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不應該更熱嗎?為什麼反而溫度會更低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爬過泰山,除了累還有一個最為明顯的感覺,那就是隨著我們爬得越來越高,溫度會越來越低,爬上山頂之後,不管是在夏天還是冬天,都必須要裹著厚厚的軍大衣來保暖,海拔越高的地方溫度就會越低,這是初中地理課本上,老師就教給我們的知識,可是拋開這些課本概念,有很多人表示非常不理解,海拔越高的地方不是離太陽更近嗎?溫度不應該更高嗎?為何會更低一些呢?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溫度與大氣層之間的關係
其實這和我們所處的大氣層是有一定關係的,在大氣層當中有對流層和平流層不同的,大氣層當中溫度的變化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對流層當中海拔越高,溫度就會越低,在平流層當中就會相反,具體的原理是怎樣的,與太陽也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知道太陽在運動的過程當中,會向外輻射一些能量,而這些能量是以電磁波的形式而向外散發的,我們叫做太陽輻射,地球上所有的光和熱都是源於此。
太陽輻射的光比較大,所以我們用肉眼可以看到,其實在自然界當中只要超過絕對零度的物體,它就會向外輻射電磁波,人的身體也是一樣的,比如紅外線和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等等,這都是不同物體會散發出來的光,人肉體所散發出來的光,在某些紅外線探測器下是可以看到的,這是因為人的身體溫度過低所導致的。
這些太陽輻射出來的能量在8分鐘之後到達地球,首先和它接觸的應該是地球的大氣層,大氣層對這些太陽輻射會經過一定的處理,這個處理主要是削弱太陽光,吸收反射和散射,如果直接的照射在生物體的身上,我們是難以承受的。不管是大氣輻射還是大氣逆輻射,它們所吸收的能量都會對地球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而我們所說的對流層和平流層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大氣層,對於溫度的保存也不一樣。
對流層與平流層的區別
首先來說對流層,地面是對流層大氣接收的最直接熱源,所以在高度逐漸上升的過程中,溫度就會降低了,因為會距離地面越來越遠,所接收到的溫度也會越來越少,但是對流層則不同,它所吸收的是地面所輻射的電磁波,由於電磁波的增加,對流層才會升溫,所以就會導致靠近地面的熱氣開始上升,產生對流運動,就會產生下雨和下雪等一些現象。
所以在地球上並不是所有的溫度都會隨著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在不同的層面上所造成的現象也是各不相同的,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