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持續推進艾比湖生態保護治理

2020-12-12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

博州持續推進艾比湖水環境改善,確保入湖生態水量及入湖河流水質達標。目前艾比湖水質除氟化物外的20個考核評價指標中,除去監測方法異常影響的高錳酸鹽指數為劣Ⅴ類,其它指標均在Ⅴ類或優於Ⅴ類。博爾塔拉河、精河入湖河流斷面水質2017年至2020年8月均達標,為Ⅲ類及以上。

一是加大艾比湖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投入。十三五期間,博州實施艾比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24項,總投資10.4億元,爭取中央資金3.448億元(其中2016年1.2億元,2017年1.12億元,2018年1.128億元),主要用於艾比湖流域沿線鄉鎮場汙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汙水循環利用工程、河道底泥清淤工程、溼地修復工程、河道水環境集中治理等項目。投入2.54億元實施水汙染防治項目,爭取中央資金1.03億元(其中2018年2280萬元,2019年4243.19萬元,2020年3736.7萬元),主要用縣市汙水處理廠中水庫鄉鎮汙水處理廠建設項目。持續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累計建成生活汙水處理廠19座、中水庫5座、生活垃圾填埋場15座、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5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填埋場5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1座。鋪設配套排水管網480.8公裡。

二是推進艾比湖流域水資源環境管理。制定印發《博州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2020年控制目標》,將控制目標分縣市、分水源、分行業下達至各縣市人民政府,指導年度水資源管理工作。成立自治州退地減水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退地減水工作方案,明確2020年全州各縣市退減灌溉面積任務4.963萬畝,截至目前已落實退減地塊4.973萬畝,預計年內可退減用水量2000萬立方米。提升流域水資源管控能力。博樂市實施地下水監測管控信息化平臺,建設1262眼機電井井電雙控計量設施,溫泉縣利用博樂市地下水監測管控平臺,建設52眼機電井井電雙控計量設施,精河縣實施了轄區內822眼農業機電井地下水管控項目,項目完成後,全州農業機電井信息化計量設施基本做到全覆蓋,為加強取用水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

三是加大艾比湖溼地採取生態修復措施。嚴厲打擊盜挖盜採行為,停止滷蟲捕撈和漁業養殖項目,累計恢復入湖河口溼地2萬畝,種植梭梭林1000餘畝。投入資金1000萬元,實施科克巴斯陶生態移民工程。立足「節水、保湖、育林、固沙」,實施艾比湖生態保護和恢復工程。通過統一管理艾比湖流域用水等措施,今年湖水面積在640平方公裡左右,保護區內的鳥類種類也從保護區建立初期的111種增加到267種,觀測鳥類總量超過200萬隻。

