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浮遊原生生物功能類型

2021-02-08 李隊說

今天正好和組員討論,看第二篇,是刊在Protist的一篇綜述文章,簡單翻譯一下摘要,正文可以移步文末原文連結。


Defining Planktonic Protist Functional Groups on Mechanisms for Energy and Nutrient Acquisition: Incorporation of Diverse Mixotrophic Strategies

Aditee Mitra, et. al.

doi: 10.1016/j.protis.2016.01.003


傳統上把浮遊原生生物分為浮遊植物(phytoplankton)和微型浮遊動物(microzooplankton)(筆者按:浮遊植物大多數為單細胞原生生物,但浮遊動物不一定為原生生物--單細胞,比如水蚤、箭蟲這些常見的浮遊動物是相對大且複雜的浮遊動物,因此此處強調了微型浮遊動物),然而隨著認識的增加,人們發現混合營養型生物在富營養水系統裡佔據主體。許多生物經常結合光合自養和吞噬異養的模式,這種生物不符合傳統的浮遊植物和微型浮遊動物的二分類。我們提議依據生態-生理特質對浮遊原生生物進行新的功能組分類:

(1)無光合能力的吞噬異養型;

(2)無吞噬能力的光合自養型;

(3)本構混合營養型(CMs),其具有自有的光合營養能力和吞噬異能力;

(4)非本構混合營養型(NCMs),其通過攝食特定(SNCM)或廣譜非特定(GNCM)的光合自養型獵物來獲得光合能力。

我們首次將這些功能組納入一個食物網結構中,並使用模型輸出顯示:不同功能組的原生動物的營養動力學存在顯著變化範圍。因此,為了更好地反映混合營養的作用,我們提議,作為解釋性和預測性研究的重要工具,水生食物網和生物地球化學模型需要在其框架內重新定義原生生物群體。


一些圖:

