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奠基人:蘇格拉底——一個活在傳說中的人物!

2020-12-11 老胡說科學

蘇格拉底被指控腐蝕雅典青年。他被送上法庭,並被判處死刑,他喝了毒藥。儘管有機會逃脫,蘇格拉底還是接受了陪審團的判決,毫無反抗地死去。《繪畫:蘇格拉底之死》,雅克·路易斯·大衛著,1787年。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古老寓言故事,講的是一群盲人第一次被介紹熟悉一頭大象。

一個摸象牙,一個摸尾巴,一個摸肚子,一個摸大腿。每個盲人描述不同的大象,因為他們描述自己認知到的部分。他們對大象長相的看法大相逕庭,因為他們對整個動物只有有限的經驗。

人有很多善良的品質,忠誠、善良和謙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縱觀歷史,許多思想家、文化和信條都強調某些美德高於其他美德。但是所有的文化都認同有好的一面,所有的文化都認同美德,即使它們有著不同的名字或者有著不同的分量。

如果,就像寓言裡的盲人一樣,當我們談論不同的美德時,我們描述的是同一件事嗎?如果美德就像一顆切割精美的鑽石的許多面——平等且相互依存,那會怎樣呢?如果美德真的是這樣,它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古希臘人對美德有自己的看法。有些在今天看來很奇怪。例如,長相是衡量一個人性格的標準。長得好看的人被認為是好人。

古希臘也有我們今天很好理解的美德——勇氣和正義是兩種重要的美德。軍人最需要的是勇氣,政治家最需要的是公平。

雅典社會就是這樣運作的。人們成為美德方面的專家,美德被傳授給年輕人。但後來哲學家蘇格拉底出現了。他是一個醜陋的、直言不諱的老兵,提出了一些尷尬的問題,這讓他在雅典最有權勢的公民中不受歡迎。

一個神秘的人物

和拿撒勒的耶穌一樣,蘇格拉底被視為西方道德、靈性和思想的奠基者。然而,蘇格拉底的形象是非常神秘的。

據我們所知,這位哲學家本人從未留下任何文字。當代的書面資料很少能說明他的存在。以至於最近的作家認為他最好被當作虛構的人物來對待。

我們能從不同的敘述中得到證實的事實是有限的。我們知道這位哲學家曾經是一名戰士,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行為可能會受到讚揚,我們知道他被認為是醜陋的,我們知道他在年老時被處死。

我們還知道,當蘇格拉底到處問一些尷尬的問題時,他身後總是跟著一些富有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給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其中一個年輕人就是柏拉圖。我們知道如何對待蘇格拉底,很大程度上要感謝柏拉圖,但也正是因為柏拉圖,我們才會有如此多的疑問。

蘇格拉底的生平有三個主要的來源:歷史學家色諾芬,劇作家阿里斯託芬,當然還有哲學家柏拉圖。色諾芬筆下的蘇格拉底不同於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

他說了什麼,怎麼說,這更像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早期柏拉圖對話錄中的蘇格拉底比後期柏拉圖對話錄中的蘇格拉底更有可能是真正的蘇格拉底。人們懷疑蘇格拉底只是柏拉圖後期作品中的一個角色,只是他自己思想的代言人。

但由於柏拉圖和蘇格拉底一樣神秘,這很難說。問題是柏拉圖既是哲學家又是藝術家。柏拉圖的作品,包括蘇格拉底都是對話,就像劇本或電影劇本一樣。儘管其他來源證實了柏拉圖描述蘇格拉底的某些情況,但很難確定他說了什麼。我們只有柏拉圖說的話。

危機時刻

蘇格拉底是在雅典歷史的危機時刻成名的。這個曾經是希臘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城邦,在一場漫長的戰爭後被對手斯巴達擊敗

雅典曾一度被所謂的「三十暴君」統治,這是一個由公元前404年的斯巴達勝利者建立的殘酷的軍政府,在一次暴力起義後最終被廢黜。獨立和民主已經回到了雅典,但這個精疲力竭的古老超級大國正在不可逆轉地衰落。

