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6月19日電 題:「90後」幹部宋金澤:用26歲的生命踐行初心誓言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楊喆 馬知遙
暴雨突至,他與同事連夜下鄉巡查汛情,不幸遭遇急流,年輕的生命最終定格在了26歲……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新興區長興鄉幹部宋金澤,用生命踐行了他「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誓言。
汛情來襲,奉獻出年輕生命
回想起遭遇險情的一刻,躺在病床上的新興區長興鄉柳毛河村第一書記白玉忱忍不住輕聲嘆息,他萬萬沒想到,再也見不到憨厚、踏實的宋金澤了。
6月13日,七臺河市多地出現強降雨天氣,身為鄉應急辦幹部的宋金澤與新興區長興鄉另外4名工作人員連夜驅車前往各村屯巡查防汛工作。
20時50分左右,車輛行駛至長興鄉宏志村附近。由於連日強降雨,平時一條從土路中間穿過的不起眼的小溝,此時卻成了洪水的通道。就在車輛通過這裡時,一股水流突然從上遊傾瀉而來,瞬間將車輛衝至柳毛河中。
「當時我看見水流夾著苞米稈子等雜物衝下來了,一下就把車衝到河裡。」白玉忱回憶說,還是宋金澤第一時間報警。
車內4人先後被救,宋金澤卻不知去向。事發後,七臺河市出動應急管理、公安等部門人員,並組織附近村民展開地毯式搜救。經過30多個小時的搜尋,6月15日上午9時30分左右,宋金澤的遺體在柳毛河水庫東岸被發現。
作為鄉幹部,宋金澤不知多少次往返於這條通往鄉下的路上。這一次,卻再也沒能回來。
不忘初心,在平凡崗位默默耕耘
在宋金澤的辦公室裡,衣架上還掛著他的大衣和正裝。桌面上擺放著學習筆記、工作用的相機和一枚黨徽。辦公室門上的「工作人員去向板」上,宋金澤的狀態停留在「在崗」。
宋金澤出生於1993年12月,2017年10月考錄到長興鄉政府工作。長興鄉多名幹部告訴記者,基層工作繁重,雖然宋金澤的身份是應急辦幹部,但一人身兼數職,還負責鄉黨辦、掃黑除惡辦等部門的工作。
在長興鄉掃黑除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永斌的辦公室裡,一個文件櫃裡擺滿了各類文件夾,裡面是厚厚的材料。「這些基本上都是宋金澤整理的。」陳永斌說,「從『五一』開始,他就在柳毛河村駐村,基本就住在村裡不回家。」
提起宋金澤,認識他的人大多會用樸實、憨厚、任勞任怨等來形容他。「他是一個十分有原則的人。」長興鄉農經站站員高銘霞說,有一次宋金澤在網上買了兩件東西,店主不小心多發了一件,高銘霞就跟他開玩笑,說是「買二送一」了,可宋金澤卻堅持聯繫店主,補交了一份錢。
「他在生活中是這樣,對待工作更是這樣。」長興鄉黨辦幹事顧金銘與宋金澤同在一個辦公室,她告訴記者,宋金澤經常早上6點左右就來到辦公室,有的時候加班晚了,沒有通勤車回家,他就睡在辦公室裡。
牢記使命,把迎難而上當成「習慣」
聽聞宋金澤遇難的消息,柳毛河村脫貧戶李德華悲痛不已。「我這兩天啥活都幹不了,就是難受。」李德華擦去眼角的淚水,指著家中的被子、椅子和大衣說:「這些都是宋金澤幫扶我家時送來的。」
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德華是宋金澤的幫扶對象。李德華家因病致貧,沒有收入來源。宋金澤就和他們一起想辦法,幫助他聯繫些力所能及的活。
「他駐村時,我倆幾乎天天見面,他有事沒事就上我家來,看看缺啥少啥。」李德華說,「真沒想到這麼好的人說沒就沒了!」
2017年10月25日,參加工作不到一個月,宋金澤就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在入黨申請書中他這樣寫道。
「他時刻用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宋金澤的入黨介紹人、長興鄉武裝部部長兼黨辦主任吳琦說,有一次鄉裡接到舉報,發現一處疑似危險品生產點,宋金澤第一個趕到現場拍照、錄像,核實情況。「他一直都是這樣,不怕危險,把迎難而上當成習慣。」
2019年5月8日,宋金澤成為中共預備黨員。僅僅一個多月後,他就在工作崗位上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6月17日,共青團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青聯決定,追授宋金澤同志「黑龍江省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