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雲霞出海曙——程十髮書畫作品特展」在程十髮藝術館開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從展覽現場獲悉,此次展覽第一次集中展示了程十髮自上世紀50年代至其晚年約半個世紀中所創作的重要書畫作品,涵蓋人物、山水、花鳥及書法等。作品風格遞進且較為連貫,部分作品則能集中反映程十髮風格轉型的軌跡。此次展覽分為「滇南塞北」、「歷史人物」、「山水樹石」、「走獸鱗介」、「翎毛花卉」、「書法篆刻」六個單元,共展出王克強收藏的程十髮書畫作品80餘件(組)。
展覽現場
程十髮(1921—2007),名潼,齋名曾用「步鯨樓」、「不教一日閒過齋」,後稱「三釜書屋」、「修竹遠山樓」。幼年即接觸中國字畫,但給他印象之深莫過民間藝術。1941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系。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舉辦個人畫展,1949年後從事美術普及工作,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員,1956年參加上海畫院的籌備工作,並任畫師。長期任上海畫院院長,此後,藝術視野不斷拓展,「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鳥方面獨樹一幟。在連環畫、年畫、插畫、插圖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詣。工書法,得力於秦漢木簡。他的畫早年受陳老蓮影響,晚年,畫家多作花鳥畫。
程十髮(1921—2007)程十髮藝術館負責人表示,此次展覽通過程十髮不同時期節點性作品的展示,鋪陳其個人藝術創作實踐的前後歷程,並將其放在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的時代遞變大背景下,向公眾展示作為書畫家的程十髮,是如何把握藝術大方向,突破種種觀念束縛與時代困境,在題材選擇、風格探索、技法創新與美學敘事上,開拓個人藝術掘進新局面的。在策劃思路上,主要以程十髮不同時期節點性作品為中心,結合相關史料、實物的互證呈現,突出作品在個人風格演變軌跡中的作用與地位。如果說,藝術館的生平陳列是以事件為中心展示其人生經歷,那麼,此次展覽則以作品為中心,展示了其風格演變的歷程。
程十髮藝術館內程十髮故居的還原場景明清古建築中看程十髮藝術特點:「程家樣」的形成程十髮藝術館是在明清古建築的基礎上建成的。深深庭院、潺潺流水、遊魚戲池、迴廊曲徑,在這樣一個園林型藝術館舉辦程十髮先生的書畫作品特展,很容易把觀眾帶入水墨氤氳的江南文脈的氛圍中去。展廳自迴廊而入,依次可以看到程十髮的少女與鹿、女孩與長者、東坡像等人物畫,然後便是「儒林外史」、「仕女」、「鍾馗系列」「戲曲人物」等。接著是其山水畫作品,最後則是程十髮先生的花卉作品與書法作品。
程十髮作品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陳翔表示,在個人藝術方面,程十髮先生是推動海派繪畫發展的標誌性人物之一。海派是中國近現代繪畫發展不可或缺的流派,解放以後,中國畫的發展面臨著很大的問題,即怎麼讓傳統繪畫適應新的時代發展要求。而海派則遇到得更多,因為海派繪畫塑型塑得越好,其後來轉型越難,而程十髮先生非常敏銳地找到了突破口——以少數民族人物寫生來作為作品的呈現對象;這樣既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又順應藝術發展規律,還沒有忘記傳統繪畫的文脈,因此,將這三者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是程十髮非常聰明的選擇,這對其「程家樣」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響。
程十髮《戲曲人物》程十髮之子程多多說,「父親的畫,很多時候都是流露出輕鬆、活潑的筆調。『文革』之後,畫可以送人了,他便說『我看到別人家裡掛我的畫,而且我的畫能夠給人家帶來快樂、豐富人家的生活,我就開心。』因此,包括今天展廳的作品在內,父親都是給人以這種輕鬆愉快的感覺。正因為這種繪畫基調,大家才可以看懂『程家樣』。」
程十髮《鍾馗出行圖》局部以鍾馗形象而言,程十髮先生筆下的形象並不像歷代畫家畫得那麼猙獰可怕。程十髮筆下的鐘馗基本上都是面帶微笑的鄰家老爺爺形象。非但沒有望而生畏之感,反而會覺得鍾馗和藹可親。比如展覽中的《鍾馗出行圖》、《鍾馗啖果圖》等,鍾馗的形象就很像平常人,少了幾分怒目,多了幾分笑意。
山水畫部分則展示了程十髮先生所畫的滇南塞北之境以及描繪家鄉松江的景色。除此之外,還有畫家對南宗文人畫的繼承與理解所創作的詩意山水畫。
