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孩子上學帶便當,注意這5點,口味豐富,營養全面,在家做很輕鬆!
春季小孩子上學帶便當提案:綠蔬養肝一點甜!春天乍暖還寒,乍雨還晴的多變天氣,溫、溼度變化急遽,很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呼吸系統感染、著涼、受風寒或皮膚長疹子,如果再遇上流感,真讓人憂心家人的健康。
幸好,大自然有解藥
當令的春蔬野菜,正好富含可以提升免疫力和抗病毒的抗氧化能力的維生素和植化素。抗癌聖品的十字花科,如油菜、綠白花椰、白蘿蔔和高麗菜等來到了盛產季末;豆莢類如敏豆、豌豆莢、毛豆、蠶豆和皇帝豆正當時,而帶著枝葉的新胡蘿蔔、東升南瓜、新馬鈴薯、蘆筍、紅白莧菜和洋蔥也接連上市。番茄、芫荽和青蔥,此時也物美價廉,營養豐沛。因此我們應多多運用春蔬入菜,來照顧家人的健康。
深綠色蔬菜養肝,黃色食材養脾
春氣在五臟中對應的是肝,肝屬木,對應的顏色是綠色。所以春天應多吃深綠色蔬菜來養肝。此外,春雨連綿,造成人體溼氣重,影響到脾的運化功能。黃色的食物入脾,在食材上,我們可選擇黃色食物,如玉米、小米、南瓜、黃豆、地瓜、木瓜等。養脾益氣的食物還有山藥、蓮子、各式豆類、酒釀、四季豆、茼蒿和馬鈴薯等。
藥王孫思邈認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正是春季的食養方,巧妙運用食物的性味,再加上調味料,省酸(少吃點酸味) 、增甘(多吃點甜味的食物)來養脾氣。
在飲食中加點入肺的辛味時菜、辛香料和新鮮香草,可以發散,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並可提升體內陽氣,幫助我們對抗瞬息萬變的氣候。性溫、溫中散寒、除溼、具止痛等作用的花椒、肉豆蔻、八角等可加利用。須注意,辛味屬陽,不補肺陰,所以肺燥的人(易口感舌燥、皮膚眼睛乾燥),並不宜吃太多。
菜單設計與食材準備原則!
調味
1. 辛香料入菜:花椒、胡椒、肉豆蔻、小茴香(孜然)、薑黃、八角、馬告、月桂、肉桂和咖喱等。
2. 新鮮香草入菜:當令盛產的蔥、韭、洋蔥、香椿嫩芽、香菜和紫蘇都是性溫味辛,幫助發散行氣的食材。
主菜
1. 以容易消化的雞、豬肉、魚和蝦為主。
2. 春季盛產的海鮮類。齒鰆、土魠、櫻花蝦、黑鯛、透抽、鰹魚、四破魚、章魚和劍蝦等。
配菜
1. 當季盛產的深綠色和黃綠色蔬菜,用水炒或川燙,製作成溫沙拉或燙青菜。
2. 多樣化的植物油:另盒裝盛的青菜,多半以少量水煮川燙,再拌以調味料或油。以亞麻籽油、核桃油或南瓜籽油等富含Omega3的油品入菜,為家人建立不易發炎和不過敏的體質。
3. 另一道為可保溫或復熱的燉煮、煎炒料理,如:高湯蛋卷、金平牛蒡、油淋黃豆芽等等。
一點酸甜
1. 「春日宜省酸增甘」,所以我會多加一點水果、果乾或自製甜食作為甜味來源。
2. 一點甜作為一餐的收尾,可收收口,給予滿足感。
主食
1. 多食小米飯:為養脾胃,可以1/4小米3/4白米或糙米為基調炊蒸小米飯
2. 季節炊飯:如鮮豆類、玉米、牛蒡、青菜,做出即席拌飯或炊飯演繹出季節感。
餐餐像現做!不發黃走味的便當菜料理術
也許是受到媽媽的影響,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對料理有興趣,尤其熱愛她做的便當。現在的我也很喜歡為兩隻咪準備便當,能讓孩子在打開餐盒的時候充滿期待,是作為一個媽媽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
不過,還記得一開始沒有經驗的時候,剛做好的便當雖然很漂亮,蒸過之後顏色和味道卻大走樣,頓時讓我大受打擊…後來跟大前輩討教(就是我阿母啦),才知道原來挑對便當菜色很重要,從此之後咪咪們再也沒有嫌過媽媽做的便當啦(灑花)~以下我會整理一些適合做成便當的食材,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唷!
根莖類蔬菜不變色
便當菜只要一發黃,不僅看起來不好吃,也代表裡面的營養流失不少。所以最好不要帶葉菜類蔬菜,改帶不會變色的根莖類食材,像是馬鈴薯、紅蘿蔔、洋蔥、茭白筍、玉米等都很適合。
菇類加熱也好吃
便當菜的另一個困擾,是重複加熱後容易走味,但菇類比較沒有這個問題,即使蒸過之後還是一樣好吃!除了常見的香菇之外,蘑菇、洋菇、雪白菇、鴻禧菇、杏鮑菇等都很推薦。(但像金針菇之類容易出水的菇類比較麻煩,建議避免或煮過後瀝乾,不然整個便當都會溼溼的喔)
豆類蔬菜多營養
豆類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譚敦慈女士在分享她家的便當作法時,也說一道主食、一項蔬菜、加上一道豆類就能達到營養均衡,是很好的便當菜之一。豆類蔬菜像是豌豆、四季豆、毛豆、黃豆等都可以當配菜使用。
蛋類美味變化多
蛋類也是我經常做的便當菜,孩子們的接受度高,更換不同的做法也不容易吃膩,煎蛋、滷蛋、炒蛋復熱後都不容易走味,還可以搭配蔥花、九層塔、紅蘿蔔絲等做出各式口味。(但是像番茄炒蛋這種湯汁多的就不太建議噢!醬汁會影響其他菜色的味道,也容易使便當壞掉)
燉煮肉類當主菜
燉煮肉類料理很適合當便當菜,因為耐久煮和重複加熱,味道也不容易變,搭配不一樣的醬汁還能有很多變化。像是椰漿咖喱雞、紅酒燉牛肉、冰糖紅燒肉等都是我經常做的料理。有一個小撇步是,燉煮肉類通常會有一些醬汁,建議用便當隔板分開來,最好不要讓醬汁浸在飯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