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若焱
編輯:儲松竹
支持:遠川資管報導部
上周五,我們對「遠川穩進組合」構建的基本策略、持倉情況以及實戰中如何進行動態管理等內容進行了深度解析,不少朋友在後臺留言,希望我們對另一個組合——「遠川銳進組合「也能詳細介紹一下。這個當然可以有。
先簡單回顧一下。「遠川銳進組合「也是在天天基金App上建立的一個基金組合,7月7日正式成立,持有的都是主動權益類基金,風格偏激進,波動性相對較大,適合追求高收益且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
截至10月22日,這個組合的單位淨值為1.0440元,3個多月累計回報為4.4%,而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為2.31%,上證指數微跌0.61%。不僅明顯跑贏上證指數,與滬深300指數相比,超額收益達2.09%%。
當然,從絕對收益來看,3個月4.4%左右的投資回報不算高,但好在沒有虧錢。對於很多投資者而言,7月以來的震蕩行情中,不虧就是賺。有些投資者可能對此嗤之以鼻,心裡一定在想:忙活了半天,還比不上一個漲停板。話雖如此,但問題在於漲停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穩穩地幸福,難道不香嗎?
那麼,這個組合是怎麼構建的?有何特徵?逆勢獲得正收益的秘密在哪?
在投資中,很多投資者只注重結果,不重視過程,最典型的就是按業績排名買基金。最終買了與自己風險偏好不匹配的產品,要麼套牢割肉,要麼草草收場,操著賣白粉的心賺著賣白菜的錢,得不償失。真正理性的投資,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個「所以然」即基金產品、組合的投資風格和策略。
「遠川銳進組合」主要投資策略根植於海外流行的「核心+衛星」策略,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和升級。
所謂「核心+衛星」策略最早由全球最大公募先鋒基金提出和應用,最初的設計是被動指數型基金+主動管理型基金相結合,大比例配置低成本的指數基金,獲得市場平均收益;同時,小比例配置主動管理基金作為「衛星」,博取超額收益。
簡單來說,這個策略就是把資金分為兩部分,「核心」部分配置收益穩健、風險適中的基金,「衛星」部分則配置行業、主題等進攻性強的基金,以穩健為基調,適當提高收益和風險的一種策略。
這種策略在國內指數增強基金中最為常見。不過,後來「核心+衛星」策略有了更多的玩法,不再局限於被動基金+主動基金的搭配,在構建一個由主動型基金組成的組合時,完全也可以使用。
根據「核心+衛星」策略構建投資組合,最重要的是兩點:
一是,通過對基金深入研究,找到投資風格穩健均衡、長期業績優秀且風險控制較好的「核心」產品。這類基金是組合重要的收益來源,不僅業績持續性要好,風格延展性也不能差,最好能夠適應不同的市場風格。
二是,對市場行情進行預判,挑選出一段時期內強勢的基金,最好是投向明確的行業型、主題型基金,避免與「核心」產品持倉重合度過高。
「守正出奇,攻防兼備「是這個策略最大的特點。「核心資產」和「衛星資產」各司其職,兩者之間互不幹擾、優勢互補,讓投資組合呈現出熊市不熊、牛市助漲的特徵。
「遠川銳進組合」在構建時,吸收了「核心+衛星」策略的精髓,進攻和防守齊頭並進,相輔相成。這是該組合7月初以來大幅跑贏市場的重要原因。
採用「核心+衛星」策略構建組合,成功與否主要有兩大評判標準:「核心」部分是否「穩」,「衛星」部分是否「牛」。
「遠川銳進組合「一共持有10隻主動權益類基金,在排兵布陣上,嚴格按照優化後的「核心+衛星」策略進行,「核心」產品配置的是中長期業績穩健、明星基金經理掌舵、全市場選股能力突出、風險調整後收益佳的「長跑型」基金;「衛星」產品則布局了一批優秀的行業主題基金,包括科技、醫藥、消費等優質賽道中一些明星產品。
這個組合中,10隻基金中9隻為偏股混合型基金,僅有1隻為普通股票型基金,這樣的搭配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規避組合股票持倉過高的風險。畢竟相比股票型基金而言,偏股型基金倉位靈活度更高一些。