知名畫家湯哲明表示,「相對花鳥畫而言,山水畫更體現了程十髮追求中西合璧、色墨交融的理想。可能是受汪聲遠影響,也許是來自故鄉董其昌的影響,程十髮一直醉心於南宗文人畫,這充分體現在其畫山水筆墨的書寫性與水暈墨章的鋪陳上。1950—60年代前程十髮畫山水多作為人物背景,較少獨立成幅。進入1970年代風格已基本確立,至1980年代日臻於純熟,至1980年代後期進入越發簡勁老辣的境地。程十髮山水畫臻於成熟之境,也標誌著「程家樣」的全面完善。與花鳥畫一樣,程十髮亦是借用在人物畫中形成的富有粗細變化的筆墨與源自西畫的「高級灰」色調,反哺山水。復以大寫意為原則,信筆揮灑,稍加皴點山石,欲臻色墨交融的自然爛漫之境。」
程十髮《秋山圖》局部展廳中有一幅程十髮在1989年所作的《秋山圖》,從畫中題款,既可看到程十髮受董其昌、南宗文脈的影響,又可看出其對南北宗界限的思考,「何來南北畫分宗?天地為師各自仝。解脫苦修渾一體,圖成擲筆問思翁。」
三釜書屋裡的幽默與家國情懷「三釜書屋」是程十髮先生的書房齋號。大多數人認為三釜書屋是程十髮先生對友人說的玩笑話,他是程咬金後人,三釜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其實不然,陳翔對澎湃新聞說,「『三釜書屋』的『釜』是釜底抽薪的『釜』,不是斧頭的『斧』,『釜』是古代的一種炊具,一種鍋,而『三釜』則代表國家、集體、個人。程十髮先生以此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不要單單考慮自己,國家、集體、個人,三鍋水要端平,先國家、再集體,後自己。」
展覽現場事實上,程十髮先生就是這麼做的。程十髮擔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時,上海中國畫院處於又一個關鍵的發展時期,他提出要打破畫院圍牆,這就為後來畫院的改革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另外,程十髮是愛國的,不僅體現在他為畫院題寫『精藝報國』,旨在用精湛的技藝來報效祖國;而且體現在他把自己收藏的歷代古畫以及自己的繪畫精品捐獻給國家,尤其是捐給畫院的一百二十二件歷代繪畫畫。從宋人的《睢陽五老圖》到石濤、惲南田、齊白石作品,等等。這種境界是非常高的。因此,我們對於他的評價就不僅僅是一位人物畫家、書法家,在海派畫家中,像他這樣有大智慧、大情懷的藝術家是非常難得的。我們上海中國畫院正在籌建程十髮美術館就是為了弘揚他的無私奉獻的精神。」陳翔補充說。
程十髮作品程十髮作品據程十髮之子程多多說,「我見證了當時父親捐畫的全過程。因為當時父親在捐畫前是和我商量的,而且藏品的管理工作都是我來做的。他說,『我年齡大了,這些東西怎麼辦?這些都是我的老師,』我說,『畫都是你的,我們支持你的決定。』他說,『我要捐獻出去,捐給畫院』,我說『好,全力支持。』簡單點地說,這批收藏是我父親靠賣掉自己的作品一幅幅換來的,前一百年這些藏品在別人手裡,這一百年很幸運地歸我父親所有,但以後呢,如若致使文物損壞或流失,自己的罪名大了。這些藏品交給國家最好,讓大家都有機會看到。」
程十髮書法作品在教育子女方面,據程多多回憶,「父親對我的興趣愛好都是全力支持,我小時候非常頑皮,一開始喜歡玩飛機模型、喜歡拼裝收音機、喜歡拉小提琴,他都支持。有一次,我在拼裝收音機,他看到我沒有買收音機外殼,他就帶著我出去買。到後來,我決定要畫畫了,我父親也是支持的。但是他此時就嚴格了,繪畫的『功課』馬上布置下來了,比如《五馬圖》、《八十七神仙卷》等都是線條的畫,他就告訴我『你要怎麼一步步地臨』。父親就是這樣。對我們嚴格時好像不嚴格,對我們不嚴格時反而又嚴格起來了。」
開幕儀式上,收藏家王克強向程十髮藝術館捐贈了程十髮先生畫作參加展覽嘉賓合影開幕儀式上,上海美術學院國畫系常務副主任毛冬華與程十髮藝術館黨支部書記、執行館長陸曉群共同籤署了館校互動共建協議。
程十髮先生1938年就讀於上海美專國畫系,是上海美術學院的早年校友,也是上海美院百年發展史和二十世紀海上繪畫發展史上的重要大家。為能進一步藉助高校學術平臺力量,在更高學術起點上,開展程十髮個案與海上書畫史研究,程十髮藝術館與上海美術學院國畫繫結為共建單位。雙方將在書畫資源共享、教學實習、館員培訓、課題研究、藝術講座、展覽策劃、美育傳播等方面,開展多方位的合作與交流。
當天下午,主辦方還舉辦了「江南文化視野下的程十髮藝術」學術研討會。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陳燮君、程十髮藝術館館長毛國倫、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以及徐建融、潘耀昌、蓋茂森、陳永怡、湯哲明、王克強、顧村言、沈虎、王悅陽等就程十髮先生藝術成就、淵源、影響等進行了發言。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7月28日。
雲霞出海曙——程十髮書畫作品特展(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