從三十暴君統治的終結到399年蘇格拉底的死,蘇格拉底似乎成了當權者的累贅。除了「哲學化」之外,很難描述蘇格拉底所做的事。這位哲學家否認他有任何東西要教,並且拒絕稱自己為老師。他沒有任何理論或解釋與他之前的哲學家相似,儘管他確實持有一些精神信仰。

哲學家主要是把時間花在挑戰人們去解釋和探索他們自己的信仰。他這樣做激怒了雅典一些最有權勢的人

蘇格拉底教授亞西比德(1776),弗朗索瓦-安德烈·文森特。據說蘇格拉底曾教過這位著名的雅典貴族,據說還救過他的命。蘇格拉底被奉為理性思考者的典範,他是一個如此睿智的人,以至於為了獲得智慧而死。但蘇格拉底更多地把自己描繪成一個肩負道德使命的先知。

在蘇格拉底之前,哲學家們主要關注於解釋自然世界和存在。像赫拉克利特、畢達哥拉斯、芝諾和巴門尼德這樣的哲學家提出了關於宇宙是由什麼組成以及它是如何變化的不同理論。另一方面,蘇格拉底專注於倫理學,或者更確切地說,專注於「美德」是什麼。

蘇格拉底與這些哲學家截然不同,他們被稱為「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雅典人預示了哲學上如此深刻的變化,幾乎每一位在他之後的哲學家都受到他的影響

蘇格拉底本人認為他的影響是阿波羅神的介入。在特爾斐的神諭中,據說阿波羅通過一位名叫皮提亞的女祭司進行了談話,宣稱沒有人比蘇格拉底更聰明。

蘇格拉底在受審時為自己辯護,他說:「當我聽到皮提亞所說的話時,我就在想,神(阿波羅)會說什麼呢?這是個謎:它是什麼意思?我不知道我在任何方面都是聰明的,無論大小,所以當他聲稱我是最聰明的時候,他在說什麼?他肯定不會說謊。

為了找出是什麼使他聰明,蘇格拉底四處尋找以聰明著稱的人。他向各行各業的人發表演講:專業教師(被稱為智者)、工匠、宗教專家和政治家。

在其中一次談話中,蘇格拉底說:

「我跟他談過。我得出的結論是,雖然這個人在很多人看來是明智的,尤其是對他自己,但實際上他不是,對此,我竭力向他證明,他只是自以為聰明,其實不然。

蘇格拉底發現使他聰明的是他自己承認他其實什麼都不知道。在知道自己知道的如此之少的情況下,他比那些自以為知道很多的人更有智慧。在審判期間,他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宣言,「我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

蘇格拉底以他獨特的探究方法而聞名。對於現代教師來說,這被稱為「蘇格拉底式的反諷」。

蘇格拉底式的反諷的理念是,通過對話,老師可以通過一連串的提問讓學生得出結論。換句話說,學生們已經擁有了智慧。在這種求知的方法中,蘇格拉底把自己比作助產士。就像助產士幫助婦女生產一樣,蘇格拉底幫助與他交談的人得出他們自己的結論。

柏拉圖筆下的人物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蘇格拉底的反常行為。那位哲學家常常出神地站幾個小時不動。他似乎從來不穿鞋,就像一個士兵能在雪地裡光著腳走路一樣。他似乎對極冷和極熱都無動於衷,他能忍受飢餓或乾渴的時間比任何普通人都要長。

他稱自己是一隻「牛虻」,刺痛了雅典社會的「戰馬」。實際上,他承認,提醒州政府履行其義務是一件麻煩事,儘管是必要的。「我相信,我對上帝的服務是對國家最大的恩惠,」他在審判時說。

幾乎每一位緊隨蘇格拉底的古希臘哲學家都受到了他的影響。憤世嫉俗的提奧奇尼斯仿效蘇格拉底過著貧困的生活。他相信財富和財富所帶來的物質欲望會讓人遠離真正的美德。美德的根源

在他的提問中,蘇格拉底試圖找到美德的普遍定義。但在蘇格拉底的對話錄中有許多利害攸關之處:他的觀點不僅是倫理的,而且是認識論的(關於知識)。換句話說,知識和道德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清晰。美德和智慧對蘇格拉底來說是一回事,因為一個人的存在離不開另一個人的存在。

