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其實說對了,一般。實際上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任何茶也沒有絕對的好喝和不好喝。
就從我的經驗來說吧,我茶學系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在廈門的茶廠,那時候全是鐵觀音,各種鐵觀音從大幾千到小几百的都有。
剛入茶行業,那一年2009年,感覺其他茶怎麼能和鐵觀音比呢?鐵觀音的香氣完勝啊,還沒有綠茶等其他茶類的澀味。而且鐵觀音都是一小包7克、8克的包裝的。攜帶方便,太有範兒了。
回來發現滿世界都是鐵觀音,那時候普洱茶還沒像現在這麼昂貴,這麼離譜,我去雲南流浪的時候,去當地的茶城,發現雲南的茶城沒有西湖龍井賣但是絕對有鐵觀音賣。在旅行中我也喜歡喝當地人交流,然後聊到建水的井,主人家很熱情帶我去看那口井,我很感激於是拿出幾泡隨身攜帶的鐵觀音送給主人家。主人家特別開心,說這種茶很貴的,要五六塊錢一小袋了吧。(那個時候他們還不知道普洱茶日後會炒到什麼價格。)
說那麼多廢話其實說明,那些年鐵觀音真的特別火爆。然後再慢慢喝茶的進程中,越喝到後面對口感的要求越高,淡而不厚的茶湯是逐漸被淘汰。對香氣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那些雖然香,但是香氣是漂浮的茶葉也逐漸被嫌棄。慢慢會喜歡香氣低沉、穩定,茶湯厚實不苦澀的的茶。
而鐵觀音卻一路在香氣輕飄這條道路上狂奔了好大一陣子(近幾年當地政府已經著手改善了。)那時候各種名目什麼拖酸、消青層出不窮。我當時很是納悶:我好歹在鐵觀音近一線工作了一年,咋都沒聽說過呢,我怕不是去了趟假福建工作哦。
後面鐵觀音慢慢在我的視線範圍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普洱、白茶、巖茶。但是在這中間也喝到過很多很好的鐵觀音,有濃香也有清香,但是不是很好找。
個人覺得鐵觀音在經過一大波主升浪瘋狂炒作,崩塌後,現在正在處於良性的修復中,並且當地政府也在維護那些年被玩壞了的工藝,鐵觀音已經不允許空調製茶了。回歸傳統工藝是值得欣喜的事情。
所以要說懂茶的人不喝鐵觀音,我感覺不是很認同。懂茶的人不喝被市場化的鐵觀音。但是你要是給我傳統工藝的好鐵觀音,如果價格還在我承受範圍呢的話我絕對會買的。還有老鐵真的很好喝,曾經喝過一次年份比較久的老鐵記憶深刻。自帶陳皮的那種藥香為,像這種茶即便是老茶客也會喜歡的,可惜量少,市場上太難找了。
每種茶都有很好喝的那種,只是那些年鐵觀音就像一個年輕貌美的大美女,在市場的熱捧、在人群的歡呼聲中失去了最初的本真,隨波追流,在紅極一時後,被市場看膩嫌棄了。但是很可喜的是,她正在沉澱中。
全網同號,了解更多茶故事歡迎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