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書蟲媽媽
寶寶出生後,爸爸媽媽不僅僅把寶寶養大,還要把他培養成人,讓寶寶在身體和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從小就開始進行點滴的培養和訓練。
我們來看看2~3個月的寶寶的發育情況,寶寶整個身體都長胖了,已經具有了嬰兒的體型。寶寶會發出特別的聲音,看到熟悉的人,會笑得像朵花兒似的。開心的時候,會雙手伸出來觸摸東西。在這個時候,寶寶覺得很滿意,興奮的時候,寶寶還會「手舞足蹈」起來,看上去已經是個很有反應力,很有個性的小人兒了。
那麼,2~3個月寶寶怎樣陪玩呢?
在寶寶的能力培養和訓練中,玩具和遊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爸爸媽媽一定要抽出時間和寶寶做互動遊戲,在玩耍中拓展寶寶的能力。那麼, 2~3個月寶寶怎樣陪玩?爸爸媽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和寶寶做互動遊戲。
1. 讓寶寶看顏色的圖片
到了近3個月的寶寶,寶寶的顏色視覺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寶寶在這個階段,視覺正處於黑白期,看到的是黑白兩色。如果爸媽能抓住這個時期的特點,給予適當的色彩刺激,便可以促進寶寶的視覺發育,並進一步刺激大腦發育。
在這段時間,寶寶看到的是黑白兩色,要多給寶寶黑色物品看,當然,為了給寶寶日後的視覺發育做鋪墊,也要適當給寶寶看一些紅色、黃色、藍色系的物品,從而起到刺激視覺的作用。
具體操作方法:
在距離寶寶眼睛約60釐米的地方掛一些色彩明豔的物體,並注意定時調整方位,訓練寶寶把目光集中在某一物體上的能力。
媽媽也可以這樣玩,拿著黑白顏色的卡片,在距離寶寶眼睛約60釐米,慢慢移動,訓練寶寶用目光物體並隨物體的移動而移動。
2. 給寶寶聽歡樂的音樂
2~3個月的寶寶的聽覺進一步增強,而且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爸爸媽媽可以每天在寶寶情緒好的時候,放一些歡樂的輕音樂,給寶寶聽。這樣做可以增添寶寶的歡樂情緒,使寶寶的大腦活動增加,促進寶寶智能的發育。
具體方法,爸媽可以利用音樂盒,尤其是有視覺吸引力的音樂盒更好,同時,也可以用音樂玩具,例如集視覺、聽覺和運動於一身的玩具,這種玩具更好。
但爸媽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寶寶月齡很小,對不同分貝的聲音辨別能力還很差,所以在給寶寶放這些音樂時,要隨時注意寶寶對音樂的反應。不要給寶寶播放很複雜或變化較大的音樂,不要離寶寶太近,也不要太響,以免刺激寶寶引起驚嚇。
3. 和寶寶玩辨別聲源的遊戲
爸媽可以選擇不同旋律、速度、響度、曲調或不同樂器奏出的音樂,發聲玩具發出的聲音,或改變對寶寶說話的聲調來訓練寶寶分辨各種聲音。
爸媽在和寶寶玩這樣的遊戲時,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聲音不要過大,以免使寶寶受到驚嚇。寶寶玩時,爸媽在寶寶的左邊、右邊、上邊、下邊、前後等處搖鈴或發出其他的響聲,讓寶寶辨別聲音從何處發出。
溫馨提示:
爸媽和寶寶玩這個遊戲時,聽覺發育好的寶寶能將頭轉向聲源方向;發育不太好的寶寶經過多次訓練以後,也能正確地辨別聲源。在玩這個遊戲時,要注意聲音要由近及遠,逐日推移。
4. 和寶寶玩手套遊戲
手套遊戲有助於促進寶寶的視覺與觸覺發育。爸媽可以用煮過消毒好的橡皮手套擦乾,在每個手指和手掌中都塞滿泡沫或棉花,把塞鼓了的手套吊在寶寶能看到的地方,爸媽幫助寶寶的手去摸吊起的手套。
寶寶很喜歡手,父母的手能滿足寶寶各種需要,通過父母的手,寶寶也會想方設法地去摸橡皮手套並接近它,但寶寶還不能很順利地摸到它。這時,媽媽可以拿手套的任一個手指去碰寶寶的手心,讓他能緊緊握住其中一個手指。
同時,媽媽還可以這樣玩,把棉線織的手套洗淨,用泡沫塞鼓,把橡皮手套換下來,讓寶寶握到用棉線織的手套,使寶寶感受到粗糙的棉線與細滑的橡皮完全不同的手感。
5. 和寶寶語言互動
爸媽在逗寶寶時,寶寶會非常高興並發出歡快的笑聲,當看到媽媽時,寶寶臉上會露出甜蜜的微笑,嘴裡還會不斷地發出「咿呀呀」聲音。爸媽多和寶寶語言互動,使寶寶感受到多種聲音、語調以促進寶寶對語言的感知能力。
爸媽可以這樣做,當寶寶感到寂寞不安而哭鬧時,爸爸媽媽要走到床邊,和寶寶說說笑笑。這時,寶寶會被父母的情緒所感染,高興得踢腿、伸腰、舉手,一邊笑一邊和爸媽「喔」「依」「呀」地說話,這時爸媽要熱情地應答,和寶寶互動,激發寶寶的快活情緒。通過這樣的遊戲,可以促進寶寶的語言能力開發。
小書蟲媽媽溫馨提示:
爸爸媽媽除了和寶寶玩以上這些遊戲後,還要保證寶寶在室外活動的時間,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可以在室外活動30分鐘,父母要堅持給寶寶做健身操。這樣,對寶寶的身心健康都有好處。只要爸媽常和寶寶玩這些遊戲,長得又快又聰明,娃越玩越聰明。
小書蟲媽媽,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早教老師,多平臺原創優質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