在《斐多篇》中,柏拉圖對蘇格拉底臨終前幾個小時的描述,這位被譴責的哲學家展示了不同的美德是如何相互依存的。

斐多回憶說,蘇格拉底死前見過他的人都不憐憫他。事實上,「這個人給我的印象是相當幸運的,」斐多說,「不僅因為他的態度,也因為他所說的話,他是如此無畏和高尚地達到了他的目的。」

被譴責的哲學家與他的年輕追隨者討論他的無畏。

是什麼使他如此勇敢?蘇格拉底相信他的靈魂是不朽的,死亡會將他的靈魂從肉體中解放出來。既然身體上的痛苦和快樂阻礙了尋找真知的道路,死亡會讓靈魂更充分地繁榮。

蘇格拉底解釋說,任何哲學家都明白,身體是「真理」智慧的一個障礙。身體的限制和需要阻礙我們獲得我們想要的知識,「因為身體給我們提供了無數的幹擾」。根據蘇格拉底的說法,當靈魂脫離了肉體,它所能獲得的智慧比肉體所能夢想到的還要多。

因此,這位哲學家對他的死刑判決無動於衷。至少從敘述來看,似乎沒有對死亡的恐懼,哲學家也沒有對他的命運表示出痛苦。蘇格拉底似乎把他的死看作是他獲得智慧的使命的完成。所以,對於蘇格拉底來說,面對死亡的勇氣來自知識的實現。

蘇格拉底將此與「勇氣」的普遍觀念進行了對比,即人們面對較少的恐懼以避免更大的恐懼。

蘇格拉底對他的追隨者說:

我不認為這是獲得美德的一種正確的交換——以快樂換取快樂,以痛苦換取痛苦,以恐懼換取恐懼

美德有很多面,勇氣和智慧是兩個方面。對蘇格拉底來說,是智慧做了其他美德所必需的「淨化」。正義需要勇氣才能蓬勃發展,勇氣需要謙虛等等。所有這些相互依存的美德的共同點是智慧。

把四種基本美德想像成一個正方形的側面。剛毅、謙虛、公正、審慎和智慧構成了正方形本身。也許蘇格拉底所描述的智慧本身並不是一種美德,而是我們美德的源泉。智慧是一種真正的基本美德。智慧增長,美德也增長。

美德和智慧是買不到的。任何人,不論貧富,都可以生活在美德之中。蘇格拉底自己也因為他的使命而貧窮。並不是說錢本身有什麼問題,蘇格拉底只是簡單地認為,為了美德而花錢更好。

我們應該追求美德,而不是金錢或聲望。通往美德的道路是智慧。當我們進行自我反省和推理時,我們的智慧就會增長,所有那些被我們貼上美德標籤的特徵也會隨之增長。如果你對金錢和權力無能為力,那它們又有什麼用呢?

當蘇格拉底被法庭宣判有罪時,只要他停止不斷的盤問,就會得到寬大處理。他拒絕了這個提議,並宣稱「未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