相關焦點

  • 水生浮遊生物對魚類和水環境的作用與影響
    水生浮遊生物主要包括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兩大類,對水中生物以及水的物理、化學構成及變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最好或較好的水質生物學指標應是浮遊植物量為20-100毫克/升;隱藻等鞭毛藻類較多,藍藻較少;藻類種群處於增長期,細胞未老化;浮遊生物以外的其他懸浮物不多。
  • 浮遊生物都是些啥?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浮遊生物都是些啥?答:浮遊生物指體形細小,遊於水層中,沒有或僅有微弱遊泳能力隨波逐流的水生生物。浮遊生物包括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1浮遊植物體內含有葉綠素或其他色素,能吸收水中營養物質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主要有單細胞藻類,常見的有硅藻、甲藻、金藻、黃藻、綠藻和藍藻,以及光合自養細菌。
  • 肉眼看不見的水中世界,顯微攝影揭秘西湖浮遊生物
    杭州西湖的水,承載著故事無數,然而除了研究人員,很少有人觀察和拍攝過湖水中微小的浮遊生物。我們的拍攝團隊接受挑戰,本篇報導將通過高精度的顯微攝影,傾力展現西湖水中微小生命的精彩。中國的淡水湖泊中,浮遊生物幾乎無處不在,它們是維繫水生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因素。我們選取杭州西湖為採樣點,並將取來的水樣離心濃縮。
  • 浮遊生物?什麼東西...
    然而,要理解海洋這個龐大,表面上單一卻十分複雜的系統,我們需要通過了解諸多並不那麼令人熟知的生物來深入認識海洋,以及它們會給人類乃至整個地球所帶來的影響。這其中,就一定要提到浮遊生物。可能稍微對自然海洋方面感興趣的朋友都有聽說過浮遊生物,但依然很少有人會真正了解這些不足為奇的小東西。
  • 浮遊動物與水產養殖:不能多也不能少,才能保障水生態系統的生物平衡!
    水體中的浮遊生物,此處注意的是"浮遊"兩字的含義,它是指水中自身很微小、浮遊力很弱的一類微型生物,浮遊生物主要有兩大類: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動力,本身不能製造有機物的異養型無脊椎動物和脊索動物幼體的總稱為浮遊生物。
  • 浮遊生物有什麼價值,主要用途在哪?竟是氧氣供應的最大來源!
    舉報   海不僅是生命之始,更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環,陸地上汙染的廢料,如硝酸鹽、磷酸鹽等都是浮遊生物最好的食物
  • 欣賞看不見的美:浮遊藻類
    隨著地質作用的發展,當藻類死後轉變成各種有機質、有機流體時,這些成礦作用也在不斷地演化,構成一個生物-有機質-流 體(OOF)成礦系統。浮遊藻類身體直徑一般只有千分之幾毫米,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它們的模樣,但其形狀各有特色,幾乎是一種一個樣子。浮遊藻類包括藍藻、隱藻、甲藻、黃藻、金藻、硅藻、裸藻和綠藻等種類。
  • 水母,最大的浮遊生物,美味的海蜇
    它屬於浮遊生物。沒看錯,是浮遊生物,世界上最大的浮遊生物。為什麼?因為最大水母的「傘蓋」,其直徑能達到兩米。什麼概念?比一個正常男人雙臂展開還要大。還不止,最大的水母,身體長度是成人的兩倍!說水母或許大家不熟悉。每年過年吃的海蜇知道不?水母的「傘蓋」,是俗話說的「海蜇皮」,「海蜇頭」是傘下面的三胚層。
  • 海藻專題 - 綠色浮遊植物
    他們是無處不在、快速成長、可以忍受各種各樣的水參數、會產生難聞的物質來抵禦食藻生物的啃食、可以窒息珊瑚和其他無脊椎動物。他們也傾向於通過捕捉細絲中的顆粒狀有機物質,利用這一物質的分解產物來促進自身的增殖。
  • 什邡八角水庫驚現白色浮遊生物 疑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桃花水母」
    四川新聞網消息( 張曉玲 張世浩 記者 周鴻)近日,什邡八角水庫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進行日常湖面管理時,驚奇發現水中出現了大量白色浮遊生物,疑似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桃花水母。日前,記者來到八角水庫,該水庫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周佑翔向記者展示了他手中玻璃瓶裡裝著的幾隻身薄如蟬翼且透明的浮遊生物。作為水庫的管理人員,周佑翔和同事需要每天巡查水庫湖面環境,而這些浮遊生物就是他們在水庫的冰川湖中發現的。周佑翔告訴記者,7月9日,他準備用皮划艇對庫尾的垃圾進行清理時,發現湖裡有許多浮遊生物。
  • 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浮遊生物攝入微塑料
    網易科技訊3月12日消息,據BBC報導,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浮遊生物攝入微塑料
  • 顯微鏡下的「海底世界」:膠州灣浮遊植物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持續保持良好。
  • 加州海岸上演「藍色海浪」,生物學家:浮遊生物
    當水中浮遊植物的數量顯著增加時,就會發生赤潮。這通常會使海洋變成紅色,但有時當浮遊生物受到幹擾時,它們會發出生物螢光。然而,這種情況並不總是發生,但以前在加州也曾發生過。生物學家對此也做出了解釋,在加州發生的發光水華是由一種特殊的浮遊植物引起的,這種浮遊植物被稱為多線舌藻,過去幾周發生在加州海岸的赤潮是有記錄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赤潮非常大,從南部的阿卡普爾科一直延伸到北部的洛杉磯。但現在,這束光開始消散,表明海洋開始恢復正常。
  • 美國海灘神秘生物樽海鞘 可協助清理二氧化碳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今年夏天美國東海岸出現了令人吃驚的現象:無數手指關節大小的凝膠狀生物隨海浪衝到海灘上。這種凝膠狀生物經常被叫做「水母卵」,而其真正的名字叫做樽海鞘,並非水母。 新澤西州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海洋生物和海岸科學項目主任保羅·波隆那(Paul Bologna)說,風向或水流的改變將把圓筒狀生物帶到海灘上,而且這種事情的發生有一定的規律性。去年在新澤西沿海也發現了一些立方水母。 被囊動物專家梅丁表示,樽海鞘屬於被囊動物類,能產生長鏈克隆,此外它有一種原生脊柱,而水母卻沒有。最近有研究發現樽海鞘可能是應對全球變暖的一種武器。
  • 海洋中的浮遊幼蟲,多毛類和軟體動物
    浮遊幼蟲分為兩種,一種是終生營浮遊生活的,;另一種則是階段性的,幼體隨波逐流,成體營底棲生活,兩者皆沒有發達的遊泳器官。除原生動物外,幾乎所有各類無頸椎動物在發育過程中都經過浮遊幼蟲階段,甚至連某些仔魚也是浮遊幼蟲。
  • 受浮遊生物啟發,全柔智慧機器人研發成功,有望成為人體的「血管...
    理論上,利用柔性電子技術研發的微型「軟體」機器人可以反覆改變形狀,實現運動、抓取、運輸和觸覺感應等功能。 天津大學黃顯教授團隊受自然界柔軟的水母、輪蟲等腔腸動物和浮遊生物的啟發,利用液滴的柔軟無定形特性和柔性電子器件的超薄柔軟特性,構建了一種全新的「智能液滴」——液態全柔性智慧機器人
  • 輕鬆成為「浮遊少女」 高速連拍相機推薦
    不少網友被這組照片中所透露的自由感所吸引,更有不少有心網友也開始模仿,其中最出名的模仿者自然是北京一位女孩叢林在北京地壇拍攝一套「浮遊」圖片,被網友稱為「北京浮遊少女」。今天筆者就介紹幾款相機,讓大家自己也可以輕鬆模仿「浮遊少女」,享受擺脫「地心引力」的自由。
  • 水產知識庫 浮遊動物總動員,端午節集體來亮高顏值了
    浮遊動物是經濟水產動物;是中上層水域中魚類和其他經濟動物的重要餌料,對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很多種浮遊動物的分布與氣候有關,因此,也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動物。 許多種浮遊動物是魚、貝類的重要餌料來源,有的種類如毛蝦、海蜇可作為人的食物。此外,還有不少種類可作為水汙染的指示生物。
  • 繪製全球浮遊植物分布圖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首次繪製了世界海洋浮遊植物的分布圖,並調查了影響這種分布的環境因素。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浮遊生物多樣性只是部分地與以前關於赤道和兩極之間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理論相一致。世界海洋中大約有10000到20000種不同的物種,浮遊植物的多樣性極其豐富。
  • 海洋中的浮遊幼蟲,多毛類和軟體動物
    浮遊幼蟲分為兩種,一種是終生營浮遊生活的,;另一種則是階段性的,幼體隨波逐流,成體營底棲生活,兩者皆沒有發達的遊泳器官。除原生動物外,幾乎所有各類無頸椎動物在發育過程中都經過浮遊幼蟲階段,甚至連某些仔魚也是浮遊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