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作為大陸最知名的電商購物節之一,「雙11」近年來也開始逐漸影響臺灣市場。距離「雙11」不到一個月,淘寶臺灣23日宣布上線,加入到與本土電商的競爭之中,而臺灣海關也開始備戰購物節,宣布將加強查核入境的快遞包裹。
據聯合新聞網23日報導,阿里巴巴集團當日宣布將「淘寶臺灣」授權給英國企業克雷達臺灣分公司,推出本地化電商。此前,臺灣消費者只能通過跨境電商的方式從淘寶購買商品。淘寶臺灣首席市場官暨發言人林雅雯當日表示,通過阿里巴巴集團品牌授權,「淘寶臺灣」將結合臺灣本地品牌與跨境商品,創造差異化優勢。據了解,淘寶臺灣與大陸用戶使用的淘寶不互通。
在淘寶臺灣宣布正式落地之前,臺灣網絡家庭旗下交易平臺露天拍賣、電商平臺生活市集、總部位於新加坡的跨國電商蝦皮購物等都已經宣布了「雙11」的相關活動。臺灣「中央社」援引露天市集總經理曾燻儀的話稱,每年第四季度的「雙11」已成為全臺消費者最愛的購物節。中時電子報援引臺灣「經濟部」統計數據稱,2018年11月,電子購物及郵購類數額較上年同月飆升19.71%,營業額突破200億元新臺幣,證明了「雙11」大戰的火熱程度。
面對「雙11」的到來,臺灣海關也開始為即將出現的大量入境包裹做準備。「東森新聞雲」23日稱,臺灣海關當日宣示,將加強查核包裹,防止不肖業者以冒名方式規避稅費或輸入管制物品。為了可以確認快遞包裹進口人的正確性,「關務署」還推動實名認證應用程式「EZ WAY 易利委」,但目前只有7萬多人下載該程序,佔跨境網購的人數比重極低。此前,有島內電視節目感嘆,由於沒有技術團隊支持,臺灣難以嘗試像「雙11」這樣的大型購物節。因此不少臺灣民眾在「雙11」期間還是加入大陸網絡搶購,增加了跨境快遞包裹數量和審核難度。(趙覺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