這個組合在「核心」部分配置了6隻基金,分別是董承非管理的興全趨勢投資混合、雷鳴管理的匯添富藍籌穩健混合、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成長混合、楊銳文管理的景順長城優選混合(國慶節前買入)、丘棟榮管理的中庚價值領航混合和周蔚文管理的中歐新趨勢混合。
這些基金經理中,既有經驗豐富、業績常青的老將,如朱少醒(均衡成長)、董承非(均衡風格)和周蔚文(均衡風格),又有收益穩健、特色鮮明的中生代基金經理,如雷鳴(價值成長)、丘棟榮(深度價值)和楊銳文(成長風格)。他們管理的均為全市場選股的寬基產品,過往業績十分優秀,而且長期風格穩定不漂移。
「穩」這一部分解決了,剩下的就是負責「牛」的一部分。組合「衛星」部分則配置了4隻基金,分別是杜猛管理的上投摩根新興動力混合(成長風格)、譚麗管理的嘉實新消費股票(價值風格)、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成長風格)和黃興亮管理的萬家行業優選混合(成長風格)。
這4隻基金主要涉及醫藥、消費和科技三大賽道,其中前兩個賽道配置的是行業主題基金,科技賽道則配置了2隻產品,均為全市場選股,但重倉股所屬行業有明顯區別。
例如,上投摩根新興動力主要偏好新能源(光伏、新能源車)領域,同時均衡配置了醫藥、豬肉、安防、天線、消費電子等領域龍頭股。而萬家行業優選混合重倉股主要偏向於晶片、軟體服務等領域,同時還涉及物流、醫藥、新能源車等細分賽道優質個股。
與此同時,「遠川銳進組合「在構建時,還對持倉進行了多重平衡:
一是,風格均衡。這個組合屬於激進型風格,整體偏向成長,但是也納入了丘棟榮、譚麗這樣深度價值投資者,對整個組合風格進行平衡。
二是,大盤股、小盤股之間的平衡。在「核心」組合中,很多基金經理配置的都是大盤藍籌、行業龍頭股,丘棟榮、楊銳文、譚麗都屬於特立獨行的基金經理,持倉與市場上相對擁擠的賽道絕緣,如配置中小盤成長股、二線消費龍頭等。
總的來看,「核心「部分和」衛星「部分的資產比例大致為80%:20%(國慶後」衛星「部分有減倉),即80%的」基本盤「配上20%的進取倉位,前者負責「穩」,後者負責「牛」,力求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核心+衛星」策略可以說是資產配置中的萬能公式,可以不懼牛熊、不懼風格切換,持續穩健的跟緊市場節奏。但前提是,基金主理人需要足夠強大,不僅要有挖掘優質基金的能力,還需要有證券市場和產業動向研究的能力,「穩中求變「,及時捕捉到某一行業主題短期的機會。
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我們也進行了多次有效嘗試,比如成立之初及時止盈銀河創新成長,此後又加倉興全趨勢投資混合等。
這個組合成立之初(7月7日),市場情緒高漲,科技、醫藥等成長板塊強勢。作為一個偏激進的組合,當時小倉位配置了三大「渣男」之一的銀河創新成長,基金淨值在成立一周內即衝高至6%以上,但又很快回落。7月22日組合淨值反彈後,果斷調出這隻基金,不僅顯著降低了組合波動率,也提前鎖定了部分收益。
而在7月24日市場暴跌中,我們果斷加倉興全趨勢投資混合,獲得了較好的淨值回報,其中還包括部分現金分紅。之所以選擇市場大跌中加倉這隻基金,看中的是董承非優秀的選股和組合平衡能力。
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自成立以來,「遠川銳進組合」經歷了多次調倉,數據證明每次調倉都是有效的。根據天天基金App數據顯示,近1個月和近3個月這個組合操作的有效性均為正,這說明每次操作都達到了目的,符合預期。
整體上看,無論是基金挑選,還是資產的搭配,又或者是根據市場變化對倉位的動態管理,這個組合都做得相當不錯。
不過,也有朋友在後臺留言反映,認為3個月的觀察期太短,說明不了太多問題。這話並非沒有道理,但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這個組合成立的時間較短,可供參考的業績有限。若下定不了決心跟投,不妨先關注,再看一段時間再做決定。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觀點不對市場走勢構成任何保證,歷史業績不保證未來表現。提及行業不構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場及個股情況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