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離太陽越近越熱,為什麼飛機飛行越高,氣溫越低

2020-12-18 華箋流香

熱的本質是分子雜亂無章的運動,這就是所謂的分子熱運動。

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溫度越高。

當這種熱運動不存在的時候,就是絕對零度,所以溫度有最低的下限。

●負的273.15攝氏度被稱為絕對0度,這就是物體分子熱運動停止的時候。

但是即便如此,微觀粒子的量子漲落還是存在的。

理論上說溫度是沒有上限!但是實際上萬物是有結構的,當溫度極高的時候這種結構就會崩潰,所以物質存在的溫度仍然有上限。

質子和中子內部的溫度,就超過1萬億度。溫度升高到2萬億度的時候,質子和中子就會瓦解。

宇宙剛剛誕生普朗克時間的溫度,是1.417×10^32開爾文。

●大爆炸發生以後,隨著溫度的冷卻,萬物才產生。

人類能夠製造的最高溫度,是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上實現的,達到了5.2萬億℃。

兩小兒辯日是《列子·湯問》中的一個故事,並且被選入小學教材。

一個小孩子說中午離太陽近,所以熱。

一個小孩子說早上太陽看起來大,所以近。

因此就有了到底是早上太陽離地球近,還是中午太陽離地球近一問。

根據現代的天文學知識,我們知道不管是中午還是早上,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是不會變的。

●改變的只是太陽光照射的傾斜角度,由此帶來了早、中、晚的溫差。

單位面積上接受的太陽輻射強度,是太陽的垂直輻射強度乘以入射角的正弦。

真實的溫度,是由單位面積上接收的能量和向外發射的能量之差決定的。

只要一個物體高於絕對零度,就會不停的向外輻射紅外線。

如果沒有外部的能量補充到這個物體上,它就會不斷的降溫,直到降到絕對0度。

一個物體放置在空氣中,表面是受到空氣分子的不斷撞擊,這種熱運動的把能量帶給這個物體。

●同時這個物體又會不斷的向外輻射出紅外線。

當從外界接收的能量和向外輻射的能量達到平衡的時候,溫度就處於穩定狀態。

在地面一個大氣壓的情況下,單位面積上的空氣分子數量多,所以向物體傳遞的能量就多。

在高空,單位面積上的空氣分子數量少,所以向物體傳遞的能量就少,這個時候物體必須降低自己的溫度,減少向外輻射的紅外線才能夠達到熱平衡狀態度。

●高空飛行的飛機、飛艇,外表面比在地面的時候要冷。

甚至會冷到零下,如果遇到水蒸汽就會在機翼、機身表面結冰。所以飛機上面都有電加熱的除冰裝置。

●從地表一個大氣壓開始,每上升1000米就會下降6.5攝氏度。

飛出地球的大氣層,到達太空,由於物體的表面再也不會受到任何分子的撞擊,所以背對著太陽的物體就只能向外輻射紅外線。

物體得不到外界能量的補充(當然星星發出來的光也會照射到物體上,只是太微弱了),溫度會持續下降,直到接近於絕對0度。

太空中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氣體分子,大概每一個立方米有一個氫原子。所以真空的溫度就接近於0度,但並不是絕對0度。

