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崴(俄文名符拉迪沃斯託克,意為「徵服東方」),是俄國濱海邊疆區首府,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最重要的軍事基地。
它位於中朝俄三國交界處,三面臨海,擁有優良的天然港灣,地理位置重要,是俄國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
1860年以前,海參崴是中國領土,中國對海參崴的統治最早可追溯至唐朝。
1860年,沙俄趁中國忙於鎮壓太平天國以及英法聯軍打敗清朝的時候,迫使清朝籤訂《中俄北京條約》,割讓烏蘇里江以東約4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從此海參崴就成了俄國領土。
1919年和1920年列寧曾兩次發表對華宣言,宣布廢除沙俄與中國籤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歸還所有中國失地。但這只是俄國的緩兵之計,中國最終未能收回任何領土。
1991年蘇聯解體的時候是百年來俄國最虛弱的時候,那麼,當時中國為什麼沒能收回海參崴呢?
一,海參崴太重要。
俄國的亞洲領土雖然面積很大,但是多數地區並不適合人類居住。海參崴是俄國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是天然良港、軍事重鎮和俄國太平洋地區的門戶。
毫不誇張的說,海參崴是俄國遠東的精華所在和最重要的城市。一旦失去海參崴,俄國遼闊的西伯利亞和遠東領土的價值將大打折扣,近乎無用。所以海參崴就是俄國的命根子,俄國在任何情況下都絕不會容忍失去海參崴。
二,人口因素。
歷史上海參崴曾長期是中國城市,本來有很多中國居民,即使在割讓給俄國幾十年後,海參崴依然有很多中國人。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爆發後,蘇聯就逐步有目的的把海參崴的中國人趕走或者屠殺。
二戰後的海參崴已經基本沒有中國人,全是從俄國各地遷徙而來的白人,不利於中國人收回故土。
三,軍事實力。
蘇聯解體時雖然是俄國最虛弱的時候,但當時的中國更弱,尤其是在軍事方面。俄羅斯作為蘇聯的繼承者,經濟依然比中國發達,工業發展水平也遠超過中國。
軍事方面,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大的核武器庫,陸海軍都比中國先進至少一代。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能趁蘇聯解體撈點經濟和科技好處就很不錯了,根本無法收回領土。
四,國際社會方面。
二戰後,各國之間的領土基本已經穩固,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任何國家再想武力奪取他國領土都會遭到國際社會的集體反對,代價很大。
蘇聯解體時,中國的國際處境也很微妙,所以中國不可能破壞和平的發展環境,去謀求收回領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