方文明產生了至今難以估量的深刻影響。有人可能會問,既然蘇格拉底沒有寫過哲學著作,我們如何能夠了解他的哲學思想?主要通過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和同時代人的回憶和記錄。柏拉圖的哲學寫作採取了對話的形式,其中絕大多數對話的主角都是蘇格拉底。
  • 波浪谷遇見蘇格拉底
    那遙遠的遠方,蘇格拉底披著床單,一動不動地坐在紅色的巖石上,仿佛永遠在思考著: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永恆?是的,蘇格拉底很忙,一直很忙。但他幾乎沒有財產,也沒有營生,就是裹著一個破床單,幾乎整天在雅典廣場向過往的路人提問各種哲學問題。他收徒弟又從不收錢,作為一代名師,他的課全是免費的,那他是靠什麼生活的?
  • 蘇格拉底的11個小故事
    正因為他老婆總在家裡發威,他不得不被迫每天遊走於雅典的大街小巷與人辯論,他辯論的方法就是著名的「蘇格拉底式反語法,成就了一個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因為她給了你忠誠,給了你尋找幸福的新的機會。」3、快樂蘇格拉底是單身漢的時候,原來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間裡,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 《蘇格拉底的申辯》:並非申辯之典範,而是一名哲學家的自白
    他說「高貴的公民啊,你是雅典的公民,這裡是最偉大城邦,最以智慧和力量而聞名,如果你只關心錢財,斤斤於名聲和尊榮,既不關心,也不想到智慧、真理和自己的靈魂,你不感到慚愧嗎?」即便最終被判處死刑,也只是從容而平淡地留下一句「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去活,誰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 流言為什麼害死了蘇格拉底?古希臘城邦的「流言蜚語」現象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蘇格拉底的談話往往會得罪別人,讓別人覺得他十分傲慢,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揭露別人的無知。蘇格拉底通過提問,得罪了無數人,於是他被雅典人裁定為有罪,將被處死,他的罪名有兩項:其一,荼毒青少年;其二,不敬雅典眾神。蘇格拉底的罪責,在現代人看來,完全子虛烏有,堪稱誅心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