在外太空飛行的飛行器承受著冰火兩重天的境地,面向太陽熱的發燒,背對太陽冷得要死。

●太空飛行器上都要包裹著一層閃亮的金黃色或者是銀白色的薄膜。

這是一種複合的保溫材料,防止太空飛行器過冷過熱。

物體的溫度,是處於所在環境中進行能量交換平衡以後的分子運動狀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高山上都是白雪皚皚,離太陽越近溫度不應該越高嗎?
    太陽按照我們通常的邏輯,地球上越高的地方在面向太陽時與太陽的距離就會越近,而距離太陽越近,其溫度不應該是更高嗎?為什麼現實生活中越高的地方越寒冷,甚至高山上都是常年白雪覆蓋?山頂的白雪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保存不了熱量地球外層有一層神奇的大氣層,由於地球引力的原因,海拔越低大氣層的空氣濃度就越大,相反的,海拔越高空氣濃度就越小
  • 珠穆朗瑪峰離太陽更近,卻極其寒冷,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
    比如說在太陽系中,在金星、地球、火星三兄弟中,金星離太陽最近,火星離太陽最遠,地球離太陽距離適中,因此,金星表面的溫度可達462℃,而火星的表面平均溫度零下60℃。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高海拔8848千米,按道理說珠穆朗瑪峰距離太陽應該比較近,應該會比較熱,但是珠峰的最低氣溫達零下50℃,平均氣溫低至零下30℃,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海拔越高溫度越低?
    關於這個問題,退一步去思考其中的邏輯,似乎有點反直覺:為什麼越高,溫度越低呢?不是應該相反嗎?畢竟爬得越高,離太陽越近(儘管是微不足道的一點距離)。這樣推理的話,海拔越高應該越熱嘛!但我們都知道山上反而要比山下冷,那這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這一切都是因為大氣壓力。
  • 山上為什麼比山下冷? 為什麼海拔越高溫度越低?
    山上為什麼比山下冷? 為什麼海拔越高溫度越低?時間:2017-04-21 13:1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山上為什麼比山下冷? 為什麼海拔越高溫度越低? 關於這個問題,退一步去思考其中的邏輯,似乎有點反直覺:為什麼越高,溫度越低呢?不是應該相反嗎?
  • 為什麼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離太陽更近,而溫度卻越低呢?
    珠穆朗瑪峰常年被冰雪覆蓋,年平均氣溫零下30攝氏度左右。珠峰上能夠常年保持積雪,直接原因就是因為平均氣溫很低。珠穆朗瑪峰明明離太陽更近,為什麼山峰上的溫度卻這麼低呢?
  • 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不是離太陽更近嗎?
    太陽是一個質量非常巨大的熱源,那麼,在地球海拔較高的地方距離太陽就近,為何溫度不是越來越高,而是要比低海拔地區的低呢?這種熱量傳輸過程與以上兩種都完全不一樣,它不需要任何媒介物質的參與,而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性質,就是組成物體的微觀粒子時時刻刻都處於不斷運動之中,就會擁有比絕對溫度要高的溫度,從而以電磁波的方式攜帶著能量向外釋放,溫度越高,那麼這種熱輻射強度就會越大,電磁波的波長就越短;溫度越低,熱輻射強度就越小,對應的波長就越小。
  • 海拔越高越冷?緯度越高越冷?
    海拔越高越冷?緯度越高越冷?到底這些地方有多冷?為什麼這麼冷?今天帶領大家去往高山之巔與地球兩極,共同感受這顆星球最寒冷的地方。冰川冰巖,冰塔林,冰裂縫隨處可見,七八級大風常伴左右,空氣的含氧量也只有平原地區的1/4,夜間寒冷的氣溫能夠凍壞任何裸露器官,不少人被雪光刺激後會出現暫時失明,這叫「雪盲症」,仿佛珠峰就是天堂的邊緣。俗話說高處不勝寒,據測算海拔高度每升高1千米氣溫就會下降6 ℃,或許大家會有所疑惑,越高的地方不是距離太陽越近麼應該越暖和呀,怎麼還會冷呢?
  •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不應該更熱嗎?為什麼反而溫度會更低呢?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不應該更熱嗎?為什麼反而溫度會更低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爬過泰山,除了累還有一個最為明顯的感覺,那就是隨著我們爬得越來越高,溫度會越來越低,爬上山頂之後,不管是在夏天還是冬天,都必須要裹著厚厚的軍大衣來保暖,海拔越高的地方溫度就會越低,這是初中地理課本上,老師就教給我們的知識,可是拋開這些課本概念,有很多人表示非常不理解,海拔越高的地方不是離太陽更近嗎?溫度不應該更高嗎?為何會更低一些呢?
  • 為什麼海拔越高的地方越冷? 為什麼越往山頂走越感覺冷?
    為什麼海拔越高的地方越冷? 為什麼越往山頂走越感覺冷?時間:2016-06-06 12:33   來源: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海拔越高的地方越冷? 為什麼越往山頂走越感覺冷?
  • 飛機在1萬米高空飛行,氣溫達到零下45度,為什麼飛機不會結冰?
    飛機在1萬米高空飛行,氣溫達到零下45度,為什麼飛機不會結冰?45度,這麼低的溫度,飛機難道都不會結冰嗎?飛機是如何在這麼低的溫度下飛行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首先我們都知道離地面越高的地方溫度就越低,尤其是在空中,海拔每升高1000米,溫度就下降6℃左右,到了1萬米左右的高空,溫度已經下降了60℃,假設地面上的溫度是15℃,那麼此時1萬米高空的溫度就為零下45℃,這麼低的溫度如果發生在地面,那麼肯定就是一番冰天雪地的場景了,各種露天機器和設備都會蓋上厚厚的一堆雪,但是飛機在1萬米的高空飛行卻是最安全的,因為這裡既沒有亂流又能平穩飛行
