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黎鐵橋)近日,不少公司白領為在年底報銷費用,紛紛四處向親朋好友索要發票,或者向票販子購買「發票」。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發票收入」凸顯了我國個稅徵管之弊,建議國家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徵收體制,儘早為全體國民推出終身惟一號碼的社保帳號,以減少納稅人取得收入過程中的現金流,監管納稅人的每一筆收入。
怪異現象
發票奴年底到處找發票
記者昨日經過長沙火車站廣場及市內的人行天橋時,發現公開向行人推銷發票的販子比平常更加活躍。每當有人經過,票販子就湊上來搭訕:「要發票不?」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記者了解到,長沙有的企業作出內部規定,要求職工的部分年終獎要拿發票來衝抵,企業財務部門解釋說,這樣做是為了「避稅」,讓職工得到實惠。在長沙某電腦公司上班的袁先生幾天前接到公司通知,要求每位員工需要拿3000元發票,才可以領取到全額年終獎。沒辦法,他只好回到家中翻箱倒櫃找,還是湊不夠,最後到火車站找發票販子,才解了燃眉之急!
採訪中,某公司財務人員私下給記者分析了發票衝帳的「好處」:公司計劃給每位員工發放9000元年終獎,按照地稅部門的規定,9000元需繳納個人所得稅739元。現在公司讓員工以3000元發票充帳,職工的年終獎金仍是9000元,但只需交納325.4元個稅。不僅職工個人得實惠,公司也因此減少了相關支出,因為公司如將這3000元發票計入企業成本,作為企業所得的扣除項目,可以少繳750元企業所得稅。
市民訴苦
目前個稅難說是公平稅負
據了解,個人所得稅已成為長沙市地稅部門第二大稅種,其中近七成的個人所得稅收入來自工薪階層。不少市民「訴苦」:許多百姓是家中一人上班有收入,老人看病、孩子上學都是不小的花費,本來收入就有限,每月還要額外繳納幾百元個稅,確實感覺負擔太重。
有資料顯示,目前在我國個稅納稅人中,中低收入家庭人數最多,在全部個人所得稅收入中,近三分之二來源於中低收人家庭。個稅「欠公平」的現狀源於國家實行分類所得稅制,不是國際上流行的綜合稅制,分類稅制的最大弊端是不考慮納稅人家庭負擔和支出的抵扣制度,造成綜合收入高的人少納稅,收入低的反而納稅多。
長沙市某稅務師事務所註冊稅務師陽先生直言,稅務部門徵收個人所得稅,不能老盯著工薪階層的錢袋。高收入者常常有許多辦法少繳個稅,應該改革個稅徵管思路,讓收入來源多的高收入群體多繳納個稅,真正體現公平稅負原則。他認為,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的精神,以發票換取收入達到減少繳納個稅的目的,已不是「合理避稅」了,企業的行為實質上已是涉嫌逃稅。
專家建議
建立個人社保帳號管理系統
針對「發票工資」這一長期存在的問題,長沙市地方稅務局徵管處副處長李劍源表示,用發票衝抵收入現象是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其中有個稅徵收辦法不合理的因素,稅務部門一直想從制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據了解,國家「十二五」將推出個稅徵收改革方案,「減少級次、調整級距」成為個稅改革方案設計時的核心思想。李劍源認為,提高個稅起徵點、減少個稅徵收檔次,可以減輕工新階層稅負,而以家庭為徵收單位或以家庭綜合收入來計徵個稅,目前來看都很難做到。
採訪中,多位稅務機關人士表示,稅務部門對高收入者徵收個稅一直是有心無力,像明星走穴、醫生拿回扣、教授外出講學等方式取得的收入,稅務部門根本無法掌握,也就談不上徵收個稅了。他們建議,國家應該儘早為國民建立號碼終身惟一的個人社保帳號管理系統,納稅人取得的各種收入均不使用現金,而是直接打入其社保帳號,如此,不僅可以杜絕「發票收入」,更利於稅務部門監管高收入者的各種收入,加強對高收入群體的個稅徵管。
(黎鐵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