相關焦點

  • 西方哲學奠基人蘇格拉底,學習他的20句至理名言,領會智慧人生
    提到西方哲學,就不得不聯想到古希臘,因為在古希臘,存在三位哲學史上三位重量級的人物——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三位並稱「古希臘三賢」,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今天,要一起來了解「古希臘三賢」中輩分最高的蘇格拉底,用他20句至理名言,感受西方哲學的魅力。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人中,為什麼說前者輩分最高呢?一方面從出生來說,蘇格拉底年齡最大,另一方面,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師傅,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師傅,這三位奠定西方哲學的偉人,一脈相傳。
  • 繁盛的雅典時期,有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無知」的蘇格拉底
    在當時的雅典,蘇格拉底作為明星般的人物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明百姓,許多人都與蘇格拉底展開過討論,並且他會隨時隨地——甚至在街頭——開始與你展開討論,如果遇到老年人,還會恭敬的說:「我很感激有你們這樣的上了年紀的人願意和我聊天,因為你們才是有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的人。
  • 蘇格拉底----西方的孔子
    他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儘管蘇格拉底曾獲得逃亡的機會,但他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同時也是因為擔心他逃亡後雅典將再沒有好的導師可以教育人們了。   蘇格拉底認為一切知識,均從疑難中產生,愈求進步疑難愈多,疑難愈多進步愈大。
  •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人物及思想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人物及思想古希臘時期誕生了眾多輝煌的思想成就,其主要代表為古希臘三哲。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在各地區的考試內容中均有涉及此部分內容。主要考察內容為人物與代表觀點中的對應以及人物的地位,考試形式主要為客觀題,單選,多選,判斷。因此,在各位考生備考時,可以按照人物的順序對相關考點進行整理,重點把握。
  • 孔子和蘇格拉底大PK,會怎麼樣?
    孔子: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蘇格拉底:希臘語(雅典)哲學的創始人之一。但簡歷中有: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古希臘三賢之一。可以看出,兩人各有千秋,但孔子更全面、頭銜更多。
  • 蘇格拉底為何最後成為雅典政治的犧牲品?
    公元前399年,古希臘三賢之一,西方哲學奠基人蘇格拉底在由500人組成的議會中被控告腐蝕青年思想和不信仰城邦認可的神。最後被判處死刑,飲下毒酒而死。人們管理自己的身體,作為城邦中的個體,也要共同管理這個城邦。蘇格拉底對此卻不認可,他認為一個好的政體應該是由一個「知道的人」來統治其他「不了解的人」。他把希臘比成一艘船,公民比作羊群,航海需要有經驗的船長,羊群需要有能力的牧羊人,所以城邦需要一個「知道的人」來帶領。
  • 蘇格拉底是神賜給雅典的禮物,被雅典親手毀滅,世上再無蘇格拉底
    歷史人物中的成長之路,也是讓我們通過他們的成長故事去學習、認識、了解、探討、反思等,讓我們更加認識自我、珍惜時間與生命,了解人類社會更迭不斷凋零與繁榮的過程。每個歷史人物中,各有各的歷史背景,各有各的人生故事,通過他們的人生故事,讓我們有所啟迪與啟發。
  • 古代蘇格拉底-「犧牲品」的亡雅典「暴民政治」
    在孟子中有一句名言,當無數的朝代更迭,江山陷入混亂,許多大賢的人用生命作證。這句話在對他們的歷史描述中經常被引用,即「雖有千萬人,吾往矣」流傳甚廣。在遙遠的西方,公元前一位偉人世界也用他的生命來維護真理,當時,他面對的不是上萬人,而是幾乎違背了全國人民的意願。他教柏拉圖和聞名世界哲學家,現代人對他的理解大多來自柏拉圖,他是哲學奠基者蘇格拉底。
  • 蘇格拉底為什麼被譽為古希臘三賢之一?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思想智慧
    一、「認識自己」的座右銘在西方,「認識你自己」這句話是名言,蘇格拉底一看到這句話,就把其奉為自己的座右銘,也是他的哲學原則,在此之前,西方普遍存在自然哲學家,蘇格拉底並不認可他們。每一個人都具備德性,但這個德性說的不是外在,而是內在,這與我們的「性本善」很相似,換句話說,人生下來並不是時時刻刻都符合本性的,只有在理性認識下才能實現德性,將其變成現實中的「善」。
  • 重審蘇格拉底
