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縣持續推進生態保護

2021-01-20 瀟湘晨報

一是治理汙染源頭。建立排汙口監督管理臺帳,全面取締非法排汙口,對依法依規設置的排汙口實行信息化監管。加大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新改建城市公廁36座,農村戶廁907座,安裝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315座,開放共享廁所29座。目前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二是構建長效機制。建立嚴管、勤查、聯動、重罰的「河(湖)長制」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清河、護岸、保水、淨水」四項行動。嚴厲打擊侵佔河道、非法採砂、破壞航道等違法違規行為。去年,打擊違法違規行為1起,罰款3萬元。

三是強化生態修復。大力開展國土綠化、防沙治沙、退牧還草、溼地恢復等生態保護項目,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7萬畝,溼地恢復810畝、退牧還草1.4萬畝、鄉土草種基地建設3000畝、天然草原改良5.2萬畝,義務植樹14172株,在理塘無量河流域投放珍稀魚類7萬尾,努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人和」的理塘無量河流域生態。

【來源:理塘縣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近年來,重慶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通過持續實施長江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等工程,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汙染防治,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圖為青山綠水的巫峽(攝於二○一九年四月十七日)。
  • 博州持續推進艾比湖生態保護治理
    博州持續推進艾比湖水環境改善,確保入湖生態水量及入湖河流水質達標。目前艾比湖水質除氟化物外的20個考核評價指標中,除去監測方法異常影響的高錳酸鹽指數為劣Ⅴ類,其它指標均在Ⅴ類或優於Ⅴ類。博爾塔拉河、精河入湖河流斷面水質2017年至2020年8月均達標,為Ⅲ類及以上。
  • 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舉辦生態農產品展銷會 樹立生態農業新形象
    劉斌 攝9月9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理塘)極地生態農產品O2O產銷對接會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舉辦。活動由中共理塘縣委、理塘縣人民政府、甘孜州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共同主辦,理塘縣委農辦、縣發展改革和商務投資促進局、縣農牧和科技局、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理塘縣國資公司等縣級相關部門和甘孜州朗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承辦。
  • 昆明西山: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三大戰役」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三大戰役」,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2020年,全區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完成率達100%、水質達標率100%、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9%以上。
  • 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重慶如何擔起「上遊責任」 體現...
    圍繞如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5月23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餘國東等代表委員。
  • 宣城市生態文明創建工作持續推進
    自啟動生態文明創建工作以來,在省生態環境廳大力指導和支持下,宣城市生態文明創建工作持續推進,成果顯著。2017年創成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是全國僅有的9個地級市之一;績溪縣和旌德縣分別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2019年-2020年,宣州區、寧國市先後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區);截止目前,除郎溪縣外,宣城市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實現全覆蓋。 高位推動。
  • 海南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半年來,海南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對照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整改事項,全面梳理、舉一反三,以最嚴的規劃、最嚴的措施、最嚴的處罰、最嚴的問責,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努力把海南打造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的樣板間。
  •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
    把中央提出的戰略目標轉化成切實的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就要利用好大氣汙染物減排和溫室氣體減排的協同效應,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  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是產生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來源,也是產生大氣汙染、導致大氣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
  • 徐州: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
    據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我市將以賈汪區「山水林田湖草」省級試點工程為重點,紮實推進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強化自然岸線和重點溼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恢復,加強湖泊綜合整治,依法依規完成水生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和全面禁捕工作。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再推進!關鍵詞:生態化、景觀化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再推進!,強調,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不僅有經濟意義,更有重要的政治意義,要樹立精品意識,全力以赴加快推進, 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自然生態和諧提供有力保障。
  • 內蒙古持續推進草原生態保護修復
    「十三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劃定基本草原8.84億畝,完成草原生態治理3100.6萬畝。深化草原經營體制改革,落實草原所有權面積10.3億畝、草原承包經營權面積9.78億畝。  5年來,內蒙古嚴格規範草原徵佔用工作,共審核通過徵用使用草原申請事項6968件,涉及草原面積80萬畝。強化執法監督,共查處草原違法案件41424件。
  • 海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在臨高縣彩橋紅樹林保護區,白鷺飛舞。半年來,我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對照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整改事項,全面梳理、舉一反三,以最嚴的規劃、最嚴的措施、最嚴的處罰、最嚴的問責,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努力把海南打造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的樣板間。
  • 趙樂秦調研灕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工作時強調
    記者何平江 攝【桂林日報訊】(記者周紹瑜)11月30日,市委書記趙樂秦深入灕江風景名勝區,就灕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工作開展專題調研,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綠色發展新理念為引領,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深入實施《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積極推動灕江生態保護項目納入「十四五」規劃,加快灕江生態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走好具有桂林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 著力打造長江上遊綠色生態廊道 貴州省全力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
    地處西南內陸腹地、長江上遊的黔貴大地用青山和碧水鐫刻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曾經石漠遍地,如今荒山披綠,百姓開顏。  5年來,貴州牢牢守住「兩個底線」,著眼全局,深謀細處,深入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溼地與河湖保護修復、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地綜合整治等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築牢了長江重點生態區安全屏障。
  • 成功申報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 瀘定縣、理塘縣「名不虛傳」
    我州瀘定縣、理塘縣成功申報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預計在春節前後,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將出爐!2019年,瀘定縣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實施,著力築牢生態屏障,努力建設紅色宜居、美麗小康新瀘定。瀘定橋始建於清康熙44年,建成於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筆題寫的"瀘定橋"御碑,立於橋頭,不少遊人忙著與之合影。
  • 輝煌十三五——生態保護成效顯著,綠色生態產業持續興旺(二)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好的生態環境。我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鍥而不捨抓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堅持守護好太白的綠水青山,走出了太白綠色崛起的生態化發展之路。
  • 推進蘭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省生態環境廳...
    12月8日,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建武一行來我市調研指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市領導王旭、胡俊峰陪同調研。調研組先後深入新城橋水質自動站、蘭州市岸門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蘭州石化公司、安寧區七裡河區汙水處理廠、豐泉垃圾發電廠、市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監控平臺及蘭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實地查看我市水源地保護、生活垃圾處理及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
  • 夏到理塘-理塘縣 8月 無人機 草原 拍攝-中國新聞-東方網
    ↑8月12日,一場大雨過後,彩虹升起在理塘縣毛埡草原上。  盛夏時節,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四川省理塘縣迎來最美季節。理塘縣地處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大多數地區分布在海拔3600米至4600米之間。
  • 肥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立足生態保護 推進生態修復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試點以來,肥城市作為其間的「主陣地」,率先扛起生態重構大旗,堅持修復治理「一盤棋」 統籌推進,紮實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突出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建設,全面鋪開了大汶河支流——康匯河流域採煤塌陷地治理、大汶河支流——康匯河流域礦山生態修復等7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 湖北舉行上半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7月23日湖北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上半年全省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推進情況  7月23日,湖北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上半年全省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推進情況,請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呂文豔,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子清,襄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叢玉,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豐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