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Depression)是一種常見的情感性精神障礙症候群,病因包括疾病因素、生活壓力、情感因素等,以持續心境低落、行為及認知異常等主要病症。患病率、復發率、自殺率居高不下,難以治癒給家庭和社會均造成了沉重負擔。
抑鬱症的主要症狀及病因
(如果你有下圖中以下症狀,並持續2周以上,請及時到正規三甲醫院心理科進行心理評估就醫!)
迄今,抑鬱症的病因並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生物學因素主要涉及遺傳、神經生化、神經內分泌、神經再生等方面。目前大部分患者發病是因為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低於正常範圍。
抑鬱症傳統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是抑鬱症的主要治療措施。目前臨床上一線的抗抑鬱藥主要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代表藥物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代表藥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鬱藥(NaSSA,代表藥物米氮平)等。
令人失望的是,十年間有75%~80%的患者多次復發,故抑鬱症患者需要進行預防性治療。發作3次以上應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服藥。
幹細胞為抑鬱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近年來,幹細胞在治療腦癱、脊髓損傷、腦外傷等神經系統疾病中獲得了初步的成功,證實幹細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修復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也為利用幹細胞治療抑鬱症提供了理論依據。
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潛能特性,為很多不可治癒的神經性疾病帶來了新的方法。抑鬱症的病理機制是顱內海馬的萎縮,體積明顯減小,因此輸入幹細胞的療效,緣於幹細胞再生出新的海馬細胞,幹細胞治療抑鬱症療效明確,幹細胞使每個適合的患者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幹細胞治療抑鬱症相關案例
臨床科研人員將60例中風後抑鬱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給予中藥聯合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對照組給予中藥聯合氟西汀治療。
結果分析:8周後隨訪,2組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評分顯著下降,觀察組HAMD分數為7.01±1.03,抑鬱症狀消失,情緒恢復正常。
【注】HAMD量表評分:(1)痊癒:HAMD<8分,症狀消失,情緒恢復正常;(2)顯效:HAMD評分8~10分,主要症狀明顯好轉,情緒基本穩定;(3)有效:HAMD評分較治療前降低10~18分,部分症狀好轉,情緒稍有改善;(4)無效:HAMD評分與治療前無差異,症狀及情緒均無改善。
另外,兩組血清TNF-α、IL-1β和IL-6顯著降低,說明炎症因子水平下降;觀察組的5-HT、NE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均增高,尤以BDNF增高最為明顯。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於對照組,幹細胞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療效更好。
【注】BDNF可調節神經幹細胞的生長、分化,樹突和軸突的生長及突觸的形成,可當作神經可塑性的標誌。
臨床研究均顯示,間充質幹細胞可通過調控免疫,成為包括抑鬱症在內多種難愈性神經免疫疾病的潛在有效治療方式。神經系統精神疾病的影響日趨嚴重,隨著臨床應用研究的不斷深入,幹細胞治療技術將為人類的精神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