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探究:幹細胞促進腦卒中後的神經修復

2020-12-20 一五零生命幹細胞

腦卒中:俗稱中風,它是一種突發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主要由大腦缺血或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其中由大腦缺血引起的腦卒中佔極大部分。臨床手段主要採用溶栓方法,但由於溶栓時間窗短、出血概率大,多數患者預後較差。

NIHSS評分量表: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評價神經功能缺陷嚴重程度的一種表格,也可用於判斷神經功能恢復的情況。評分範圍為0-42分,分數的高低與神經損傷成比例,分數越高神經受損越嚴重。

Barthel指數: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的獨立能力與功能狀態的評價,總分範圍在0-100分,分數越低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弱。

【研究背景】腦卒中具有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三大特點,受損的腦組織與神經修復仍是當前臨床的難點,而腦卒中後的神經修復與神經血管的可塑性密切相關,幹細胞可促進腦缺血損傷區域神經血管的再生,為腦組織修復提供豐富的物質支持。為驗證幹細胞促進腦卒中後的神經修復,研究人員以開展了諸多臨床研究。

【研究目的】幹細胞促進腦卒中後神經修復的臨床觀察。

【研究方法】研究人員納入280例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幹細胞移植對象,這些受試者具有神經功能缺損症狀,如言語障礙、肢體偏癱、二便障礙等臨床特徵;另外300例患者則作為對照組。

隨訪6個月,採用NIHSS評分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Barthel指數)作為評估指標;且兩組患者試驗前後,行腦部MRI(核磁共振成像)、血生化指標檢查,觀察幹細胞移植的安全性。

【研究結果】

1. 療效結果:移植後幹細胞組與對照組比較NIHSS評分顯著降低,Barthel指數顯著升高;與移植前對比NIHSS評分顯著降低,Barthel指數顯著升高。

2. 安全結果:複查腦部MRI、血生化結果顯示,均未出現明顯異常。

結論:科學家初步認為,幹細胞修復受損腦部組織有助於神經功能的恢復,可進一步改善後遺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相關焦點