  • 海拔越高距離太陽越近,為什麼溫度會越來越低?這裡一次性說清楚
    我們知道,地球的光和熱都來自於太陽,海拔高的地方按理說距離太陽更近,按理說應該溫度更高的,為什麼會越來越冷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一下這個問題。首先,太陽的確是賦予了地球光和熱,但太陽提供熱量的形式是電磁輻射,太陽光抵達地球後,會與地球大氣產生相互作用,這樣才產生了溫度。從這個方面來說,海拔越低的地方,得到的太陽能量就會越少,這是沒有問題的。
  • 珠穆朗瑪峰離太陽更近,為何峰頂溫度卻很低?
         珠穆朗瑪峰常年被冰雪覆蓋,年平均氣溫零下30攝氏度左右。珠峰上能夠常年保持積雪,直接原因就是因為平均氣溫很低。珠穆朗瑪峰明明離太陽更近,為什麼山峰上的溫度卻這麼低呢?科學探索菌就跟大家來聊一聊這個有趣的話題。珠穆朗瑪峰的形成地球內部可以分為地核、地幔和地殼三大圈層,地球表面一直在緩慢的運動,其中地殼按照相關特徵可以分為六大板塊。
  • 地球離太陽越近卻越冷,距離越遠卻越熱?答案你或許想不到!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新起點談科技,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地球離太陽越近卻越冷,離越遠卻越熱?答案你或許想不到!大家都知道距離火源越近越熱,這的確是一個最基本的常識,而在宇宙裡,太陽就是太陽系的一個巨大火源,地球的軌道在太陽系中只需一個橢圓的軌道,所以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在一年之中並不一樣?就比如說冬至,地球就是在太陽最近的點,其實那地球距離太陽非常近,等到了夏至的時候,地球則距離太遙遠。
  • 個子越高越涼快?想哭,居然連太陽也搞身高歧視!
    海冰消融無處覓食 餓死北極熊屍體瘦成「毛毯」更別說緯度更低的地方了。走哪都拎著把傘的英國人,如今更離不開傘了。說到這,唔哩菌不禁一陣暗自竊喜。換而言之,就是個子越矮,熱感越強,相反,身高越高,越覺得涼快。具體參考指標如下。
  • 為什麼在地球上珠穆朗瑪峰距離太陽最近,其峰頂溫度卻非常低呢?
    我們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進行旅遊時,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除了呼吸越來越困難之外,我們所感受到的溫度也越來越低,這一點在我們看全國天氣預報時也會得到印證,比如黃山、泰山所處區域的氣溫要比周邊其它地區的要低一些。當然,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有很多,海拔只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 眾所周知,飛機飛行會受雷雨天影響,而氣溫過高居然也不能飛?
    又無風無雨,豔陽高照為什麼飛機不能飛?就是因為天氣太好,飛機不能在極高溫下飛行! 你可能會想,也許是熱度或溼度影響了飛機的飛行,但其實影響更多的是空氣密度,當你位處的海拔越高大氣變越稀薄,這裡的越稀薄是指空氣粒子彼此間分的更開,若機翼沒有足夠數量的空氣粒子向上推動,飛機便很難有足夠的升力,現在你應該會覺得飛機的引擎真的做的很厲害,它們努力讓飛機維持在空中,並將你從A處帶往B處。那飛行不能在極高溫下飛行,這種說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氣溫愈高太陽能效率越低 科學家為此研製新模塊設計
    雖然擁有豐沛日照,但是潮溼悶熱對太陽能板來說終究不是好事,畢竟太陽能板也是電子元件,氣溫上升、效率就會下降,而最近加納與英國科學家攜手,為熱帶地區設計更防潮更耐用的太陽能模塊設計。太陽能板電池跟許多電子設備一樣,溫度愈高、發電效率就越差,畢竟太陽能板是將光轉換成電,並非將熱能轉換成電能,先前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就指出,溫度每升高 1 度,太陽能板平均發電量就減少 0.45%。
  • 國外的牛奶標準越修訂越高 國內的牛奶標準越修訂越低
    本報訊 6月15日,生乳國家標準頒布實施一年後,素有「中國奶業第一炮筒」之稱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在業內會議上炮轟該標準為「全球最差,是全球乳業的恥辱」,並稱「中國生乳標準被個別生產常溫奶的大企業綁架」。這場業內討論,再一次引發公眾對中國乳製品行業的信任危機。
  • 兩極高緯度地區極晝時整天都有太陽照射,為什麼氣溫還這麼低?
    不同的氣候類型包含不同的氣候特徵,也就是氣溫、降水和光照等氣候要素都不盡相同。氣溫是氣候的重要要素,反映的是地球不同地區的冷熱狀況,也就是熱量的高低狀況。對於一個地區的氣溫描述包括均溫、最高溫和最低溫,比如日均溫、日最高溫度、日最低溫度,此外還有月均溫和年均溫等。
  • 《萬物理論》之後,男女主角又出演了新片,《熱氣球飛行家》
    2019年上映的電影《熱氣球飛行家》,通過一次驚心動魄的熱氣球飛行向我們展現了人類實現飛行夢想的起步階段,以及背後那些為了人類科學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驅者們。電影由「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主演,與他搭檔的是英國女演員菲麗希緹·瓊斯,兩個人上一次合作的電影正是2014年為「小雀斑」贏取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桂冠的《萬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