審核人:史建強

相關焦點

  • 博州全面推進河(湖)長制工作及艾比湖管護工作情況匯報
    河(湖)長制實施以來,博州河(湖)面貌呈現可喜變化,組織體系全面建立,制度保障體系有效形成,河(湖)長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河湖面貌改善明顯,河湖水質穩步提升,管護長效機制加快健全,各族群眾保護流域水環境的意識明顯提高。三、艾比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情況艾比湖作為全國重點監控湖泊,在北疆地區有著不可替代的生態環境功能,開展生態環境治理意義重大。
  • 艾比湖生態治理卓有成效
    曾經生態環境脆弱的新疆精河縣艾比湖溼地,通過持續生態治理,湖面面積逐步恢復,重現勃勃生機。  進入5月後,保護區迎來了重要防火季。每天清晨,新疆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心管護站站長胡理傑都要和管護員們對管轄區域進行巡視。新疆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心管護站站長胡理傑介紹說:「保護區轄區總面積有十幾萬畝,鳥島管護站中心站禁牧以後,水草豐美,葦子、紅柳都長起來了,相比以前好變化很大」。
  • 新疆艾比湖生態持續好轉 溼地再現生機
    艾比湖位於精河縣城以北35公裡處,是新疆最大的鹹水湖,也是準噶爾盆地最大的湖泊。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頻繁的人類活動,艾比湖湖水面積急劇減少,周邊生態環境惡化。近年來,博州大力實施艾比湖生態恢復和治理工程,使艾比湖水域面積恢復到805平方公裡,豐富的水資源補給也使周邊溼地重現勃勃生機,成為遷徙鳥類和珍稀野生動物的理想家園。
  • 2019年艾比湖湖長制工作總結
    出臺《博州用水總量控制方案》,將河流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至各河流水系。為保障艾比湖生態水量,博州印發《艾比湖入湖水量監測預警調度工作方案》(博州水辦字〔2018〕91號),按月對艾比湖入湖流量進行監測、持續調度,積極應對農業灌溉和生態基流保障問題,全年入湖水量5.36億立方米。
  • 【天山南北看亮點】博州以水為媒繪生態美景
    3月21日,記者從博州生態環境局獲悉: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強化水汙染防治,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提升全域河湖生態環境質量見成效。2018年,博州境內104條河流全部分級分段設立了河長和河段長,5個湖泊均設置湖長,河道「四亂」整治有序推進,河流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 野生鳥類回故鄉 艾比湖溼地再現生機
    天山網訊(通訊員劉新佳 陳勇良報導)日前,隨著氣溫升高,大批的野生鳥類回到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棲息,溼地春光旖旎,處處一派生機。  艾比湖曾因流域頻繁的人類活動,湖水面積急劇減少,導致周邊生態環境急劇惡化。近年來,博州大力實施艾比湖生態恢復和治理工程,使艾比湖水域面積逐步恢復,豐富的水資源補給,使周邊溼地重現勃勃生機。
  • 新疆博州:艾比湖胡楊流光溢彩
    新疆博州:艾比湖胡楊流光溢彩近日,記者用無人機航拍了新疆艾比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科克巴斯陶片區的胡楊。艾比湖地處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是新疆最大的鹹水湖,是準噶爾盆地最大的湖泊。每到深秋,胡楊的樹葉開始由綠變黃,最後成金黃色,在秋陽下,葉片流光溢彩,美不勝收,把艾比湖北岸裝扮格外美麗,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新疆博州:「河長通APP」智慧管河湖
    謝豔紅 攝 5月27日,新疆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克巴斯陶管護站站長巴特爾沿湖而走,開始了他的巡湖工作。 與以往不同的是,當天,巴特爾首先打開手機GPS定位功能,登錄「河長通APP」,點擊「開始巡河」……此次巡湖的路線、時間,便在三維地圖上實時記錄。 艾比湖是準噶爾盆地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大的鹹水湖。
  • 很多人認為會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的艾比湖
    博州精河縣內的艾比湖,在之前很多人都認為可能會成為第二個羅布泊,可是前幾年艾比湖環境退化趨勢很嚴重。圖片來源網絡近年來隨著博州對艾比湖的治理、恢復植被以及加大溼地動植物的保護等措施,使艾比湖環境退化的趨勢得到了很大的抑制
  • 旱災導致新疆艾比湖極度萎縮
    新華網烏魯木齊9月10日電(記者劉兵)由於長期乾旱,水量得不到充足補給,我國四大沙塵暴發源地之一的新疆艾比湖目前極度萎縮,水域面積只有不到400平方公裡,艾比湖溼地生態環境岌岌可危,大面積裸露的湖底將再次成為沙塵源。
  • 新疆艾比湖溼地再現生機:野生鳥類增加至200萬隻
    【解說】布力布力·吐思布汗是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名管護員,每天他都會騎著摩託車去湖邊巡查。  近日,中新社記者在艾比湖溼地保護區見到了布力布力·吐思布汗,他告訴記者原本他也是此處的牧民,在2014年經過嚴格的考核後,成為了一名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護員。  在政府生態移民政策號召下,布力布力全家搬到40公裡外的阿拉山口市。
  • 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近年來,重慶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通過持續實施長江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等工程,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汙染防治,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圖為青山綠水的巫峽(攝於二○一九年四月十七日)。
  • 新疆最大鹹水湖,艾比湖溼地面積達3萬畝
    在精河注入艾比湖的入口處,是淡水的和鹽水交匯的地方,不但風景優美,而且還集聚著大量的赤麻鴨、綠頭鴨、海鷗等多種鳥類,它們淺在水中覓食。現在,艾比湖已經成為候鳥遷徙途中一個重要中轉站,每年春天和秋天,都有上百萬隻候鳥在此休息一至兩月,從而在繼續遷徙。
  • 推進長效機制建設,實現常態化治理目標|萬峰湖專案生態環境保護...
    9月15日,萬峰湖專案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協作機制建設推進會在黔西南州興義市舉行。會議旨在推進萬峰湖治理長效機制建設,實現常態化治理目標。會上,滇黔桂三省(區)三市州政府部門的負責同志分別就各自萬峰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匯報,三省(區)副檢察長介紹相關落實情況,並就下一步如何加強跨區域協作助力珠江源生態環境治理和資源保護積極建言獻策。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作總結講話,對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 艾比湖溼地美
    艾比湖溼地美 2020年09月27日 09:23   來源:新疆日報    艾比湖鴨子灣(9月12日無人機拍攝)。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大力實施艾比湖生態恢復和治理工程,水域面積恢復到805平方公裡,豐富的水資源補給讓周邊溼地重現生機。
  • 統籌流域治理 推進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來自水利部等專家學者和我省沿渭各地市水利部門,共同探討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近年來,渭河生態治理成效明顯,防洪體系得以健全,防洪形勢得到較大改善,水質汙染明顯好轉,同時渭河治理帶動了產業聚集效應,沿渭群眾享受到了宜居的生態空間。截至目前,渭河綜合治理累計完成投資215億元,新建和加固堤防630公裡,建成支流入渭口交通橋54座;退建加固渭河下遊南山支流堤防103公裡;建成5個支流蓄滯洪區和3個支流防倒灌工程;建成生態溼地及水面景觀等15萬畝。
  • 學習時報:推進河流湖泊水生態治理
    周國輝 字數:2095在山水林田湖草組成的生命共同體中,水是最重要的因子和要素,是生態、生產、生活的命脈。推進河流湖泊的修復與保護,實現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當前,我國河流湖泊治理與保護還有待加強。
  • 博州賽裡木湖風景名勝區
    二、生態保護方面博州黨委、政府始終把生態保護作為賽裡木湖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出了「綠色和環境是博州最大資源」理念,突出賽裡木湖生態保護的核心地位,先後投入資金達四是2012年,成功納入全國湖泊生態環境保護15個重點支持的湖泊,爭取實施了7.23億元的湖泊生態保護項目,共45個項目
  • 理塘縣持續推進生態保護
    一是治理汙染源頭。建立排汙口監督管理臺帳,全面取締非法排汙口,對依法依規設置的排汙口實行信息化監管。加大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新改建城市公廁36座,農村戶廁907座,安裝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315座,開放共享廁所29座。目前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 三亞全面推進生態環境治理 堅決打好打贏生態保衛戰
    三亞全面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堅決打好打贏生態保衛戰生態處處美 發展日日新近年來,三亞持續推進生態修復工作。如今,俯瞰三亞市春光路紅樹林生態公園,昔日的硬質河岸已被鬱鬱蔥蔥的紅樹林取代。「十三五」期間,三亞持續推進水源地保護、城鎮內河(湖)治理、農業農村汙水治理、近岸海域綜合整治等工作,使河湖水更清,海灣水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