  • 超10款產品獲批,商業化待定,幹細胞治療是掙錢利器還是救世英雄
    間充質幹細胞在治療上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間充質幹細胞可以通過自身的分化作用分化成為相應組織的細胞,起到替代作用;第二,間充質幹細胞可以通過旁分泌效應分泌細胞因子,這些因子可以促進組織的自身修復效果;第三,間充質幹細胞可以抑制免疫排斥反應,比如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中聯合移植間充質幹細胞,可以大幅降低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或慢性排斥反應的發生率。
  • 最新進展:幹細胞治癒抑鬱症的臨床案例!
    幹細胞為抑鬱症治療帶來新希望近年來,幹細胞在治療腦癱、脊髓損傷、腦外傷等神經系統疾病中獲得了初步的成功,證實幹細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修復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也為利用幹細胞治療抑鬱症提供了理論依據。
  • 「凡是收錢的,都是國家沒有批准的」 幹細胞臨床試驗破局
    在叫停亂象叢生的幹細胞臨床多年後,中國正重啟這一項目。新政策明確只能在授權醫院開展幹細胞臨床研究,並禁止向移植接受者收費或打廣告。政策規定幹細胞製品今後可以按照藥品申報,這就意味著,每一項臨床試驗最終得到大規模應用,則需做出有針對性的藥品。
  • 臨床研究新增研究成果,2項幹細胞治療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患者主要採用物理輔助緩解關節受累,或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必要時進行外科手術,但以上臨床手段主要以緩解症狀為主,並不能阻止骨關節炎的進展。為緩解現有臨床手段的不足,再生醫學利用幹細胞以及細胞因子發揮效應,已逐漸成為骨關節炎的臨床新方案。經過研究人員的長期驗證與觀察,發現幹細胞治療骨關節炎安全有效,值的臨床推廣。
  • 案例分享:幹細胞治療在八大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間充質幹細胞是一種多能幹細胞,能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具有強大的免疫調節作用,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最安全的幹細胞。寶寶出生時,臍帶、胎盤間充質幹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修復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多能幹細胞,能分化成多種組織細胞,且免疫原性低,可以說是最原始、最純淨的幹細胞最佳來源。
  • 幹細胞療法修復的3個臨床佐證,應用前景可期
    以下提供3個有利的臨床佐證,為幹細胞療法的臨床應用提供依據。評價指標:VAS評分|WOMAC評分|Lysholm評分|MRI試驗結果:幹細胞療法修復後疼痛顯著減輕,半月板軟骨質量提高,如下圖,MRI顯示顏色越藍,代表軟骨質量越好,說明修復良好。另外,臨床試驗過程中沒有發現不良反應。
  • 誰持彩練當空舞 :幹細胞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
    了解其背後的科學依據和臨床現狀,有助於行業內外對此進行重新審視。今天,我們分析總結一下幹細胞療法到底能在哪些用途上發光發熱。撰文:步步先生   來源:幹細胞者說幹細胞療法是指利用幹細胞或幹細胞衍生的細胞,以特殊技術移植到體內,取代或修復病人受損的細胞、組織或器官。近三十年來,幹細胞臨床應用發展的趨勢很快。
  • 幹細胞治療心衰的臨床研究:回顧與進展
    幹細胞移植是指把具有自我更新與分化能力的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修復或替換受損的心臟細胞,包括心肌細胞、內皮細胞等,進而增強和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進行性重構,阻止心衰患者病情的惡化與發展。幹細胞移植已成為當前心血管病領域研究的熱點。幹細胞可分為兩大類:多能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下文將從這兩類細胞出發,談談各自的臨床研究進展。
  • 10個案例證實丨未來幹細胞療法不只是有廣譜上的抗衰,還有具體的...
    在這其中,幹細胞提供了替代受損神經的能力,而不是試圖修復受損神經。通過將幹細胞注射到損傷部位,脊柱可以自我修復,獲取正常運作所需的所有成分。2018年2月,一名34歲的高位截癱患者在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手術後,恢復了頸、胸腹部知覺。這名患者因車禍致頸3-頸4椎體骨折脫位並脊髓不完全損傷,傳統康復治療手段對其無明顯效果,最終幹細胞移植手術給他帶來了奇蹟。
  • 專家:未來骨損傷組織工作修復再生有望在臨床規模化運用
    廣州醫科大學再生醫學與3D列印技術轉化研究中心主任張智勇15日稱,臨床轉化成為其團隊現階段的核心工作,「未來5至10年,骨損傷組織工作修復再生有望在臨床規模化推廣」。當發生骨損傷時,運用生物材料修復缺損的組織在臨床上已十分常見,例如顱骨缺了一塊,用合適的生物醫用材料填補修復,這是大多數人對骨損傷修復的認識。
  • 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年科研成果彙編
    神經膠質細胞對突觸發育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星形膠質細胞通過表達分泌因子和粘附分子促進或抑制突觸的形成,從而調控突觸的特異性。神經膠質細胞調控突觸發育的功能從線蟲到哺乳動物中都保守。秀麗隱杆線蟲的VCSC是類星形膠質細胞,不僅在胚胎發育時期通過分泌Netrin促進神經環(即大腦)突觸形成,而且在孵化後還通過近距離的調控突觸發育從而達到維持突觸的空間特異性。
  • 幹細胞+3D列印,修復受損「丁丁」|3d列印|修復|陰莖海綿體|...
    安庚說,臨床上,陰莖海綿體損傷的患者,即便進行各種陰莖重建手術,其勃起功能和生殖功能也很難恢復。換言之,這類患者的陰莖修復後外觀上無異,但硬度卻不行了。陰莖海綿體呈「多孔」結構,損傷後很難修復。幹細胞+3D列印讓受損海綿體再生修復隨著3D列印技術的興起,研究人員想到,可否藉助3D列印技術重建海綿體,「列印」出一模一樣的海綿體?
  • III期臨床試驗證明:先聲藥業先必新可顯著降低AIS引發的腦神經損傷
    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上市會現場  一、神經保護和修復治療,血管再通時代的治療「利器」  Marc Fisher教授分享了取栓治療中神經保護和神經修復藥物的應用,指出AIS損傷性級聯反應發生在缺血後數秒至數周,各種機制發生在不同的時間點,但是有重疊並且相互關聯。
  • 先聲藥業先必新療效獲肯定,可為AIS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臨床治療手段
    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上市會現場一、神經保護和修復治療,血管再通時代的治療「利器」Marc Fisher教授分享了取栓治療中神經保護和神經修復藥物的應用,指出AIS損傷性級聯反應發生在缺血後數秒至數周,各種機制發生在不同的時間點,但是有重疊並且相互關聯。
  • 回輸細胞必看:幹細胞臨床應用中最關心問題解答
    問題2 幹細胞應用到底選擇第幾代? 當臨床應用幹細胞治療時,選擇哪個代次的幹細胞治療更加合適,是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人分男女老少,而幹細胞也有年輕和衰老之分,細胞代數也是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
  • 關閉「水龍頭」的幹細胞
    但各種治療方案幹預後的效果總是令人不滿意: 盆底肌訓練、電刺激療法要在疾病早期幹預,並且達到一定的訓練量才有可能顯效,藥物治療不建議高血壓患者使用,同時長期使用不良反應較多,所以一般很難持續改善患者臨床症狀。
  • 看「耳石症」查出「腦卒中」
    以為是「耳石症」實際是「腦卒中」 劉先生是濟南市中區居民,兩周前眩暈突然發作,同時血壓飆升到210mmHg,到附近診所靜脈輸液治療後血壓降至正常水平
  • 腦卒中治療1類創新藥先必新上市 大幅延長腦卒中治療時間窗至48小時
    48小時,這對於我國疾病致死率排名第一的腦卒中治療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眾所周知,腦卒中的救治具有高度的時間依賴性,每延遲1min救治,將丟失190萬神經元及140億神經突觸丟失或功能損壞。基於此,開展及時、有效的早期救治策略,不僅可降低死亡率,還可以挽救神經功能,降低致殘風險,改善卒中患者的總體預後。
  • 依達拉奉右莰醇(先必新)在中國獲批上市,給腦卒中患者帶來治療信心
    腦卒中的病理生理機制大量研究證實,炎性反應在缺血性卒中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缺血性腦卒中發生後數小時,神經細胞缺血死亡,通過釋放許多損傷相關模式分子(DAMP)和活性氧自由基(ROS)等,激活腦內固有免疫反應,通過NF-κB促進炎性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等神經毒性物質產生,介導血-腦屏障破壞以及一系列炎症級聯反應的發生[4-6]。
  • 腦卒中新選擇:先聲藥業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上市
    為此,依據急性腦卒中的病理生理機制,探索能干擾缺血瀑布反應各個環節、延長神經元存活的神經保護治療已成為目前最具研發潛力的一種腦卒中治療策略[2,3]。  雖百花齊放,但各自為戰  當前主要的神經保護劑包括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自由基清除劑、穀氨酸拮抗劑、抗炎藥物、一氧化氮(NO)介質、細胞膜穩定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