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人幾乎都熟悉「九龍江」
很多人也知道「新羅白沙鎮」
但是,你可能不了解「藿溪」!
藿溪是九龍江新羅區白沙段的俗稱,屬於九龍江支流萬安溪上。它起於營鬥村,終於黃坂村。白沙境內大部分村莊的水都匯入藿溪。藿溪流域面積425.88平方公裡,主河道全長55公裡,流經白沙鎮營鬥、白沙、渡頭、營邊、官洋、黃坂6個村莊。
古時候,藿溪水運比較發達,舟楫往來,上下碼頭,一片繁忙。大量的原木、土紙在捷步碼頭搭載上船,沿藿溪之水順流而下,進入九龍江出海。大量食鹽、布匹通過大小船隻逆九龍江而上,又在捷步碼頭卸貨,再發散到邊遠山村。
新羅區白沙鎮營邊村居民徐文清告訴記者:
「那個時候由於交通不方便,我們要去白沙趕圩主要是靠船運。因為這邊到白沙很多地方水流比較湍急,岸邊有很多縴夫拉縴留下的小道,當時縴夫拉縴時吆喝的聲音『嗨喲、嗨喲,一二三,加油;嗨喲,嗨喲,一二三』,這樣的聲音我們現在都還記憶猶新。」
出生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徐文清,從小在藿溪流域岸邊的營邊村長大,他見證了藿溪水質從清到汙再到清的整個過程。他告訴記者,在他小的時候藿溪的水質和周邊的環境都是非常好。他常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到河邊玩耍嬉戲。
新羅區白沙鎮營邊村居民徐文清說:「從我記事起,藿溪的水是那麼純淨,清澈見底,可以直接入口,河裡的鵝卵石一清二楚,隨時隨地都能看到魚在溪底遊來遊去。」
從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生活汙水直排入河。尤其是前些年生豬養殖產業的蓬勃發展,白沙鎮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曾經美麗的「翡翠溪」變成了蚊蠅滿天飛的「下水溝」,當地百姓對此意見很大。
新羅區白沙鎮營邊村居民 徐文清:「那時候,河水變成水溝裡的汙水一樣,黑乎乎的,臭味難聞,而且隨處可見蚊子蒼蠅滿天飛。那時候大家根本不喜歡到河邊來。」
近年來,新羅區白沙鎮以「河湖長制」為抓手,統籌各部門合力,從「突出抓好養殖業汙染整治」「加快水環境修復」「加快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狠抓藿溪流域水環境問題綜合整治工作。
新羅區白沙鎮環保站負責人 張健華:
「2016年以來,我們白沙鎮黨委政府非常重視藿溪的整治,著力推進落實『河長制』,將轄區內水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作為首要任務來抓。」
據統計,2018年以來,新羅區白沙鎮共完成拆除關閉豬場775戶,面積57.19萬平方米,清欄減欄生豬27.56萬頭;網箱整治、牛蛙紅蟲整治均按要求完成退養任務。此外,白沙鎮加快水環境修復,投入約3910萬元完成九龍江白沙段生態防洪堤建設;結合「廁所革命」、房屋整治工作努力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通過多措並舉,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鎮域範圍內的青山綠水進一步顯現。
新羅區白沙鎮環保站負責人 張健華:
「通過養殖業的汙染整治、人居環境整治、生態水系建設等多項舉措,全面改善和提升了轄區內水環境質量。如今藿溪的水質已經在二類的水質標準,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宜居環境。」
新羅區白沙鎮營邊村居民 徐文清:
「推行河長制以來,藿溪水又逐漸重現童年記憶中的藿溪水,現在河水清澈見底,岸邊的空氣清新。」
得益於環境的改善,如今,白沙鎮開發建設了生態採摘、藿溪漂流等許多鄉村旅遊項目,帶動了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在營邊村還建起了約1公裡長的沿河遊步棧道,每天傍晚或日常閒暇之餘,當地的百姓都樂意到這裡來散步、鍛鍊,呼吸新鮮空氣,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饋贈。
下一步,白沙鎮將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己任,補齊河湖長制短板,推進河湖長制各項工作落細落實,更好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新羅區白沙鎮環保站負責人 張健華:「接下來,我們鎮將強化宣傳,提高周邊群眾保護水環境的意識,切實築牢生態環境的保護屏障,繼續抓好村居環境整治、小流域整治工作,實施小流域的水質提升工程。」
報導:925記者張柳丹
編輯:許昕吟
編審:闕林福、肖燕
監製:林潮巖、張春槐