    古典雅典短暫卻絢麗奪目的天賦綻放「如此塑造了思想和精神的世界,以至於今天我們的思想和精神與眾不同。因為兩千四百年前希臘一個小小的城市在一兩個世紀裡的所作所為,我們的思想和情感與眾不同」。古代希臘和現代西方思想和精神的血脈相承如此緊密,以至於可以說希臘人「就是最早的西方人。西方的精神亦即現代的精神是希臘人的發現,因此希臘人的位置是在現代世界」,而不是在古代世界。
  • 黃洋:重審蘇格拉底
    古典雅典短暫卻絢麗奪目的天賦綻放「如此塑造了思想和精神的世界,以至於今天我們的思想和精神與眾不同。因為兩千四百年前希臘一個小小的城市在一兩個世紀裡的所作所為,我們的思想和情感與眾不同」。古代希臘和現代西方思想和精神的血脈相承如此緊密,以至於可以說希臘人「就是最早的西方人。西方的精神亦即現代的精神是希臘人的發現,因此希臘人的位置是在現代世界」,而不是在古代世界。
  • 蘇格拉底的愛情史,愛一個人,從來都不是單方面的付出
    文/周子,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蘇格拉底,希臘人,被後世的人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人。在他長大以後,還被人認為是當時最具有智慧的人。不過,雖然說蘇格拉底頭腦聰明,但是他的相貌卻是普普通通,還有一點點的難看,不過,這也不妨礙他受人敬仰,而且,他還娶了一個貌美如花的妻子。雖然蘇格拉底的妻子確實長得漂亮,但性格卻是跟蘇格拉底截然不同,蘇格拉底是溫和幽默的,而他的妻子是大膽潑辣的,並且經常動不動地就會對蘇格拉底進行一番漫罵。
  • 蘇格拉底之死
    由於荷馬的詩篇探討了這些傳統價值,故而在雅典的教育中有著重要地位。但是,蘇格拉底並不相信詩人們對神的虛幻描述,儘管他不是無神論者。因此他被起訴藐視宗教。蘇格拉底是雅典的一位好公民,他遵守法律,謙虛理智。對他而言,真正的智慧在於知道自己一無所知。他的傑出教育令雅典城裡最有才華的青年都聚集在他周圍。他不斷詰問他的對話者,令對方意識到自己的矛盾和局限,幫助對方把萌芽懵懂狀態的思想構建成形。
  • 蘇格拉底的最後申辯
    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被稱為古希臘三賢,是西方哲學的最高奠基人。本文節選自《柏拉圖全集》第一卷《申辯篇》。在《申辯篇》中,蘇格拉底受到一樁最嚴重的指控,出席雅典法庭受審,向他的同胞公民辯白自己。他受到的指控主要是:「蘇格拉底有罪,他腐蝕青年人的心靈,相信他自己發明的神靈,而不相信國家認可的諸神。」 蘇格拉底在這篇對話中提供了他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細節。
  •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是法國著名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早期作品以歷史英雄人物為題材,如《荷拉斯兄弟之誓》《處決自己的兒子布魯特斯》等。1793年完成名作《馬拉之死》。
  • 偉大的蘇格拉底,她的妻子是悍婦,他的哲學很矛盾
    西方有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他為了哲學選擇用死亡證明自己的理想,這個偉大的智者,一個生都在挑戰未知,自信的蘇格拉底,為了證明自己馴服悍婦的實力,娶了一個悍婦!下面是蘇格拉底的名言,至今還閃爍著智慧的靈光!      1、「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 生活的哲學 | 蘇格拉底:相信你自己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哲學的奠基者,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賢」,共同構建了西方的哲學體系,將古希臘哲學推向全盛高峰
  • 城邦與哲學:為什麼蘇格拉底必須死?
    蘇格拉底與孔子、釋迦牟尼和耶穌等人並稱人類的導師,他雖然沒有寫過什麼哲學著作,但卻以他的言行對西方文明產生了至今難以估量的深刻影響。有人可能會問,既然蘇格拉底沒有寫過哲學著作,我們如何能夠了解他的哲學思想?主要通過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和同時代人的回憶和記錄。柏拉圖的哲學寫作採取了對話的形式,其中絕大多數對話的主角都是蘇格拉底。
  • 在雅典,教你如何尋找蘇格拉底
    當年雅典盛行辯論,而蘇格拉底簡直就是「辯論狂」,總是上街找人辯論。辯論中他通過問答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並幫助人產生新思想。這種問答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他認為這是使人變得聰明的一個必要的步驟,因為除非一個人很謙遜「自知其無知」,否則他不可能學到真知。第二步叫定義,在問答中經過反覆詰難和歸納,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 : 走近西方文明起源與美之故鄉
    ——雪萊古希臘的榮光照耀了人類的整個歷史——吟遊詩人荷馬、希臘神話、斯巴達;蘇格拉底、歐幾裡德、雅典公民;奧林匹亞競技會、衛城神殿、柏拉圖;落日餘暉下的奧林匹亞古運動場、魅力無邊的帕特農神廟……本書帶你行走在斷壁殘垣中看遍希臘今日新貌,體會異域遺韻,品讀古希臘文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